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 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 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途径之一可表示为组织液→淋巴→血浆
D. 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是:,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A正确;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营养物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调节物质(如激素),抗体,代谢废物尿素等物质,B正确; 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即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C正确; D、小肠壁的肌细胞也必须通过组织液从内环境吸收葡萄糖,D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内环境的作用,对于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代表物质,下列各项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
A. ①为前一神经元、②为后一神经元、a为神经递质
B. ①为垂体细胞、②为甲状腺细胞、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①为下丘脑细胞、②为肾小管细胞、a为抗利尿激素
D. ①为T淋巴细胞、②为B淋巴细胞、a为淋巴因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图示过程为细胞①能分泌某种物质a,a通过运输作用于细胞②的膜受体上,这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详解】A、①为前一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a与②后一神经元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传递兴奋,A正确;
B、①为垂体细胞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②为甲状腺细胞,B错误;
C、①为下丘脑细胞分泌 a为抗利尿激素,作用于②为肾小管细胞,促进对于原尿水的重吸收,C正确;
D、①为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a作用于B淋巴细胞,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细胞内或细胞间某些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可准确判断各选项。
3.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合成并分泌生长激素 B. 能够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C. 调节机体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D. 调节相关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下丘脑的功能,考查通过总结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属于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生长激素是垂体合成并分泌的,A错误.
下丘脑中有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感受器,B正确.
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机体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C正确.
下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调节包括垂体在内的相关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D正确.
【点睛】下丘脑地位和功能: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如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4.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人体膝跳反射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 在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比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更广泛
C. 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可直接感受血糖浓度变化的刺激而产生相应的应答反应
D. 人体免疫缺陷是机体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查对兴奋传递和激素调节特点、免疫功能异常的理解。区分体内和实验条件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递的不同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在人体膝跳反射的过程中,兴奋只能沿感受器到效应器方向单向传递,A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受体分布广泛,B项错误;血糖浓度可直接调节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分泌,进而调节血糖浓度,C项正确;机体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项错误。
5.2011年5月15日钻石联赛上海站,刘翔在110米栏中以13秒07夺冠。在这样的剧烈运动过程中,产热量与散热量之比、体内血浆渗透压、呼吸作用速率较平静时
A. 升高 降低 不变 B. 降低 升高 降低
C. 不变 升高 升高 D. 升高 升高 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体育比赛,考查了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能结合题意,分析体育比赛中的生物学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人是恒温动物,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也增加,但二者仍然保持相等,即产热量与散热量之比保持不变,最终保持体温不变,由于在运动中通过出汗散失了大量水分,导致体内血浆渗透压升高,由于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能量,需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因此呼吸速率升高,故C正确,ABD错误.
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赤霉素能使矮化苗恢复正常
B. 顶端优势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 脱落酸能打破种子的休眠
D. 植物体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激素的知识,要求学生熟记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功能,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基础题。
【详解】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使矮化苗恢复正常,A正确.
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大生长受到抑制,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正确.
脱落酸能促进种子的休眠,抑制萌发,C错误.
植物体各个部位的组织细胞都能合成乙烯,D正确.
【点睛】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的现象;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群落的组成单位
B.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主要依据是种群密度
C. “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
D. 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详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形成群落,也是群落的组成单位,A正确;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种群的年龄组成,B错误;“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是逆行演替,主要是由于气候变迁,人为干扰等因素,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群落结构平衡被打破,趋于不稳定,直至退化为荒漠,C正确;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存在土壤条件,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D正确。
8.有关生物研究中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B. 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只能利用标志重捕法
C. 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计数需要借助于显微镜
D.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常用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进行统计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研究中对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酵母菌数量时采用血细胞计数法;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详解】在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中,样方法的取样方式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且样方大小一致,A选项正确;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式中,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而样方法多用于植物,也可以用于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要求调查目标不移动或者移动范围很小,B选项错误;调查酵母菌数量时采用血细胞计数法,需要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C选项正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做统计,调查时,由于小动物活动能力强(不适宜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宜标记重捕法),常采用取样器采集,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统计,D选项正确。
9.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完成了物质循环 B. 蛇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 青蛙不能适应环境 D. 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随着吃与被吃物质和能量随之一起流动。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草→昆虫→青蛙→蛇,昆虫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昆虫的体内;青蛙吃昆虫,昆虫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青蛙的体内;蛇吃青蛙,青蛙体内的物质能量就到了蛇的体内.因此,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10.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量流动主要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B. 能量各营养级间可以循环利用
C. 将消费者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 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少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答案】A
【解析】
【分析】
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详解】A、生产者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是绿色植物,绿色植物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动物吃绿色植物就又吸收了绿色植物体内的能量,故能量流动主要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A正确;
B、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错误;
C、将消费者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C错误;
D、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1.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绿水青山,为了解国家级金花茶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科研人员对金花茶及其所处生态环境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1)如果对金花茶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杀灭金花茶害虫可以使用昆虫信息素干扰其交尾,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害虫的_________,从而使其种群密度下降。
(2)科学家又对三处原始林群落(A、B、C)进行了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 物种丰富度(种) | ||
植被类型 | A群落 | B群落 | C群落 |
乔木层 | 22 | 23 | 20 |
灌木层 | 27 | 21 | 31 |
草本层 | 26 | 33 | 15 |
结果显示A、B、C三个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___________群落,群落的______________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3)科学家又对影响金花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将其放在不同CO2浓度的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在金茶花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与a点相比较,b点的叶肉细胞中生成C3的速率____________(填较高、较低或相等);在曲线中的c点,细胞中产生[H]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在此时,限制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样方法 (2). 出生率 (3). B (4). 物种组成 (5). 从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6). 较高 (7).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8). CO2 浓度和光照强度
【解析】
【分析】
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前者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及性别比例,后者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详解】(1)金花茶是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要做到随机取样。使用昆虫信息素干扰金花茶害虫交尾,可以有效降低害虫的出生率,从而使其种群密度下降。
(2)A群落生物种类有22+27+26=75种,B群落生物种类有:23+21+33=77种,C群落生物种类有:20+31+15=66种。故B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群落的丰富度即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3)ATP在类囊体薄膜合成,参与叶绿体基质中C3的还原,故在金茶花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从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与a点相比较,b点的光照较强,光合速率较大,叶肉细胞中生成C3的速率较高;在曲线中的c点,细胞中既有呼吸作用,又有光合作用,故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在此时,无论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还是提高光照强度,均可提高光合速率,故此时限制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点睛】光反应、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可产生ATP,故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12.下图是采摘后几种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若采摘后某段时间内,果实细胞在呼吸时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原因是_______,此时果实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
(2)摘后果实呼吸高峰出现标志着果实开始衰老,不耐贮藏,据此推测,图中最耐贮藏的果实是______。请根据细胞呼吸原理,提出两条延长摘后果实贮藏时间的措施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摘后果实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与植物激素的调节有关,能促进果实成熟与衰老的两种激素是_________。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发挥作用的方式,不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___________。
【答案】 (1). 果实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3). 苹果 (4). 降低氧气浓度、适当降低温度 (5). 脱落酸和乙烯 (6). 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信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呼吸作用,考查对呼吸作用方式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温度、氧气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机理分析推迟呼吸高峰出现的具体措施。
(1)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CO2释放量等于于O2吸收量,进行有氧呼吸时,一般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若果实细胞在呼吸时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说明有无氧呼吸存在,此时果实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据图可知苹果在采摘后呼吸高峰出现的最晚,最耐贮藏。延长摘后果实贮藏时间,可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可采取适当降低温度、降低氧气浓度的措施,降低呼吸作用。
(3)乙烯和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与衰老。植物激素的作用不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调节代谢。
13.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分别参与不同的稳态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②过程产生的激素是____,①②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____调节,③过程说明性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__调节机制。
(2)由图可知,腺垂体细胞上具有____的特异性受体。激素ADH的受体存在于_____的细胞上。
(3)激素ADH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____调节;引起尿量减少的内环境变化是_______。
【答案】 (1). 促性腺激素 (2). 分级 (3). (负)反馈 (4).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性激素 (5). 肾小管、集合管 (6). 神经调节 (7).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解析】
【分析】
从图可知,下丘脑合成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合成分泌性激素,性激素分泌多,反过来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属于反馈调节。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运送到垂体后叶,由垂体后叶释放出来 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感受器是下丘脑,神经中枢是下丘脑,效应器是下丘脑。
【详解】(1)由图可知,②过程是垂体产生的促性腺激素,①②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③过程说明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2)由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都可以作用于腺垂体细胞,说明腺垂体细胞上具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性激素的特异性受体。抗利尿激素(ADH)可以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故抗利尿激素(ADH)的受体存在于肾小管、集合管的细胞上。
(3)ADH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产生,垂体后叶释放,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引起ADH合成、分泌量发生变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掌握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释放及作用,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分析,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4.“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用吃喝来御寒,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______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并使之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______增加,该激素作用于______细胞。
(2)葡萄酒中所含的乙醇能使大脑的相关神经中枢系统兴奋。适量地饮葡萄酒有利于缓解疲 劳,松弛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的新陈代谢等。当乙醇刺激的神经元的轴突上某部位时,这个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答案】 (1). 产热量和散热量 (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 垂体 (4).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解析】
【分析】
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的调节,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在垂体上,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在甲状腺上,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详解】(1)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并使之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
(2)当乙醇刺激的神经元的轴突上某部位产生兴奋时,这个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点睛】1.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在垂体上,因为只有在垂体上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2.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兴奋时变成外负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