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三年级上册2 观察宝贝教学设计
展开观察宝贝
观察“宝贝”是“校园寻宝”主体活动的第二步,是上一课校园寻“宝”活动的延续。在这一课里,我们要略微向学生介绍一些观察的方法。本课设计了“观察自己的宝贝”和“认领我的宝贝”两个观察活动,与达尔文对寻来的“宝贝”进行细致观察进行有趣的对照,以达尔文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观察”。
在观察“宝贝”的活动中,指导学生用多种感官来观察物体、学习用文字或图画的方法来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自己搜集来的自然物要做比户外更细致的观察,观察要眼到、心到、脑到,对自己的观察有发现、有思考,学会发现,学会提诸如“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并做一定假设“会不会是……”等等。“认领我的宝贝”是一个训练观察力的趣味性游戏活动,要求学生能记住自己某个“宝贝”的特点,观察之后,将自己的宝贝与别的同学的同类宝贝混合起来,然后从很多混在一起的宝贝中把自己的宝贝认领出来。这是一个有意识的训练学生要在观察中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的活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逐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引导学生对确定目标进行多感官多角度的细致的观察,能从大小、轻重、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获取被观察物体的相关信息。
2.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并作记录。
3.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主要特征。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克服科学探究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2.能独立观察和思考,能乐于和其他同学合作。
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常见自然物的部分性质。
教学建议
教学准备:
放大镜、记录纸、学生寻来的“宝贝”。
教师为“认领宝贝”准备道具。
课时安排建议:
建议使用1课时。
教学导入:
如果第一课安排的是2课时,达尔文的故事的学习内容已经学习,那么就向学生直接提问:“达尔文是怎样处理他寻到的‘宝物’的?”进入教学环节。如果前一课只安排1课时,达尔文的故事未学或未展开讨论,那么就在此处学习,教学情况参考上一课2课时的教学活动第4项。
活动1 观察“宝贝”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视觉、触觉、听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自己的“宝贝”。
2. 学会用文字或绘画的方法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做简单的记录。
3. 能从观察中的现象提出可研究的问题,认识“宝贝”的内涵。
活动建议:
1.引导学生对确定目标进行多感官多角度细致的观察,并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教学中,可以先让每小组同学在组内寻来的“宝贝”中挑选一个大家一起集中观察,把各自的发现记录到各自的记录纸上,然后在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观察的,发现了什么,用了什么方法,我还想知道什么等等,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还可以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2.小组交流之后,进行班级交流。在这种互相交流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检查、比较自己的观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完成这个活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交流,让他们之间产生一种相互的启发。
3.在做观察记录时,可以给学生更大的空间,鼓励他们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记录,如文字、图画、照片等。
4.在完成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个快速观察竞赛游戏活动——“一眼一个发现”。即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针对被观察的物体轮流说出一个发现。这样既能让教学活动变得更活跃,还能锻炼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敏捷度。
活动2 认领“宝贝”
活动目标:
1.能对特定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描述其特征,初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2.要求学生诚实地游戏,初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建议:
1.这是一个富有趣味的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认领我的宝贝”是一个训练观察力的趣味性游戏活动,本活动要求学生挑选一个自己的“宝贝”进行细致观察,记住自己“宝贝”的特征,然后将自己的宝贝交由其他同学,与很多别的同类宝贝混合起来。“认领我的宝贝”时把自己的宝贝从混在一起的许多同类宝贝中准确认领出来。例如,将自己的石子从一堆石子中认出来。这是一个有意识的训练活动,要求学生能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只有仔细观察并记住了“宝贝”的特征,才能准确地辨认出自己的“宝贝”。
2.为了增加挑战的气氛,教师可以将原来的几个探究小组合并,形成几个大组,要求每个大组的学生在提供的几个可选游戏方案中选定一个。如小石子游戏:要求观察者们先观察自己的石子,然后把自己的选定的宝贝都放到已装有很多其他小石子的方盒里,交到老师或其他组的同学那里打乱“宝贝”的位置,然后拿回组内请同学们辨认,领回自己的宝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在一个人放他的宝贝的时候,其他的人要观看,并记住那个宝贝的特点,以便领宝贝时,判断那人是否领得对。
3.活动中有的同学可能辨认得比较顺利,而有些同学可能一开始没有掌握“窍门”,辨认出现困难,也可能出现两个同学同时认领同一个“宝贝”的现象。这时,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游戏中产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试验和交流总结,自己感悟出观察要注意抓住特征的道理。
三年级上册1 校园寻宝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册1 校园寻宝教学设计,共2页。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3 整理百宝箱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三年级上册3 整理百宝箱教学设计,共1页。
小学科学湘教版三年级上册2 观察宝贝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湘教版三年级上册2 观察宝贝教学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