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习题 试卷 4 次下载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4讲物态变化习题 试卷 4 次下载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6讲内能的利用习题 试卷 4 次下载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7讲机械运动习题 试卷 2 次下载
-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8讲力运动和力第1课时力习题 试卷 5 次下载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5讲内能习题
展开第5讲 内能
分子动理论
1.(怀化)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扫地时灰尘飞舞
B.车加油时,能闻到汽油味
C.加了白糖的水会变甜
D.秋天,桂花飘香
2.(泰州)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有空隙
3.(绵阳)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事实说明()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4.(黄冈)刚装修完的房子,打开房门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为了减少新房子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根据温度越高,________越快的原理,可以采取在高温季节来临前装修完并搁置一段时间,加强通风等措施.
内能及其改变方式
5.(宜昌)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
B.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
C.冬天人们在室外晒太阳感觉暖和
D.医生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
6.(怀化)铁水很热,冰块很冷,但它们都具有________能.冬天搓手可以感到温暖,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
比热容
7.(淄博)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B.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
8.(桂林)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这是因为()
A.水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
B.油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
C.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D.在相同的时间内,油吸收的热量较多
9.(邵阳)蓄水量为1吨的太阳能热水器现在装满了30 ℃的水,经过光照后升高了20 ℃,则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c水=4.2×103 J/(kg·℃)]
重难点1 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
(潍坊)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60 ℃的水一定比30 ℃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变式训练1】 以下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E.热胀冷缩中的“热”“冷”是指内能
F.物体运动越快,内能越大
G.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H.0 ℃的冰块,其内能为零
I.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J.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
K.冬天搓手变暖是通过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大
重难点2 热量的相关计算
(哈尔滨)如图是“研究水沸腾规律”的实验,试管中水的质量为0.2 kg,这些水由20 ℃升高到70 ℃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水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将________.[c水=4.2×103 J/(kg·℃)]
【变式训练2】 (泰安)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0.5 kg、温度为70 ℃的水放出4.2×104 J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了______℃[c水=4.2×103 J/(kg·℃)].
【变式训练3】 (德阳)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则甲液体的比热容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如果乙液体的质量为1 kg,初温为20 ℃,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到50 ℃,吸收的热量为1.26×105 J,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J/(kg·℃).
破解易错题
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 kg、温度为20 ℃的水吸收了3.78×105 J的热量后,水的温度升高________℃.[c水=4.2×103 J/(kg·℃)]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比热容,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物质 | 质量/g |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min | 最后温度/℃ |
水 | 200 | 20 | 6 | 45 |
食用油 | 200 | 20 | 6 | 70 |
(1)该实验除了图示中的实验器材以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________和________.
(2)实验中,两烧杯内放入____________的电加热器,这样可以保证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3)由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
(4)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5)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除了转换法外还有____________.实验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体积相等的两种液体来做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6)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则食用油的比热容为________J/(kg·℃).
(7)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若这些热量由酒精完全燃烧获得,则至少要消耗________g酒精.(酒精的热值为3.0×107 J/kg)
(8)汽车发动机常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因为和其他物质相比,水的________较大;寒冷的冬天水箱要加防冻液,这是为了降低水的________.
1.(枣庄)以下几条摘录是出自某同学在学习“内能”一章时的课堂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之间发生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2.(烟台)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叙述是事实或推论的是()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
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中,热水很快变红
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3.(赤峰)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烟台)炎炎夏日,烈日下海滩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很清凉,傍晚落日后,沙子凉了,海水却依然暖暖的,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
A.密度 B.内能 C.热量 D.比热容
5.(岳阳)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对“煮粽子”的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A.粽子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内能
B.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C.“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水温升高,水的比热容变大
6.(眉山)下表中有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小张同学根据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 |||
水 | 4.2×103 | 铁 | 0.46×103 |
酒精 | 2.4×103 | 铜 | 0.39×103 |
煤油 | 2.1×103 | 干泥土 | 0.54×103 |
冰 | 2.1×103 | 水银 | 0.14×103 |
A.一杯水比一桶煤油的比热容小
B.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C.水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本领较强,常用作冷却剂
D.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之一,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7.(随州)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欣欣同学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A.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
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8.(广东)常见的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________组成;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__现象;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力.
9.(自贡)汽车发动机工作时,需要对它进行冷却.人们常常选用“水”作冷却液,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冷却效果好;当水吸收发动机缸体的热量后,水的内能________.
10.(济宁)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甲所示),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乙是250 g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c牛奶=4.2×103 J/(kg·℃)]
11.(青岛)质量之比为2∶3的甲、乙两种液体,当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7∶5时,升高的温度之比为6∶5,则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
12.(襄阳)张军在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如下数据:
烧杯号 | 物质 | 质量m/g | 初温T1/℃ | 末温T2/℃ | 加热时间t/min |
1 | 水 | 300 | 20 | 30 | 12.3 |
2 | 水 | 150 | 20 | 30 | 6.2 |
3 | 煤油 | 300 | 20 | 30 | 6.1 |
4 | 煤油 | 300 | 20 | 25 | 3.1 |
(1)本实验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
(2)分析1、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3)分析1、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有关.
13.(聊城)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物体运动越快,内能越大
C.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0 ℃的冰块,其内能为零
14.(武汉)在室温下,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橡皮膜会向外凸,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会加剧
B.内能会增大
C.质量不变
D.压强会减小
15.(广州)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 kg,丙物体质量为2 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 ℃,吸收热量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
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C.甲的温度升高1 ℃,需吸收2 000 J的热量
D.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 ℃,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
16.(重庆)小薇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为0.5 kg,初温为58 ℃,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8 ℃,则当地大气压比一个标准大气压________(填“高”或“低”),本实验中水加热至沸腾至少吸热________J.[已知c水=4.2×103 J/(kg·℃)]
17.(烟台)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0.5 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________(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J/(kg·℃),这种液体在0~15 min内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J.
18.为了测定铅的比热容,把质量为200 g的铅块加热到98 ℃,再投入到80 g、12 ℃的水中,混合后最终水的温度为18 ℃.若不计热损失,[c水=4.2×103 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铅的比热容.
答案
基础得分训练
1.A 2.D 3.C 4.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 5.B
6.内 做功 热传递 7.D 8.B 9.8.2×107
导学提分训练
例1 C
【变式训练1】 GK
例2 4.2×104 不变
【变式训练2】 20
【变式训练3】 小于 4.2×103
例3 80
实验突破
①质量 ②相同 ③弱 ④强 ⑤Δt2,Δt1
例4 (1)天平 温度计 (2)相同规格 相同 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大小 (3)水 (4)水 大于 (5)控制变量法 不能
没有控制质量相同 (6)2.1×103 (7)2.1×104 0.7
(8)比热容 凝固点
课后提分训练
1.A 2.A 3.D 4.D 5.C 6.C 7.C 8.原子 扩散 引 9.比热容 增加 10.热传递 2.1×104 11.7∶4
12.(1)加热时间 (2)不同物质 (3)质量 13.C 14.D 15.B 16.低 8.4×104 17.甲 2.1×103 4.2×104
18.(1)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水(t-t0水)=4.2×103 J/(kg·℃)×0.08 kg×(18 ℃-12 ℃)=2.016×103 J (2)因为不计热损失,所以铅块放出的热量Q放=Q吸=2.016×103 J
则铅的比热容:c铅=Q放,m铅(t0-t)=2.016×103 J,0.2 kg×(98 ℃-18 ℃)=0.126×103 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