地理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阶段质量测评(六)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 |
考点 | 题号 |
气象灾害 | 1,2,4,5,6,7,8,9,26,27 |
地质灾害 | 11,12,13,14,15,16,17,21,22,28 |
防灾减灾 | 3,10,19,20,23 |
地理信息技术在 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 18,24,25,29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我国多洪涝区分布图,完成1~3题。
1.我国多洪涝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
A.雨季漫长 B.地势低平
C.河网密布 D.植被稀疏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洪涝多发区主要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多数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B项正确;我国北方地区雨季短,南方地区雨季长,A项错误;我国北方地区河网密度较小,C项错误;我国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D项错误。
2.图示多洪涝区发生洪涝的时段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势高低 B.距海远近
C.雨季差异 D.台风频次
答案 C
解析 影响洪涝时间的主要因素是雨季差异。
3.防御甲流域洪涝灾害的措施中,作用最显著的是( )
A.疏浚长江干支流河道
B.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C.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D.加固中下游地区的堤坝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中“最显著”。四个选项表示的措施均能减轻洪涝灾害,但是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河流汛期时蓄积洪水,明显减轻下游地区洪水压力,大大提高防御长江洪涝灾害的能力。
读云贵川渝桂气象干旱监测网2013年3月1日18时发布的干旱黄色预警图,完成4~5题。
4.图中特旱区域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是( )
A.热带半湿润地区 B.亚热带湿润地区
C.热带湿润地区 D.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我国南方特旱灾害分布最广的省区是云南省和贵州省,从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来看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B项正确。
5.下列关于旱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我国,旱灾一年四季都可出现
B.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南地区春旱较为常见
C.青藏高原的伏旱严重
D.旱灾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
答案 C
解析 在伏天时期出现的干旱,称为伏(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C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中央气象台2019年3月21日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3月21日至23日,东北地区东部、黄淮、江淮、西南地区东部、江汉平原、江南以及华南等地气温将自北向南先后下降6 ℃~10 ℃,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2 ℃以上。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此次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云南西双版纳橡胶减产 ②形成“倒春寒”天气
③造成新疆畜牧业减产 ④影响海上行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西双版纳不受寒潮的影响,①错误;寒潮是形成“倒春寒”天气的原因,在春季气温回暖时,出现突然降温,②正确;据材料可知,此次寒潮不经过新疆,③错误;寒潮伴有大风天气,会影响海上行船,④正确。故选D项。
7.此次寒潮对东北的农业和林业影响小,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林区主要是针叶林 B.种植春小麦
C.降温幅度小 D.农业地位不突出
答案 B
解析 东北地区林区主要是针阔叶混交林,A项错误;东北地区种植春小麦,此时春小麦还没有播种,B项正确;受寒潮影响,降温幅度大,C项错误;东北地区农业地位突出,D项错误。
下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8~10题。
8.台风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 )
A.14时 B.16时 C.19时 D.22时
答案 C
解析 台风中心经过时,当地气压最低,风力也最小。
9.当台风逐步接近该地过程中,珠江三角洲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出现狂风巨浪 B.特大暴雨
C.形成风暴潮 D.出现泥石流
答案 B
解析 台风附近的天气现象是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泥石流不属于天气现象。
10.目前,监测台风最重要的手段是( )
A.人工监测 B.探测气球
C.气象卫星 D.直升飞机
答案 C
解析 目前,监测台风最重要的手段是利用气象卫星。
2016年上半年,台湾接连发生地震。下图显示了其中两次地震的基本信息。台湾正在致力于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以后,在地震波传播到某地区前,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少伤亡。读图,回答11~13题。
11.两次地震相比,高雄地震人员伤亡较多的原因有( )
①震级较高 ②震源较深 ③时值深夜 ④地处山区
⑤人口稠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高雄地震震级较高,震源较浅,时值深夜,地处陆地,人口稠密,所以高雄地震人员伤亡较多,故C项正确。
12.台湾岛位于( )
①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②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③环太平洋地震带 ④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13.地震预警公布的下列信息中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伤亡的是( )
A.震中位置 B.震级
C.烈度 D.预计地震到达时间
答案 D
解析 地震预警公布预计地震到达时间,人们便可以做好准备,及时躲避,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伤亡,D项正确;地震预警,难以确定震中位置、震级和烈度,排除A、B、C三项。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及灾害链图,回答14~16题。
14.在上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
D.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答案 D
解析 从图示灾害链分析,地震能引起其他自然灾害,而其他自然灾害不能引起地震,所以①为地震;崩塌、滑坡能引发泥石流,但泥石流不能引发滑坡和崩塌,所以②③表示滑坡、崩塌,④表示泥石流。
15.上图所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如果人们急功近利,大肆采伐本区林木,则夏季暴雨后最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中,组合正确的是( )
①地震 ②泥石流 ③滑坡 ④沙尘暴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 B
解析 林木被砍伐,其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岩体不稳,所以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和滑坡;而地震是内力作用结果;沙尘暴是天气现象,且雨后空气中尘埃物质少,不易发生沙尘暴。
16.如果发生滑坡,受灾最严重的村落最有可能是( )
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丁村
答案 D
解析 甲、乙、丙都处在缓坡处,而丁村邻近陡崖,易发生滑坡。
台风“山竹”2018年9月16日在广东海宴镇登陆。图为台风“山竹”登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受台风“山竹”影响,受灾山区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风暴潮 B.洪水 C.泥石流 D.地震
答案 C
解析 受台风“山竹”影响,受灾山区因为地势起伏大,地表受强降水冲刷,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
18.在监测台风“山竹”过程中,利用遥感技术可及时了解( )
①雨涝灾害范围 ②地质灾情 ③受灾人员数量 ④经济损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利用遥感技术可及时了解雨涝灾害范围、地质灾情,但了解受灾人员数量及经济损失需要通过调查和GIS技术实现。
格栅坝是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浆砌石等为材料,将坝体做成横向或竖向格栅结构的坝。读图,完成19~20题。
19.格栅坝主要是防御( )
A.水土流失 B.泥石流
C.崩塌 D.滑坡
20.格栅坝有利于( )
A.保持水土 B.调蓄径流
C.淤积良田 D.拦石排水
答案 19.B 20.D
解析 读图可知,格栅坝主要作用是拦石排水,可防御泥石流。
读某地质灾害景观图,回答21~23题。
21.图示地质灾害为( )
A.地震 B.泥石流 C.崩塌 D.火山喷发
答案 B
解析 读图,根据景观形态可知,图示地质灾害为泥石流。
22.该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有( )
①山高沟深,地形陡峻 ②开山炸石,破坏坡体平衡 ③地表岩石破碎,结构松散 ④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沟谷中的特殊洪流,三面环山、汇水范围大的山区沟谷最容易发生泥石流,所以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是地形基础;地表岩石破碎,结构松散,易被雨水、洪流携带,是形成泥石流的物质基础;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是泥石流的动力条件;开山炸石,破坏坡体平衡不是泥石流发生的主要条件。
23.发生地质灾害时,图中甲、乙、丙、丁四人逃生路线错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解析 泥石流易发生在山谷中,逃生时,不能顺着泥石流的流向向下跑,而应向河谷两侧的高地上跑;丁的路线是错的。
2018年6月,湖南省遭遇了该年以来最大的暴雨,暴雨引发的洪灾造成湖南省115县40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据此回答24~25题。
24.为了及时获取洪灾发生区域面积大小,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BDS
答案 A
解析 为了及时获取洪灾发生区域面积大小,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
25.为准确获取受灾群众的位置并成功施救,可以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A.RS、GPS B.GIS、GPS
C.GPS、BDS D.BDS、RS
答案 B
解析 综上可知,为准确获取受灾群众的位置并成功施救,需要确定位置,可利用GPS;设计营救方案,可利用GIS。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城市水灾潜在危险性示意图。
材料二 受“卡努”台风外围环流和冷空气的影响,2017年10月14日上午宁波开始普降小到中雨,局部暴雨。14日8时至15日19时,宁波全市平均雨量为77毫米,暴雨中心为象山沿海地区。截至15日20时,宁波共转移人员2 138人,其中船只回港人员1 895人,山地灾害易发区转移人员180人。
材料三 下图为宁波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我国有水灾潜在危险性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城市水灾潜在危险性的原因。(6分)
(2)分析宁波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4分)
(3)简述台风对宁波的危害。(2分)
答案 (1)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自然原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多暴雨;大多地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人为原因:人类乱砍滥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严重;城市化建设盲目发展。
(2)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排洪通道少,且易受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
(3)带来暴雨,诱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生产、生活设施;加剧城市内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等。
解析 第(1)题,读图,结合图例可知,我国有水灾潜在危险性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城市水灾潜在危险性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海陆位置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第(2)题,宁波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势特点、河流水文水系特点、城市靠近海洋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特殊的天气现象(台风)等方面综合分析。第(3)题,台风的危害主要从次生灾害、生命财产、基础设施、经济损失等方面分析。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有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
(1)图中A、B两地干旱灾害严重,试分析说明两地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其自然原因。(4分)
(2)简述我国干旱灾害的地理分布特点。(2分)
(3)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与成灾强度都在逐年上升,试分析其人为原因。(2分)
(4)简要说明我国目前减轻旱灾的主要措施。(4分)
答案 (1)A地区:春末夏初。原因: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季没有开始,降水稀少。B地区:夏季(7、8月)。原因:受高气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
(2)地区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旱灾次数很少;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为旱灾多发的地区。
(3)全球变暖,蒸发加剧;植被破坏严重,其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人口增长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用水量增加。
(4)调整农业结构;培育种植耐旱作物;加强水利建设;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A地区为华北地区,主要是春旱,原因主要是降水少、蒸发旺盛。B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原因主要是受高压控制。第(2)题,读图即可判断,从整体分布和地区差异两方面分析。第(3)题,从气候变化、植被破坏、用水量等方面分析。第(4)题,从农业结构、农作物、农业技术、植被等方面分析。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1)说明古乡沟多泥石流爆发的原因。(4分)
(2)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4分)
(3)说明我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特点。(4分)
(4)泥石流带来的主要危害有哪些?(4分)
答案 (1)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此处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夏秋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2)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3)西南地区最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之间的接触带或过渡带上;泥石流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度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
(4)冲毁城镇、乡村等;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损坏农作物、耕地及林木;也会堵塞河道等。
解析 第(1)题,泥石流的形成和碎屑物质、地形、降水、植被等因素有关,结合古乡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可从上述几方面分析古乡沟多泥石流的原因。第(2)题,冰川泥石流主要是冰川融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所形成,古乡沟有深厚的松散堆积物,而夏季时丰富的降水、大量冰川融水提供了丰沛的水源,加之古乡沟狭窄的河谷和巨大的落差,使泥石流造成的破坏力巨大。第(3)题,泥石流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般可从分布是否均匀、哪多哪少、集中分布区等几个方面描述,结合图中信息可回答。第(4)题,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包括冲毁城镇、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损坏农作物、耕地及林木;堵塞河道等方面。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2005年10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公布了全球最高峰——珠峰身高:8 844.43米,并宣布我国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8 848.13米停止使用。珠峰身高比原来整整“矮”了3.70米。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冰雪厚度测量数据的差异,大约2.6米。1975年测量时由于技术原因,在测雪深时没有达到真正的岩面。二是此次计算出的珠峰峰顶的大地水准面的起算面,与1975年相比,提升了大约0.7~0.8米。本次测量利用了国际上最新的卫星技术资料,使用了多个数字地理模型,参考了国内外详细的地形和地理资料取得了较为准确的大地水准面起算面。三是其他因素造成的差异,大约0.3~0.4米,这些因素可能是误差,也可能是地壳运动或者全球变暖等。
(1)珠峰峰顶海拔变低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2分)
(2)这次珠峰高程测量的数据比以前可靠、精确的原因是什么?(4分)
(3)GPS在野外测量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分)
答案 (1)冰雪厚度和测量数据的差异。
(2)采用了更先进的测量和计算技术;大地水准面起算面经过了更精确的调整;测量受到了冰雪厚度、地壳运动或全球变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从而可在野外调查中获得更为精确的数据。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归纳可知。第(2)题,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即可得出原因。第(3)题,GPS可以提供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为野外调查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角峰,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