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一中学等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一中学等六校2018-2019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过程③发生在RNA病毒体内
B. 所有细胞都能进行①②⑤过程,但不一定能进行③④过程
C. ①~⑤过程中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 ③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时,遵循A—U、U—A、C—G、G—C的原则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可知,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③是逆转录,④是RNA复制,⑤是翻译过程,据此分析。
【详解】A. 过程③是逆转录,只发生在少数被逆转录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病毒体内不能进行逆转录过程,A错误;
B. 所有细胞都能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即图中的②⑤,①DNA复制只发生在能进行分裂的细胞中,B错误;
C. ①~⑤过程中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
D. ③是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的过程,配对方式有A—T、U—A、C—G、G—C,D错误。
2.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表达遗传信息,下列关于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过程所需酶的种类相同
B. 三个过程发生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C. 三个过程都要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来完成
D. 复制和转录的模板相同,而与翻译的模板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模板是亲代DNA的两条链;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RNA聚合酶,模板是DNA的一条链;翻译的场所位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以mRNA为模板,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蛋白质。
【详解】A. 三个过程合成的物质不同,所需要的酶的种类不同,A错误;
B. DNA的复制、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B错误;
C. 转录和翻译过程都有碱基互补配对,翻译时需要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
D. 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而转录只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的模板为mRNA,故复制和转录的模板不相同,D错误。
3. 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 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 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
D. 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所有的RNA均是由转录形成的,有极少数RNA充当酶,真核细胞内的RNA绝大多数是在细胞核内转录的,所以B选项错误,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成为密码子,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4. 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分别至少需要碱基
A. 3 000个和3 000个 B. 1 000个和2 000个
C. 2 000个和4 000个 D. 3 000个和6 000个
【答案】D
【解析】
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mRNA上碱基的数量是其控制合成多肽链中氨基酸个数的三倍。mRNA是以DNA双链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形成的,所以D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其转录形成的mRNA碱基数量的2倍,是其指导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的6倍。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至少含有碱基的数量分别是3000个和6000个,D正确。
5.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64个
B. 一种密码子可能可以编码多种氨基酸
C. 同一种密码子在人和猴的细胞中一定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D. 密码子是由A、T、G、C四种碱基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 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共有 64个,其中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61个,有3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任何一个氨基酸;反密码子是指 tRNA 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 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据此分析。
【详解】A. 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61个,A错误;
B. 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1种氨基酸,B错误;
C. 密码子具有通用性,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故同一种密码子在人和猴的细胞中一定决定同一种氨基酸,C正确;
D. 密码子是指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碱基,因此不含T碱基,D错误。
6.牵牛花的颜色主要是由花青素决定的,如图为花青素的合成与颜色变化途径示意图
从图中不能得出的是( )
A. 花的颜色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
B.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 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也受环境影响
D. 若基因①不表达,则基因②和基因③不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根据图知,花青素是由苯丙酮氨酸转化而来,其转化需要酶1、酶2和酶3,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度下表现的颜色不同。
【详解】A. 由图可知,花青素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A正确;
B. 基因①②③分别通过控制酶1、2、3的合成来控制花青素的合成,B正确;
C. 花青素在不同酸碱条件下显示不同颜色,说明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花色,C正确;
D. 基因具有独立性,基因①不表达,基因②和基因③仍然能够表达,D错误。
【点睛】本题以图形的形式给出信息,考查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知识,关键是需要学生从题图中获取信息。
7. 已知某mRNA有100个碱基,其中A+G占40%,则转录成mRNA的一段DNA分子应有嘧啶数为
A. 40个 B. 120个 C. 100个 D. 60个
【答案】C
【解析】
双链DNA通过转录形成单链的mRNA,该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DNA中的A、G、C、T分别与mRNA中的U、C、G、A配对,因此某mRNA有100个碱基,其中A+G占40%,则DNA模板链中T+C=40个,A+G=60个;根据双链DNA中碱基互补配对可知,DNA非模板链中的T+C=60个,所以转录成mRNA的一段DNA分子应有嘧啶数(T+C)为40+60=100个。
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对某种生物而言,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B. 所有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 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某一阶段
D. A基因突变成a基因,a基因也可能再突变回A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最易发生于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即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有:①普遍性,②随机性、不定向性,③突变率很低,④多数是有害的。
【详解】A.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即对某种生物而言,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A正确;
B.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所有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
C.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C错误;
D. 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A基因突变成a基因,a基因也可能再突变回A基因,D正确。
9. 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
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
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组是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详解】①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①正确;②非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一般不同,②正确;③人有46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中有23条染色体,③错误;④单倍体的体细胞中由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④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组、单倍体,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染色体组的判断,明确单倍体的发育起点是配子,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
10.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A. 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缺失
B. 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增加
C. 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 染色体片段缺失、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a图中有一对染色体多了一条,b图中染色体上4片段重复,c图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d图中染色体上3、4片段缺失,据此分析。
【详解】分析题图,a细胞中某一染色体多出了一条,属于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b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一片段重复,属于染色体片段重复;c细胞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属于三倍体;d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2个片段,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故依次属于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C正确。
11.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一定得到纯合子
B.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C. 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D. 生物生殖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一定不含等位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多倍体;据此分析。
【详解】A. 假设某植株基因型为AAaaBBbb,那么它能产生AaBb的配子,花药离体培养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就得到AAaaBBbb,是杂合子,A错误;
B.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二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B错误;
C. 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单倍体,如无籽西瓜含三个染色体组,是三倍体,C错误;
D. 生物生殖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就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其内一定不含等位基因,D正确。
12. 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最好选择调查何种遗传病以及采用的方法是( )
A. 白化病;在周围熟悉的4~10个家系调查
B. 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 苯丙酮尿症;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 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2)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3. 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诱变所得植株若不出现预期性状就应丢弃
B.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原核和真核生物DNA复制中,可用于诱变育种
C. 杂交育种所需要的时间一定很长
D. 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答案】B
【解析】
诱变所得植株若不出现预期性状,可能为隐性突变,该植株可能为杂合子,其自交后代有可能会出现预期性状,A错误;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原核和真核生物DNA复制中,也可用于诱变育种,B正确;若所需的优良性状是隐性性状,则杂交育种所需的时间不长,C错误;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如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就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错误。
14.《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多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
A. 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 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 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 提出了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答案】A
【解析】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对生存有利的变异的个体适应环境而得到保存和发展,具有对生存不利的变异个体由于不适应环境而大量死亡,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的适应性就是这样形成的。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A正确;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是拉马克的观点,B错误;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说的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C错误;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的观点,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知道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过程是生物与生物共同进化的过程
B.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C.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
D. 只有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详解】A.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过程,进而导致生物的多样性,A错误;
B.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B错误;
C.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除了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还可以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C错误;
D. 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
1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动力是生存斗争
B.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首要原因主要发生在DNA→DNA的过程中
C.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保护色的形成是因为自然选择使黑色基因频率不断增加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 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动力是生存斗争,A正确;
B.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物进化的首要原因主要发生在DNA→DNA的过程中,B正确;
C. 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C错误;
D. 工业污染使森林中大部分地衣消失,树干和岩石呈现深暗颜色,黑色桦尺蛾更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和捕食,自然选择使黑色基因频率不断增加,D正确。
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种群必须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
B. 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 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不定向地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D.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有利于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种的形成有渐进的物种形成和同地的物种形成,渐进的物种形成是先经过地理隔离,再产生生殖隔离,而同地的物种形成是在一次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的,不需经过地理隔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A. 种群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如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形成,A错误;
B. 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其中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错误;
C.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能产生的新基因,所以基因突变能不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C正确;
D. 适应环境的新性状是基因突变产生的,与显性基因频率或隐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无关,D错误。
18.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B. 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C. 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
D.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根据遗传平衡定律,随机交配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过程,进而导致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 随机交配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A正确;
B.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B正确;
C. 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不同的表现型而发挥作用,C正确;
D.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D错误。
19. 下列观点属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 )
A. 过度繁殖 B. 用进废退
C. 生存斗争 D. 自然选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达尔文认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能力,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时刻进行生存斗争,最终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CD都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拉马克认为生物的器官越使用越发达,并且可以遗传。综上所述,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0.如图,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A. 过度繁殖 B. 生存斗争
C. 遗传变异 D. 适者生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3、局限性:①对遗传和变异 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主要是通过生存斗争,不适应者被淘汰的缘故.
故选:B.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21.如图为某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
B. 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
C. 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D. 该细胞可以是人体浆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故发生在原核细胞中;图中附有核糖体的链是转录后的mRNA,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若干条多肽链。
【详解】A. 一条mRNA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这样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合成多条多肽链,A正确;
B. 每个核糖体都能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因此多个核糖体可以完成多条多肽链的合成,B错误;
C. 据图可知,该DNA模板转录产生了4条mRNA,而不是4条肽链,C错误;
D. 图示细胞中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应该发生在原核细胞中,D错误。
22.如图表示在人体细胞核中进行的某一生命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共涉及5种核苷酸
B. 该过程共涉及8种碱基
C. 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D. 该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和ATP的消耗
【答案】D
【解析】
图中原料中利用了尿嘧啶,因此表示转录形成RNA的过程,该过程共涉及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该过程共涉及5种碱基,即A、G、C、T和U,B错误;转录过程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而不是DNA聚合酶,C错误;该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和ATP的消耗,在转录过程中,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合成mRNA,D正确。
23.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正确的选项是。
A. 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
B. ②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
C. 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直接控制性状
D. 若某段DNA上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则形成的mRNA、蛋白质一定会改变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①是转录过程,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A错误;②是翻译过程,除了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外,还需要tRNA,B错误;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而直接控制性状,C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心法则的各个过程的模板和产物,进而判断图中两个数字代表的生理过程,明确基因可以两个途径直接或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4.某DNA分子片段复制、转录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如果没有发生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和c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
B. e为RNA分子,其与c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
C. a中(A+T)/(G+C)的比值与b中(A+T)/(G+C)的比值相同
D. a中(A+T)/(G+C)的比值与e中(A+U)/(G+C)的比值相同
【答案】B
【解析】
由于a与d的碱基序列互补,在复制过程中,a与b的碱基序列互补,c与d的碱基序列互补,所以b与c的碱基序列互补,A正确;e为RNA分子,其与d、b的的碱基序列互补,B错误;由于A与T配对,G与C配对,a中(A+T)/(G+C)的比值与b中(A+T)/(G+C)的比值相同, C正确;由于A与T(U)配对,G与C配对,所以a中(A+T)/(G+C)的比值与e中(A+U)/(G+C)的比值相同,D正确。
25.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 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
B. 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
C. 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
D. 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Qβ噬菌体”为素材,结合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结合题中和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 RNA翻译出了RNA复制酶,利用该酶催化RNA复制,没有逆转录酶,因此Qβ RNA的复制没有经历逆转录形成DNA的过程,A错误;Qβ噬菌体在RNA复制酶的作用下,以单链RNA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因此会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B正确;据图中信息可知,该Qβ噬菌体的单链RNA在大肠杆菌内可以同时翻译出多条肽链,C错误;由题意知,复制酶基因表达后生成RNA复制酶,才能催化RNA的复制,而由QβRNA可直接翻译出蛋白质,D错误。
【点睛】正确把握图示信息是解题关键:QβRNA的复制先以母链(设为+RNA)为模板合成子链(设为﹣RNA),此时两条链链之间是结合在一起的(即双链RNA形式),再以双链中的﹣RNA为模板合成新的+RNA,因此QβRNA的复制存在A﹣U、G﹣C碱基配对过程。
26.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人发生此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血红蛋白中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
B. ②过程是α链作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由ATP供能,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C. 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 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三个碱基是CAU
【答案】D
【解析】
人发生此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发生了突变,A错误;②是转录过程,是以α链作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由ATP供能,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完成的,B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不一定会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错误;根据题意分析已知β链的碱基序列是GUA,则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的裸露的三个碱基是CAU,D正确;
27.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 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
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不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基因突变能产生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同卵双生姐妹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和环境,D错误。
28.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IV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则F1中( )
A. 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占3/8
B. 染色体数正常的白眼果蝇占1/4
C. 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
D. 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答案】D
【解析】
亲本缺失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型表示为IVOXBXb、IVOXBY,由于缺失2条染色体致死,则F1中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概率为2/3,红眼果蝇概率为3/4,则A选项为1/2;B选项为1/3×1/4=1/12;C选项2/3×1/4=1/6;D选项1/3×3/4=1/4。
29.对于“低温诱导蚕豆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描述是( )
A. 低温诱导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将引起可遗传变异
B. 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含两个染色体组和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C. 用根尖分生区作材料,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加倍的全过程
D. 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不能向细胞两极移动,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据此分析。
【详解】A. 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A正确;
B. 不同的细胞处在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所以可以同时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B正确;
C. 由于用根尖分生区作材料制作临时装片要用盐酸进行解离,细胞已死亡,所以在高倍镜下不可能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全过程,C错误;
D. 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都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正确。
30.下列关于遗传方式及遗传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A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常表现交叉遗传
B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代代相传
C
伴X、Y同源区段染色体遗传
男女发病率相当,有明显的显隐性
D
常染色体遗传
男女发病率相当,有明显的显隐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这类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一般表现为交叉隔代遗传,且女病父子必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表现为世代连续遗传,且男病母女必病;常染色体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相当,无明显区别。
【详解】A.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中,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常表现交叉遗传,A正确;
B.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中,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代代相传,C正确;
C. 伴X、Y同源区段染色体遗传,如XaXa、XAYa,则女性都为XAXa,男性都为XaYa,男女中发病率不同,C错误;
D. 常染色体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当,与性别无关,有明显的显隐性,D正确。
31.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隐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
B.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 21三体综合征患者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三倍体个体
D. 成功改造过造血干细胞,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的某女性血友病患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型全部正常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近亲结婚造成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单基因遗传病是指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而不是单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患者比正常人多一条21号常染色体(2n+1=47);通过转基因技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造血干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并没有改变患者生殖细胞的基因型。
【详解】A. 近亲结婚造成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隐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A正确;
B.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错误;
C. 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属于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不是三倍体个体,C错误;
D. 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但没有改变其它体细胞的基因型,尤其是卵原细胞的基因型,所以该女性(XhXh)与正常男性(XHY)结婚后所生男孩的基因型都是XhY,表现型为患病;所生女孩的基因型都是XHXh,表现型为正常,D错误。
32.某农科所通过如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 b过程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 a过程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只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 b过程需要通过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图示表示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A错误;
B、b属于杂交育种过程,其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突变,所以不能提高突变率,且杂交育种周期长,B错误;
C、a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因为yR是单倍体,高度不育,没有种子,C错误;
D、b表示连续自交,该过程可以提高纯合率,D正确.
故选:D.
33.下列关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突变使狼和鹿产生不定向变异,自然选择使它们向奔跑速度快的方向进化
B. 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足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C. 突变是可遗传变异,都会遗传给下一代
D. 物种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A、突变使狼和鹿产生不定向变异,自然选择使它们向奔跑速度快的方向进化,A正确;
B、有利的突变不论多少,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错误;
C、发生在体细胞的突变一般不会遗传给下一代,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而物种形成的条件是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解题时要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比如要知道: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物种形成,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形成生殖隔离.
34.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但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B.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 地理隔离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因而也一定导致生殖隔离
D. 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保持高度一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1)突变和基因重组;(2)自然选择;(3)隔离.
解:A、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但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新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A正确;
B、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B错误;
C、地理隔离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不会保持高度一致,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要求考生识记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物种形成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5.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达尔文在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B. 多倍体育种过程中二倍体母本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
C. 达尔文认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如果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
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同一群落中的种群会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A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一定需要生殖隔离,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B错误;达尔文认为,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如果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C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二、填空题
36.如图为发生在拟南芥植株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__(填序号)。
(2)参与图乙过程的RNA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RNA适于用作DNA的信使,原因是_______。
(3)图丙所示的DNA片段若部分碱基发生了变化,但其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
(4)在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在分裂期很难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②③ (2). mRNA、tRNA、rRNA (3). 分子结构与DNA很相似,能携带遗传信息,能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4). 一个氨基酸可能对应多个密码子(或密码子的简并性) (5).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6). 染色质高度螺旋化,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不利于解旋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中①表示DNA复制,②③表示转录,④表示翻译;乙图表示翻译;丙图表示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据此分析。
【详解】(1)图甲中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过程是DNA复制和转录,即①②③。
(2)图乙表示翻译,参与该过程的RNA分子有mRNA、tRNA、rRNA。RNA适于用作DNA的信使,原因是RNA一般是单链,比DNA短,分子结构与DNA很相似,能携带遗传信息,能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3)图丙所示的DNA片段若部分碱基发生了变化,但其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不变,原因是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个密码子。
(4)在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发生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有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该过程在分裂期很难进行,原因是分裂期时染色质已经高度螺旋化,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不利于解旋。
【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别图示,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7.棉花的棉纤维大多为白色,天然彩色棉很受大众喜爱。棉纤维的白色(B)和深红色(b)是一对相对性状,育种专家对深红棉做了如图(Ⅰ和Ⅱ为常染色体)所示的技术处理,得到了基因型为Ⅱb Ⅱ的粉红棉新品种。图中基因A、a分别控制抗旱与不抗旱性状,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深红棉花粉粒培育出的棉花植株,一般不结棉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培育新品种的处理过程发生了____________变异,该变异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镜检方法检出,该粉红色新品种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出现了另一种白色棉,该新品种白色棉的基因型是(仅考虑颜色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该粉红棉新品种自交所结种子不能大面积推广,欲得到能大面积推广的粉红棉种子,请你设计一种最简单的育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明材料和方法即可)。
(4)图中的新品种自交,F1中抗旱深红棉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在子代中的比例是__________。
【答案】 (1). 用花粉粒培育出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 (2). 染色体结构 (3). 能 (4). ⅡⅡ (5). 用深红棉与以上的新品种白色棉杂交(或ⅡbⅡb×ⅡⅡ→ⅡbⅡ) (6). AAⅡbⅡb或 AaⅡbⅡb (7). 3/16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能从题干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同时要认真分析题意和题图:据图分析,Ⅱ号染色体上缺失一个片段,少了基因b,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染色体缺失;根据题干信息可知,ⅡbⅡb表现为深红棉,ⅡbⅡ表现为粉红棉,ⅡⅡ表现为白色棉。
(1)用花粉粒培育出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所以利用深红棉花粉粒培育出的棉花植株,一般不结棉花。染色体变异能通过镜检方法检出;
(2)据图分析,Ⅱ号染色体上缺失了一个含基因b的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染色体缺失;该粉红棉新品种自交后代将产生一种新品种白色棉,该现象称为性状分离,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可知该白色棉新品种的基因型为ⅡⅡ。
(3)培育出大量的粉红棉种子最简单的育种方法用深红色棉与以上的新品种白色棉杂交。
(4)图中新品种基因型为AaⅡⅡb,让其自交,则F1中抗旱深红棉的基因型是AAⅡbⅡb或 AaⅡbⅡb,在子代中的比例是3/4(A_)×1/4(ⅡbⅡb) =3/16。
38.调查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图,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如图为两种遗传病基因在某人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上的分布示意图。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病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如图细胞表示的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带有致病基因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②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
(3)从优生优育的角度出发,现要确定Ⅱ5是否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答案】 (1).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 3 (3). HHXTY或HhXTY (4). 3/5 (5). 1/60000 (6). 基因诊断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图1中Ⅰ1和Ⅰ2都正常,Ⅱ2女儿患甲病,属于无中生有,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可知该病应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中Ⅰ3和Ⅰ4的后代中Ⅱ9患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图中的4个乙病患者都为男性,没有女患者,从发病率上看男性大于女性,又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所以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单独考虑甲病,Ⅱ2、Ⅱ9患甲病,为hh,故Ⅰ1、Ⅰ2为Hh,因此Ⅱ5为1/3HH、2/3Hh;Ⅱ9患甲病和乙病,其基因型为hhXtY,据此分析。
【详解】(1)由分析可知,乙病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①图2细胞表示的个体的基因型为HhXTXt,其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带有致病基因的基因型有HXt、hXt、hXT共3种。
②先分析甲病,Ⅱ2患甲病,故双亲均为杂合子Hh,因此Ⅱ5的基因型为1/3HH、2/3Hh;再分析乙病,Ⅱ5的基因型是XTY,因此Ⅱ5的基因型为HHXTY或HhXTY;单独考虑甲病,Ⅱ5的基因型为1/3HH、2/3Hh,与h基因携带者即Hh结婚,子代为2/6HH、3/6Hh、1/6hh,故他们正常的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3/5。
③Ⅱ9患甲病,Ⅱ3与Ⅱ4都不患甲病,故Ⅱ3与Ⅱ4均为Hh,则Ⅱ7的基因型为1/3HH、2/3Hh;已知Ⅱ8正常,而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10-4,即Ⅱ8为Hh的概率为1/104,因此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2/3×(1/104)×1/4=1/60000。
(3)从优生优育的角度出发,现要确定Ⅱ5是否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可采取的措施是基因诊断。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学生识记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39.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的种子,开红色花。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________。
(2)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的种子后,该群体的A基因频率为________。
(3)若这一地区没有给这种植物传粉的昆虫,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在3代自交后,在这3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答案】 (1). 基因库 (2). 75% (3). 没有 (4). 因为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5). 自然选择 (6).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解析】
【分析】
生活中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全部个体叫种群,种群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组成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基因库。
(2)根据题意,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则A基因频率=55%+1/2×40%=75%。
(3)若这一地区没有给这种植物传粉的昆虫,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则在3代自交后,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故该植物种群是没有发生进化。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意在考查对生物进化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