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是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及其比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图中所示为细胞鲜重中元素的比例
B. 图中含有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也可以找到
C. 细胞失去大部分水分后,C所占比例最大
D. 因为O含量最多,所以O是构成有机物的最基本元素
【答案】D
【解析】
据图分析,氧元素含量最高,因此图中数据是该元素占细胞鲜重百分比,A正确;图中含有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也可以找到,这体现了生物界结合非生物界的统一性,B正确;细胞失去大部分水分后,C元素比重最大,C正确;C元素是构成有机物的的最基本元素,D错误。
2.水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其含量随植物种类、植物组织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变化。下列有关水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休眠的种子和越冬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相对降低
B. 种子晒干的过程中散失的主要是含量较少的结合水.因此依然可以萌发
C. 盛夏给大田喷雾(水)或给水稻灌“跑马水”可减少或消除植物的“午休”现象
D. 水是植物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许多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有水的参与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其中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为细胞内的生化反应提供反应介质,也可以直接参与生化反应。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
【详解】A、休眠的种子和越冬植物体代谢强度降低,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相对降低,A正确;
B、种子晒干的过程中散失的主要是含量较多的自由水,B错误;
C、盛夏给大田喷雾(水)或给水稻灌“跑马水”,可降低蒸腾作用,避免气孔关闭,减少或消除植物的“午休”现象,C正确;
D、水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参与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D正确。
故选B。
【点睛】自由水/结合水与代谢、抗逆性的关系
自由水/结合水
3.在聚苯乙烯芯片上制作数个微反应室,在每个微反应室中单层排列130个红细胞,然后加入特别作用于红细胞内的疟原虫细胞核的荧光染色剂,从而快速诊断出病人,这种诊断方法被称为细胞芯片诊断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菌与疟原虫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
B. 疟原虫利用成熟红细胞内的细胞器来合成自己的蛋白质
C. 人成熟的红细胞能合成溶酶体酶来杀死疟原虫
D. 红细胞吸水涨破后,可以用差速离心法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荧光染色剂能特别作用于红细胞内的疟原虫细胞核,说明疟原虫为真核生物;人体成熟的红细胞高度分化,与其运输氧的功能相适应,丢失了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细胞,与疟原虫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没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A正确;
B、成熟红细胞内没有核糖体等细胞器, B错误;
C、人成熟的红细胞不能合成溶酶体酶等蛋白质,C错误;
D、红细胞吸水涨破后,可直接离心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不需要用差速离心法,D错误。
故选A。
4.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②是真核生物,而③④属于原核生物
B. ③是细菌,没有染色体这一结构,都是异养生物
C. ④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
D. ①②③④都有核糖体,并且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题图中①为草履虫模式图,②为变形虫模式图,①②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③为细菌的模式图,④为蓝藻的模式图,③④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①②是真核生物,而③④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B、细菌可能为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B错误;
C、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C正确;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并且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故选B。
【点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共同点
均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RNA,均以DNA为遗传物质。
5.如图表示细胞中常见的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虚线框内为肽键 B. 化合物甲的R基为H
C. 化合物丙含2个游离羧基 D. 图中的x是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甲、乙分别代表一个氨基酸分子,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
【详解】A、图中虚线框内为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A正确;
B、化合物甲的R基为—CH2COOH,B错误;
C、化合物丙含2个游离羧基,C正确;
D、图中的x是脱水缩合产生的水,D正确。
故选B。
【点睛】氨基酸中R基的判断方法:围绕中心碳原子的四个基团,除氨基、羧基和H原子外,剩余的基团即为R基。
6.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
A. 1种 B. 4种 C. 5种 D. 8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有两种,即DNA和RNA,DNA中的碱基有A、T、G、C四种, RNA中的碱基有A、U、G、C四种,其中A、G、C是它们共有的,T是DNA特有的,U是RNA特有的,因此,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为A、U、G、T、C五种。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中的核酸种类,及核酸中的碱基种类 。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首先确定所含核酸的种类,然后确定所含碱基的种类。
7.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 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具有多样性
C. 脂质中的性激素具有调节功能
D. 蔗糖、乳糖和麦芽搪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脂质中的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对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蔗糖、乳糖和麦芽搪均属于二糖,但组成它们的单糖不完全相同。
【详解】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使细胞膜维持一定形态,此外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正确;
B、淀粉的单体为葡萄糖,在排列顺序上不具有多样性,B错误;
C、脂质中的性激素可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C正确;
D、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乳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半乳糖,麦芽搪水解产物为两分子葡萄糖,D 正确。
故选B。
8.英国医生在对离体的蛙心脏进行的实验中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脏,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实验说明钙和钾
A. 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
C. 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
D. 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某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血红蛋白需要铁离子,而题干不能得知钙和钾是某些化合物的组成成分,A错误; 无机盐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的是ATP,B错误;等渗溶液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低浓度细胞吸水胀破,高浓度溶液细胞失水皱缩,C错误;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处理蛙心,不收缩,用含有少量的钙和钾的生理盐水处理蛙心,肌肉收缩,说明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D正确。
9.生物实验中为了鉴别或观察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或结构,常常要以某些物质或结构与特定试剂发生的特定颜色反应为依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组织样液与斐林试剂反应,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不含还原糖
B. 要确定动物细胞的死活,可用台盼蓝染色,活细胞不会被染色
C. 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分布,可用健那绿染液对解离后的细胞染色并观察
D. 直接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观察活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
【答案】B
【解析】
【分析】
染色剂一般不容易进入活细胞,观察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需要先用盐酸水解,以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是染色体上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以利于染色剂与DNA结合。
【详解】A、用斐林试剂检测是否存在还原糖,应进行水浴加热,A错误;
B、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允许台盼蓝分子通过,要确定动物细胞的死活,可用台盼蓝染色,B正确;
C、健那绿染液为活体染色剂,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分布,可用健那绿染液对活细胞染色并观察,C错误;
D、观察活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实验材料需经水解、漂洗、染色等步骤,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易错选C项,错因在于对健那绿染色原理理解不正确。健那绿属于活体染色剂,而用盐酸解离会导致细胞的死亡。
10.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为材料研究细胞膜的组成,主要原因是
A.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容易获得
B.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在清水中容易涨破
C.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细胞器膜等膜结构
D.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制备细胞膜实验:
1、实验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2、实验原理:将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胀破。
3、实验过程:选材(0.9%生理盐水稀释)→制备临时装片(用滴管吸一滴红细胞稀释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观察→滴清水(在载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
【详解】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其他细胞如植物细胞更容易得到),A错误;动物细胞在水中都容易涨破,B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得到的膜为纯净的细胞,C正确;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吸水涨破后的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血影),但这不是选择材料的原因,D错误。故选C。
11.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去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下列最可能是血影主要成分的是
A. 35%脂质、50%蛋白质、5%糖类、10%RNA
B. 50%脂质、45%蛋白质、5%糖类、0%RNA
C. 25%脂质、75%蛋白质、0%糖类、0%RNA
D. 60%脂质、30%蛋白质、0%糖类、10%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高度分化,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细胞破裂后,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含有血红蛋白,“血影”部分为细胞膜。
【详解】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贯穿或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动物细胞膜上还含有胆固醇成分,但不含有RNA。
故选B。
1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通常是紧密相连
B. 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C. mRNA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ATP合成酶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D. 因为遗传信息储藏在细胞核里,所以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核孔、核仁、染色质等部分,核孔可以控制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详解】A、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细胞膜通常紧密相连,构成了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A正确;
B、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
C、ATP的合成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ATP合成酶不需要进入细胞核,C错误;
D、细胞核中的DNA储存遗传信息,所以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根据ATP合成酶的功能推测其应该分布的场所。
(2)明确ATP合成酶的分布场所≠ATP分布场所,ATP可以分布在细胞中需要能量供应的部位。
13.生物膜上常附着某些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物质或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上附着核糖体,与其加工多肽链的功能相适应
B. 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与其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的功能相适应
C.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与其分解丙酮酸的功能相适应
D. 叶绿体内膜上附着多种光合色素,与其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功能相适应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类型及其功能,要求考生理解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明确一些反应的具体场所,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内质网膜上附着核糖体,与其加工多肽链的功能相适应,但高尔基体的膜上没有附着核糖体,A错误;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与其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的功能相适应,B正确;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与催化氧气与[H]反应有关,但催化分解丙酮酸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C错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附着多种光合色素,与其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功能相适应,D错误。
【点睛】易错知识点拨——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概念图分析:
14.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I、COPII是具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的分泌蛋白从产生到分泌到细胞外需要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
B. 溶酶体能利用水解酶分解入侵的细菌等,对自身结构无分解作用
C. 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COPI可以帮助偶然掺入到乙中的某些蛋白质回收到甲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甲为内质网,肽链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内质网进行折叠、糖基化等加工,乙为高尔基体,是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运输的场所。
【详解】A、分泌蛋白从产生到分泌到细胞外需要消耗细胞提供的ATP,A正确;
B、溶酶体可以分解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B错误;
C、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
D、据图可知,COPI可以帮助偶然掺入到高尔基体中的某些蛋白质回收到内质网中,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 各种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D. 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答案】C
【解析】
略
16.下列有关“骨架”或“支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大分子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B. 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构成了各种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C. 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构成
D. 五碳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核酸分子的骨架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包含微管、微丝及中间纤维,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生物大分子是由单体构成,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A正确;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各种生物膜的基本支架,B错误;细胞骨架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C正确;核酸分子中的五碳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而碱基排列在内侧,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内的“支架“或“骨架“等易混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平时学习要善于总结。
17.如图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a,细胞的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
B. c分子的特点是有亲水的脂肪酸尾部和疏水的磷酸头部
C. 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图中b、d有关
D. 构成生物膜的a、b、d大都是可以运动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识图辨别能力。
【详解】a是糖蛋白,是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细胞的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A正确;c为磷脂分子,其特点是有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B错误;b为磷脂双分子层,d为蛋白质,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说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该选择透过性与图中b、d有关,C正确;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即构成生物膜的a、b、d大都是可以运动的,导致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D正确。
【点睛】明确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是解题的关键。据此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准确识别a~d所示的物质或结构名称,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8.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要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必须是活细胞且具有大液泡
B. 用黑藻绿色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可根据液泡大小判断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前提是其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要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必须是活细胞且具有大液泡,A正确;
B、用黑藻绿色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存在于原生质层中,其存在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在同一外界溶液中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可根据液泡的大小和颜色深浅判断细胞的吸水和失水,D正确。
故选B。
19.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入低浓度的KN03溶液中,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吸水膨胀。每隔一段时间测定KN03的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B段变化是细胞吸水速率大于吸收离子速率的结果
B. A点时可观察到细胞中紫色区域比B点小
C. BC段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逐渐恢复原状
D. B点时细胞液浓度可以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答案】C
【解析】
AB段细胞在吸水的同时也吸收K+、NO3-,由于细胞吸水速率大于吸收K+、NO3-的速率,导致KNO3溶液浓度上升,A正确;AB段由于细胞不断吸水,A点时液泡的体积小于B点时液泡的体积,所以A点时可观察到细胞中紫色区域比B点小,B正确;BC段KNO3溶液浓度逐渐降低,说明细胞吸水速率小于吸收K+、NO3-的速率,细胞失水,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但原生质层还没有恢复原状,C错误;由于AB段细胞吸水导致B点时KNO3溶液浓度达到最大,因此B点时细胞液浓度可以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D正确。
20.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Na+进入液泡与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相同
B. Na+进入液泡的过程受土壤板结程度的影响
C.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的吸水力
D.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答案】C
【解析】
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A正确;土壤板结程度影响细胞的有氧呼吸强度,从而影响主动运输过程的能量供应,影响Na+进入液泡,B正确;当Na+运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C错误;由于该载体蛋白的作用,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D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要从题中获取信息,题中指出“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这完全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是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而适应盐碱环境.
21.细胞代谢能在常温常压下迅速有序地进行,其中酶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酶是所有活细胞都含有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 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Fe3+、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依次增强
C. 有些酶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运输
D. 人体的各种酶发挥作用所需的最适条件是不完全相同的
【答案】B
【解析】
活细胞的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A项正确;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使H2O2分子达到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而不是降低活化能,B项错误;大部分酶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运输,C项正确;人体的各种酶发挥作用所需的最适条件不完全相同,D项正确。
2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是因为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B. 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可能存在同一种酶
C. 酶既可作为催化剂,也可作为另一反应的底物
D. 酶的活性大小可以用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表示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可大大加快反应速率其催化活性受到温度、pH等的影响,,其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高效性等特点。
【详解】A、低温时酶的活性较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不被破坏,A错误;
B、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可能存在同一种酶,如呼吸酶,B正确;
C、酶既可作为催化剂,也可作为另一反应的底物,如淀粉酶可催化淀粉的水解,又可以被蛋白酶催化水解,C正确;
D、酶的活性大小可以用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表示,D正确。
故选A。
【点睛】细胞具有共性,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可能存在同一种酶,如呼吸酶、ATP酶等;由于细胞的分化,不同细胞中也存在不同的酶,如胰岛B细胞中存在控制胰岛素合成的酶,浆细胞中存在合成抗体的酶。
23. 下列关于酶的表述,全面而准确的是( )
A. 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B. 酶是蛋白质
C. 酶与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活化能,所以没有本质区别
D.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酶在适宜的条件下也能在体外起作用,A项错误;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项错误;酶具有高效性、特异性等特性,因此与无机催化剂不同,C项错误;D项是酶的定义,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酶的定义及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酶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24.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N2和NO3-
B. 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 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 给玉米施肥过多,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围绕植物根吸收物质的运输方式来考查植物根吸收无机盐的形式以及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详解】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成存在,所以N2不能直接吸收利用,A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
【点睛】解答该题要识记物质运输方式的种类以及实例,明确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属于主动运输,从而准确判断B选项的原理。
25.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具体涉及了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等方式,意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详解】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点睛】
26.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下列有关模型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的电镜照片,能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属于物理模型
B. 设计并制作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科学性、准确性比美观与否更重要
C. 画概念图是构建概念模型的一种方法,可以梳理所学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D. 自然界存在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答案】A
【解析】
罗伯特虎克利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细胞膜结构属于物理模型,A项错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B项正确;画概念图是指将一组相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C项正确;细菌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其数量以指数函数增加,即Nt=N0λt,故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D项正确。
27.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B. 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核膜、核仁、染色体、纺锤体的周期性消失和重建现象
C. 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
D. rRNA和蛋白质在核仁中合成并组装成核糖体
【答案】B
【解析】
小分子物质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大分子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A错误;核膜、核仁、染色体、纺锤体的周期性消失和重建现象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无丝分裂中不会出现,B正确;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变大,染色质收缩,C错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C选项,要知道衰老细胞的特点,特别要记清楚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小,而细胞核体积变大。
28.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离子通道,另一种是借助离子泵的搬运。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开放;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总是呈正相关
B. 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通道的运输速率但不会降低离子泵的运输速率
C. 借助离子泵搬运离子的结果是使该离子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趋于相等
D. 通过离子通道运输离子是被动运输,其运输方向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答案】D
【解析】
当载体饱和时,主动运输的速率将不能再随呼吸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故A错误。离子通道的运输和离子泵的运输都需要蛋白质,故蛋白质变性后功能发生改变,二者的运输速率都会有影响,故B错误;借助离子泵搬运离子是主动运输方式,其结果是使该离子在细胞膜内外存在浓度差,故C错误;通过离子通道运输离子是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其运输方向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故D正确。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
点睛: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和载体,运输方向为顺浓度梯度,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耗能,运输方向为顺浓度梯度,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向可逆浓度。
29.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甲中物质a为二肽,则物质c为同种氨基酸
B. 图甲中物质b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图乙中曲线表示图甲中物质a在不同条件下的浓度变化
D. 图乙中曲线①②③的差别可能是温度不同造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甲:酶在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和量不发生改变,可判断图甲中的a代表反应底物,b表示酶,c表示生成物。若a为二肽,则物质c结构相同,为同种氨基酸,A正确;b是酶,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图甲中物质a是反应底物,图乙中曲线可表示图甲中物质c在不同条件下的浓度的变化,C错误;图乙中曲线①②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的时间不同,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可知其反应速率①>②>③,此差别可能是因温度不同造成酶的活性不同,从而引起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同,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图甲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明确两个c是相同的,表示产生的产物是同一种物质。
30.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B. 图②虚线可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 图③可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D. 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①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定温度时活性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②pH: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
③酶浓度:在底物足够,其它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它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④底物浓度: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度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几乎不再改变。
⑤抑制剂:能特异性的抑制酶活性,从而抑制酶促反应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⑥激活剂:能使酶从无活性到有活性或使酶活性提高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
【详解】在适宜条件下,增加酶量(或浓度),可以提高酶促反应速率,缩短酶促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故图①中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A正确;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生成物的量不变,但生成物的生成速率加快,因此图②虚线可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B正确;在酶促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逐渐减少,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可以用图③表示,C正确;酶具有高效性,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示Fe3+的催化效率高,故若图②中实线表示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增加酶的浓度,可以加快酶促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生成物的量。
3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核糖体上合成的物质不具有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
B. 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种类与含量均比其外膜的高
C.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这与其功能相适应
D. 神经元内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
核糖体上合成的物质是蛋白质,不具有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A正确;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释放了大量的能量,则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种类与含量均比其外膜的高,B正确;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这些水解酶是在核糖体合成的,C错误;神经元内突触小泡来自于高尔基体的出芽,D正确。
32.将若干长度、生理状况相同的鲜萝卜条均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中,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清水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B. 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
C. 实验说明萝卜细胞吸收甘油的速率比吸收葡萄糖快
D. 45 min时甘油组、葡萄糖组的细胞液浓度都与实验前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在清水中萝卜条长度稍有增加,说明细胞少量吸水;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减小,说明细胞失水;在甘油和葡萄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减小后增加,说明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详解】A、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会限制细胞的吸水,所以清水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A正确;
B、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B正确;
C、据图可知,甘油溶液中萝卜条长度恢复较快,说明萝卜细胞吸收甘油的速率比吸收葡萄糖快,C正确;
D、45 min时甘油组、葡萄糖组由于溶质进入细胞液,细胞液浓度大于实验前的浓度,D错误。
故选D。
33.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递质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突触后膜
B. 精子进入卵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才能实现
C. 相邻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D. 甲状腺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如精卵细胞的结合;也可以通过信息分子,如激素和神经递质;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详解】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A错误;
B、精子与卵细胞通过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相互识别,B正确;
C、相邻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直接进行信息交流,C正确;
D、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至全身,但只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二者的结合具有特异性,D正确。
故选A。
34.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影响a、b方式的因素分别是浓度差和载体蛋白数量
B. 向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则c、d方式受影响最大
C. 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都是c方式
D. 上述4种运输方式的实现均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B
【解析】
图A中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也不消耗能量,为自由扩散,运输的动力是物质的浓度差。图B中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且需要载体的协助,不消耗能量,说明是协助扩散,运输的动力也是浓度差,受载体数量的影响,A错误;图中C、D分别表示主动运输和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都受呼吸抑制剂的影响,B正确;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C错误;自由扩散方式中没有体现细胞膜成分的移动,不能体现膜的流动性,D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的跨膜运输
【名师点睛】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35.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进纳米级小笼子做成的“防护服”中,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 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可能是脂质
B. 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
C. “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
D. 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应放在最适温度下储藏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在低温条件下酶活性较低,但空间结构不变,在高温条件下由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酶变性失活。
【详解】A、用于分解酒精的酶不是RNA,则其化学本质应是蛋白质,A错误;
B、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B错误;
C、消化道内的蛋白酶属于大分子,不能进入“防护服”消化分解酒精的酶,C正确;
D、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应放在0~4℃条件下储藏,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易错选B项,错因在于误认为人体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不同生物由于酶的不同,无氧呼吸产物不同,动物的无氧呼吸产物不会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只能是乳酸。
二、非选择题
36.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________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答案】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解析】
【分析】
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类,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RNA可作为媒介或工具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核酸通过转录、翻译等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37.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以及_______________.
【答案】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
【分析】
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使细胞具有相对独立的内部环境;通过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以及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详解】细胞之间可以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通过信息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交流,从而调节细胞的代谢。
38.在________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正常代谢,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答案】缺氧、呈酸性
【解析】
【分析】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可以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缺氧、呈酸性且含有酒精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正常代谢,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所以果酒制作过程中不需要对果汁进行灭菌。
39.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最常用的方法有醋酸洋红法。但是,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__________,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答案】焙花青一铬矾法
【解析】
【分析】
选择花药时,一般通过显微镜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需要对花粉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详解】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最常用的方法有醋酸洋红法,可将细胞核染为红色。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一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40.凝胶色谱法也称作分配色谱法,是根据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答案】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解析】
【分析】
凝胶色谱法的原理是:样品溶液缓慢地流经凝胶色谱柱时,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颗粒之间,所以在洗脱时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小分子物质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凝胶内扩散到颗粒间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导致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落后于大分子物质,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的先流出色谱柱,分子小的后流出。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离蛋白质,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先流出色谱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后流出。
41.如图是探究过氧化氢酶量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可通过_____________来实现。
(2)能否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在过氧化氢溶液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实验组中加入相同大小不同数目的浸润过肝脏研磨液滤纸片,则几个实验组最终生成的气体量是否相同?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改变滤纸片大小或者数量 (2). 不能 (3). 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 (4). 相同 (5). 酶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增加生成物的量
【解析】
【分析】
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据图可知,浸过肝脏研磨液的圆形滤纸片和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前不接触,通过转动实验装置可使圆形滤纸片和过氧化氢溶液接触,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不同过氧化氢酶量条件下产生氧气的量为该实验的因变量。
【详解】(1)探究过氧化氢酶量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酶量,本实验中可通过控制圆形滤纸片的数量或大小来控制自变量。
(2)过氧化氢的分解本身容易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越快,因此不能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在过氧化氢溶液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实验组中加入相同大小不同数目的浸润过肝脏研磨液滤纸片,由于酶只起催化作用,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因此几个实验组最终生成的气体量相同。
42.核糖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和_____________(细胞结构)有关。
(2)将核糖体彻底水解,除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种小分子物质。
(3)在核糖体上可以完成中心法则的________过程,该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向是_________。
(4)请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的原因。
【答案】 (1). 核仁 (2). 6 (3). 翻译 (4). mRNA到蛋白质(多肽链)(mRNA→蛋白质) (5). 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的生长发育、遗传、代谢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的参与);②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核糖体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对课本上的有关核糖体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然后再结合题目内容,回顾所学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
(1)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所以在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和核仁有关。
(2)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将核糖体彻底水解,除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外,还包括RNA的水解产物,即磷酸、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共6种小分子物质。
(3)在核糖体上可以完成中心法则的翻译过程,该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向是由mRNA到蛋白质(多肽链)(mRNA→蛋白质)。
(4)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的生长发育、遗传、代谢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的参与);②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因此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43.材料一 瘤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一胃。不同品种的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含细菌多的氮利用率高,含真菌多的碳利用率高。
材料二 经研究发现.A品种牛瘤胃内容物每毫升细菌数为7. 30X 1010个、真菌数为1.36X105个;B品种牛瘤胃内容物每毫升细菌数为3.78×1010个、真菌数为1. 6×105个。
根据材料回答:
(1)华北地区每年6月份都会产生大量的小麦秸秆。要得到能分解秸秆的目的菌,最好选择______(填“A’’或“B”)品种牛的瘤胃内容物。获得该类目的菌还需要选择培养,原因是______。
(2)将得到的目的菌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该培养基加入的______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研究人员分离得到了下表中的4个菌株.其中最适合作为目的菌的是____号。
(3)因有些微生物也能降解色素。为了确定筛选分离得到的微生物是产生纤维素酶的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一步测定.最好的方法是_____。
A.对分解的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
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虽测定
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
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
【答案】 (1). B (2). B品种牛虽然含有真菌较多.但是能分解纤维素的目的菌可能较少(或增加目的菌数量) (3). 刚果红 (4). 4 (5). B
【解析】
【分析】
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多糖,组成元素为C、H、O,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进一步把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
【详解】(1) 瘤胃内含真菌多的碳利用率高,根据题意可知,B品种牛瘤胃内容物每毫升真菌数高于A品种,要得到能分解秸秆的目的菌,最好选择B品种牛的瘤胃内容物。B品种牛虽然含有真菌较多,但是能分解纤维素的目的菌可能较少,获得该类目的菌时,可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目的是增加目的菌数量。
(2)鉴定能分解纤维素的目的菌,可将得到的目的菌涂布到含有刚果红的培养基上,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经目的菌作用后,形成透明圈。据表可知,4号菌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最大,说明4号菌株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
(3)有些微生物也能降解色素,透明圈直径大的微生物不一定能分解纤维素,为了确定筛选分离得到的微生物是产生纤维素酶的纤维素分解菌,可对纤维素分解的最终产物葡萄糖进行测定,选B。
44.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获得,流程如下:
(1)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时,可选用稀释涂布法或者是_________接种。
(2)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_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_________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素,鉴定过程中需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________。
【答案】 (1). 平板划线法 (2). 时间 (3). 水浴加热 (4). 除去固体不溶物 (5). 对照
【解析】
【分析】
胡萝卜素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因此可用萃取法进行提取。石油醚熔沸点较高,可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适于作为萃取剂。
【详解】(1)稀释涂布法或者是平板划线法接种均可以分离各种微生物,从而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
(2)在高温时胡萝卜素易分解,因此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水浴方式加热,避免易燃的萃取剂发生燃烧、爆炸;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以除去萃取液中的固体不溶物。
(3)纸层析法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素,可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为对照,鉴定提取的样品是否含有胡萝卜素。
【点睛】提取胡萝卜素流程及操作要点
实验流程
关键点
①
选取胡萝卜
胡萝卜要新鲜,用清水洗净,沥干
②
粉碎
粉碎要彻底并过筛,有利于材料中胡萝卜素的充分溶解
③
干燥
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④
萃取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要高、时间要长,保证萃取的效果
⑤
过滤
除去固体残渣
⑥
浓缩
使用蒸馏装置浓缩,获得胡萝卜素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是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及其比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图中所示为细胞鲜重中元素的比例
B. 图中含有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也可以找到
C. 细胞失去大部分水分后,C所占比例最大
D. 因为O含量最多,所以O是构成有机物的最基本元素
【答案】D
【解析】
据图分析,氧元素含量最高,因此图中数据是该元素占细胞鲜重百分比,A正确;图中含有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也可以找到,这体现了生物界结合非生物界的统一性,B正确;细胞失去大部分水分后,C元素比重最大,C正确;C元素是构成有机物的的最基本元素,D错误。
2.水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其含量随植物种类、植物组织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变化。下列有关水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休眠的种子和越冬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相对降低
B. 种子晒干的过程中散失的主要是含量较少的结合水.因此依然可以萌发
C. 盛夏给大田喷雾(水)或给水稻灌“跑马水”可减少或消除植物的“午休”现象
D. 水是植物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许多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有水的参与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其中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为细胞内的生化反应提供反应介质,也可以直接参与生化反应。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
【详解】A、休眠的种子和越冬植物体代谢强度降低,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相对降低,A正确;
B、种子晒干的过程中散失的主要是含量较多的自由水,B错误;
C、盛夏给大田喷雾(水)或给水稻灌“跑马水”,可降低蒸腾作用,避免气孔关闭,减少或消除植物的“午休”现象,C正确;
D、水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参与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D正确。
故选B。
【点睛】自由水/结合水与代谢、抗逆性的关系
自由水/结合水
3.在聚苯乙烯芯片上制作数个微反应室,在每个微反应室中单层排列130个红细胞,然后加入特别作用于红细胞内的疟原虫细胞核的荧光染色剂,从而快速诊断出病人,这种诊断方法被称为细胞芯片诊断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菌与疟原虫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
B. 疟原虫利用成熟红细胞内的细胞器来合成自己的蛋白质
C. 人成熟的红细胞能合成溶酶体酶来杀死疟原虫
D. 红细胞吸水涨破后,可以用差速离心法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荧光染色剂能特别作用于红细胞内的疟原虫细胞核,说明疟原虫为真核生物;人体成熟的红细胞高度分化,与其运输氧的功能相适应,丢失了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细胞,与疟原虫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没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A正确;
B、成熟红细胞内没有核糖体等细胞器, B错误;
C、人成熟的红细胞不能合成溶酶体酶等蛋白质,C错误;
D、红细胞吸水涨破后,可直接离心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不需要用差速离心法,D错误。
故选A。
4.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②是真核生物,而③④属于原核生物
B. ③是细菌,没有染色体这一结构,都是异养生物
C. ④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
D. ①②③④都有核糖体,并且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题图中①为草履虫模式图,②为变形虫模式图,①②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③为细菌的模式图,④为蓝藻的模式图,③④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①②是真核生物,而③④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B、细菌可能为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B错误;
C、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C正确;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并且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故选B。
【点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共同点
均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RNA,均以DNA为遗传物质。
5.如图表示细胞中常见的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虚线框内为肽键 B. 化合物甲的R基为H
C. 化合物丙含2个游离羧基 D. 图中的x是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甲、乙分别代表一个氨基酸分子,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
【详解】A、图中虚线框内为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A正确;
B、化合物甲的R基为—CH2COOH,B错误;
C、化合物丙含2个游离羧基,C正确;
D、图中的x是脱水缩合产生的水,D正确。
故选B。
【点睛】氨基酸中R基的判断方法:围绕中心碳原子的四个基团,除氨基、羧基和H原子外,剩余的基团即为R基。
6.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
A. 1种 B. 4种 C. 5种 D. 8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有两种,即DNA和RNA,DNA中的碱基有A、T、G、C四种, RNA中的碱基有A、U、G、C四种,其中A、G、C是它们共有的,T是DNA特有的,U是RNA特有的,因此,豌豆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为A、U、G、T、C五种。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中的核酸种类,及核酸中的碱基种类 。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首先确定所含核酸的种类,然后确定所含碱基的种类。
7.下列关于生物体中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 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具有多样性
C. 脂质中的性激素具有调节功能
D. 蔗糖、乳糖和麦芽搪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脂质中的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对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蔗糖、乳糖和麦芽搪均属于二糖,但组成它们的单糖不完全相同。
【详解】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使细胞膜维持一定形态,此外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正确;
B、淀粉的单体为葡萄糖,在排列顺序上不具有多样性,B错误;
C、脂质中的性激素可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C正确;
D、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乳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半乳糖,麦芽搪水解产物为两分子葡萄糖,D 正确。
故选B。
8.英国医生在对离体的蛙心脏进行的实验中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脏,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实验说明钙和钾
A. 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
C. 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
D. 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某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血红蛋白需要铁离子,而题干不能得知钙和钾是某些化合物的组成成分,A错误; 无机盐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的是ATP,B错误;等渗溶液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低浓度细胞吸水胀破,高浓度溶液细胞失水皱缩,C错误;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处理蛙心,不收缩,用含有少量的钙和钾的生理盐水处理蛙心,肌肉收缩,说明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D正确。
9.生物实验中为了鉴别或观察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或结构,常常要以某些物质或结构与特定试剂发生的特定颜色反应为依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组织样液与斐林试剂反应,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不含还原糖
B. 要确定动物细胞的死活,可用台盼蓝染色,活细胞不会被染色
C. 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分布,可用健那绿染液对解离后的细胞染色并观察
D. 直接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观察活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
【答案】B
【解析】
【分析】
染色剂一般不容易进入活细胞,观察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需要先用盐酸水解,以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是染色体上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以利于染色剂与DNA结合。
【详解】A、用斐林试剂检测是否存在还原糖,应进行水浴加热,A错误;
B、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允许台盼蓝分子通过,要确定动物细胞的死活,可用台盼蓝染色,B正确;
C、健那绿染液为活体染色剂,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分布,可用健那绿染液对活细胞染色并观察,C错误;
D、观察活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实验材料需经水解、漂洗、染色等步骤,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易错选C项,错因在于对健那绿染色原理理解不正确。健那绿属于活体染色剂,而用盐酸解离会导致细胞的死亡。
10.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为材料研究细胞膜的组成,主要原因是
A.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容易获得
B.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在清水中容易涨破
C.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细胞器膜等膜结构
D.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制备细胞膜实验:
1、实验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2、实验原理:将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胀破。
3、实验过程:选材(0.9%生理盐水稀释)→制备临时装片(用滴管吸一滴红细胞稀释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观察→滴清水(在载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
【详解】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其他细胞如植物细胞更容易得到),A错误;动物细胞在水中都容易涨破,B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得到的膜为纯净的细胞,C正确;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吸水涨破后的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血影),但这不是选择材料的原因,D错误。故选C。
11.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去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下列最可能是血影主要成分的是
A. 35%脂质、50%蛋白质、5%糖类、10%RNA
B. 50%脂质、45%蛋白质、5%糖类、0%RNA
C. 25%脂质、75%蛋白质、0%糖类、0%RNA
D. 60%脂质、30%蛋白质、0%糖类、10%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高度分化,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细胞破裂后,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含有血红蛋白,“血影”部分为细胞膜。
【详解】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贯穿或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动物细胞膜上还含有胆固醇成分,但不含有RNA。
故选B。
1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通常是紧密相连
B. 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C. mRNA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ATP合成酶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D. 因为遗传信息储藏在细胞核里,所以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核孔、核仁、染色质等部分,核孔可以控制细胞核内外的物质交换,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详解】A、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细胞膜通常紧密相连,构成了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A正确;
B、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
C、ATP的合成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ATP合成酶不需要进入细胞核,C错误;
D、细胞核中的DNA储存遗传信息,所以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根据ATP合成酶的功能推测其应该分布的场所。
(2)明确ATP合成酶的分布场所≠ATP分布场所,ATP可以分布在细胞中需要能量供应的部位。
13.生物膜上常附着某些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物质或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上附着核糖体,与其加工多肽链的功能相适应
B. 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与其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的功能相适应
C.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与其分解丙酮酸的功能相适应
D. 叶绿体内膜上附着多种光合色素,与其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功能相适应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类型及其功能,要求考生理解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明确一些反应的具体场所,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内质网膜上附着核糖体,与其加工多肽链的功能相适应,但高尔基体的膜上没有附着核糖体,A错误;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与其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的功能相适应,B正确;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与催化氧气与[H]反应有关,但催化分解丙酮酸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C错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附着多种光合色素,与其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功能相适应,D错误。
【点睛】易错知识点拨——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概念图分析:
14.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I、COPII是具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的分泌蛋白从产生到分泌到细胞外需要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
B. 溶酶体能利用水解酶分解入侵的细菌等,对自身结构无分解作用
C. 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COPI可以帮助偶然掺入到乙中的某些蛋白质回收到甲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甲为内质网,肽链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内质网进行折叠、糖基化等加工,乙为高尔基体,是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运输的场所。
【详解】A、分泌蛋白从产生到分泌到细胞外需要消耗细胞提供的ATP,A正确;
B、溶酶体可以分解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B错误;
C、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
D、据图可知,COPI可以帮助偶然掺入到高尔基体中的某些蛋白质回收到内质网中,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 各种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D. 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答案】C
【解析】
略
16.下列有关“骨架”或“支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大分子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B. 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构成了各种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C. 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构成
D. 五碳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核酸分子的骨架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包含微管、微丝及中间纤维,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生物大分子是由单体构成,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A正确;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各种生物膜的基本支架,B错误;细胞骨架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C正确;核酸分子中的五碳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而碱基排列在内侧,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内的“支架“或“骨架“等易混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平时学习要善于总结。
17.如图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a,细胞的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
B. c分子的特点是有亲水的脂肪酸尾部和疏水的磷酸头部
C. 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图中b、d有关
D. 构成生物膜的a、b、d大都是可以运动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识图辨别能力。
【详解】a是糖蛋白,是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细胞的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A正确;c为磷脂分子,其特点是有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B错误;b为磷脂双分子层,d为蛋白质,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说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该选择透过性与图中b、d有关,C正确;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即构成生物膜的a、b、d大都是可以运动的,导致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D正确。
【点睛】明确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是解题的关键。据此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准确识别a~d所示的物质或结构名称,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8.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要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必须是活细胞且具有大液泡
B. 用黑藻绿色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可根据液泡大小判断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前提是其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要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必须是活细胞且具有大液泡,A正确;
B、用黑藻绿色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存在于原生质层中,其存在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在同一外界溶液中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可根据液泡的大小和颜色深浅判断细胞的吸水和失水,D正确。
故选B。
19.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入低浓度的KN03溶液中,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吸水膨胀。每隔一段时间测定KN03的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B段变化是细胞吸水速率大于吸收离子速率的结果
B. A点时可观察到细胞中紫色区域比B点小
C. BC段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逐渐恢复原状
D. B点时细胞液浓度可以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答案】C
【解析】
AB段细胞在吸水的同时也吸收K+、NO3-,由于细胞吸水速率大于吸收K+、NO3-的速率,导致KNO3溶液浓度上升,A正确;AB段由于细胞不断吸水,A点时液泡的体积小于B点时液泡的体积,所以A点时可观察到细胞中紫色区域比B点小,B正确;BC段KNO3溶液浓度逐渐降低,说明细胞吸水速率小于吸收K+、NO3-的速率,细胞失水,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但原生质层还没有恢复原状,C错误;由于AB段细胞吸水导致B点时KNO3溶液浓度达到最大,因此B点时细胞液浓度可以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D正确。
20.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Na+进入液泡与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相同
B. Na+进入液泡的过程受土壤板结程度的影响
C.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的吸水力
D.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答案】C
【解析】
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A正确;土壤板结程度影响细胞的有氧呼吸强度,从而影响主动运输过程的能量供应,影响Na+进入液泡,B正确;当Na+运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C错误;由于该载体蛋白的作用,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D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要从题中获取信息,题中指出“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这完全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是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而适应盐碱环境.
21.细胞代谢能在常温常压下迅速有序地进行,其中酶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酶是所有活细胞都含有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 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Fe3+、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依次增强
C. 有些酶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运输
D. 人体的各种酶发挥作用所需的最适条件是不完全相同的
【答案】B
【解析】
活细胞的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A项正确;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使H2O2分子达到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而不是降低活化能,B项错误;大部分酶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运输,C项正确;人体的各种酶发挥作用所需的最适条件不完全相同,D项正确。
2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是因为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B. 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可能存在同一种酶
C. 酶既可作为催化剂,也可作为另一反应的底物
D. 酶的活性大小可以用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表示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可大大加快反应速率其催化活性受到温度、pH等的影响,,其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高效性等特点。
【详解】A、低温时酶的活性较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不被破坏,A错误;
B、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可能存在同一种酶,如呼吸酶,B正确;
C、酶既可作为催化剂,也可作为另一反应的底物,如淀粉酶可催化淀粉的水解,又可以被蛋白酶催化水解,C正确;
D、酶的活性大小可以用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表示,D正确。
故选A。
【点睛】细胞具有共性,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可能存在同一种酶,如呼吸酶、ATP酶等;由于细胞的分化,不同细胞中也存在不同的酶,如胰岛B细胞中存在控制胰岛素合成的酶,浆细胞中存在合成抗体的酶。
23. 下列关于酶的表述,全面而准确的是( )
A. 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B. 酶是蛋白质
C. 酶与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活化能,所以没有本质区别
D.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酶在适宜的条件下也能在体外起作用,A项错误;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项错误;酶具有高效性、特异性等特性,因此与无机催化剂不同,C项错误;D项是酶的定义,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酶的定义及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酶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24.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N2和NO3-
B. 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 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 给玉米施肥过多,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围绕植物根吸收物质的运输方式来考查植物根吸收无机盐的形式以及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详解】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成存在,所以N2不能直接吸收利用,A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
【点睛】解答该题要识记物质运输方式的种类以及实例,明确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属于主动运输,从而准确判断B选项的原理。
25.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 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 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具体涉及了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等方式,意图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详解】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点睛】
26.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下列有关模型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的电镜照片,能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属于物理模型
B. 设计并制作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科学性、准确性比美观与否更重要
C. 画概念图是构建概念模型的一种方法,可以梳理所学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D. 自然界存在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答案】A
【解析】
罗伯特虎克利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细胞膜结构属于物理模型,A项错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B项正确;画概念图是指将一组相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C项正确;细菌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其数量以指数函数增加,即Nt=N0λt,故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D项正确。
27.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B. 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核膜、核仁、染色体、纺锤体的周期性消失和重建现象
C. 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
D. rRNA和蛋白质在核仁中合成并组装成核糖体
【答案】B
【解析】
小分子物质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大分子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A错误;核膜、核仁、染色体、纺锤体的周期性消失和重建现象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无丝分裂中不会出现,B正确;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变大,染色质收缩,C错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C选项,要知道衰老细胞的特点,特别要记清楚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小,而细胞核体积变大。
28.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离子通道,另一种是借助离子泵的搬运。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开放;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总是呈正相关
B. 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通道的运输速率但不会降低离子泵的运输速率
C. 借助离子泵搬运离子的结果是使该离子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趋于相等
D. 通过离子通道运输离子是被动运输,其运输方向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答案】D
【解析】
当载体饱和时,主动运输的速率将不能再随呼吸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故A错误。离子通道的运输和离子泵的运输都需要蛋白质,故蛋白质变性后功能发生改变,二者的运输速率都会有影响,故B错误;借助离子泵搬运离子是主动运输方式,其结果是使该离子在细胞膜内外存在浓度差,故C错误;通过离子通道运输离子是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其运输方向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故D正确。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
点睛: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和载体,运输方向为顺浓度梯度,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耗能,运输方向为顺浓度梯度,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向可逆浓度。
29.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甲中物质a为二肽,则物质c为同种氨基酸
B. 图甲中物质b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图乙中曲线表示图甲中物质a在不同条件下的浓度变化
D. 图乙中曲线①②③的差别可能是温度不同造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甲:酶在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和量不发生改变,可判断图甲中的a代表反应底物,b表示酶,c表示生成物。若a为二肽,则物质c结构相同,为同种氨基酸,A正确;b是酶,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图甲中物质a是反应底物,图乙中曲线可表示图甲中物质c在不同条件下的浓度的变化,C错误;图乙中曲线①②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的时间不同,时间越短,反应速率越快,可知其反应速率①>②>③,此差别可能是因温度不同造成酶的活性不同,从而引起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同,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图甲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明确两个c是相同的,表示产生的产物是同一种物质。
30.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B. 图②虚线可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 图③可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D. 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①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定温度时活性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②pH: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
③酶浓度:在底物足够,其它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它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④底物浓度: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度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几乎不再改变。
⑤抑制剂:能特异性的抑制酶活性,从而抑制酶促反应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⑥激活剂:能使酶从无活性到有活性或使酶活性提高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
【详解】在适宜条件下,增加酶量(或浓度),可以提高酶促反应速率,缩短酶促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故图①中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A正确;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生成物的量不变,但生成物的生成速率加快,因此图②虚线可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B正确;在酶促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逐渐减少,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可以用图③表示,C正确;酶具有高效性,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示Fe3+的催化效率高,故若图②中实线表示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增加酶的浓度,可以加快酶促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生成物的量。
3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核糖体上合成的物质不具有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
B. 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种类与含量均比其外膜的高
C.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这与其功能相适应
D. 神经元内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
核糖体上合成的物质是蛋白质,不具有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A正确;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释放了大量的能量,则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种类与含量均比其外膜的高,B正确;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这些水解酶是在核糖体合成的,C错误;神经元内突触小泡来自于高尔基体的出芽,D正确。
32.将若干长度、生理状况相同的鲜萝卜条均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中,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清水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B. 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
C. 实验说明萝卜细胞吸收甘油的速率比吸收葡萄糖快
D. 45 min时甘油组、葡萄糖组的细胞液浓度都与实验前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在清水中萝卜条长度稍有增加,说明细胞少量吸水;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减小,说明细胞失水;在甘油和葡萄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减小后增加,说明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详解】A、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会限制细胞的吸水,所以清水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A正确;
B、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B正确;
C、据图可知,甘油溶液中萝卜条长度恢复较快,说明萝卜细胞吸收甘油的速率比吸收葡萄糖快,C正确;
D、45 min时甘油组、葡萄糖组由于溶质进入细胞液,细胞液浓度大于实验前的浓度,D错误。
故选D。
33.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递质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突触后膜
B. 精子进入卵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才能实现
C. 相邻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D. 甲状腺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如精卵细胞的结合;也可以通过信息分子,如激素和神经递质;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详解】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A错误;
B、精子与卵细胞通过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相互识别,B正确;
C、相邻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直接进行信息交流,C正确;
D、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至全身,但只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二者的结合具有特异性,D正确。
故选A。
34.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影响a、b方式的因素分别是浓度差和载体蛋白数量
B. 向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则c、d方式受影响最大
C. 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都是c方式
D. 上述4种运输方式的实现均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B
【解析】
图A中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也不消耗能量,为自由扩散,运输的动力是物质的浓度差。图B中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且需要载体的协助,不消耗能量,说明是协助扩散,运输的动力也是浓度差,受载体数量的影响,A错误;图中C、D分别表示主动运输和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都受呼吸抑制剂的影响,B正确;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C错误;自由扩散方式中没有体现细胞膜成分的移动,不能体现膜的流动性,D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的跨膜运输
【名师点睛】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35.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进纳米级小笼子做成的“防护服”中,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 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可能是脂质
B. 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
C. “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
D. 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应放在最适温度下储藏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在低温条件下酶活性较低,但空间结构不变,在高温条件下由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酶变性失活。
【详解】A、用于分解酒精的酶不是RNA,则其化学本质应是蛋白质,A错误;
B、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B错误;
C、消化道内的蛋白酶属于大分子,不能进入“防护服”消化分解酒精的酶,C正确;
D、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应放在0~4℃条件下储藏,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易错选B项,错因在于误认为人体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不同生物由于酶的不同,无氧呼吸产物不同,动物的无氧呼吸产物不会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只能是乳酸。
二、非选择题
36.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________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答案】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解析】
【分析】
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类,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RNA可作为媒介或工具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核酸通过转录、翻译等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37.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以及_______________.
【答案】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
【分析】
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使细胞具有相对独立的内部环境;通过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以及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详解】细胞之间可以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通过信息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交流,从而调节细胞的代谢。
38.在________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正常代谢,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答案】缺氧、呈酸性
【解析】
【分析】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可以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缺氧、呈酸性且含有酒精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正常代谢,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所以果酒制作过程中不需要对果汁进行灭菌。
39.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最常用的方法有醋酸洋红法。但是,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__________,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答案】焙花青一铬矾法
【解析】
【分析】
选择花药时,一般通过显微镜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需要对花粉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详解】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最常用的方法有醋酸洋红法,可将细胞核染为红色。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一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40.凝胶色谱法也称作分配色谱法,是根据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答案】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解析】
【分析】
凝胶色谱法的原理是:样品溶液缓慢地流经凝胶色谱柱时,大分子物质由于直径较大,不易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而只能分布颗粒之间,所以在洗脱时向下移动的速度较快。小分子物质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微孔中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从一个凝胶内扩散到颗粒间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导致小分子物质的下移速度落后于大分子物质,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的先流出色谱柱,分子小的后流出。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离蛋白质,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先流出色谱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后流出。
41.如图是探究过氧化氢酶量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可通过_____________来实现。
(2)能否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在过氧化氢溶液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实验组中加入相同大小不同数目的浸润过肝脏研磨液滤纸片,则几个实验组最终生成的气体量是否相同?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改变滤纸片大小或者数量 (2). 不能 (3). 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 (4). 相同 (5). 酶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增加生成物的量
【解析】
【分析】
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据图可知,浸过肝脏研磨液的圆形滤纸片和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前不接触,通过转动实验装置可使圆形滤纸片和过氧化氢溶液接触,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不同过氧化氢酶量条件下产生氧气的量为该实验的因变量。
【详解】(1)探究过氧化氢酶量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酶量,本实验中可通过控制圆形滤纸片的数量或大小来控制自变量。
(2)过氧化氢的分解本身容易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越快,因此不能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在过氧化氢溶液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实验组中加入相同大小不同数目的浸润过肝脏研磨液滤纸片,由于酶只起催化作用,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因此几个实验组最终生成的气体量相同。
42.核糖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和_____________(细胞结构)有关。
(2)将核糖体彻底水解,除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种小分子物质。
(3)在核糖体上可以完成中心法则的________过程,该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向是_________。
(4)请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的原因。
【答案】 (1). 核仁 (2). 6 (3). 翻译 (4). mRNA到蛋白质(多肽链)(mRNA→蛋白质) (5). 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的生长发育、遗传、代谢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的参与);②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核糖体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对课本上的有关核糖体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然后再结合题目内容,回顾所学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
(1)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所以在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和核仁有关。
(2)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将核糖体彻底水解,除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外,还包括RNA的水解产物,即磷酸、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共6种小分子物质。
(3)在核糖体上可以完成中心法则的翻译过程,该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向是由mRNA到蛋白质(多肽链)(mRNA→蛋白质)。
(4)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的生长发育、遗传、代谢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的参与);②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因此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43.材料一 瘤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一胃。不同品种的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含细菌多的氮利用率高,含真菌多的碳利用率高。
材料二 经研究发现.A品种牛瘤胃内容物每毫升细菌数为7. 30X 1010个、真菌数为1.36X105个;B品种牛瘤胃内容物每毫升细菌数为3.78×1010个、真菌数为1. 6×105个。
根据材料回答:
(1)华北地区每年6月份都会产生大量的小麦秸秆。要得到能分解秸秆的目的菌,最好选择______(填“A’’或“B”)品种牛的瘤胃内容物。获得该类目的菌还需要选择培养,原因是______。
(2)将得到的目的菌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该培养基加入的______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研究人员分离得到了下表中的4个菌株.其中最适合作为目的菌的是____号。
(3)因有些微生物也能降解色素。为了确定筛选分离得到的微生物是产生纤维素酶的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一步测定.最好的方法是_____。
A.对分解的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
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虽测定
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
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
【答案】 (1). B (2). B品种牛虽然含有真菌较多.但是能分解纤维素的目的菌可能较少(或增加目的菌数量) (3). 刚果红 (4). 4 (5). B
【解析】
【分析】
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多糖,组成元素为C、H、O,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进一步把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
【详解】(1) 瘤胃内含真菌多的碳利用率高,根据题意可知,B品种牛瘤胃内容物每毫升真菌数高于A品种,要得到能分解秸秆的目的菌,最好选择B品种牛的瘤胃内容物。B品种牛虽然含有真菌较多,但是能分解纤维素的目的菌可能较少,获得该类目的菌时,可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目的是增加目的菌数量。
(2)鉴定能分解纤维素的目的菌,可将得到的目的菌涂布到含有刚果红的培养基上,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经目的菌作用后,形成透明圈。据表可知,4号菌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最大,说明4号菌株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最强。
(3)有些微生物也能降解色素,透明圈直径大的微生物不一定能分解纤维素,为了确定筛选分离得到的微生物是产生纤维素酶的纤维素分解菌,可对纤维素分解的最终产物葡萄糖进行测定,选B。
44.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获得,流程如下:
(1)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时,可选用稀释涂布法或者是_________接种。
(2)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_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_________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纸层析法可用于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素,鉴定过程中需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________。
【答案】 (1). 平板划线法 (2). 时间 (3). 水浴加热 (4). 除去固体不溶物 (5). 对照
【解析】
【分析】
胡萝卜素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因此可用萃取法进行提取。石油醚熔沸点较高,可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适于作为萃取剂。
【详解】(1)稀释涂布法或者是平板划线法接种均可以分离各种微生物,从而筛选产胡萝卜素的酵母菌R。
(2)在高温时胡萝卜素易分解,因此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干燥过程应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防止胡萝卜素分解,萃取过程中宜采用水浴方式加热,避免易燃的萃取剂发生燃烧、爆炸;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以除去萃取液中的固体不溶物。
(3)纸层析法鉴定所提取的胡萝卜素,可用胡萝卜素标准品作为对照,鉴定提取的样品是否含有胡萝卜素。
【点睛】提取胡萝卜素流程及操作要点
实验流程
关键点
①
选取胡萝卜
胡萝卜要新鲜,用清水洗净,沥干
②
粉碎
粉碎要彻底并过筛,有利于材料中胡萝卜素的充分溶解
③
干燥
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④
萃取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要高、时间要长,保证萃取的效果
⑤
过滤
除去固体残渣
⑥
浓缩
使用蒸馏装置浓缩,获得胡萝卜素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