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高中等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高中等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以下关于基因操作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连接酶能够催化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B. 限制酶能识别并切割DNA分子内一段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 质粒一般具有复制原点、酶切位点和抗生素合成基因
D. DNA聚合酶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DNA连接酶是在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详解】A. DNA连接酶能够催化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A错误;
B. 限制酶能识别并切割DNA分子内一段特定的核苷酸序列,B正确;
C. 质粒一般具有复制原点、酶切位点和抗生素抗性基因,以便对相应的基因进行操作,C错误;
D. 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需要用到DNA连接酶,D错误。
2.下列属于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 )
①利用mRNA逆转录形成 ②从基因组文库中提取 ③从受体细胞中提取④利用PCR技术扩增⑤利用DNA转录⑥人工合成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⑤⑥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获取目的基因,可以利用mRNA逆转录合成,或从基因组文库中提取;可以利用PCR技术扩增;若基因序列较为短小,且序列已知,可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点睛】获取目的基因的两类方法:
(1)从自然界中已有的物种中分离:包括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或从cDNA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已知目的基因两端的部分序列,PCR技术可以用于提取目的基因,也可以用于扩增目的基因。
(2)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包括利用mRNA逆转录合成目的基因、利用DNA合成仪直接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3.有关PCR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B. 高温变性过程中被切断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C. 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的核苷酸序列
D. PCR扩增中必须有解旋酶才能解开双链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是一种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断的核酸合成技术,其过程如下:
① 高温变性:当温度上升到90℃以上时,双链DNA解聚为单链。
②低温复性: 温度下降到50℃左右,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③中温延伸:温度上升到72℃左右,溶液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
【详解】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A正确;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是: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其中高温变性过程中被切断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B正确;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C正确;PCR扩增中没有使用解旋酶,而是利用高温将双链DNA解开,D错误。
4.为增加玉米抗旱性,研究者构建含有某微生物抗旱基因E的重组质粒,采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入玉米幼胚组织细胞中,用E蛋白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后,经进一步鉴定,筛选出抗旱的转基因玉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提取该微生物m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PCR可获得大量目的基因
B. 将重组质粒置于经CaCl2处理的农杆菌悬液中,可获得转化的农杆菌
C. 用农杆菌转化法将E基因转入玉米幼胚组织细胞需要严格无菌操作
D. 用E蛋白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可在分子水平检测转基因玉米的抗旱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详解】提取组织mRNA进行逆转录后得到的cDNA可以作为PCR的模板,PCR技术体外扩增获得大量目的基因,A正确;用CaCl2处理农杆菌,使其处于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的感受态,有利于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B正确;用农杆菌转化法将E基因转入玉米幼胚组织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严格无菌操作,保证无菌环境,C正确;用E蛋白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到玉米细胞中具有E蛋白基因,但E蛋白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因此培育出的玉米不一定具有抗旱能力,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用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检测下列物质,不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A. 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
B. 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mRNA
C. 该人胰岛B细胞中的mRNA
D. 该人肝细胞中的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组成动物的任何完整的正常细胞,都具有胰岛素基因,其DNA都可与该DNA探针进行杂交.而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因此只有胰岛B细胞中的mRNA可以与该DNA探针进行杂交。
【详解】动物胰岛A细胞具有该生物的全套遗传信息,因此具有胰岛素基因,其DNA都可与该DNA探针进行杂交,A错误;胰岛素基因在胰岛A细胞中不表达,不能形成能与该探针进行杂交的mRNA,B正确;胰岛素基因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可形成能与该探针进行杂交的mRNA,C错误;该动物肝细胞同样也具有该生物的全套遗传信息,因此具有胰岛素基因,其DNA都可与该DNA探针进行杂交,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DNA分子杂交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区别是( )
A. 基因工程需对基因进行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不对基因进行操作
B. 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是细胞水平操作
C. 基因工程合成的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合成的可以不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
D. 基因工程完全不同于蛋白质工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要求考生能构建知识网络。
【详解】基因工程需对基因进行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合成新基因来改变生物的遗传和表达形状,合成新的蛋白质,A错误;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也是分子水平操作,B错误;基因工程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合成新基因来改变生物的遗传和表达性状,可以合成不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C正确;基因工程是蛋白质工程的关键技术,故蛋白质工程又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D错误。
【点睛】要对蛋白质结构进行设计改造,必须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来完成,而不直接改造蛋白质,是因为:(1)任何一种天然蛋白质都是由基因编码的,改造了基因即对蛋白质进行了改造,而且改造过程的蛋白质可以遗传下去,如果对蛋白质直接进行改造,即使改造成功,被改造过的蛋白质分子还是无法遗传的;(2)对基因进行改造比对蛋白质直接改造要容易操作,难度要小得多。
7.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羊,使其能合成人凝血因子且只存在于乳汁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的核心技术是获取人凝血因子基因
B. 显微注射前需要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表达载体提纯
C. 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只存在于乳腺细胞中
D. 人凝血因子基因与载体的结合不涉及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详解】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A错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之前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前需要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表达载体提纯,B正确;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所形成的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所有的体细胞中,C错误;人凝血因子基因与载体的结合涉及碱基互补配对,D错误。
故选B。
8.下图是利用四倍体兰花的叶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③均需要外界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B. 过程①为脱分化,过程②为再分化,均需要给予光照
C. 可利用过程②获得的胚状体外包人工种皮来制备人工种子
D. 用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的单倍体植株理论上是可育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如图所示,培养过程中需要外界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广泛的应用之一是制造人工种子,即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③四倍体兰花的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产生的配子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存在同源染色体。
【详解】过程①~③分别表示脱分化、再分化、生长与发育,均需要外界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A正确;过程①为脱分化,需要在避光条件下培养,过程②为再分化,需要给予光照条件,B错误;人工种子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因此可利用过程②获得的胚状体外包人工种皮来制备人工种子,C正确;用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存在同源染色体,理论上是可育的,D正确。
9.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区别在于( )
A. 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和成分不同
B. 动物细胞能够大量培养,而植物细胞只能培养成植株
C. 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D. 动物细胞可以传代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比较项目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增殖
培养基性质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培养基成分
营养物质(蔗糖)、植物激素等
营养物质(葡萄糖)、动物血清等
培养结果
植物体
细胞株、细胞系
培养目的
快速繁殖、培育无毒苗等
获得细胞或细胞产物
分散处理
无
有
脱分化
有
无
【详解】动物细胞培养利用的液体培养基,而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是固体培养基,A正确;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植株,也能培养成大量细胞(愈伤组织),B错误;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均需要灭菌处理,并且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C错误;动植物细胞都可以传代培养,D错误。
10.驱蚊草(又名蚊净香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 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等试剂或电刺激等方法
C. 驱蚊草培育过程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
D. 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利用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该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详解】驱蚊草培育利用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其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A正确;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去掉细胞壁,还需要利用PEG等试剂或电刺激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驱蚊草培育过程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但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也有愈伤组织和试管苗的形成,C错误;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条件及意义,明确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够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进而能结合题干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1.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B. 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C. 灭活的病毒,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破坏它的抗原结构
D. 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融合又称细胞杂交,指两个或多个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详解】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A正确;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B正确;灭活的病毒,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除去其感染能力,但不破坏其抗原结构,C错误;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D正确。故选C。
12.新快报记者与“多利羊之父”面对面,他认为克隆生物和供体会像双胞胎一样相似,但并不完全一样。即使一般人类的双胞胎也不会长得完全一样,体型、个头上总是存在区别。下列有关克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不属于克隆技术范畴
B. 克隆动物,如“多利羊”的诞生涉及多种细胞工程技术
C. 克隆生物和供体不完全相同是因为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D. 克隆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未发生细胞的衰老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克隆羊培育过程及涉及到的技术手段,意在考查考生对于克隆动物的过程识记和理解,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克隆属于无性繁殖,通过无性繁殖获得的个体与供体十分相似,但又不是完全相似。
【详解】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或体细胞核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的过程。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由植物细胞得到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的过程,也被称为克隆,A错误;克隆动物,如“多莉羊”的诞生涉及多种细胞工程技术,如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等,B正确;克隆生物和供体不完全相同主要是由于细胞质基因不同,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C错误;克隆过程中的细胞跟正常细胞一样,也经历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衰老,D错误。
13.下列哪项不属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 )
A. 保护濒危物种
B. 大量产生紫杉醇
C. 获得组织器官异体移植的供体
D. 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细胞核移植又称体细胞克隆,是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手段,即把体细胞核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使其发育为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用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有: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
【详解】A. 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增加这些动物的存活数量,A正确;
B. 大量产生紫杉醇利用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B错误;
C. 在治疗人类疾病时,转基因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可作为异体移植的供体,C正确。
D.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D正确。
1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 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下图是抗HCG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促融剂常用灭活的病毒,也可用乙二醇
B. ②过程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都能产生抗HCG 抗体
C. ③过程中利用了DNA 分子杂交的原理
D. ④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动物血清、抗生素等物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过程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促融剂常用灭活的病毒,也可用乙二醇,A项正确;②过程中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有骨髓瘤细胞能迅速大量繁殖的特点,又具有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HCG 抗体的特性,B项正确;③过程中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C项错误;④过程为动物细胞培养,其培养液中需要添加动物血清、抗生素等物质,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5.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发生和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卵子的发生是从初情期开始,经过MⅠ和MⅡ两次连续分裂形成的
B. 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都能防止多精入卵受精
C. 只有获能的精子才能与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子受精
D. 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受精阶段主要包括: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进入卵黄膜,原核形成和配子结合.
2、阻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封闭作用.
3、多数哺乳动物卵子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贮备是胎儿出生前完成的;MⅠ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场所在卵巢.MⅡ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场所在输卵管中.
【详解】卵子的发生开始于胎儿期性别分化之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是不连续的,A错误;精子触及卵黄膜的瞬间,发生透明带反应,阻止其他精子进入,是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B正确;只有获能的精子才能与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子受精,C正确;雄原核形成与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同时进行的,D正确;综上所述,选A项。
16.受精阶段发生反应的正确顺序是( )
A. 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原核形成→形成合子
B. 透明带反应→顶体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原核形成→形成合子
C. 卵细胞膜反应→透明带反应→顶体反应→原核形成→形成合子
D. 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原核形成→卵细胞膜反应 →形成合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受精阶段发生反应的正确顺序是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原核形成→形成合子,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
B. 利用某一胚胎的干细胞进行多组核移植,产生的雌雄动物理论比为1:1
C. 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D. 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使表现型不同的母畜生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
1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精子的获能和受精几个步骤。
2.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详解】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作用,A正确。同一胚胎的干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组成相同,因此利用某一胚胎的干细胞进行多组核移植,产生的动物都是雌性或都是雄性,B错误。早期胚胎培养的培养液中要加入血清等物质,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中通常要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C正确。胚胎分割把同一胚胎进行分割,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使表现型不同的母畜生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D正确。
18.科学家运用不同的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利用核移植等技术可培育具有亲本优良性状的克隆牛
B. 利用体外受精等技术可培育出与母体遗传性状相同的试管牛
C.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
D. 胚胎移植等技术可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常用液体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常用固体培养基。
【详解】核移植技术通过把一种生物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培育而成,属于无性生殖,可以培育获得具有亲本优良性状的克隆牛,A正确;体外受精是有性生殖,经过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后代与母本的遗传物质不同,B错误;动物细胞培养常用液体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常用固体培养基,C正确;胚胎移植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D正确。故选B。
19.治疗性克隆对解决供体器官缺乏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简要流程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分别应用了核移植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B. 细胞培养中需提供5%CO2,目的是调节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C. 胚胎干细胞可来源于囊胚中的内细胞团,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D. 将图中获得的组织器官移植给个体A,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治疗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等)用于治疗性移植。
生殖性克隆:指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目的,即用于产生人类个体。
2、分析题图:①是核移植技术,②是早期胚胎培养。
【详解】①是核移植技术,②是早期胚胎培养,A错误;5%的二氧化碳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B错误;胚胎干细胞来源于囊胚的内细胞团或原始性腺,具有发育的全能性,C正确;图中的重组细胞的细胞核来自个体B,因此将图中获得的组织器官移植给A个体,会发生免疫排斥,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20.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机肥料的吸收效率
D.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答案】C
【解析】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存储的能量,A正确;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正确;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提高土壤肥力或供肥能力,而不是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机肥料的吸收效率.因为土壤有机肥料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必须通过微生物降解成小分子作物才能吸收利用,比如纤维素必须通过纤维素酶降解成糖,粗蛋白降解成氨基酸等等,C错误;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D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虫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抗衰老作用,研究人员培育了能合成SOD的转基因酵母菌。回答下列问题:
注:Hind Ⅲ和ApaLⅠ是两种限制酶,箭头表示酶的切割位置。
(1)将图中的重组DNA分子用HinⅢ和ApaLⅠ完全酶切后,可得到____种DNA片段。图示的表达载体存在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不能导入用于食品生产的酵母菌中,据图分析,可用______(填限制酶的种类)切除该抗性基因的部分片段使其失效,再用_________酶使表达载体重新连接起来。
(2)作为受体细胞的酵母菌缺失URA3基因,必须在含有尿嘧啶的培养基中才能存活,因此,图示表达载体上的URA3基因可作为________供鉴定和选择,为了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酵母菌,所使用的培养基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添加尿嘧啶。
(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为了确定受体细胞中SOD基因是否转录,可用标记的__________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分子杂交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蛋白质工程获得活性更高的SOD时,需根据所设计蛋白质的结构推测其_________序列,最终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经____________获得所需的基因。
【答案】 (1). 3 (2). ApaLⅠ (3). DNA连接 (4). 标记基因 (5). 不需要 (6). 转化 (7). SOD基因 (8). 碱基互补配对 (9). 氨基酸 (10). 基因修饰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基因表达载体中的目的基因是外源PSSOD基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是标记基因;该基因表达载体中存在HindIII的一个酶切位点,存在ApaLI的两个酶切位点,因此用两种酶同时切割环状质粒,会得到3种不同的DNA片段。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的重组DNA分子中存在HindIII的一个酶切位点,存在ApaLI的两个酶切位点,因此用两种酶同时切割环状质粒,会得到3种不同的DNA片段。根据题意分析,图示的表达载体存在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不能导入用于食品生产的酵母菌中,因此可以利用ApaLⅠ切除该抗性基因的部分片段使其失效,再用DNA连接酶使表达载体重新连接起来。
(2)根据题意分析,已知作为受体细胞的酵母菌缺失URA3基因,必须在含有尿嘧啶的培养基中才能存活,因此图示表达载体上的URA3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供鉴定和选择;由于导入的表达载体的酵母菌中含有URA3基因,而普通酵母菌中不含有URA3基因,因此为了筛选出成功导人表达载体的酵母菌,所使用的培养基不需要添加尿嘧啶。
(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为了确定受体细胞中SOD基因是否转录出相应的RNA,可用标记的SOD基因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其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
(4)利用蛋白质工程获得活性更高的PSSOD时,需根据所设计蛋白质的结构推测其氨基酸序列,最终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经基因修饰获得所需的基因。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限制酶的作用特点和结果、标记基因的功能,掌握蛋白质工程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解答。
22.下图为A、B两种二倍体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步骤①的方法是__________。步骤②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_,之后___(是/否)需要筛选。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物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____,其中步骤④是__________。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新的杂种植物,与A、B两种植物相比,该杂种植物是新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育该杂种植物的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酶解法 (2). 聚乙二醇 (3). 是 (4).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5). 脱分化 (6). 该杂种植株与A、B两种植物间均存在生殖隔离 (7). 不遵循,该过程不属于有性生殖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
(1)步骤①是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常用酶解法,即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步骤②是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常用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PEG)。诱导后形成的两两融合的原生质体有三种,所以需要进行筛选。
(2)图中杂种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为杂种植物,其中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图中获得的杂种植物与A、B两种植物间均存在生殖隔离,与A、B不属于同一个物种,所以新形成的物种。
(3)图示为体细胞杂交过程,没有经过不同配子的结合,所以不属于有性生殖,因此该过程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点睛是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确定5个过程的名称,掌握每个过程的细节及其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下图为科研工作者利用小鼠制备H7N9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受体细胞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特有的天然成分是_________。
(2)图中X细胞一般指_________,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X细胞和Y细胞融合还可采用________。
(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筛选,首先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_______,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最终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选出符合要求的细胞后,可在体外条件下或注射到___________进行增殖培养。
(4)利用上述技术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制作成诊断盒,用于准确、快速诊断H7N9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者,这种诊断运用了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这体现了单克隆抗体_______、_______的特性。
【答案】 (1). 动物血清(或动物血浆) (2). 骨髓瘤细胞 (3). 灭活的病毒 (4). 杂交瘤细胞 (5). 小鼠腹腔(或小鼠体内) (6). 特异性强 (7). 灵敏度高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将H7N9病毒的抗原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形成H7N9抗原,将此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可产生特异性的B淋巴细胞,提取这种B淋巴细胞与小鼠体内提取的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不断筛选,得到既能迅速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再经过细胞培养,制备提纯出所需的单克隆抗体。
【详解】(1)因为血液中还有一些未知的物质,因此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血浆(血清)等天然物质。即动物细胞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特有的天然成分是动物血清(或动物血浆)。
(2)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一般选取骨髓瘤细胞和经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进行融合,所以X细胞为骨髓瘤细胞,Y细胞为经过免疫的B细胞。动物细胞融合方式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相同点是都可以采取物理和化学方法诱导融合,而动物细胞融合还可以采取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
(3)单克隆抗体的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经选择培养得到的杂交瘤细胞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选出符合要求的细胞后,可以进行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中进行增殖。
(4)利用上述技术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制作成诊断盒,用于准确、快速诊断H7N9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者,这体现了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性。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熟练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某女性患有输卵管阻塞,该夫妇借助“试管婴儿”技术,一次生殖过程中生出两个孩子,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过程X若想顺利进行,首先来自父方的精子要进行________。
(2)若借助人工手段获得这样两个胎儿,需要用到的技术手段是胚胎分割,操作过程中需要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生物技术)是甲、乙产生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来说,该技术操作比较合适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
(4)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
①由于女性自然周期产生的卵子太少,捐献者在取卵前通常需要注射_________激素,促使一次有更多的卵泡发育。
②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有性/无性)生殖。
③三亲婴儿的培育技术______(能/不能)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答案】 (1). 精子获能处理 (2). 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3). 胚胎移植 (4). 桑椹胚期或囊胚期 (5). 促性腺 (6). 母亲卵细胞和精子 (7). 有性 (8). 能
【解析】
【分析】
图示中的过程X表示受精作用,过程Y表示第一次卵裂。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图显示:母亲卵母细胞的细胞核与捐献者去核卵母细胞重组而成的重组卵子,与父亲产生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该受精卵发育为三亲婴儿;可见,三亲婴儿的细胞核来自父亲与母亲,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捐献者。
【详解】(1) 过程X表示受精作用,来自父方的精子要进行获能处理才具备受精能力。
(2) 胚胎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3) 转基因、核移植、或体外受精等技术获得的胚胎,都必须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因此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中最后一道程序。胚胎移植操作比较合适的时期是桑椹胚期或囊胚期。
(4) ①在取卵前,给捐献者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其一次有更多的卵泡发育,使其超数排卵。
②题图显示:三亲婴儿由重组卵子与父亲产生的精子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而重组卵子是由母亲卵母细胞的细胞核与捐献者去核卵母细胞重组而成。可见,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来自于母亲卵细胞和精子,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③三亲婴儿的线粒体来自捐献者卵母细胞,细胞核是由来自母亲卵母细胞的细胞核与来自父亲精子的细胞核融合而成后发育而来,因此三亲婴儿的培育技术,能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4)题中的③的解答,其突破点在于根据图示信息,理清“三亲婴儿”遗传物质的来源,明确线粒体疾病的致病机理(线粒体DNA通过母本遗传给后代)。在此基础上,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一沼一鱼一肥一果蔬”小型农业生态工程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与传统的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__________的特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经济效益和_____________的同步发展。
(2)图中的消费者有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
(3)某同学据图写出一条食物链:水稻→鸡→猪,该食物链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4)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建立该农业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 (1). 可持续 (2). 生态效益 (3). 鸡、猪、鱼 (4). 水稻、大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5). 不正确 (6). 粪便、秸秆等“废弃物”被及时利用 (7).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或物种多样性原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小型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生态工程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1) 与传统的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 图中的鸡、猪、鱼都属于消费者。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水稻、大豆等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开始。
(3) 在该小型农业生态系统中,猪并不能直接捕食鸡,因此某同学据图写出的该条食物链(水稻→鸡→猪)是不正确的。
(4) 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中的粪便、秸秆等“废弃物”能被及时利用,因此更能净化环境。建立该农业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
一、单选题
1.以下关于基因操作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连接酶能够催化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B. 限制酶能识别并切割DNA分子内一段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 质粒一般具有复制原点、酶切位点和抗生素合成基因
D. DNA聚合酶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DNA连接酶是在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详解】A. DNA连接酶能够催化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A错误;
B. 限制酶能识别并切割DNA分子内一段特定的核苷酸序列,B正确;
C. 质粒一般具有复制原点、酶切位点和抗生素抗性基因,以便对相应的基因进行操作,C错误;
D. 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需要用到DNA连接酶,D错误。
2.下列属于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 )
①利用mRNA逆转录形成 ②从基因组文库中提取 ③从受体细胞中提取④利用PCR技术扩增⑤利用DNA转录⑥人工合成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⑤⑥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获取目的基因,可以利用mRNA逆转录合成,或从基因组文库中提取;可以利用PCR技术扩增;若基因序列较为短小,且序列已知,可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点睛】获取目的基因的两类方法:
(1)从自然界中已有的物种中分离:包括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或从cDNA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已知目的基因两端的部分序列,PCR技术可以用于提取目的基因,也可以用于扩增目的基因。
(2)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包括利用mRNA逆转录合成目的基因、利用DNA合成仪直接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3.有关PCR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B. 高温变性过程中被切断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C. 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的核苷酸序列
D. PCR扩增中必须有解旋酶才能解开双链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缩写,是一种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断的核酸合成技术,其过程如下:
① 高温变性:当温度上升到90℃以上时,双链DNA解聚为单链。
②低温复性: 温度下降到50℃左右,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③中温延伸:温度上升到72℃左右,溶液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
【详解】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A正确;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是: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其中高温变性过程中被切断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B正确;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C正确;PCR扩增中没有使用解旋酶,而是利用高温将双链DNA解开,D错误。
4.为增加玉米抗旱性,研究者构建含有某微生物抗旱基因E的重组质粒,采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入玉米幼胚组织细胞中,用E蛋白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后,经进一步鉴定,筛选出抗旱的转基因玉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提取该微生物m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PCR可获得大量目的基因
B. 将重组质粒置于经CaCl2处理的农杆菌悬液中,可获得转化的农杆菌
C. 用农杆菌转化法将E基因转入玉米幼胚组织细胞需要严格无菌操作
D. 用E蛋白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可在分子水平检测转基因玉米的抗旱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详解】提取组织mRNA进行逆转录后得到的cDNA可以作为PCR的模板,PCR技术体外扩增获得大量目的基因,A正确;用CaCl2处理农杆菌,使其处于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的感受态,有利于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B正确;用农杆菌转化法将E基因转入玉米幼胚组织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严格无菌操作,保证无菌环境,C正确;用E蛋白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到玉米细胞中具有E蛋白基因,但E蛋白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因此培育出的玉米不一定具有抗旱能力,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用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检测下列物质,不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A. 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
B. 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mRNA
C. 该人胰岛B细胞中的mRNA
D. 该人肝细胞中的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组成动物的任何完整的正常细胞,都具有胰岛素基因,其DNA都可与该DNA探针进行杂交.而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因此只有胰岛B细胞中的mRNA可以与该DNA探针进行杂交。
【详解】动物胰岛A细胞具有该生物的全套遗传信息,因此具有胰岛素基因,其DNA都可与该DNA探针进行杂交,A错误;胰岛素基因在胰岛A细胞中不表达,不能形成能与该探针进行杂交的mRNA,B正确;胰岛素基因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可形成能与该探针进行杂交的mRNA,C错误;该动物肝细胞同样也具有该生物的全套遗传信息,因此具有胰岛素基因,其DNA都可与该DNA探针进行杂交,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DNA分子杂交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区别是( )
A. 基因工程需对基因进行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不对基因进行操作
B. 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是细胞水平操作
C. 基因工程合成的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合成的可以不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
D. 基因工程完全不同于蛋白质工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要求考生能构建知识网络。
【详解】基因工程需对基因进行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合成新基因来改变生物的遗传和表达形状,合成新的蛋白质,A错误;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也是分子水平操作,B错误;基因工程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合成新基因来改变生物的遗传和表达性状,可以合成不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C正确;基因工程是蛋白质工程的关键技术,故蛋白质工程又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D错误。
【点睛】要对蛋白质结构进行设计改造,必须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来完成,而不直接改造蛋白质,是因为:(1)任何一种天然蛋白质都是由基因编码的,改造了基因即对蛋白质进行了改造,而且改造过程的蛋白质可以遗传下去,如果对蛋白质直接进行改造,即使改造成功,被改造过的蛋白质分子还是无法遗传的;(2)对基因进行改造比对蛋白质直接改造要容易操作,难度要小得多。
7.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羊,使其能合成人凝血因子且只存在于乳汁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的核心技术是获取人凝血因子基因
B. 显微注射前需要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表达载体提纯
C. 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只存在于乳腺细胞中
D. 人凝血因子基因与载体的结合不涉及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检测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详解】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A错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之前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前需要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表达载体提纯,B正确;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所形成的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所有的体细胞中,C错误;人凝血因子基因与载体的结合涉及碱基互补配对,D错误。
故选B。
8.下图是利用四倍体兰花的叶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③均需要外界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B. 过程①为脱分化,过程②为再分化,均需要给予光照
C. 可利用过程②获得的胚状体外包人工种皮来制备人工种子
D. 用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的单倍体植株理论上是可育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如图所示,培养过程中需要外界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广泛的应用之一是制造人工种子,即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③四倍体兰花的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产生的配子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存在同源染色体。
【详解】过程①~③分别表示脱分化、再分化、生长与发育,均需要外界提供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A正确;过程①为脱分化,需要在避光条件下培养,过程②为再分化,需要给予光照条件,B错误;人工种子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因此可利用过程②获得的胚状体外包人工种皮来制备人工种子,C正确;用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存在同源染色体,理论上是可育的,D正确。
9.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区别在于( )
A. 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和成分不同
B. 动物细胞能够大量培养,而植物细胞只能培养成植株
C. 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D. 动物细胞可以传代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比较项目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增殖
培养基性质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培养基成分
营养物质(蔗糖)、植物激素等
营养物质(葡萄糖)、动物血清等
培养结果
植物体
细胞株、细胞系
培养目的
快速繁殖、培育无毒苗等
获得细胞或细胞产物
分散处理
无
有
脱分化
有
无
【详解】动物细胞培养利用的液体培养基,而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是固体培养基,A正确;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植株,也能培养成大量细胞(愈伤组织),B错误;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均需要灭菌处理,并且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C错误;动植物细胞都可以传代培养,D错误。
10.驱蚊草(又名蚊净香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 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等试剂或电刺激等方法
C. 驱蚊草培育过程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
D. 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利用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该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详解】驱蚊草培育利用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其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A正确;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去掉细胞壁,还需要利用PEG等试剂或电刺激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驱蚊草培育过程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但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也有愈伤组织和试管苗的形成,C错误;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条件及意义,明确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够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进而能结合题干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1.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B. 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C. 灭活的病毒,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破坏它的抗原结构
D. 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融合又称细胞杂交,指两个或多个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详解】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A正确;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B正确;灭活的病毒,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除去其感染能力,但不破坏其抗原结构,C错误;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D正确。故选C。
12.新快报记者与“多利羊之父”面对面,他认为克隆生物和供体会像双胞胎一样相似,但并不完全一样。即使一般人类的双胞胎也不会长得完全一样,体型、个头上总是存在区别。下列有关克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不属于克隆技术范畴
B. 克隆动物,如“多利羊”的诞生涉及多种细胞工程技术
C. 克隆生物和供体不完全相同是因为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D. 克隆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未发生细胞的衰老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克隆羊培育过程及涉及到的技术手段,意在考查考生对于克隆动物的过程识记和理解,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克隆属于无性繁殖,通过无性繁殖获得的个体与供体十分相似,但又不是完全相似。
【详解】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或体细胞核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的过程。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由植物细胞得到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的过程,也被称为克隆,A错误;克隆动物,如“多莉羊”的诞生涉及多种细胞工程技术,如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等,B正确;克隆生物和供体不完全相同主要是由于细胞质基因不同,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C错误;克隆过程中的细胞跟正常细胞一样,也经历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衰老,D错误。
13.下列哪项不属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 )
A. 保护濒危物种
B. 大量产生紫杉醇
C. 获得组织器官异体移植的供体
D. 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细胞核移植又称体细胞克隆,是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手段,即把体细胞核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使其发育为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用核移植方法获得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有: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
【详解】A. 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增加这些动物的存活数量,A正确;
B. 大量产生紫杉醇利用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B错误;
C. 在治疗人类疾病时,转基因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可作为异体移植的供体,C正确。
D.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D正确。
1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 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下图是抗HCG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促融剂常用灭活的病毒,也可用乙二醇
B. ②过程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都能产生抗HCG 抗体
C. ③过程中利用了DNA 分子杂交的原理
D. ④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动物血清、抗生素等物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过程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促融剂常用灭活的病毒,也可用乙二醇,A项正确;②过程中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有骨髓瘤细胞能迅速大量繁殖的特点,又具有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HCG 抗体的特性,B项正确;③过程中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C项错误;④过程为动物细胞培养,其培养液中需要添加动物血清、抗生素等物质,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5.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发生和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卵子的发生是从初情期开始,经过MⅠ和MⅡ两次连续分裂形成的
B. 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都能防止多精入卵受精
C. 只有获能的精子才能与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子受精
D. 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受精阶段主要包括: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进入卵黄膜,原核形成和配子结合.
2、阻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封闭作用.
3、多数哺乳动物卵子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贮备是胎儿出生前完成的;MⅠ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的,场所在卵巢.MⅡ是在受精过程中完成的,场所在输卵管中.
【详解】卵子的发生开始于胎儿期性别分化之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是不连续的,A错误;精子触及卵黄膜的瞬间,发生透明带反应,阻止其他精子进入,是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B正确;只有获能的精子才能与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子受精,C正确;雄原核形成与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同时进行的,D正确;综上所述,选A项。
16.受精阶段发生反应的正确顺序是( )
A. 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原核形成→形成合子
B. 透明带反应→顶体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原核形成→形成合子
C. 卵细胞膜反应→透明带反应→顶体反应→原核形成→形成合子
D. 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原核形成→卵细胞膜反应 →形成合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受精阶段发生反应的正确顺序是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原核形成→形成合子,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
B. 利用某一胚胎的干细胞进行多组核移植,产生的雌雄动物理论比为1:1
C. 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D. 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使表现型不同的母畜生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
1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精子的获能和受精几个步骤。
2.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详解】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作用,A正确。同一胚胎的干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组成相同,因此利用某一胚胎的干细胞进行多组核移植,产生的动物都是雌性或都是雄性,B错误。早期胚胎培养的培养液中要加入血清等物质,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中通常要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C正确。胚胎分割把同一胚胎进行分割,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使表现型不同的母畜生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D正确。
18.科学家运用不同的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利用核移植等技术可培育具有亲本优良性状的克隆牛
B. 利用体外受精等技术可培育出与母体遗传性状相同的试管牛
C.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
D. 胚胎移植等技术可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常用液体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常用固体培养基。
【详解】核移植技术通过把一种生物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培育而成,属于无性生殖,可以培育获得具有亲本优良性状的克隆牛,A正确;体外受精是有性生殖,经过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后代与母本的遗传物质不同,B错误;动物细胞培养常用液体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常用固体培养基,C正确;胚胎移植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D正确。故选B。
19.治疗性克隆对解决供体器官缺乏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简要流程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分别应用了核移植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B. 细胞培养中需提供5%CO2,目的是调节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C. 胚胎干细胞可来源于囊胚中的内细胞团,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D. 将图中获得的组织器官移植给个体A,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治疗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等)用于治疗性移植。
生殖性克隆:指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目的,即用于产生人类个体。
2、分析题图:①是核移植技术,②是早期胚胎培养。
【详解】①是核移植技术,②是早期胚胎培养,A错误;5%的二氧化碳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B错误;胚胎干细胞来源于囊胚的内细胞团或原始性腺,具有发育的全能性,C正确;图中的重组细胞的细胞核来自个体B,因此将图中获得的组织器官移植给A个体,会发生免疫排斥,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20.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机肥料的吸收效率
D.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答案】C
【解析】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存储的能量,A正确;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正确;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提高土壤肥力或供肥能力,而不是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机肥料的吸收效率.因为土壤有机肥料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必须通过微生物降解成小分子作物才能吸收利用,比如纤维素必须通过纤维素酶降解成糖,粗蛋白降解成氨基酸等等,C错误;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D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虫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抗衰老作用,研究人员培育了能合成SOD的转基因酵母菌。回答下列问题:
注:Hind Ⅲ和ApaLⅠ是两种限制酶,箭头表示酶的切割位置。
(1)将图中的重组DNA分子用HinⅢ和ApaLⅠ完全酶切后,可得到____种DNA片段。图示的表达载体存在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不能导入用于食品生产的酵母菌中,据图分析,可用______(填限制酶的种类)切除该抗性基因的部分片段使其失效,再用_________酶使表达载体重新连接起来。
(2)作为受体细胞的酵母菌缺失URA3基因,必须在含有尿嘧啶的培养基中才能存活,因此,图示表达载体上的URA3基因可作为________供鉴定和选择,为了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酵母菌,所使用的培养基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添加尿嘧啶。
(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为了确定受体细胞中SOD基因是否转录,可用标记的__________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分子杂交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蛋白质工程获得活性更高的SOD时,需根据所设计蛋白质的结构推测其_________序列,最终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经____________获得所需的基因。
【答案】 (1). 3 (2). ApaLⅠ (3). DNA连接 (4). 标记基因 (5). 不需要 (6). 转化 (7). SOD基因 (8). 碱基互补配对 (9). 氨基酸 (10). 基因修饰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基因表达载体中的目的基因是外源PSSOD基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是标记基因;该基因表达载体中存在HindIII的一个酶切位点,存在ApaLI的两个酶切位点,因此用两种酶同时切割环状质粒,会得到3种不同的DNA片段。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的重组DNA分子中存在HindIII的一个酶切位点,存在ApaLI的两个酶切位点,因此用两种酶同时切割环状质粒,会得到3种不同的DNA片段。根据题意分析,图示的表达载体存在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不能导入用于食品生产的酵母菌中,因此可以利用ApaLⅠ切除该抗性基因的部分片段使其失效,再用DNA连接酶使表达载体重新连接起来。
(2)根据题意分析,已知作为受体细胞的酵母菌缺失URA3基因,必须在含有尿嘧啶的培养基中才能存活,因此图示表达载体上的URA3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供鉴定和选择;由于导入的表达载体的酵母菌中含有URA3基因,而普通酵母菌中不含有URA3基因,因此为了筛选出成功导人表达载体的酵母菌,所使用的培养基不需要添加尿嘧啶。
(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为了确定受体细胞中SOD基因是否转录出相应的RNA,可用标记的SOD基因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其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
(4)利用蛋白质工程获得活性更高的PSSOD时,需根据所设计蛋白质的结构推测其氨基酸序列,最终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经基因修饰获得所需的基因。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限制酶的作用特点和结果、标记基因的功能,掌握蛋白质工程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解答。
22.下图为A、B两种二倍体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步骤①的方法是__________。步骤②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_,之后___(是/否)需要筛选。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物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____,其中步骤④是__________。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新的杂种植物,与A、B两种植物相比,该杂种植物是新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育该杂种植物的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酶解法 (2). 聚乙二醇 (3). 是 (4).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5). 脱分化 (6). 该杂种植株与A、B两种植物间均存在生殖隔离 (7). 不遵循,该过程不属于有性生殖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
(1)步骤①是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常用酶解法,即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步骤②是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常用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PEG)。诱导后形成的两两融合的原生质体有三种,所以需要进行筛选。
(2)图中杂种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为杂种植物,其中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图中获得的杂种植物与A、B两种植物间均存在生殖隔离,与A、B不属于同一个物种,所以新形成的物种。
(3)图示为体细胞杂交过程,没有经过不同配子的结合,所以不属于有性生殖,因此该过程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点睛是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确定5个过程的名称,掌握每个过程的细节及其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下图为科研工作者利用小鼠制备H7N9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受体细胞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特有的天然成分是_________。
(2)图中X细胞一般指_________,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X细胞和Y细胞融合还可采用________。
(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筛选,首先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_______,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最终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选出符合要求的细胞后,可在体外条件下或注射到___________进行增殖培养。
(4)利用上述技术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制作成诊断盒,用于准确、快速诊断H7N9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者,这种诊断运用了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这体现了单克隆抗体_______、_______的特性。
【答案】 (1). 动物血清(或动物血浆) (2). 骨髓瘤细胞 (3). 灭活的病毒 (4). 杂交瘤细胞 (5). 小鼠腹腔(或小鼠体内) (6). 特异性强 (7). 灵敏度高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将H7N9病毒的抗原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形成H7N9抗原,将此抗原注入小鼠体内可产生特异性的B淋巴细胞,提取这种B淋巴细胞与小鼠体内提取的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不断筛选,得到既能迅速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再经过细胞培养,制备提纯出所需的单克隆抗体。
【详解】(1)因为血液中还有一些未知的物质,因此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血浆(血清)等天然物质。即动物细胞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特有的天然成分是动物血清(或动物血浆)。
(2)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一般选取骨髓瘤细胞和经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进行融合,所以X细胞为骨髓瘤细胞,Y细胞为经过免疫的B细胞。动物细胞融合方式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相同点是都可以采取物理和化学方法诱导融合,而动物细胞融合还可以采取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
(3)单克隆抗体的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经选择培养得到的杂交瘤细胞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选出符合要求的细胞后,可以进行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中进行增殖。
(4)利用上述技术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制作成诊断盒,用于准确、快速诊断H7N9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者,这体现了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性。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熟练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某女性患有输卵管阻塞,该夫妇借助“试管婴儿”技术,一次生殖过程中生出两个孩子,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过程X若想顺利进行,首先来自父方的精子要进行________。
(2)若借助人工手段获得这样两个胎儿,需要用到的技术手段是胚胎分割,操作过程中需要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生物技术)是甲、乙产生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来说,该技术操作比较合适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
(4)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
①由于女性自然周期产生的卵子太少,捐献者在取卵前通常需要注射_________激素,促使一次有更多的卵泡发育。
②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有性/无性)生殖。
③三亲婴儿的培育技术______(能/不能)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答案】 (1). 精子获能处理 (2). 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3). 胚胎移植 (4). 桑椹胚期或囊胚期 (5). 促性腺 (6). 母亲卵细胞和精子 (7). 有性 (8). 能
【解析】
【分析】
图示中的过程X表示受精作用,过程Y表示第一次卵裂。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图显示:母亲卵母细胞的细胞核与捐献者去核卵母细胞重组而成的重组卵子,与父亲产生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该受精卵发育为三亲婴儿;可见,三亲婴儿的细胞核来自父亲与母亲,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捐献者。
【详解】(1) 过程X表示受精作用,来自父方的精子要进行获能处理才具备受精能力。
(2) 胚胎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3) 转基因、核移植、或体外受精等技术获得的胚胎,都必须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因此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中最后一道程序。胚胎移植操作比较合适的时期是桑椹胚期或囊胚期。
(4) ①在取卵前,给捐献者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其一次有更多的卵泡发育,使其超数排卵。
②题图显示:三亲婴儿由重组卵子与父亲产生的精子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而重组卵子是由母亲卵母细胞的细胞核与捐献者去核卵母细胞重组而成。可见,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来自于母亲卵细胞和精子,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③三亲婴儿的线粒体来自捐献者卵母细胞,细胞核是由来自母亲卵母细胞的细胞核与来自父亲精子的细胞核融合而成后发育而来,因此三亲婴儿的培育技术,能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4)题中的③的解答,其突破点在于根据图示信息,理清“三亲婴儿”遗传物质的来源,明确线粒体疾病的致病机理(线粒体DNA通过母本遗传给后代)。在此基础上,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一沼一鱼一肥一果蔬”小型农业生态工程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与传统的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__________的特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经济效益和_____________的同步发展。
(2)图中的消费者有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
(3)某同学据图写出一条食物链:水稻→鸡→猪,该食物链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4)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建立该农业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 (1). 可持续 (2). 生态效益 (3). 鸡、猪、鱼 (4). 水稻、大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5). 不正确 (6). 粪便、秸秆等“废弃物”被及时利用 (7).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或物种多样性原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小型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生态工程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1) 与传统的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 图中的鸡、猪、鱼都属于消费者。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水稻、大豆等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开始。
(3) 在该小型农业生态系统中,猪并不能直接捕食鸡,因此某同学据图写出的该条食物链(水稻→鸡→猪)是不正确的。
(4) 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中的粪便、秸秆等“废弃物”能被及时利用,因此更能净化环境。建立该农业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