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18-2019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表为几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限制酶能够水解DNA上特定的磷酸二酯键
B. BamHⅠ切割的序列能被BclⅠ切割
C. BclⅠ切割的序列能被Sau3AⅠ切割
D. 以上信息说明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中表格可知,限制酶BamHⅠ的识别GGATTC序列,且在GG之间进行切割;BclⅠ识别的序列为TGATCA,且在TG之间切割; Sau3AⅠ的识别序列为GATC,且在G前面切割;
【详解】A、限制酶作用部位是DNA上的磷酸二酯键,故A正确;
B、BamHⅠ切割的序列与BclⅠ切割序列不同,所以不能被BclⅠ切割,故B错误;
C、BclⅠ识别的序列中包含Sau3AⅠ的识别序列,而且两者切割位点相同,故C正确;
D、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故D正确。
本题需要选择错误选项,故答案为B。
2.关于如图所示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限制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③部位
B. 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比例上
C. 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n/m(m>2n),则G的个数为(pm/2n)﹣2p
D. 把该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这个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5N,另一条链是14N;①是磷酸二酯键,②是脱氧核糖,③是氢键。
【详解】A、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作用的部位都是磷酸二酯键,故A错误;
B、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排列顺序上,故B错误;
C、由于该DNA为双链结构,所以G+A=50%=1/2,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n/m(m>2n),则全部碱基为p×m/n,所以G的比例为1/2-n/m,G的个数为(pm/2n)﹣p,故C错误;
D、把该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DNA中新形成的子链都含有15N,故D正确。
故选D。
3.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做法错误的是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①项,将毒素蛋白直接注射到棉受精卵中,受体细胞未获得目的基因,故错误。
②项,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DNA序列无法整合到棉花细胞的染色体上随之复制,可能会被酶水解,故错误。
③项,将目的基因与质粒重组后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细菌实际上起到了转导的作用,故正确。
④项,将目的基因与质粒重组后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这应用了花粉管通道法,故正确。
综上所述,做法错误的是①②,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4.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工程能定向改造蛋白质分子结构,使之更加符合人类需要
B. 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通过改变氨基酸的结构改变蛋白质的功能
C. 当前限制蛋白质工程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基因工程技术还不成熟
D. 蛋白质工程技术中的操作对象是蛋白质或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
【答案】A
【解析】
蛋白质工程能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定向对现有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进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人类需要,A正确;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改变蛋白质的功能,B错误;当前限制蛋白质工程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对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了解不够,C错误;蛋白质工程能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实现对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进行改造的,蛋白质工程操作的直接对象是基因,而不是蛋白质,D错误。
5.研究者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Cry1Ab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培育成抗螟虫的克螟稻,克螟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子代抗螟虫与不抗螟虫的比例为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Cry1Ab基因虽已整合到克螟稻细胞的染色体上,但没有表达
B. 获取Cry1Ab基因需使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C. 克螟稻和普通水稻仍然属于同一个物种
D. 克螟稻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害虫不会出现抗药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目的基因的获取需要限制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的生理功能,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详解】A、克螟稻能抗螟虫,说明Cry1Ab基因已整合到克螟稻细胞的染色体上并成功表达,故A错误;
B、获取Cry1Ab基因需使用限制酶,但不需要DNA连接酶,故B错误;
C、克螟稻和普通水稻能够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所以仍然属于同一个物种,故C正确;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害虫也会出现抗药性,故D错误。
故选C。
6.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 若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则不能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 出芽是细胞脱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D. 生根时,培养基通常应含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
【详解】A、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要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及浓度,故A正确。
B、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应先加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将细胞壁分解,再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使细胞融合,才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故B正确。
C、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同样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故C错误。
D、α-萘乙酸是生产中常用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促进植物生根的功能,故D正确。
故选C。
7.如图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则生产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紫草素和制作人工种子,应分别选用编号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③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离体的植物组织或器官,②为愈伤组织,③为胚状体,④为新植株,据此答题。
【详解】人工种子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因此,要制作人工种子,应选③;要获得细胞代谢产物,应该培养到愈伤组织,因此,生产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紫草素,应选②,故选D。
【点睛】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原理及条件,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应用是解题关键。
8.科学家把天竺葵和香茅草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出的驱蚊草含有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 驱蚊草培育过程可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等试剂
C. 培育过程中形成的愈伤组织不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
D. 在由杂种细胞形成杂种植株过程中,发生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细胞分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题意可知驱蚊草利用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属于植物细胞工程,杂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天竺葵和香茅草染色体数目之和,所以发生了染色体变异,A正确;
B、在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然后用PEG促进原生质体的融合,B正确;
C、培育过程中形成的愈伤组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由杂种细胞形成的杂种植株过程中,一定要有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不进行减数分裂,D错误。
故选D。
9.用三倍体无籽西瓜植株叶片通过组织培养得到新个体,该生殖方式和新个体所结的果实分别是
A. 有性生殖、无籽西瓜 B. 有性生殖、有籽西瓜
C. 无性生殖、有籽西瓜 D. 无性生殖、无籽西瓜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过程为:
【详解】植物体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三倍体无籽西瓜植株叶片通过组织培养得到的新个体仍为三倍体,由于其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因此所结果实仍为无籽西瓜。
故选D。
10.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草莓、马铃薯等脱毒苗的培育成功表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用花粉培育成的植株往往高度不育,说明花粉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C. 克隆羊的诞生不能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 愈伤组织的形成不能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携带有该生物全套的遗传信息。
(3)细胞全能性大小不同,一般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大于动物细胞,所以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更容易发育成完整个体。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详解】A、草莓、马铃薯等脱毒苗的培育,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
B、用花粉培育成的植株,体现了花粉具有全能性,B错误;
C、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正确;
D、愈伤组织的形成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脱分化,没有体现出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答案为B。
11.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不同
B.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不同
C. 烟草叶片细胞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离体培养可大量增殖
D. 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快速繁殖,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关键:(1)条件:离体,一定营养物质,激素等。(2)培养基状态:固体培养基,主要成分: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激素、琼脂。(3)细胞学基础:细胞全能性。(4)光照的应用:脱分化阶段不需要光照,再分化阶段需要给予光照,以利于叶绿素的形成。
2、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2)营养:合成培养基,通常再加入血浆、血清等天然成分。(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氧气和二氧化碳。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动物细胞培养采用的是液体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采用的是固体培养基,故A正确;
B、动物细胞培养理论基础是细胞增殖,但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全能性,故B正确;
C、给予适宜的条件,烟草叶片细胞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离体培养可大量增殖,故C正确;
D、动物细胞可以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由于植物分生区(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学法指导: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比较项目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增殖
培养基性质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培养基成分
营养物质(蔗糖)、植物激素等
营养物质(葡萄糖)、动物血清等
培养结果
植物体
细胞株、细胞系
培养目的
快速繁殖、培育无毒苗等
获得细胞或细胞产物
分散处理
无
有
脱分化
有
无
1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动物细胞经PEG诱导融合后再通过培养能得到优良动物个体
B. 动物细胞融合最重要的应用是制备“生物导弹”
C. 杂交瘤细胞实质上就是癌变的浆细胞
D. 单克隆抗体和传统方法生产的抗体化学本质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将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结合,经过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并经专一抗体检测后,培养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集合了两个细胞的遗传物质,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繁殖.
2、单克隆抗体的作用:①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
【详解】A、因为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不能培育成动物,故A错误;
B、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体外诊断试剂,故B错误;
C、杂交瘤细胞是把骨髓瘤细胞和浆细胞融合成的,不是浆细胞癌变的结果,故C错误;
D、单克隆抗体和传统方法生产的抗体化学本质相同都是蛋白质,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有关体细胞核移植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体外将从卵巢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B. 供体细胞不一定要来自珍稀动物
C. 通过显微操作技术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第一极体
D. 使用电脉冲等方法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用核移植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详解】A、由于MⅡ期卵母细胞核的位置靠近第一极体,用微型吸管可一并吸出细胞核与第一极体,所以需要将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A错误;
B、供体细胞不一定要来自珍稀动物,故B正确;
C、在核移植之前,需要通过显微操作技术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第一极体,故C正确。
D、本实验中需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脉冲、钙离子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细胞的分裂和发育进程,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至细胞发生接触抑制时,瓶壁上的细胞呈双层分布
B. 在细胞的传代培养过程中,有部分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C. 骨髓瘤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不是无限的
D. 传代培养时,无需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详解】A、除癌细胞外,细胞一般都为贴壁生长,且当贴壁细胞分裂到表面相互接触时,因为细胞的接触抑制就会停止分裂增殖,从而无法形成双层细胞,故A错误;
B、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所以培养出来的多数细胞基因型相同,只有少数细胞可能在培养过程中遗传物质改变,故B正确;
C、骨髓瘤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故C错误;
D、传代培养前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故D错误。
15.“筛选”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关于筛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基因工程中用同种限制酶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酶切产物用DNA连接酶连接,为了保证成功率,需将获得的产物筛选后导入受体细胞
②为了快速繁殖无子西瓜,需筛选出特定染色体组数的体细胞才能进行组织培养
③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在完成细胞融合后,第一次筛选出的是杂交瘤细胞
④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在完成细胞融合后,第二次筛选出的是针对目标抗原的抗体检验为阳性的杂交瘤细胞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详解】①基因工程中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将酶切产物用DNA连接酶连接,由于连接产物存在目的基因和目的基因的连接体、运载体和运载体的连接体以及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连接体,为了保证成功率,需将获得的产物导入受体细胞,然后对受体细胞再进行筛选,即选择出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再继续培养,故①错误;
②为了快速繁殖无子西瓜,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不需要筛选特定染色体组数的体细胞就能进行组织培养,故②错误;
③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中,在完成细胞融合后,第一次筛选出的是杂交瘤细胞,去除了未融合的细胞和自身融合的细胞,第二次筛选出的是针对目标抗原的抗体检验为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即第二次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故③④正确。
本题答案为C。
16.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发生和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精子的发生是从初情期开始,经过 MⅠ和 MⅡ两次连续分裂再经变形而形成的
B. 卵子的发生开始于胎儿期性别分化之前,MⅠ是在雌性动物排卵之后完成的
C. 只有获能的精子才能与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子受精
D. 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卵子的发生开始于胎儿期性别分化之后,MⅠ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场所在卵巢;MⅡ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场所在输卵管。
2、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分别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即雌、雄原核的形成;最后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标志着受精作用的完成。
【详解】A、精子的发生是从初情期开始,经过 MⅠ和 MⅡ两次连续分裂再经变形而形成的,故A正确;
B、卵子的发生开始于胎儿期性别分化之后,MⅠ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故B错误;
C、只有获能的精子才受精能力,故C正确;
D、雄原核形成和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同时进行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7.下列有关受精作用及胚胎发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顶体反应和透明带反应
B. 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增加了,有机物总量减少了
C. 桑椹胚从透明带中伸展出来的过程称为“孵化”
D. 卵子是否完成受精的标志是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是否出现两个极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胚胎发育的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这一时期称为卵裂期,其特点是: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
2、根据胚胎形态的变化,可将早期发育的胚胎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
【详解】A、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故A错误;
B、卵裂期胚胎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所以细胞数目增加了,有机物总量减少了,故B正确;
C、囊胚期胚胎从透明带中伸展出来的过程叫做孵化,故C错误;
D、当精子进入卵子内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排出第二极体。当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已经受精,故D错误。
18.下图是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一时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③可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B. 高等哺乳动物细胞分化开始于此时期的胚胎,终止于生命结束
C. 进行胚胎移植时,必须选用该图所示时期的胚胎
D. 此时期的胚胎既可以进行胚胎分割,也可以进行性别鉴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时期为囊胚期,其中①为透明带;②为滋养层,将来发育成胎盘或胎膜;③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详解】A、图中③是内细胞团,可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故A正确;
B、高等哺乳动物细胞分化开始于囊胚期,终止于生命结束,故B正确;
C、进行胚胎移植时,应选用囊胚或桑椹胚,故C错误;
D、此时期的胚胎既可以进行胚胎分割,也可以取滋养层的细胞进行性别鉴定,故D正确。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C。
19.下列有关哺乳动物胚胎工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采集到的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即可发生受精作用
B. 用于移植的早期胚胎必须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C. 胚胎分割次数越多,产生的新个体也越多
D. 用同一胚胎的胚胎细胞核移植,产生的动物的性别是唯一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受精。
2、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分、4等分或8等分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胚或多胚的技术。胚胎分割的分数越多,操作的难度越大,移植的成功率也越低,目前以二分胚的分割和移植效率最高。
【详解】A、采集到的精子需经获能处理才能与成熟的卵细胞发生受精作用,故A错误;
B、用于移植的早期胚胎可以来自受精卵发育,也可以来自核移植,故B错误;
C、胚胎分割次数越多,操作难度越大,成功率越低,故C错误;
D、用同一胚胎的胚胎细胞核移植,产生的动物的性别都相同,故D正确。
20.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血管中有一种特殊的β-淀粉样蛋白体,它的逐渐积累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和免疫功能下降,某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β-淀粉样蛋白体的产生和积累。下列技术不能用于老年痴呆症治疗的是
A. 基因治疗技术 B. 胚胎干细胞技术 C. 单克隆抗体技术 D. 胚胎移植技术
【答案】D
【解析】
【分析】
采用胚胎细胞技术可以产生新的神经元细胞,单克隆抗体技术定向改善免疫能力,基因治疗技术可以从基因水平对老年痴呆进行治疗,而胚胎移植技术则不能治疗老年痴呆。
【详解】A、基因治疗技术能导入正常的基因,治疗老年痴呆症,故A正确;
B、胚胎干细胞技术能提供和修复受损伤的神经元,故B正确;
C、单克隆抗体技术能降低β淀粉样蛋白体的含量,定向改善免疫能力,故C正确;
D、胚胎移植是为了获得优良个体,不能用于治疗疾病,故D错误。
【点睛】胚胎移植技术主要应用于下一代个体,而其他几种技术均可应用于具体当代的个体身上。
21.科学家运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试管牛时,首先用激素促进良种母牛超数排卵,然后进行体外受精和培育,最后把胚胎送入母牛子宫内,孕育成小牛产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运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的试管牛属于动物克隆范畴
B. 在胚胎移植前可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快速繁殖良种牛
C. 供体与受体在胚胎移植前后的生理环境须保持一致
D. 须配制一系列不同成分的培养液以培养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
【答案】A
【解析】
【分析】
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
1、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2、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3、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4、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详解】A、胚胎移植技术的移植对象是体外受精获得的胚胎,存在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动物克隆属于无性生殖,故A错误;
B、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用于动物的快速繁殖,故B正确;
C、供体与受体在胚胎移植前后的生理环境须保持一致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故C正确;
D、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对于营养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配置不同成分的培养液,故D正确。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A。
22.供体的胚胎移植到受体后,游离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形成胎盘与受体相连,并通过胎盘与受体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受体的作用是为供体胚胎提供发育的条件
B. 受体与胚胎血型应相同,否则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C. 受体和供体的遗传物质不需要相同
D. 胚胎的遗传特性不受受体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供体提供的胚胎在受体内进行发育,所以受体提供的是发育的条件,而不提供基因等遗传因素,二者的胎盘结构之间有血屏障,不混融在一起,所以不必担心会发生免疫排斥。
【详解】A、受体为供体的胚胎提供发育的条件,故A正确;
B、受体和胚胎二者的胎盘结构之间有血屏障,不混融在一起,所以不必担心会发生免疫排斥,故B错误;
C、受体不一定需要与供体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故C正确;
D、受体不会改变胚胎的遗传特性,故D正确。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B。
23.干细胞顾名思义是“干什么都行的细胞”,具体是指一种尚未充分分化的未成熟细胞。医学工作者、研究者正进行尝试利用干细胞治疗人类某些疾病,用骨髓移植法有效治疗白血病便是成功的例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疾病,是因为干细胞具有再生出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
B.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可分化出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为B细胞
C. 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ES细胞可以只分化而不发生增殖
D. 异体骨髓移植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会发生改变且遗传给后代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即这些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维持自身细胞群的大小,同时又可以进一步分化成为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从而构成机体各种复杂的组织器官。
2、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而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3、异体骨髓移植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但不会遗传。
【详解】A、因为干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因此可以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顽疾,故A正确;
B、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但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即在胸腺中发生分化,故B错误;
C、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ES细胞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故C错误;
D、骨髓移植没有改变患者体内的遗传物质,因此不能遗传给后代,故D错误。
2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安全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植物上,可能出现对农业不利的“超级杂草”
B. 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 转基因在自然条件下可增殖和扩散,形成基因污染
D. 转基因食品转入的新基因产生的异种蛋白不可能引起人食物过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1、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生物安全: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超级杂草”。
【详解】A、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作物上,可能出现对农业不利的“超级植物”,故A正确;
B、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B正确;
C、转基因在自然条件下可增殖和扩散,形成基因污染,故C正确;
D、转基因食品转入的蛋白质有可能使人引起食物过敏,故D错误。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认识,深入认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25.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作用范围广等特点,应严格禁止
B. 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干扰素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
C. 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
D. 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辨析:
【详解】A、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作用范围广等特点,应严格禁止,故A正确;
B、生物武器是用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干扰素不是生物武器,故B错误;
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故C正确;
D、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故D正确。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要求考生关注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避免危害人类。
2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违背了系统整体性原理
B. 设计试管婴儿性别虽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调,但不违背伦理道德
C. 中国政府对于克隆技术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但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D. 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大田种植转基因抗旱、抗除草剂农作物不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工程应用:粮食和蔬菜生产(缩短育种年限);园林花卉(微繁殖和去病毒);临床医学和药物(单克隆抗体、抗生素、干扰素);繁育优良品种(改造卵细胞、干细胞建立)。
2、基因工程应用:转基因生物、基因治疗疾病、生态保护(转基因微生物处理污染)。
3、胚胎工程应用:定向培育人造组织器官、治疗组织损伤等。
4、生态工程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共生原理。
【详解】A项,系统整体性原理即“1+1>2”,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没有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相互协调的原理,故A错误。
B项,由于试管婴儿可以选择婴儿的性别,而选择婴儿性别是违法的,故B错误。
C项,中国政府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但是严令禁止生殖性克隆人,故C正确。
D项,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还不完全清楚,不排除转基因技术会破坏生殖隔离,故D错误。
27.据人民网报道,“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2018年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基因编辑制造人类的行为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
B. 基因编辑技术,不一定会改变人类进化的速度和方向,未必有利于人类的进化
C.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人类的遗传物质,使人类进化成新物种
D. 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研究,但不能用于编辑婴儿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编辑技术属于基因工程,而对于人体胚胎的操作又涉及胚胎工程,所有对于人体的操作都应经过安全性审查,要符合伦理道德;但用于疾病预防领域的研究又具有进步意义。
【详解】A、对于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的编辑的任何尝试,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故A正确;
B、基因编辑技术不能改变进化的方向,进化的方向是自然选择决定的,故B正确;
C、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人类的遗传物质,但不一定使人类进化成新物种,因为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故C错误;
D、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研究,但不能用于编辑婴儿,故D正确。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C。
28.以下事例与其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搭配错误的是( )
选项
事 例
主要体现的原理
A
将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改造成混合林
物种多样性原理
B
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 不过度放牧
协调与平衡原理
C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既要考虑种树也要考虑居民生活问题
整体性原理
D
引进物种要考虑适应环境问题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6)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A、将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改造成混合林,主要体现物种多样性原理,故A正确;
B、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 不过度放牧,主要体现协调与平衡原理,故B正确;
C、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既要考虑种树也要考虑居民生活问题,主要体现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
D、引进物种要考虑适应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协调与平衡原理,故D错误。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D。
29.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B. 巢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 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 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种植农作物的措施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6)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A、“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故A正确;
B、巢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故B正确;
C、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遵循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这一条基本原理,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被分层次多级利用,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故C正确;
D、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关键是植被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故D错误。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D。
【点睛】易混点: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强调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系统整体性原理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指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区分。
30.“退耕还林还草”是哪种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
A.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B.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C.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D.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工程实例:①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②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③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防沙治沙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④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鄱阳湖生态恢复工程⑤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⑥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详解】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是治理荒漠化的生态工程,为了控制荒漠化的发展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森林或草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工程、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等,如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防沙治沙生态工程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1.某线性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完全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完全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酶切割产物(bp)
b酶再次切割产物(bp)
2100;1400;1000;500
1900;200;800;600;1000;500
A. 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不相同
B. 该DNA分子中a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有3个
C. 仅用b酶切割该DNA分子至少可得到三种DNA片段
D. 限制酶a和b切出的DNA片段能相互连接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图:a酶和b酶切割的化学键都是磷酸二脂键,且切割后产生的粘性末端相同。
2、分析表格:a酶可以把原有DNA切成4段,说明有该DNA分子上有3个切口,即a酶的识别序列有3个;b酶把大小是2100的DNA切成大小分别为1900和200两个片段,再把大小是1400的DNA切成大小分别为800和600两个片段,说明b酶的识别序列至少有2个,仅用b酶切割该DNA分子至少可得到三种DNA片段。
【详解】A、限制酶作用的化学键都是磷酸二脂键,故A错误;
B、a酶可以把原有DNA切成4段,说明有该DNA分子上有3个切口,即a酶的识别序列有3个,故B正确;
C、b酶把大小是2100的DNA切成大小分别为1900和200两个片段,再把大小是1400的DNA切成大小分别为800和600两个片段,说明b酶的识别序列至少有2个,仅用b酶切割该DNA分子至少可得到三种DNA片段,故C正确;
D、由图可以看出a酶和b酶切割后产生的粘性末端相同,它们之间能相互连接,故D正确。
本题需要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A。
32.土壤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Ti质粒上的T-DNA片段转入植物的基因组中。利用农杆菌以Ti质粒作为运载体进行转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目的基因应插入T-DNA片段外,以防止破坏T-DNA
B. 用Ca2+处理农杆菌,以利于其侵染植物细胞
C. Ti质粒是一种环状DNA分子,不属于细菌的拟核DNA
D. T-DNA片段不利于介导外源DNA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农杆菌转化法(约的转基因植物都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
1、农杆菌转化法的具体过程
(1)利用土壤的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Ti质粒上。
(2)将整合了目的基因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细胞内。
(3)利用土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该过程实际上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导入植物细胞内。
(4)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进入植物细胞后,可以把自己的一段基因整合到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这段基因中包含了目的基因。
2、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3、农杆菌特点: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
4、转化:目的基因插人Ti质粒的T-DNA上→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详解】A、在农杆菌转化法中,需要将目的基因插入T-DNA片段上,故A错误;
B、农杆菌转化法中不需要用Ca2+处理农杆菌,应直接利用土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故B错误;
C、Ti质粒是一种环状DNA分子,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DNA,故C正确;
D、T-DNA片段具有转移性,有利于介导外源DNA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故D错误。
33.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30多倍。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转基因动物是指体细胞中出现了新基因的动物
B.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牛合成人白蛋白,该技术不会导致定向变异
C. 人们只在转基因牛的乳汁中才能获取人白蛋白,是因为只在转基因牛的乳腺细胞中才有人白蛋白基因
D. 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表达出更多的人白蛋白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増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疤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①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筥通道法;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③将目的基因导入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签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签定、抗病签定、活性签定等。
【详解】A、转基因动物是指以实验方法导入外源基因,在染色体组内稳定整合并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故A错误;
B、基因工程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即基因工程技术导致定向变异,故B错误;
C、转基因牛细胞中都含有人白蛋白基因,人们只在转基因牛的乳汁中オ能获取人白蛋白,是因为人白蛋白基因只在转基因牛的乳腺细胞中表达,故C错误;
D、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抱中的人白蛋白基因合成出更多的蛋白质,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査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34.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为了获得重组质粒,可以使用不同的限制酶,但露出的黏性末端必须相同
B. 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大肠杆菌中,再转入水稻细胞中
C. 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种可以是单倍体
D. 基因治疗主要是对具有缺陷的体细胞进行全面修复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2、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首先应制备原生质体,即用酶解法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然后利用聚乙二醇等试剂或离心、振动、电刺激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得到杂合细胞后,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即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杂种植株。
3、基因治疗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将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导入患者的淋巴细胞,治疗复合型免疫缺陷症。
【详解】A、为了获得重组质粒,一般使用同一种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从而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如果不同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也可用不同种限制酶,故A正确;
B、利用基因枪法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到水稻细胞,而且大肠杆菌是不能侵染水稻细胞的,不能将目的基因带入水稻细胞,故B错误;
C、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而植物体细胞杂交集合两个植物细胞的染色体,肯定不是单倍体,故C错误;
D、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不是对细胞全面修复,故D错误。
35.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知识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均需使用胰蛋白酶处理
B. 将二倍体玉米花粉和二倍体水稻花粉进行细胞杂交获得的植株仍可育
C. 用限制酶切割DNA分子,从DNA分子中部获取目的基因时,共有4个磷酸二酯键被水解
D. 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能防止基因污染是因为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到生殖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2、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首先应制备原生质体,即用酶解法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然后利用聚乙二醇等试剂或离心、振动、电刺激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得到杂合细胞后,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即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杂种植株。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使用胰蛋白酶处理,植物组织培养不需使用胰蛋白酶处理,故A错误。
B、二倍体玉米花粉和二倍体水稻花粉都含一个染色体组,二者进行细胞杂交获得的植株为异源二倍体,由于玉米和水稻存在生殖隔离,所以该二倍体杂种植株不可育,故B错误。
C、限制酶切割DNA分子,从DNA分子中部获取目的基因时,同时有4个磷酸二酯键被水解,故C正确。
D、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能防止基因污染是因为精子含有很少量的细胞质,叶绿体基因组不会随花粉进入到受精卵中,但可以进入卵细胞中,故D错误。
36.以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组分别是AA和BB。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①过程通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目的是获得原生质层
B. 过程②常使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
C. 经过②和③过程形成的c细胞的染色体组不一定为AABB
D. 该技术流程的目的是获得杂种细胞,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①是去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②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③是再生形成新的细胞壁的过程;④是脱分化过程;⑤是再分化过程;⑥是植物个体发育过程。
【详解】A、①过程是去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而非原生质层的过程,因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根据酶的专一性,通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故A错误;
B、②是诱导原生质体a和b融合的过程,常使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也可用物理电激或离心的方法,故B错误;
C、经过②和③过程形成的c细胞有三种:AAAA、BBBB、AABB,故C正确;
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目的是获得杂种植物,故D错误。
【点睛】方法指导: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如下: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
(1)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
(2)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
(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
(4)杂种植株的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
(5)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37.犬细小病毒(CPV)的单克隆抗体(Cpv McAb)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及病毒的复制,进而杀灭幼犬体内病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制备Cpv McAb的原理是细胞融合和细胞增殖
B. 给幼犬注射CPV后,CPV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反应
C. 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不能直接用来生产Cpv McAb
D. 对杂交细胞培养时,需要无菌无毒环境,且温度、气体环境等要适宜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单克性抗体的制备:
(1)免疫动物是用目的抗原免疫小鼠,使小鼠产生效应B淋巴细胞的过程。
(2)将准备好的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淋巴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促融合剂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在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作用下,各种效应B淋巴细胞可与骨髓瘤细胞发生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3)选择性培养选择性培养的目的是筛杂交瘤细胞。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未融合的淋巴细胞,但其本身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也逐漸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在选择性培养基存活,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4)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和抗体阳性检测。选择性培养基中生长的杂交瘤细胞,只有少数是分泌预定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因此,必须进行筛选和克隆化,筛选出能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
(5)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重要采用动物体内培养法和体外
培养法。①体内培养法;用注射器抽取腹水,从中可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②体外培养法将杂交瘤细胞置于培养瓶中进行培养。从培养液中获取所需要的单克隆抗体。
【详解】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增殖,故A错误。
B、CPV作为抗原侵入机体后,发生体液免疫,体内产生抗犬细小病毒的抗体,检测呈阳性,故B正确。
C、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并不都符合人们的需要,还要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故C正确。
D、动物细胞培养必须在适宜的温度进行,包括无菌、无毒的环境,适宜的温度、pH和气体环境,故D正确。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选项,故答案为A。
38.关于“克隆牛”、“试管牛”、“转基因牛”的说法合理的是
A. 它们的遗传物质都只来自于一个亲本
B. 它们在形成过程中都没有卵细胞的参与
C. 它们是通过相同的生殖方式获得亲本的优良性状
D. 它们在培育过程中,都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克隆羊是核移植,试管羊是体外受精,转基因羊是基因工程的产物。
【详解】A、它们的遗传物质都不只来自一个亲本,克隆羊也有少量遗传物质来自供质的亲本,试管羊是体外受精的产物,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故A错误;
B、克隆羊的培育,要把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试管羊的培育需要精子和卵细胞体外受精;转基因羊中,往往把目的基因导入卵细胞,故B错误;
C、克隆羊、转基因羊属于无性生殖,试管羊属于有性生殖,故C错误;
D、三个成就都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故D正确。
39.如图表示利用二倍体小鼠所做的实验,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 嵌合体幼鼠是四倍体
B. 图中囊胚的细胞基因型不都相同
C. 代孕母鼠无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 过程①中存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细胞分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将白鼠和黑鼠的8细胞胚胎合并,形成新的16细胞的胚胎,在进行胚胎培养成囊胚,再进行胚胎移植后得到嵌合体幼鼠。
【详解】A、嵌合体小鼠由二倍体小鼠的8细胞胚合并而来,并无发生细胞融合,幼鼠细胞为仍为二倍体,故A错误;
B、图中囊胚的细胞是由白鼠和黑鼠的8细胞胚胎合并而来,因此囊胚的细胞基因型不全相同,故B正确;
C、把囊胚植入代孕母鼠前需对代孕母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母鼠子宫形成适宜胚胎发育的环境,故C错误;
D、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故D错误。
【点睛】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各时期特点:
40.“无废弃物农业”是生态工程最早的模式之一。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协调与平衡原理”是“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主要生态学原理
B. 施用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C. 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
D. 通过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6)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A、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传统农业特色,它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的原则,故A错误;
B、施用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不能提供能量,故B错误;
C、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中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环境污染,因此途径②、③优于④,故C正确;
D、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41.人的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科学家培养出一种转基因山羊,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血清白蛋白并分泌到尿液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体外获得大量的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可采用PCR技术。该技术的前提是要根据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_________设计引物,而后经过变性、复性和_______________三个步骤的循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若该目的基因循环扩增4次,理论上需要消耗_________个引物。
(2)如果用山羊某个时期的____________反转录产生的多种双链c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这个受体菌群就叫做山羊的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质粒和目的基因需用________________进行切割。构建的重组质粒上的启动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4)将重组质粒通过_______________法导入山羊的受体细胞时,常选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能在山羊膀胱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__。在转基因山羊体内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只在膀胱上皮细胞中表达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核苷酸序列 (2). 延伸 (3). 30 (4). mRNA(信使RNA) (5). cDNA文库(或部分基因文库) (6). 同种限制酶 (7). RNA聚合酶 (8). 显微注射 (9). 受精卵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10). 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11). 有利于分离提取血清白蛋白(或:对山羊的干扰最小)
【解析】
【分析】
1、PCR原理:利用DNA双链复制原理,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断地加以复制,使其数量呈指数方式增加。
2、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其中基因组文库包含一种生物的所有基因,而cDNA文库中只包含该种生物部分基因。
3、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①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②基因的 “针线”---DNA连接酶③基因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详解】(1)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对目的基因扩增需要变性、复性和延伸三个步骤;如果该目的基因循环扩增4次,则得到16个DNA分子,32条DNA链,除了最初2条模板链上没有引物,其余30条DNA链上均有引物。
(2)利用mRNA反转录产生的多种双链c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这个受体菌群就叫做cDNA文库(或部分基因文库)。
(3)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质粒和目的基因需用同种限制酶进行切割,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构建的重组质粒上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4)将重组质粒导入动物的受体细胞通过显微注射法法;常选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主要原因是动物细胞受精卵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5)由于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所以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能在山羊膀胱上皮细胞中表达;在转基因山羊体内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只在膀胱上皮细胞中表达的优点之一是有利于分离提取血清白蛋白或对山羊的干扰最小。
【点睛】膀胱生物反应器是基因工程的应用之一,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基因工程的工具、过程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点准确记忆,灵活运用。
42.某科研小组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奶牛。要加速转基因奶牛的繁育,可以对此转基因奶牛进行克隆(如下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细胞培养时,要保证无菌、无毒的培养环境,可对培养液进行的操作有:
①无菌处理;②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定期更换。
(2)原代培养时,细胞增殖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细胞增殖还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接触抑制等特点。
(3)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选用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10代以内的细胞分裂能力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重组细胞在培养液中培养成的重组胚胎移入受体母牛后,该母牛就会生出与供体奶牛性状基本相同的犊牛,但不是100%的复制,原因最可能是:①生物的性状受___________的共同控制;②生物的性状还受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5)上述动物细胞工程中涉及的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3项)
【答案】 (1). 一定量的抗生素 (2). 有丝分裂 (3). 贴壁生长 (4). 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5). 细胞核基因和质基因 (6). 环境因素(或:环境、环境条件等) (7).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表示转基因动物的培育过程,该过程中既需要基因工程操作,又涉及细胞工程技术和胚胎工程技术。
【详解】(1)在进行细胞培养时,要保证无菌、无毒的培养环境,可对培养液进行的操作除了进行无菌处理和定期更换外,还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
(2)原代培养时,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此外,细胞增殖还表现出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等特点。
(3)10代以内的细胞分裂能力强,而且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一般选用10代以内的细胞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
(4)生物的性状受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的共同控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5)上述工程中涉及的技术有(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
【点睛】图示为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解决这一类题目,需要考生对各种生物工程的应用的知识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归纳,做到熟练掌握。
43.2016年4月世界首个核移植“三亲婴儿”在美国诞生。其培养过程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卵母细胞的获取过程中,需要对女性进行_________________处理,该处理的方法是给女性注射______________激素,该处理可能会带来的危害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A的培养过程③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已有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技术。若选用囊胚期的胚胎,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与解决不孕问题而进行的试管婴儿技术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需要在植入前对胚胎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超数排卵 (2). 促性腺 (3). 对孕妇的身体健康不利(或:导致卵巢早衰、影响孕妇内分泌功能、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等) (4). 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或:对孕妇的身体健康不利、导致卵巢早衰、影响孕妇内分泌功能等) (5). 维持培养液的pH (6). 胚胎分割 (7). 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8). 遗传学诊断(或基因检测或基因诊断)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过程①表示去除捐献者乙的卵母细胞核,获得去核卵母细胞的过程过程;②表示细胞核移植;③表示重组卵母细胞的培养;④表示体外受精;⑤表示卵裂;⑥表示胚胎移植。
【详解】(1)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卵巢分泌雌性激素,从而促进卵细胞的生成,因此对女性进行超数排卵处理的方法是给女性注射促性腺激素,超数排卵技术带来的危害是:对孕妇的身体不利、卵巢早衰、影响孕妇内分泌、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等。
(2)细胞A的培养过程③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3)为了提高已有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若选用囊胚期的胚胎,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对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
(4)与试管婴儿技术相比,设计试管婴儿技术需要在植入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或基因检测或基因诊断)。
【点睛】胚胎工程的许多技术,实际是在体外条件下,对动物自然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条件进行的模拟操作,因此,完成胚胎工程的试题,就必须识记并掌握哺乳动物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
44.某研究小组针对“二氯二乙胺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这一课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培养皿等。
(1)该小组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a、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_________________处理,使其分散开来,配制成_________________,将其均匀分成5份,置于5个培养皿中培养,分别编号。
b、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l、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的二氯二乙胺溶液,在5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c、将步骤b中5支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倒入步骤a的5个培养皿中,摇匀后,在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d、取出5个培养皿,振荡摇匀后,分别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用______________(工具)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并记录。
(2)该小组实验后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胰蛋白酶 (2). 细胞悬液 (3). 等量的不同浓度 (4). 相同且适宜 (5). 血球计数板 (6). 二氯二乙胺的浓度 (7). 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二氯二乙胺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自变量为二氯二乙胺的浓度,因变量为癌细胞的数目。
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详解】(1)该小组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a、胰蛋白酶能水解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是组织细胞分散开,所以动物细胞培养常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配制成细胞悬液。
b、实验设置应遵循对照原则,所以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 等量的生理盐水,和前4只试管进行对照;
c、实验过程中对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d、显微镜下观察计数需要用血球计数板。
(2)该实验实验目的是探究二氯二乙胺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①分析曲线可知,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二氯二乙胺的浓度。
②分析实验结果可知,随着二氯二乙胺浓度增加,细胞数目逐渐减少,说明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表为几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限制酶能够水解DNA上特定的磷酸二酯键
B. BamHⅠ切割的序列能被BclⅠ切割
C. BclⅠ切割的序列能被Sau3AⅠ切割
D. 以上信息说明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中表格可知,限制酶BamHⅠ的识别GGATTC序列,且在GG之间进行切割;BclⅠ识别的序列为TGATCA,且在TG之间切割; Sau3AⅠ的识别序列为GATC,且在G前面切割;
【详解】A、限制酶作用部位是DNA上的磷酸二酯键,故A正确;
B、BamHⅠ切割的序列与BclⅠ切割序列不同,所以不能被BclⅠ切割,故B错误;
C、BclⅠ识别的序列中包含Sau3AⅠ的识别序列,而且两者切割位点相同,故C正确;
D、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故D正确。
本题需要选择错误选项,故答案为B。
2.关于如图所示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限制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③部位
B. 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比例上
C. 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n/m(m>2n),则G的个数为(pm/2n)﹣2p
D. 把该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这个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5N,另一条链是14N;①是磷酸二酯键,②是脱氧核糖,③是氢键。
【详解】A、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作用的部位都是磷酸二酯键,故A错误;
B、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排列顺序上,故B错误;
C、由于该DNA为双链结构,所以G+A=50%=1/2,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n/m(m>2n),则全部碱基为p×m/n,所以G的比例为1/2-n/m,G的个数为(pm/2n)﹣p,故C错误;
D、把该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DNA中新形成的子链都含有15N,故D正确。
故选D。
3.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做法错误的是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①项,将毒素蛋白直接注射到棉受精卵中,受体细胞未获得目的基因,故错误。
②项,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DNA序列无法整合到棉花细胞的染色体上随之复制,可能会被酶水解,故错误。
③项,将目的基因与质粒重组后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细菌实际上起到了转导的作用,故正确。
④项,将目的基因与质粒重组后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这应用了花粉管通道法,故正确。
综上所述,做法错误的是①②,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4.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工程能定向改造蛋白质分子结构,使之更加符合人类需要
B. 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通过改变氨基酸的结构改变蛋白质的功能
C. 当前限制蛋白质工程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基因工程技术还不成熟
D. 蛋白质工程技术中的操作对象是蛋白质或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
【答案】A
【解析】
蛋白质工程能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定向对现有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进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人类需要,A正确;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改变蛋白质的功能,B错误;当前限制蛋白质工程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对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了解不够,C错误;蛋白质工程能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实现对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进行改造的,蛋白质工程操作的直接对象是基因,而不是蛋白质,D错误。
5.研究者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Cry1Ab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培育成抗螟虫的克螟稻,克螟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子代抗螟虫与不抗螟虫的比例为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Cry1Ab基因虽已整合到克螟稻细胞的染色体上,但没有表达
B. 获取Cry1Ab基因需使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C. 克螟稻和普通水稻仍然属于同一个物种
D. 克螟稻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害虫不会出现抗药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目的基因的获取需要限制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的生理功能,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详解】A、克螟稻能抗螟虫,说明Cry1Ab基因已整合到克螟稻细胞的染色体上并成功表达,故A错误;
B、获取Cry1Ab基因需使用限制酶,但不需要DNA连接酶,故B错误;
C、克螟稻和普通水稻能够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所以仍然属于同一个物种,故C正确;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害虫也会出现抗药性,故D错误。
故选C。
6.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 若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则不能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 出芽是细胞脱分化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D. 生根时,培养基通常应含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
【详解】A、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要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及浓度,故A正确。
B、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应先加入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将细胞壁分解,再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使细胞融合,才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故B正确。
C、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同样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故C错误。
D、α-萘乙酸是生产中常用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促进植物生根的功能,故D正确。
故选C。
7.如图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则生产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紫草素和制作人工种子,应分别选用编号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③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离体的植物组织或器官,②为愈伤组织,③为胚状体,④为新植株,据此答题。
【详解】人工种子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因此,要制作人工种子,应选③;要获得细胞代谢产物,应该培养到愈伤组织,因此,生产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紫草素,应选②,故选D。
【点睛】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原理及条件,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应用是解题关键。
8.科学家把天竺葵和香茅草进行体细胞杂交,培育出的驱蚊草含有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 驱蚊草培育过程可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等试剂
C. 培育过程中形成的愈伤组织不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
D. 在由杂种细胞形成杂种植株过程中,发生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细胞分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题意可知驱蚊草利用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属于植物细胞工程,杂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天竺葵和香茅草染色体数目之和,所以发生了染色体变异,A正确;
B、在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然后用PEG促进原生质体的融合,B正确;
C、培育过程中形成的愈伤组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由杂种细胞形成的杂种植株过程中,一定要有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不进行减数分裂,D错误。
故选D。
9.用三倍体无籽西瓜植株叶片通过组织培养得到新个体,该生殖方式和新个体所结的果实分别是
A. 有性生殖、无籽西瓜 B. 有性生殖、有籽西瓜
C. 无性生殖、有籽西瓜 D. 无性生殖、无籽西瓜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过程为:
【详解】植物体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三倍体无籽西瓜植株叶片通过组织培养得到的新个体仍为三倍体,由于其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因此所结果实仍为无籽西瓜。
故选D。
10.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草莓、马铃薯等脱毒苗的培育成功表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用花粉培育成的植株往往高度不育,说明花粉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C. 克隆羊的诞生不能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 愈伤组织的形成不能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携带有该生物全套的遗传信息。
(3)细胞全能性大小不同,一般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大于动物细胞,所以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更容易发育成完整个体。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详解】A、草莓、马铃薯等脱毒苗的培育,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
B、用花粉培育成的植株,体现了花粉具有全能性,B错误;
C、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正确;
D、愈伤组织的形成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脱分化,没有体现出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答案为B。
11.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不同
B.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不同
C. 烟草叶片细胞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离体培养可大量增殖
D. 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快速繁殖,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关键:(1)条件:离体,一定营养物质,激素等。(2)培养基状态:固体培养基,主要成分: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激素、琼脂。(3)细胞学基础:细胞全能性。(4)光照的应用:脱分化阶段不需要光照,再分化阶段需要给予光照,以利于叶绿素的形成。
2、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2)营养:合成培养基,通常再加入血浆、血清等天然成分。(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氧气和二氧化碳。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动物细胞培养采用的是液体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采用的是固体培养基,故A正确;
B、动物细胞培养理论基础是细胞增殖,但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全能性,故B正确;
C、给予适宜的条件,烟草叶片细胞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离体培养可大量增殖,故C正确;
D、动物细胞可以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由于植物分生区(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学法指导: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比较项目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增殖
培养基性质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培养基成分
营养物质(蔗糖)、植物激素等
营养物质(葡萄糖)、动物血清等
培养结果
植物体
细胞株、细胞系
培养目的
快速繁殖、培育无毒苗等
获得细胞或细胞产物
分散处理
无
有
脱分化
有
无
1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动物细胞经PEG诱导融合后再通过培养能得到优良动物个体
B. 动物细胞融合最重要的应用是制备“生物导弹”
C. 杂交瘤细胞实质上就是癌变的浆细胞
D. 单克隆抗体和传统方法生产的抗体化学本质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将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结合,经过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并经专一抗体检测后,培养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集合了两个细胞的遗传物质,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繁殖.
2、单克隆抗体的作用:①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
【详解】A、因为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不能培育成动物,故A错误;
B、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体外诊断试剂,故B错误;
C、杂交瘤细胞是把骨髓瘤细胞和浆细胞融合成的,不是浆细胞癌变的结果,故C错误;
D、单克隆抗体和传统方法生产的抗体化学本质相同都是蛋白质,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有关体细胞核移植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体外将从卵巢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B. 供体细胞不一定要来自珍稀动物
C. 通过显微操作技术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第一极体
D. 使用电脉冲等方法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用核移植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详解】A、由于MⅡ期卵母细胞核的位置靠近第一极体,用微型吸管可一并吸出细胞核与第一极体,所以需要将卵母细胞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A错误;
B、供体细胞不一定要来自珍稀动物,故B正确;
C、在核移植之前,需要通过显微操作技术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和第一极体,故C正确。
D、本实验中需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脉冲、钙离子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细胞的分裂和发育进程,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至细胞发生接触抑制时,瓶壁上的细胞呈双层分布
B. 在细胞的传代培养过程中,有部分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C. 骨髓瘤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不是无限的
D. 传代培养时,无需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详解】A、除癌细胞外,细胞一般都为贴壁生长,且当贴壁细胞分裂到表面相互接触时,因为细胞的接触抑制就会停止分裂增殖,从而无法形成双层细胞,故A错误;
B、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所以培养出来的多数细胞基因型相同,只有少数细胞可能在培养过程中遗传物质改变,故B正确;
C、骨髓瘤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故C错误;
D、传代培养前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故D错误。
15.“筛选”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关于筛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基因工程中用同种限制酶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酶切产物用DNA连接酶连接,为了保证成功率,需将获得的产物筛选后导入受体细胞
②为了快速繁殖无子西瓜,需筛选出特定染色体组数的体细胞才能进行组织培养
③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在完成细胞融合后,第一次筛选出的是杂交瘤细胞
④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在完成细胞融合后,第二次筛选出的是针对目标抗原的抗体检验为阳性的杂交瘤细胞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详解】①基因工程中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将酶切产物用DNA连接酶连接,由于连接产物存在目的基因和目的基因的连接体、运载体和运载体的连接体以及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连接体,为了保证成功率,需将获得的产物导入受体细胞,然后对受体细胞再进行筛选,即选择出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再继续培养,故①错误;
②为了快速繁殖无子西瓜,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不需要筛选特定染色体组数的体细胞就能进行组织培养,故②错误;
③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中,在完成细胞融合后,第一次筛选出的是杂交瘤细胞,去除了未融合的细胞和自身融合的细胞,第二次筛选出的是针对目标抗原的抗体检验为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即第二次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故③④正确。
本题答案为C。
16.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发生和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精子的发生是从初情期开始,经过 MⅠ和 MⅡ两次连续分裂再经变形而形成的
B. 卵子的发生开始于胎儿期性别分化之前,MⅠ是在雌性动物排卵之后完成的
C. 只有获能的精子才能与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子受精
D. 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卵子的发生开始于胎儿期性别分化之后,MⅠ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场所在卵巢;MⅡ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场所在输卵管。
2、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分别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即雌、雄原核的形成;最后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标志着受精作用的完成。
【详解】A、精子的发生是从初情期开始,经过 MⅠ和 MⅡ两次连续分裂再经变形而形成的,故A正确;
B、卵子的发生开始于胎儿期性别分化之后,MⅠ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故B错误;
C、只有获能的精子才受精能力,故C正确;
D、雄原核形成和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同时进行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7.下列有关受精作用及胚胎发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顶体反应和透明带反应
B. 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增加了,有机物总量减少了
C. 桑椹胚从透明带中伸展出来的过程称为“孵化”
D. 卵子是否完成受精的标志是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是否出现两个极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胚胎发育的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这一时期称为卵裂期,其特点是: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
2、根据胚胎形态的变化,可将早期发育的胚胎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
【详解】A、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故A错误;
B、卵裂期胚胎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所以细胞数目增加了,有机物总量减少了,故B正确;
C、囊胚期胚胎从透明带中伸展出来的过程叫做孵化,故C错误;
D、当精子进入卵子内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排出第二极体。当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已经受精,故D错误。
18.下图是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一时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③可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B. 高等哺乳动物细胞分化开始于此时期的胚胎,终止于生命结束
C. 进行胚胎移植时,必须选用该图所示时期的胚胎
D. 此时期的胚胎既可以进行胚胎分割,也可以进行性别鉴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时期为囊胚期,其中①为透明带;②为滋养层,将来发育成胎盘或胎膜;③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详解】A、图中③是内细胞团,可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故A正确;
B、高等哺乳动物细胞分化开始于囊胚期,终止于生命结束,故B正确;
C、进行胚胎移植时,应选用囊胚或桑椹胚,故C错误;
D、此时期的胚胎既可以进行胚胎分割,也可以取滋养层的细胞进行性别鉴定,故D正确。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C。
19.下列有关哺乳动物胚胎工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采集到的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即可发生受精作用
B. 用于移植的早期胚胎必须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C. 胚胎分割次数越多,产生的新个体也越多
D. 用同一胚胎的胚胎细胞核移植,产生的动物的性别是唯一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受精。
2、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分、4等分或8等分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胚或多胚的技术。胚胎分割的分数越多,操作的难度越大,移植的成功率也越低,目前以二分胚的分割和移植效率最高。
【详解】A、采集到的精子需经获能处理才能与成熟的卵细胞发生受精作用,故A错误;
B、用于移植的早期胚胎可以来自受精卵发育,也可以来自核移植,故B错误;
C、胚胎分割次数越多,操作难度越大,成功率越低,故C错误;
D、用同一胚胎的胚胎细胞核移植,产生的动物的性别都相同,故D正确。
20.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血管中有一种特殊的β-淀粉样蛋白体,它的逐渐积累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和免疫功能下降,某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β-淀粉样蛋白体的产生和积累。下列技术不能用于老年痴呆症治疗的是
A. 基因治疗技术 B. 胚胎干细胞技术 C. 单克隆抗体技术 D. 胚胎移植技术
【答案】D
【解析】
【分析】
采用胚胎细胞技术可以产生新的神经元细胞,单克隆抗体技术定向改善免疫能力,基因治疗技术可以从基因水平对老年痴呆进行治疗,而胚胎移植技术则不能治疗老年痴呆。
【详解】A、基因治疗技术能导入正常的基因,治疗老年痴呆症,故A正确;
B、胚胎干细胞技术能提供和修复受损伤的神经元,故B正确;
C、单克隆抗体技术能降低β淀粉样蛋白体的含量,定向改善免疫能力,故C正确;
D、胚胎移植是为了获得优良个体,不能用于治疗疾病,故D错误。
【点睛】胚胎移植技术主要应用于下一代个体,而其他几种技术均可应用于具体当代的个体身上。
21.科学家运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试管牛时,首先用激素促进良种母牛超数排卵,然后进行体外受精和培育,最后把胚胎送入母牛子宫内,孕育成小牛产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运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的试管牛属于动物克隆范畴
B. 在胚胎移植前可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快速繁殖良种牛
C. 供体与受体在胚胎移植前后的生理环境须保持一致
D. 须配制一系列不同成分的培养液以培养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
【答案】A
【解析】
【分析】
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
1、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2、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3、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4、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详解】A、胚胎移植技术的移植对象是体外受精获得的胚胎,存在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动物克隆属于无性生殖,故A错误;
B、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用于动物的快速繁殖,故B正确;
C、供体与受体在胚胎移植前后的生理环境须保持一致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故C正确;
D、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对于营养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配置不同成分的培养液,故D正确。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A。
22.供体的胚胎移植到受体后,游离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形成胎盘与受体相连,并通过胎盘与受体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受体的作用是为供体胚胎提供发育的条件
B. 受体与胚胎血型应相同,否则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C. 受体和供体的遗传物质不需要相同
D. 胚胎的遗传特性不受受体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供体提供的胚胎在受体内进行发育,所以受体提供的是发育的条件,而不提供基因等遗传因素,二者的胎盘结构之间有血屏障,不混融在一起,所以不必担心会发生免疫排斥。
【详解】A、受体为供体的胚胎提供发育的条件,故A正确;
B、受体和胚胎二者的胎盘结构之间有血屏障,不混融在一起,所以不必担心会发生免疫排斥,故B错误;
C、受体不一定需要与供体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故C正确;
D、受体不会改变胚胎的遗传特性,故D正确。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B。
23.干细胞顾名思义是“干什么都行的细胞”,具体是指一种尚未充分分化的未成熟细胞。医学工作者、研究者正进行尝试利用干细胞治疗人类某些疾病,用骨髓移植法有效治疗白血病便是成功的例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疾病,是因为干细胞具有再生出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
B.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可分化出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为B细胞
C. 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ES细胞可以只分化而不发生增殖
D. 异体骨髓移植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会发生改变且遗传给后代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即这些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维持自身细胞群的大小,同时又可以进一步分化成为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从而构成机体各种复杂的组织器官。
2、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而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3、异体骨髓移植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但不会遗传。
【详解】A、因为干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因此可以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顽疾,故A正确;
B、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但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即在胸腺中发生分化,故B错误;
C、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ES细胞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故C错误;
D、骨髓移植没有改变患者体内的遗传物质,因此不能遗传给后代,故D错误。
2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安全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植物上,可能出现对农业不利的“超级杂草”
B. 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 转基因在自然条件下可增殖和扩散,形成基因污染
D. 转基因食品转入的新基因产生的异种蛋白不可能引起人食物过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1、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生物安全: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超级杂草”。
【详解】A、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扩散到它的近亲作物上,可能出现对农业不利的“超级植物”,故A正确;
B、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B正确;
C、转基因在自然条件下可增殖和扩散,形成基因污染,故C正确;
D、转基因食品转入的蛋白质有可能使人引起食物过敏,故D错误。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认识,深入认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25.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作用范围广等特点,应严格禁止
B. 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干扰素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
C. 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
D. 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辨析:
【详解】A、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作用范围广等特点,应严格禁止,故A正确;
B、生物武器是用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干扰素不是生物武器,故B错误;
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故C正确;
D、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故D正确。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要求考生关注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避免危害人类。
2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违背了系统整体性原理
B. 设计试管婴儿性别虽会引起性别比例失调,但不违背伦理道德
C. 中国政府对于克隆技术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但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D. 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大田种植转基因抗旱、抗除草剂农作物不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工程应用:粮食和蔬菜生产(缩短育种年限);园林花卉(微繁殖和去病毒);临床医学和药物(单克隆抗体、抗生素、干扰素);繁育优良品种(改造卵细胞、干细胞建立)。
2、基因工程应用:转基因生物、基因治疗疾病、生态保护(转基因微生物处理污染)。
3、胚胎工程应用:定向培育人造组织器官、治疗组织损伤等。
4、生态工程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共生原理。
【详解】A项,系统整体性原理即“1+1>2”,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没有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相互协调的原理,故A错误。
B项,由于试管婴儿可以选择婴儿的性别,而选择婴儿性别是违法的,故B错误。
C项,中国政府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但是严令禁止生殖性克隆人,故C正确。
D项,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还不完全清楚,不排除转基因技术会破坏生殖隔离,故D错误。
27.据人民网报道,“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2018年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基因编辑制造人类的行为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
B. 基因编辑技术,不一定会改变人类进化的速度和方向,未必有利于人类的进化
C.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人类的遗传物质,使人类进化成新物种
D. 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研究,但不能用于编辑婴儿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编辑技术属于基因工程,而对于人体胚胎的操作又涉及胚胎工程,所有对于人体的操作都应经过安全性审查,要符合伦理道德;但用于疾病预防领域的研究又具有进步意义。
【详解】A、对于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的编辑的任何尝试,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故A正确;
B、基因编辑技术不能改变进化的方向,进化的方向是自然选择决定的,故B正确;
C、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人类的遗传物质,但不一定使人类进化成新物种,因为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故C错误;
D、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研究,但不能用于编辑婴儿,故D正确。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C。
28.以下事例与其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搭配错误的是( )
选项
事 例
主要体现的原理
A
将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改造成混合林
物种多样性原理
B
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 不过度放牧
协调与平衡原理
C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既要考虑种树也要考虑居民生活问题
整体性原理
D
引进物种要考虑适应环境问题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6)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A、将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改造成混合林,主要体现物种多样性原理,故A正确;
B、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 不过度放牧,主要体现协调与平衡原理,故B正确;
C、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既要考虑种树也要考虑居民生活问题,主要体现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
D、引进物种要考虑适应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协调与平衡原理,故D错误。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D。
29.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B. 巢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 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 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种植农作物的措施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6)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A、“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故A正确;
B、巢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故B正确;
C、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遵循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这一条基本原理,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被分层次多级利用,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故C正确;
D、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关键是植被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故D错误。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D。
【点睛】易混点: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强调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系统整体性原理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指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区分。
30.“退耕还林还草”是哪种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
A. 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B.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C. 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D.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工程实例:①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②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③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防沙治沙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④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鄱阳湖生态恢复工程⑤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⑥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详解】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是治理荒漠化的生态工程,为了控制荒漠化的发展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森林或草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工程、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等,如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防沙治沙生态工程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1.某线性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完全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完全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酶切割产物(bp)
b酶再次切割产物(bp)
2100;1400;1000;500
1900;200;800;600;1000;500
A. 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不相同
B. 该DNA分子中a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有3个
C. 仅用b酶切割该DNA分子至少可得到三种DNA片段
D. 限制酶a和b切出的DNA片段能相互连接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图:a酶和b酶切割的化学键都是磷酸二脂键,且切割后产生的粘性末端相同。
2、分析表格:a酶可以把原有DNA切成4段,说明有该DNA分子上有3个切口,即a酶的识别序列有3个;b酶把大小是2100的DNA切成大小分别为1900和200两个片段,再把大小是1400的DNA切成大小分别为800和600两个片段,说明b酶的识别序列至少有2个,仅用b酶切割该DNA分子至少可得到三种DNA片段。
【详解】A、限制酶作用的化学键都是磷酸二脂键,故A错误;
B、a酶可以把原有DNA切成4段,说明有该DNA分子上有3个切口,即a酶的识别序列有3个,故B正确;
C、b酶把大小是2100的DNA切成大小分别为1900和200两个片段,再把大小是1400的DNA切成大小分别为800和600两个片段,说明b酶的识别序列至少有2个,仅用b酶切割该DNA分子至少可得到三种DNA片段,故C正确;
D、由图可以看出a酶和b酶切割后产生的粘性末端相同,它们之间能相互连接,故D正确。
本题需要选择错误的,故答案为A。
32.土壤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Ti质粒上的T-DNA片段转入植物的基因组中。利用农杆菌以Ti质粒作为运载体进行转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目的基因应插入T-DNA片段外,以防止破坏T-DNA
B. 用Ca2+处理农杆菌,以利于其侵染植物细胞
C. Ti质粒是一种环状DNA分子,不属于细菌的拟核DNA
D. T-DNA片段不利于介导外源DNA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农杆菌转化法(约的转基因植物都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
1、农杆菌转化法的具体过程
(1)利用土壤的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Ti质粒上。
(2)将整合了目的基因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细胞内。
(3)利用土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该过程实际上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导入植物细胞内。
(4)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进入植物细胞后,可以把自己的一段基因整合到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这段基因中包含了目的基因。
2、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3、农杆菌特点: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
4、转化:目的基因插人Ti质粒的T-DNA上→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详解】A、在农杆菌转化法中,需要将目的基因插入T-DNA片段上,故A错误;
B、农杆菌转化法中不需要用Ca2+处理农杆菌,应直接利用土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故B错误;
C、Ti质粒是一种环状DNA分子,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DNA,故C正确;
D、T-DNA片段具有转移性,有利于介导外源DNA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故D错误。
33.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30多倍。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转基因动物是指体细胞中出现了新基因的动物
B.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牛合成人白蛋白,该技术不会导致定向变异
C. 人们只在转基因牛的乳汁中才能获取人白蛋白,是因为只在转基因牛的乳腺细胞中才有人白蛋白基因
D. 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表达出更多的人白蛋白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増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疤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①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筥通道法;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③将目的基因导入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签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签定、抗病签定、活性签定等。
【详解】A、转基因动物是指以实验方法导入外源基因,在染色体组内稳定整合并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故A错误;
B、基因工程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即基因工程技术导致定向变异,故B错误;
C、转基因牛细胞中都含有人白蛋白基因,人们只在转基因牛的乳汁中オ能获取人白蛋白,是因为人白蛋白基因只在转基因牛的乳腺细胞中表达,故C错误;
D、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抱中的人白蛋白基因合成出更多的蛋白质,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査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34.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为了获得重组质粒,可以使用不同的限制酶,但露出的黏性末端必须相同
B. 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大肠杆菌中,再转入水稻细胞中
C. 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种可以是单倍体
D. 基因治疗主要是对具有缺陷的体细胞进行全面修复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2、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首先应制备原生质体,即用酶解法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然后利用聚乙二醇等试剂或离心、振动、电刺激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得到杂合细胞后,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即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杂种植株。
3、基因治疗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将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导入患者的淋巴细胞,治疗复合型免疫缺陷症。
【详解】A、为了获得重组质粒,一般使用同一种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从而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如果不同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也可用不同种限制酶,故A正确;
B、利用基因枪法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到水稻细胞,而且大肠杆菌是不能侵染水稻细胞的,不能将目的基因带入水稻细胞,故B错误;
C、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而植物体细胞杂交集合两个植物细胞的染色体,肯定不是单倍体,故C错误;
D、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不是对细胞全面修复,故D错误。
35.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知识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均需使用胰蛋白酶处理
B. 将二倍体玉米花粉和二倍体水稻花粉进行细胞杂交获得的植株仍可育
C. 用限制酶切割DNA分子,从DNA分子中部获取目的基因时,共有4个磷酸二酯键被水解
D. 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能防止基因污染是因为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到生殖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2、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首先应制备原生质体,即用酶解法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然后利用聚乙二醇等试剂或离心、振动、电刺激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得到杂合细胞后,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即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杂种植株。
【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使用胰蛋白酶处理,植物组织培养不需使用胰蛋白酶处理,故A错误。
B、二倍体玉米花粉和二倍体水稻花粉都含一个染色体组,二者进行细胞杂交获得的植株为异源二倍体,由于玉米和水稻存在生殖隔离,所以该二倍体杂种植株不可育,故B错误。
C、限制酶切割DNA分子,从DNA分子中部获取目的基因时,同时有4个磷酸二酯键被水解,故C正确。
D、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能防止基因污染是因为精子含有很少量的细胞质,叶绿体基因组不会随花粉进入到受精卵中,但可以进入卵细胞中,故D错误。
36.以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组分别是AA和BB。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①过程通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目的是获得原生质层
B. 过程②常使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
C. 经过②和③过程形成的c细胞的染色体组不一定为AABB
D. 该技术流程的目的是获得杂种细胞,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①是去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②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③是再生形成新的细胞壁的过程;④是脱分化过程;⑤是再分化过程;⑥是植物个体发育过程。
【详解】A、①过程是去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而非原生质层的过程,因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根据酶的专一性,通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故A错误;
B、②是诱导原生质体a和b融合的过程,常使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也可用物理电激或离心的方法,故B错误;
C、经过②和③过程形成的c细胞有三种:AAAA、BBBB、AABB,故C正确;
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目的是获得杂种植物,故D错误。
【点睛】方法指导: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如下: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
(1)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
(2)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
(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
(4)杂种植株的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
(5)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37.犬细小病毒(CPV)的单克隆抗体(Cpv McAb)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及病毒的复制,进而杀灭幼犬体内病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制备Cpv McAb的原理是细胞融合和细胞增殖
B. 给幼犬注射CPV后,CPV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反应
C. 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不能直接用来生产Cpv McAb
D. 对杂交细胞培养时,需要无菌无毒环境,且温度、气体环境等要适宜
【答案】A
【解析】
【分析】
单克性抗体的制备:
(1)免疫动物是用目的抗原免疫小鼠,使小鼠产生效应B淋巴细胞的过程。
(2)将准备好的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淋巴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促融合剂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在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作用下,各种效应B淋巴细胞可与骨髓瘤细胞发生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3)选择性培养选择性培养的目的是筛杂交瘤细胞。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未融合的淋巴细胞,但其本身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也逐漸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在选择性培养基存活,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4)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和抗体阳性检测。选择性培养基中生长的杂交瘤细胞,只有少数是分泌预定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因此,必须进行筛选和克隆化,筛选出能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
(5)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重要采用动物体内培养法和体外
培养法。①体内培养法;用注射器抽取腹水,从中可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②体外培养法将杂交瘤细胞置于培养瓶中进行培养。从培养液中获取所需要的单克隆抗体。
【详解】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增殖,故A错误。
B、CPV作为抗原侵入机体后,发生体液免疫,体内产生抗犬细小病毒的抗体,检测呈阳性,故B正确。
C、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并不都符合人们的需要,还要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故C正确。
D、动物细胞培养必须在适宜的温度进行,包括无菌、无毒的环境,适宜的温度、pH和气体环境,故D正确。
本题需选择错误的选项,故答案为A。
38.关于“克隆牛”、“试管牛”、“转基因牛”的说法合理的是
A. 它们的遗传物质都只来自于一个亲本
B. 它们在形成过程中都没有卵细胞的参与
C. 它们是通过相同的生殖方式获得亲本的优良性状
D. 它们在培育过程中,都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克隆羊是核移植,试管羊是体外受精,转基因羊是基因工程的产物。
【详解】A、它们的遗传物质都不只来自一个亲本,克隆羊也有少量遗传物质来自供质的亲本,试管羊是体外受精的产物,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故A错误;
B、克隆羊的培育,要把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试管羊的培育需要精子和卵细胞体外受精;转基因羊中,往往把目的基因导入卵细胞,故B错误;
C、克隆羊、转基因羊属于无性生殖,试管羊属于有性生殖,故C错误;
D、三个成就都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故D正确。
39.如图表示利用二倍体小鼠所做的实验,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 嵌合体幼鼠是四倍体
B. 图中囊胚的细胞基因型不都相同
C. 代孕母鼠无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 过程①中存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细胞分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将白鼠和黑鼠的8细胞胚胎合并,形成新的16细胞的胚胎,在进行胚胎培养成囊胚,再进行胚胎移植后得到嵌合体幼鼠。
【详解】A、嵌合体小鼠由二倍体小鼠的8细胞胚合并而来,并无发生细胞融合,幼鼠细胞为仍为二倍体,故A错误;
B、图中囊胚的细胞是由白鼠和黑鼠的8细胞胚胎合并而来,因此囊胚的细胞基因型不全相同,故B正确;
C、把囊胚植入代孕母鼠前需对代孕母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母鼠子宫形成适宜胚胎发育的环境,故C错误;
D、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故D错误。
【点睛】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各时期特点:
40.“无废弃物农业”是生态工程最早的模式之一。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协调与平衡原理”是“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主要生态学原理
B. 施用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C. 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
D. 通过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6)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A、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传统农业特色,它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的原则,故A错误;
B、施用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不能提供能量,故B错误;
C、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中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环境污染,因此途径②、③优于④,故C正确;
D、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41.人的血清白蛋白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科学家培养出一种转基因山羊,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血清白蛋白并分泌到尿液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体外获得大量的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可采用PCR技术。该技术的前提是要根据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_________设计引物,而后经过变性、复性和_______________三个步骤的循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若该目的基因循环扩增4次,理论上需要消耗_________个引物。
(2)如果用山羊某个时期的____________反转录产生的多种双链c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这个受体菌群就叫做山羊的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质粒和目的基因需用________________进行切割。构建的重组质粒上的启动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4)将重组质粒通过_______________法导入山羊的受体细胞时,常选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能在山羊膀胱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__。在转基因山羊体内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只在膀胱上皮细胞中表达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核苷酸序列 (2). 延伸 (3). 30 (4). mRNA(信使RNA) (5). cDNA文库(或部分基因文库) (6). 同种限制酶 (7). RNA聚合酶 (8). 显微注射 (9). 受精卵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10). 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11). 有利于分离提取血清白蛋白(或:对山羊的干扰最小)
【解析】
【分析】
1、PCR原理:利用DNA双链复制原理,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断地加以复制,使其数量呈指数方式增加。
2、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其中基因组文库包含一种生物的所有基因,而cDNA文库中只包含该种生物部分基因。
3、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①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②基因的 “针线”---DNA连接酶③基因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详解】(1)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对目的基因扩增需要变性、复性和延伸三个步骤;如果该目的基因循环扩增4次,则得到16个DNA分子,32条DNA链,除了最初2条模板链上没有引物,其余30条DNA链上均有引物。
(2)利用mRNA反转录产生的多种双链c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这个受体菌群就叫做cDNA文库(或部分基因文库)。
(3)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质粒和目的基因需用同种限制酶进行切割,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构建的重组质粒上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4)将重组质粒导入动物的受体细胞通过显微注射法法;常选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主要原因是动物细胞受精卵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5)由于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所以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能在山羊膀胱上皮细胞中表达;在转基因山羊体内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只在膀胱上皮细胞中表达的优点之一是有利于分离提取血清白蛋白或对山羊的干扰最小。
【点睛】膀胱生物反应器是基因工程的应用之一,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基因工程的工具、过程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点准确记忆,灵活运用。
42.某科研小组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奶牛。要加速转基因奶牛的繁育,可以对此转基因奶牛进行克隆(如下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细胞培养时,要保证无菌、无毒的培养环境,可对培养液进行的操作有:
①无菌处理;②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定期更换。
(2)原代培养时,细胞增殖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细胞增殖还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接触抑制等特点。
(3)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选用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10代以内的细胞分裂能力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重组细胞在培养液中培养成的重组胚胎移入受体母牛后,该母牛就会生出与供体奶牛性状基本相同的犊牛,但不是100%的复制,原因最可能是:①生物的性状受___________的共同控制;②生物的性状还受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5)上述动物细胞工程中涉及的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3项)
【答案】 (1). 一定量的抗生素 (2). 有丝分裂 (3). 贴壁生长 (4). 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5). 细胞核基因和质基因 (6). 环境因素(或:环境、环境条件等) (7).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表示转基因动物的培育过程,该过程中既需要基因工程操作,又涉及细胞工程技术和胚胎工程技术。
【详解】(1)在进行细胞培养时,要保证无菌、无毒的培养环境,可对培养液进行的操作除了进行无菌处理和定期更换外,还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
(2)原代培养时,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此外,细胞增殖还表现出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等特点。
(3)10代以内的细胞分裂能力强,而且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一般选用10代以内的细胞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
(4)生物的性状受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的共同控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5)上述工程中涉及的技术有(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
【点睛】图示为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解决这一类题目,需要考生对各种生物工程的应用的知识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归纳,做到熟练掌握。
43.2016年4月世界首个核移植“三亲婴儿”在美国诞生。其培养过程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卵母细胞的获取过程中,需要对女性进行_________________处理,该处理的方法是给女性注射______________激素,该处理可能会带来的危害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A的培养过程③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已有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技术。若选用囊胚期的胚胎,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与解决不孕问题而进行的试管婴儿技术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需要在植入前对胚胎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超数排卵 (2). 促性腺 (3). 对孕妇的身体健康不利(或:导致卵巢早衰、影响孕妇内分泌功能、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等) (4). 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或:对孕妇的身体健康不利、导致卵巢早衰、影响孕妇内分泌功能等) (5). 维持培养液的pH (6). 胚胎分割 (7). 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8). 遗传学诊断(或基因检测或基因诊断)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过程①表示去除捐献者乙的卵母细胞核,获得去核卵母细胞的过程过程;②表示细胞核移植;③表示重组卵母细胞的培养;④表示体外受精;⑤表示卵裂;⑥表示胚胎移植。
【详解】(1)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卵巢分泌雌性激素,从而促进卵细胞的生成,因此对女性进行超数排卵处理的方法是给女性注射促性腺激素,超数排卵技术带来的危害是:对孕妇的身体不利、卵巢早衰、影响孕妇内分泌、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等。
(2)细胞A的培养过程③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3)为了提高已有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若选用囊胚期的胚胎,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对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
(4)与试管婴儿技术相比,设计试管婴儿技术需要在植入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或基因检测或基因诊断)。
【点睛】胚胎工程的许多技术,实际是在体外条件下,对动物自然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条件进行的模拟操作,因此,完成胚胎工程的试题,就必须识记并掌握哺乳动物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
44.某研究小组针对“二氯二乙胺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这一课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培养皿等。
(1)该小组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a、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_________________处理,使其分散开来,配制成_________________,将其均匀分成5份,置于5个培养皿中培养,分别编号。
b、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l、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的二氯二乙胺溶液,在5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c、将步骤b中5支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倒入步骤a的5个培养皿中,摇匀后,在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d、取出5个培养皿,振荡摇匀后,分别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用______________(工具)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并记录。
(2)该小组实验后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胰蛋白酶 (2). 细胞悬液 (3). 等量的不同浓度 (4). 相同且适宜 (5). 血球计数板 (6). 二氯二乙胺的浓度 (7). 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二氯二乙胺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自变量为二氯二乙胺的浓度,因变量为癌细胞的数目。
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详解】(1)该小组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a、胰蛋白酶能水解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是组织细胞分散开,所以动物细胞培养常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配制成细胞悬液。
b、实验设置应遵循对照原则,所以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 等量的生理盐水,和前4只试管进行对照;
c、实验过程中对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d、显微镜下观察计数需要用血球计数板。
(2)该实验实验目的是探究二氯二乙胺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①分析曲线可知,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二氯二乙胺的浓度。
②分析实验结果可知,随着二氯二乙胺浓度增加,细胞数目逐渐减少,说明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