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11《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展开备注:1、教学反思必须手写。
2、要有详细的二次备课。
3、根据实际上课时间,准确填写。课题
《论语》十二章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了解《论语》的基本知识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更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过对《论语》十二章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珍惜时间等角度,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具
多媒体、黑板、课件
学具
教科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介绍孔子及《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①范读 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字音字形
不亦说(yuè)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逾矩(yújǔ )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箪(dān)
好(hà)
肱(gōng )
笃(dǔ)
3、研读前三章内容
朗读前三章内容,重点掌握课下注释所提及的知识点,以及字词翻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研讨的方式,理解句子意思,指导学生根据词义阐释句子含义,根据句子含义总结词句用法。从而做到积累文言词汇、文言句式,感知文言语法,准确翻译每一句的内容。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时:按时; 说:同:“悦”,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愠:生气,恼怒;
君子:有才德的人。
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一个有才德的人吗?”
③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帮; 谋: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
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有:同“又”。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逾矩:逾,越过;矩,法度。
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过法度。”
③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第二课时
复习前三章内容
教师抽问,学生翻译前三章的意思,并结合课下注释,考查学生字词的理解与翻译。复习前三章所讲内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故:学过的知识;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③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③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②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饭,一瓢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别人一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从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贤德啊,颜回!”
③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知:懂得、了解; 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快乐。
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③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肱:肱,音gōng,胳膊上肩至肘的部位。这里指胳膊。曲肱,即弯着胳膊。
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③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第三课时
1、复习前八章内容
教师抽问,学生翻译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字词的课下注释,进行翻译与理解,讲述学习态度、人生修养方面懂得的道理。
2、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九至第十二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人:几个人;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从:跟随; 不善者:不好的方面,缺点。
②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③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逝:往,离去; 斯:代词;
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站在河边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③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决心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立志“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这里必须明确,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励。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军:指军队; 夺:改变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却不可改变志气。”
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却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笃:坚定; 志:志向; 切:恳切
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要有丰富的知识,并坚定志向,要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仁德就在这当中了。”
③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修德进学的门径:学欲广博,志欲坚定,外问于人,内思于心。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 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一定要从自身处去问,接近处去思。
朗读背诵《论语》十二章
分类归纳、理解概括
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十二则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哪些语句是讲个人修养?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教师总结概括翻译中出现的字词、句式等文言语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教育学、思想家、政治家
《论语》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语录体散文
三、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知识链接,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赏析课文一章一章进行赏析,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知识链接,朗读停顿,疏通文意,整体把握,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精品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初读感知,赏读课文,自主质疑,练习,作业,默写《论语》十二章中的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