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宁夏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849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宁夏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849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宁夏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849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宁夏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展开
宁夏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如图所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各种处理(图中锡箔套、锡箔帽不透光,云母
片不透水)其中能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2.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乙烯利催熟香蕉
B.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
D.植物生长调节剂容易合成、原料广泛、但效果不稳定
3.夏季收获的马铃薯处于休眠状态,为了一年两季栽培马铃薯,故应解除休眠。导致马铃薯休眠和解除其休眠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
A.脱落酸和赤霉素 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D.乙烯和赤霉素
4.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最可能代表脱落酸和赤霉素
B.丙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C.甲、乙、丙均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D.丙的极性运输受重力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5.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同时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他发现在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此人设置的空白对照组是等量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尖生长情况
C.生长素和乙烯都属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往往都具有两重性
D.据实验结果可推知,生长素能诱导根细胞合成并分泌乙烯
6.下列有关个体、种群、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B.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C.个体与种群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物种是所有种群的集合
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
A.每平方千米草原上有10只斑马 B.大肠杆菌在河水中均匀分布
C.蚜虫在番茄叶背面成群生活 D.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8.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蝗虫等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样方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变化规律
9.下表中有一种必要的生长因子和另一种物质是由两种微生物合成的,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
生物
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
被合成释放的物质
红色酵母
嘧啶
噻唑
毛霉
噻唑
嘧啶
A.竞争 B.捕食 C.互利共生 D.寄生
10.为解决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1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12.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豌豆和杂草 B.田鼠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13.北京南海子公园历史上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后逐步衰落为环境脏乱差的垃圾场,经过湿地修复、垃圾无害化与景观恢复等,现已建成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湿地中的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B.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C.垃圾无害化处理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的演替
D.湿地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
14.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
A.a到b点种群增长速率减小,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为了可持续发展,最好将池塘中的鱼捕捞到b点
C.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迁入和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D.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种群的年龄组成
15.用果胶酶处理苹果泥时,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地催化反应,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大苹果泥用量 B.大幅度提高反应温度
C.换成大型号容器 D.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16.农业科技人员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在1公顷范围内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又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草原上鼠与牛、羊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B.这种调查的方法称为样方法
C.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公顷,必须积极防治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则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17.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1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种群有50个个体,B种群有500个个体,C种群有5000个个体,D种群有10000个个体,则它们的食物链关系是 ( )
A.A→B→C→D B.D→C→B→A C.C→D→B→A D.不能确定
19.种群在理想和自然条件下分别表现出“J”型和“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间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20.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下列不属于它们共同点的是( )
A.它们都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B.它们中的生物都参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
C.它们的结构都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它们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沿着它们的营养结构进行的
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22.设计制作小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 )
A.生态缸中只需放入水和金鱼
B.应该经常向小生态缸中通气
C.生态缸应透光,这样才能保证能量供应
D.应该将生态缸放在室内阳光直射的地方
23. 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实际上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2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
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D.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25.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狐狸是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B.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固定量
C.根据能量金字塔可知,处于塔尖的狼,其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兔子个体体内的能量
D.狐狸捕食一只兔子,则该兔子体内的能量全部流向狐狸
26.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
单位是 J·m-2·a-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太阳鱼与幽蚊幼虫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
C.浮游动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2730 J·m-2·a-1
D.如果因某种原因导致幽蚊幼虫消失,则鲈鱼获得的能量增多
27.图中甲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
B.乙图中的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甲图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
D.乙图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
28.下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①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比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则B最多能养活2000人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获得相同能量的情况下,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29.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 )
A.物理和行为信息 B.行为和化学信息
C.物理和营养信息 D.物理和化学信息
3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 )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
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泄物中的能量
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
④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
A.①③ B.②④⑤ C.②③ D.①④⑤
32.下列有关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许多指令、数据 B.很多信号等
C.人的想法 D.可传播的消息、情报
3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 )
A.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
B.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
C.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D.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
34.微塑料一般指的是毫米级别甚至微米级别的塑料碎片,微塑料可阻碍水中的光线传播,极易被海洋生物误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微塑料可降低海洋藻类的光合作用
B.微塑料释放的有毒物质可沿着食物链进行传递,并通过生物富集,最终危害人类
C.海洋生态系统在旅游观赏、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体现了它的间接价值
D.海洋污染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5.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全过程在生物群落中进行
②碳元素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③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回归无机环境
④其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6.科学家测定了某地区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化石燃料的增加、植被的破坏是大气中CO2含量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
B.大气中CO2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是:夏季下降,冬季上升
C.大气中CO2浓度的季节性变化与植物光合作用的CO2利用量的季节性差异有关
D.在草原上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有效措施
37.两位同学在观看有关恐龙的影片,甲同学提出:“我体内的能量中可能有远古恐龙体内的能量”,乙同学也提出:“我体内的物质中也可能有远古恐龙体内的物质”,你怎样认为这两位同学的说法( )
A.两同学的说法都有道理 B.两同学的说法都错误
C.只有甲同学的说法有道理 D.只有乙同学的说法有道理
38.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39.我是一个CO2分子,在空气中游荡;后来被小草吸收变成其体内糖分子的组成成分;随后小草被兔子吃了,我又变成了兔子体内的组成成分;最后兔子老死,在一些细菌等朋友的帮助下,我从兔子体内逃逸出,返回空气中。这一过程是( )
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 C.CO2的合成 D.CO2的降解
40.野马遇到狼群袭击时,总是公野马掩护母野马和小野马先逃出;有种太阳鱼遇到自己的卵或幼鱼,就将它们吃掉;当美洲灰松鼠引入英国后,当地原有松鼠几乎被灰松鼠所取代。上述事实体现的生物间的关系依次为( )
A.互助、斗争、竞争 B.种内互助、捕食、竞争
C.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竞争 D.种内互助、捕食、种内斗争
4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42.在下图食物网中a表示鸟的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0ax+10x
43.下列是有关实验与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可以逐个计数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土壤取样时应将表层土铲去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最适浓度时,做预实验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44.下列不属于腐乳制作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的操作是( )
A.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要先用温水清洗再用酒精消毒
B.在卤汤配制时加入酒
C.封瓶时要使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
D. 发酵温度要控制在15~18 ℃范围内
45.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下列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
B.制作果酒后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
C.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醋酸
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46.在葡萄酒制作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使发酵失败 ( )
A.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
B.发酵瓶先清洗,再用70%的酒精擦拭后晾干
C.榨汁机进行清洗并晾干
D.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
47.如图是某生物研究小组在“探究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获得的两组实验数据(图中O. M. N. P代表相应发酵时间)。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M点前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 B.O—P期间发酵液的温度会降低
C.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繁殖 D.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48.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碳源为纤维素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
①大肠杆菌 ②霉菌 ③放线菌 ④纤维素分解菌
A.④②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49.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好
B.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对碱性蛋白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在pH低于7.0的自来水中,碱性蛋白酶依然能起作用
D.洗衣粉中酶主要是通过快速分解溶在水里的污渍发挥作用
50.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会在培养基中出现一些透明圈,这些透明圈是( )
A.是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 B.是纤维素分解后的葡萄糖
C.是由纤维素酶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D.是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51.下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某步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___________,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进行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再转移至注射器中。海藻酸钠载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图1步骤结束后得到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出现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有海藻酸钠浓度过____________(“高”或“低”)。
(3)下面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步骤,正确的是_________。
①配制CaCl2溶液 ②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③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
④酵母细胞活化 ⑤固定化酵母细胞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②⑤
C.④⑤②①③ D.④①②③⑤
(4)若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需要使用_____________酶。从酶数量的角度分析,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______________。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物质,应采用固定化___________(“酶”或“细胞”)技术。
52.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且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但尿素只有通过土壤中某些细菌分解为氨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合成脲酶,脲酶能催化尿素水解。某同学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并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培养基配方如下: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蛋白胨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g
2.1g
0.2g
1.0g
10.0g
1.0g
15.0g
(1)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判断,该同学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_条件下进行。
(3)一位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练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应当怎样操作才可以避免此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获取分解尿素的细菌后,如要临时保存,可将其接种在___________培养基上,等长成菌落后放在4 ℃的冰箱中保存。若要长期保存,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53.为了获得纯度高的大肠杆菌,需要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和分离。培养大肠杆菌一般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1)培养大肠杆菌,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_________→__________→倒平板。
(2)称量时,由于牛肉膏比较黏稠,可以用____________挑取,放在____________上称量。由于牛肉膏和蛋白胨________,称量时动作要迅速,称后要及时盖上瓶盖。
(3)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能生长,说明培养基含有_________________等大肠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要素。
(4)微生物纯化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接种方法如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使大肠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个____________,从而获得纯菌株。
54.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利用微生物来加工制作腐乳和泡菜的传统一直长盛不衰。请回答下列问题:
(1)腐乳的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豆腐块装瓶后需加盐和卤汤进行腌制,加盐腌制的主要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还能___________。
(2)用于制作泡菜的材料装坛后需加入盐、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并将坛口加水密封。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加水密封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泡菜美味却不宜多吃,这是因为腌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如摄入过量,会引起中毒乃至死亡,甚至还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致癌物___________。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时,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__________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__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55.下图表示某草原上几类主要生物的食物关系及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该草原除了图中出现的以外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鼠的粪便仍含有一部分能量,这些能量属于________的同化量,若鼬通过捕食鼠和鸟获得能量比例为1∶3,则鼬每增加4 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草________kg。
(3)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对鼬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在t1~t2时期鼬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B
D
A
D
C
D
A
A
C
B
D
A
A
A
D
B
C
题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答案
D
D
B
D
C
B
A
B
C
C
D
A
C
A
C
B
C
题号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B
D
D
C
A
C
D
C
A
D
C
A
C
A
C
A
51.(共7分,每空1分)
(1)冷却至室温 不溶于水、多孔
(2)高
(3)D
(4)葡萄糖异构 多酶系统(或一系列酶或多种酶) 酶
52.(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不能(1分) 培养基含蛋白胨,尿素不是唯一氮源
(2)灭菌 无菌
(3)菌液浓度过高 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加大稀释倍数)
(4)固体斜面 甘油管藏
53.(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溶化 灭菌
(2)玻棒 称量纸 容易吸潮
(3)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全答对2分,否则1分)
(4)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菌落
54.(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毛霉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2分)
(2)提供乳酸菌菌种(2分) 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2分)
(3)亚硝胺 对氨基苯磺酸 玫瑰红
55.(8分,每空1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2) 草 400
(3)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大于
一、单选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如图所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各种处理(图中锡箔套、锡箔帽不透光,云母
片不透水)其中能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2.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乙烯利催熟香蕉
B.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
D.植物生长调节剂容易合成、原料广泛、但效果不稳定
3.夏季收获的马铃薯处于休眠状态,为了一年两季栽培马铃薯,故应解除休眠。导致马铃薯休眠和解除其休眠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
A.脱落酸和赤霉素 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D.乙烯和赤霉素
4.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最可能代表脱落酸和赤霉素
B.丙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C.甲、乙、丙均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D.丙的极性运输受重力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5.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同时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他发现在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此人设置的空白对照组是等量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尖生长情况
C.生长素和乙烯都属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往往都具有两重性
D.据实验结果可推知,生长素能诱导根细胞合成并分泌乙烯
6.下列有关个体、种群、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B.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C.个体与种群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物种是所有种群的集合
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
A.每平方千米草原上有10只斑马 B.大肠杆菌在河水中均匀分布
C.蚜虫在番茄叶背面成群生活 D.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8.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蝗虫等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样方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变化规律
9.下表中有一种必要的生长因子和另一种物质是由两种微生物合成的,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
生物
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
被合成释放的物质
红色酵母
嘧啶
噻唑
毛霉
噻唑
嘧啶
A.竞争 B.捕食 C.互利共生 D.寄生
10.为解决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1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12.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豌豆和杂草 B.田鼠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13.北京南海子公园历史上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后逐步衰落为环境脏乱差的垃圾场,经过湿地修复、垃圾无害化与景观恢复等,现已建成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湿地中的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B.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C.垃圾无害化处理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的演替
D.湿地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
14.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
A.a到b点种群增长速率减小,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为了可持续发展,最好将池塘中的鱼捕捞到b点
C.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迁入和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D.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种群的年龄组成
15.用果胶酶处理苹果泥时,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地催化反应,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大苹果泥用量 B.大幅度提高反应温度
C.换成大型号容器 D.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16.农业科技人员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在1公顷范围内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又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草原上鼠与牛、羊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B.这种调查的方法称为样方法
C.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公顷,必须积极防治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则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17.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1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种群有50个个体,B种群有500个个体,C种群有5000个个体,D种群有10000个个体,则它们的食物链关系是 ( )
A.A→B→C→D B.D→C→B→A C.C→D→B→A D.不能确定
19.种群在理想和自然条件下分别表现出“J”型和“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间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20.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下列不属于它们共同点的是( )
A.它们都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B.它们中的生物都参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
C.它们的结构都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它们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沿着它们的营养结构进行的
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22.设计制作小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 )
A.生态缸中只需放入水和金鱼
B.应该经常向小生态缸中通气
C.生态缸应透光,这样才能保证能量供应
D.应该将生态缸放在室内阳光直射的地方
23. 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实际上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2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
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D.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25.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中狐狸是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B.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固定量
C.根据能量金字塔可知,处于塔尖的狼,其个体体内的能量少于兔子个体体内的能量
D.狐狸捕食一只兔子,则该兔子体内的能量全部流向狐狸
26.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
单位是 J·m-2·a-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太阳鱼与幽蚊幼虫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
C.浮游动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2730 J·m-2·a-1
D.如果因某种原因导致幽蚊幼虫消失,则鲈鱼获得的能量增多
27.图中甲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
B.乙图中的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甲图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
D.乙图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
28.下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①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比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则B最多能养活2000人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获得相同能量的情况下,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29.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 )
A.物理和行为信息 B.行为和化学信息
C.物理和营养信息 D.物理和化学信息
3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 )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
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泄物中的能量
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
④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
A.①③ B.②④⑤ C.②③ D.①④⑤
32.下列有关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许多指令、数据 B.很多信号等
C.人的想法 D.可传播的消息、情报
3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 )
A.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
B.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
C.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D.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
34.微塑料一般指的是毫米级别甚至微米级别的塑料碎片,微塑料可阻碍水中的光线传播,极易被海洋生物误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微塑料可降低海洋藻类的光合作用
B.微塑料释放的有毒物质可沿着食物链进行传递,并通过生物富集,最终危害人类
C.海洋生态系统在旅游观赏、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体现了它的间接价值
D.海洋污染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5.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全过程在生物群落中进行
②碳元素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③生物群落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回归无机环境
④其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6.科学家测定了某地区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化石燃料的增加、植被的破坏是大气中CO2含量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
B.大气中CO2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是:夏季下降,冬季上升
C.大气中CO2浓度的季节性变化与植物光合作用的CO2利用量的季节性差异有关
D.在草原上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有效措施
37.两位同学在观看有关恐龙的影片,甲同学提出:“我体内的能量中可能有远古恐龙体内的能量”,乙同学也提出:“我体内的物质中也可能有远古恐龙体内的物质”,你怎样认为这两位同学的说法( )
A.两同学的说法都有道理 B.两同学的说法都错误
C.只有甲同学的说法有道理 D.只有乙同学的说法有道理
38.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39.我是一个CO2分子,在空气中游荡;后来被小草吸收变成其体内糖分子的组成成分;随后小草被兔子吃了,我又变成了兔子体内的组成成分;最后兔子老死,在一些细菌等朋友的帮助下,我从兔子体内逃逸出,返回空气中。这一过程是( )
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 C.CO2的合成 D.CO2的降解
40.野马遇到狼群袭击时,总是公野马掩护母野马和小野马先逃出;有种太阳鱼遇到自己的卵或幼鱼,就将它们吃掉;当美洲灰松鼠引入英国后,当地原有松鼠几乎被灰松鼠所取代。上述事实体现的生物间的关系依次为( )
A.互助、斗争、竞争 B.种内互助、捕食、竞争
C.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竞争 D.种内互助、捕食、种内斗争
4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42.在下图食物网中a表示鸟的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0ax+10x
43.下列是有关实验与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可以逐个计数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土壤取样时应将表层土铲去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最适浓度时,做预实验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44.下列不属于腐乳制作过程中防止杂菌污染的操作是( )
A.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要先用温水清洗再用酒精消毒
B.在卤汤配制时加入酒
C.封瓶时要使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
D. 发酵温度要控制在15~18 ℃范围内
45.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下列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
B.制作果酒后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
C.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醋酸
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46.在葡萄酒制作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使发酵失败 ( )
A.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
B.发酵瓶先清洗,再用70%的酒精擦拭后晾干
C.榨汁机进行清洗并晾干
D.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
47.如图是某生物研究小组在“探究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获得的两组实验数据(图中O. M. N. P代表相应发酵时间)。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M点前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 B.O—P期间发酵液的温度会降低
C.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繁殖 D.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48.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碳源为纤维素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
①大肠杆菌 ②霉菌 ③放线菌 ④纤维素分解菌
A.④②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49.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好
B.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对碱性蛋白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在pH低于7.0的自来水中,碱性蛋白酶依然能起作用
D.洗衣粉中酶主要是通过快速分解溶在水里的污渍发挥作用
50.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会在培养基中出现一些透明圈,这些透明圈是( )
A.是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 B.是纤维素分解后的葡萄糖
C.是由纤维素酶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D.是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51.下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某步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___________,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进行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再转移至注射器中。海藻酸钠载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图1步骤结束后得到图3所示的实验结果,出现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有海藻酸钠浓度过____________(“高”或“低”)。
(3)下面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步骤,正确的是_________。
①配制CaCl2溶液 ②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③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
④酵母细胞活化 ⑤固定化酵母细胞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②⑤
C.④⑤②①③ D.④①②③⑤
(4)若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需要使用_____________酶。从酶数量的角度分析,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______________。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物质,应采用固定化___________(“酶”或“细胞”)技术。
52.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且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但尿素只有通过土壤中某些细菌分解为氨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合成脲酶,脲酶能催化尿素水解。某同学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并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培养基配方如下: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蛋白胨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g
2.1g
0.2g
1.0g
10.0g
1.0g
15.0g
(1)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判断,该同学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_条件下进行。
(3)一位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练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应当怎样操作才可以避免此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获取分解尿素的细菌后,如要临时保存,可将其接种在___________培养基上,等长成菌落后放在4 ℃的冰箱中保存。若要长期保存,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53.为了获得纯度高的大肠杆菌,需要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和分离。培养大肠杆菌一般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1)培养大肠杆菌,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_________→__________→倒平板。
(2)称量时,由于牛肉膏比较黏稠,可以用____________挑取,放在____________上称量。由于牛肉膏和蛋白胨________,称量时动作要迅速,称后要及时盖上瓶盖。
(3)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能生长,说明培养基含有_________________等大肠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要素。
(4)微生物纯化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接种方法如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使大肠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个____________,从而获得纯菌株。
54.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利用微生物来加工制作腐乳和泡菜的传统一直长盛不衰。请回答下列问题:
(1)腐乳的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豆腐块装瓶后需加盐和卤汤进行腌制,加盐腌制的主要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还能___________。
(2)用于制作泡菜的材料装坛后需加入盐、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并将坛口加水密封。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加水密封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泡菜美味却不宜多吃,这是因为腌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如摄入过量,会引起中毒乃至死亡,甚至还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致癌物___________。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时,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__________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___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55.下图表示某草原上几类主要生物的食物关系及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该草原除了图中出现的以外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鼠的粪便仍含有一部分能量,这些能量属于________的同化量,若鼬通过捕食鼠和鸟获得能量比例为1∶3,则鼬每增加4 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草________kg。
(3)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对鼬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在t1~t2时期鼬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B
D
A
D
C
D
A
A
C
B
D
A
A
A
D
B
C
题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答案
D
D
B
D
C
B
A
B
C
C
D
A
C
A
C
B
C
题号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B
D
D
C
A
C
D
C
A
D
C
A
C
A
C
A
51.(共7分,每空1分)
(1)冷却至室温 不溶于水、多孔
(2)高
(3)D
(4)葡萄糖异构 多酶系统(或一系列酶或多种酶) 酶
52.(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不能(1分) 培养基含蛋白胨,尿素不是唯一氮源
(2)灭菌 无菌
(3)菌液浓度过高 对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加大稀释倍数)
(4)固体斜面 甘油管藏
53.(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溶化 灭菌
(2)玻棒 称量纸 容易吸潮
(3)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全答对2分,否则1分)
(4)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菌落
54.(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毛霉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2分)
(2)提供乳酸菌菌种(2分) 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2分)
(3)亚硝胺 对氨基苯磺酸 玫瑰红
55.(8分,每空1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2) 草 400
(3)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大于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