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训练
-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1:机械运动 试卷 3 次下载
-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3:物态变化 试卷 3 次下载
-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4: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试卷 3 次下载
-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5: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 看不见的光 试卷 3 次下载
-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6:透镜及其应用 试卷 5 次下载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考点2:声现象
展开
一、选择题
1. (广东省,题号3,分值3)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从的耳朵
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
【答案】C
【解析】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小提琴演奏的乐曲以声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是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的,故C正确;小提琴与二胡的材料和结构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故D错误。
2. (桂林市,2,3分)“小关,上学去啦!”.正在看书的小关听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超在叫他,小关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答案】C
【解析】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小关听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超在叫他,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来判断的,故C正确;A、B、D不正确.
3. (广西柳州,6,3) 如图4所示,把持续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其中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一现象表明
A. 铃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铃声在真空中音调变低
C. 铃声在真空中音调变高
D. 闹铃在真空中无法振动。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当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时,声音越来越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A选项正确;与音调高低无关,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振动的频率,故BC错误;我们可以看到闹钟仍在振动,故D选项错误。
4. (贵州省遵义市,21题,3分)
【答案】C
【解析】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A错误;物体振动时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能听到,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而且还必须要有传声介质将声音传递到人耳,B错误;“不敢高声语”是说不敢大声讲话,因此此处的“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C正确;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止噪声的产生,所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错误.故选C.
5. (龙东市,2,2分值)
【答案】A
【解析】扬声器发声时,烛焰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钢尺振动,产生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不正确;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不正确;倒车雷达,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不正确.
6.(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2分)
【答案】A
【解析】根据声音的产生、控制噪声的方法、声音的频率和声的利用的相关知识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A.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考场外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错误;
C.用相同的力拔动吉他的两根粗细不同的弦,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所以改变的是音调,故C错误;
D.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7. (湖北省黄石市,题号16,分值2)
【答案】A
【解析】利用声呐可以探测海底的深度,从而测绘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故A正确;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声音的传播要比光慢的多,故C错误;敲锣时用力越大,锣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
8. (湖北省荆州市,题号14,分值2)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
B.声音只可以传递信息
C.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答案】C
【解析】所有的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A错误;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B错误;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声音的产生,C正确;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错误。
9.(湖南省衡阳市,题号16,分值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
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
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答案】ABD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即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A、B正确;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声音从嘴中发出,撞到墙壁上再传回耳朵里是需要时间的,但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快,小房间里的传播距离短,返回到耳朵时,于发生的时间只差了不到0.1秒的话,就会与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人的大脑是有0.1秒的反应时间的,所以自然就只听见一个声音了,C错误;航空器内是仿地面自然环境的,即里面是有正常空气的,所以可以直接交谈,D正确。
10. (湖南省怀化市,7,3分)
【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B错误;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乐器,故C错误;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因此选A。
11. (湖南娄底,3,3)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 )
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即:
A、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的振幅是相同的,尺子振动的频率不同,能说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正确;
B、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同一尺子,音色和振幅均相同,不能说明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故B错误;
C、响度跟振幅、人与声源的距离都有关,故C错误;
D、实验中没有改变传播声音的介质,故不能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故D错误。
12. (山东德州,1,3) 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答案】B
【思路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色可以区别不同的声音;
(3)根据噪音和乐音的定义分析;
(4)声音能传递能量和信息。
【解题过程】解: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的背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模拟出相同的音色,故B正确;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到了人的休息和工作,就属于噪声,没有影响,就不属于噪声,故C错误;
D、声音能传递信息,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就是利用了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13. (山东聊城,2,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吹笛子时,笛管振动发声
C.汽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鼓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D
【思路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响度与振幅有关。
【解题过程】解:
A、超声波属于声音,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吹笛子时,笛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故B错误;
C、汽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振幅不同,鼓发出声音的响度不铜,故D正确。
故选:D。
14. (山东临沂,5,2) 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答案】D
【思路分析】(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都是人耳听不到
(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解题过程】解:A、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m/s。故B错误;
C、超声波和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故C错误;
D、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D正确。
故选:D。
15. (山东泰安,2,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C.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C
【思路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人耳都能听得到,只有响度和频率合适,人耳才可能听得到;
(2)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声音的利用有两个:一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二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解题过程】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耳听觉有一定的范围,即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且有一定的响度,所以,只要物体振动,人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16.(山东省烟台市,2,2分)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图1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答案】B
【解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感觉到声带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
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空气柱的长度改变,振动频率发生变化,音调发生变化,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
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感觉到鼓面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
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会感到音叉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山东枣庄,2,2)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减小噪声污染 B.减小大气污染 C.绿化美化环境 D.减小水污染
【答案】A
【思路分析】减弱噪声噪声污染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解题过程】解:
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铁两旁建有隔音板能阻断噪声的传播,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需戴耳罩、跳广场舞的大妈要把音量调小一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所以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
故选:A。
18. (山东淄博,第2题,2分)年平昌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Troika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类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108 m/s
【答案】C
【解析】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A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错误;不同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错误。
19.(四川眉山,1,3) 如图所示,在A、B、C、D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
A.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B的音调最高
D.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
【答案】B
【思路分析】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题思路】解:
A、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敲打每个瓶子时,音调不同,但速度相同,故A错误;
B、用嘴依次吹瓶口,A中的空气柱最短,发出的音调最高,故A的音调最高,故B正确;
C、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故D的音调最高,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不能直接传入人耳,故D错误。
故选:B。
20. (四川绵阳,2,3)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 )
A.声音的响度大些 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 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答案】D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形成的,在学习声音的知识,应该让学生们从基础知识和实际生活入手。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门窗关闭,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能加强原声;桌椅表面粗糙不平吸收声音,减小响度。
【解题过程】解:教室的长与宽约8m左右,在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回仅需0.04s左右,当回声比原声到达耳内的时间差低于0.1s时,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这就是空教室内讲话声特别响的原因;开着窗声音会传出室外减小响度,教室内放有桌椅,声音传播过程中会桌椅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即使有回声,也因能量变小而使声音变弱。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1. (天津,1,3) 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答案】A
【解析】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声现象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说法相联系,深入理解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解:“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故选:A。
22. (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题号31,分值2)
【答案】C。
【解析】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才能开锁,其他人说出暗语也不能打开锁,说明声纹锁依据的是主人声音中不同于别人的部分,显然是音色。
23. (湖北襄阳,3,2) 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学校周围植树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答案】B
【思路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
【解题过程】解:A、在学校周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D、教室安装隔音玻璃、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D错误。
故选:B。
24. (湖北省孝感市,题号1,分值3)
【答案】B。
【解析】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要有传声介质和健康的人耳,且声音的频率在可听声范围内,同时具备了才能听到,选项A错误;物体要发声必需要振动,选项B正确;声音一般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气体中的速度,选项C错误;禁止鸣笛是让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选项D错误。故选B。
25. (湖北省宜昌市,题号1,分值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答案】A
【解析】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正确;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只要物体振动,就可以产生声音,但有些声音是人耳听不到的,故D错误。
26.(湖南娄底,3,3) 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荣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 )
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A
【思路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题过程】解:
A、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的振幅是相同的,尺子振动的频率不同,能说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正确;
B、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同一尺子,音色和振幅均相同,不能说明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故B错误;
C、响度跟振幅、人与声源的距离都有关,故C错误;
D、实验中,没有改变传播声音的介质,故不能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错误。
故选:A。
27. (吉林长春市,1,2分)
图书馆内禁止“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好 D.速度大
【答案】A
【解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在此题中的大声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指的是响度。
28. (江苏南京,3,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中考期问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嗓声
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
【答案】B
【思路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3)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4)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解题过程】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的。故A错误;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C、筑工地夜问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介质逐渐减少,故听到声音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29.(辽宁省鞍山市,第2题,2分)
【答案】A
【解析】不同材料或结构的声源,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正确;教室内不要喧哗,是要求同学们说话的响度要小些,故B错误;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因为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30. (四川省资阳市,1,3分)
【答案】C
【解析】
(1)麦克风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2)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4)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可辨别不同的乐器。
A、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成龙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在演唱会上,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故C正确;
D、现场观众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而不是通过响度,故D错误。
故选:C。
31. (湖南岳阳,3,3) 下列有关声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吉它发出的琴声来自弦的振动
B.声音只能在气体中传播
C.岳阳开展“禁炮”行动,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测距
【答案】
【思路分析】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噪声的控制,超声波的应用等知识点,是基础知识。(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不能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解答过程】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吉它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B错误;
C.岳阳开展“禁炮”行动,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
故选:A。
32. (广东深圳,5,3) 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m/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明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答案】
【思路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
(4)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有关。
【解题过程】解: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B、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
C、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故C错误;
D、明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A。
33. (广西北部湾,6,2)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判断的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A
【思路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题过程】解:A、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不同人的音色不同,因此“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错误;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34. (海南,4,3) 端午节期间,我省多地举行了赛龙舟活动,比赛中队员们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用力向前划桨,场面非常热闹。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鼓声属于超声波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调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的
【答案】A
【思路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递声音,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小;
(3)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4)音色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解题过程】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鼓声主要是靠空气传入人耳的,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故B错误;
C、鼓声能听到,故不属于超声波,故C错误;
D、观众能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是因为鼓声和号子的发声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35. (湖北荆门,2,3)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B.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340m/s
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C
【思路分析】(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解题过程】解: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不敢高声语”意思是不敢大声说话,所以“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0m/s,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发出声音,这是由树叶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故C正确;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36.(江苏常州,1,2)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噪声控制的途径。A选项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选项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选项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选项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37. (江苏淮安,2,2)如图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振幅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答案】D
【思路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解题过程】解:用嘴贴着试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试管口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当水量增加时,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因此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
故选:D。
38. (山东济宁,2,2)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
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答案】D
【思路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题过程】解:
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是从噪声的产生环节防治噪声,不符合题意;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是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只能检测出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D。
39. (四川巴中,2,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各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锣鼓喧天说明锣鼓声的响度大
D.吹口哨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答案】C
【思路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2)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音色是声音的特色;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题过程】解: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在各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故A错误;
B、并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如果频率不在20Hz~20000Hz、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等,人耳也是听不到的,故B错误;
C、锣鼓喧天说明锣鼓声的响度大,故C正确;
D、吹口哨是气流振动产生的,不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40. (四川成都,5,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大于水中的声速
B.“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调猜出歌手的
C.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D
【思路分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题过程】解: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故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小于水中的声速;故A错误;
B、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观众能很快分辨出是哪位歌手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故C错误;
D、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41. (广东省广州,3,3分)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 )
A.振幅一定更大 B.振幅一定更小
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 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
【答案】D
【解析】音调表示的是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即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越高,故选D
42.(江苏连云港,1,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乐音都是乐器发出的 B. 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调就越高
C.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D. 响度是有声源振动频率决定的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乐音并非只有乐器发声,凡是让人在生活,工作过程中感到心情舒畅,内心愉悦等积极感的声音都称乐音故A选项错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故B选项错误;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C选项正确;响度是由振动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的,故D选项错误。
43.(江苏宿迁,3,2分)下列关于声波和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音调的高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B.声音在真空中串的速度为340m/s
C.电磁波在任何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为3.0×108m/s
D.密闭的金属容器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
【答案】D
【解析】音调的高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不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不正确;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故C不正确;电磁波不能穿过金属容器,所以密闭的金属容器对电磁波由屏蔽作用,故D正确.
44.(江苏省盐城市,题号2,分值2)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答案】B
【解析】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故选B。
45.(山东省滨州市,2题,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解析】“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声音的响度小一些,A错误;由于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色分辨不同的乐器,B错误;“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错误;超声波具有能量,可以粉碎体内“结石”,D正确.故选D.
46.(山东临沂,题号5,分值2分) 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答案】D
【解析】A、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m/s。故B错误;
C、超声波和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故C错误;
D、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D正确。
47.(四川达州,1,3分)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上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答案】D
【解析】因为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A不正确;因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B不正确;打雷时捂住耳朵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正确;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灯都能产生次声,故D正确.
48.(四川省广安市,题号2,分值1.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C.发声体的频率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D.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答案】C
【解析】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项A错误;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选项B错误;发声体的频率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选项C错误;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选项D错误。故选C。
49.(四川省自贡市,题号1,分值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
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答案】A
【解析】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选项A正确;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光传播的较快,选项B错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慢,选项C错误;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噪音,选项D错误。故选A。
50.(山东滨州,2题,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解析】“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声音的响度小一些,A错误;由于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色分辨不同的乐器,B错误;“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错误;超声波具有能量,可以粉碎体内“结石”,D正确.故选D.
51.(四川省南充市,题号1,分值2)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真空不能传声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在城市主要道路两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答案】B
【解析】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响度大,选项A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选项B正确;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选项C错误;在城市主要道路两边,安装噪声监测仪,不可以减弱噪声,选项D错误。故选B。
52.(山东省威海市,1题,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
B.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 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区分不同人和不同乐器的声音根据的是音色,A错误;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错误;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 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C正确;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D错误。
53.(安徽,13,3分)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C
【解析】 AB、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B错误;CD、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
54.(长沙,16,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答案】B
【解析】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正确;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运动员可以在水中听见音乐音乐证明水能传播声音,故B正确;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可以增加节日气氛,对于一些人不是噪声,但如果妨碍了人们工作、休息、睡眠就可能是噪声,故C不正确;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D不正确.
55.(四川省乐山市,题号2,分值2.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答案】C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B错误;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的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D错误。
56.(四川省攀枝花市,题号4,分值3)在年《歌手2》的总决赛中,来自美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玟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答案】C
【解析】我们能够区别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就是根据其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C。
57.(年山东省潍坊市,4,2分)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调节收音机的音量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D
【解析】根据声音的传播、音调、声的利用和减弱噪声的方法的相关知识,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超声波能够粉碎人体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在摩托车排气管处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58.(白银市,1,3分)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答案】C
【解析】“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A不正确;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故B不正确;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回地球的,故D不正确.
59.(湖北武汉,2,3)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答案】C
【解析】综合运用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影响因素、声音的传播;可解答此题。解: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我们听到的哨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故B正确;
C、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若吹的力度相同则响度相同,若吹的力度不同则响度不相同;与拉动活塞无关,故C错误;
D、向下拉“活塞”时,空气柱变长,空气柱振动变慢,则“竹管笛”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故D正确。
故选:C。
60.(湖南省常德市,题号7,分值3)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选项A正确;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选项B正确;“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选项C不正确;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选项D正确。故选C。
61.山东省菏泽市,2,2分)下列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不断将细管剪短时,空气柱的长度发生,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部,感到发麻,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即声音由振动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
C、将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B符合题意;
D、敲击橡皮膜时,火焰跳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 (桂林市,16,2分)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_________(选填“噪声”或 “乐音”),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选填“消声”、“吸声”或 “隔声”)的方法来减小干扰.
【答案】噪声;隔声
【解析】广场舞的音乐声对于正在睡觉的小超来说属于噪声;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即利用了隔声的方法来减小干扰.
2. (河南省,题号3,分值2)如图1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 。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生源振动的实验: 。
【答案】被弹起;将敲响的音叉插入平静的水面,平静的水面会泛起水花。
【解析】音叉振动发声,引起乒乓球弹起;将敲响的音叉插入平静的水面,会引起周围的水面振动而溅起水花。
3. (辽宁省抚顺,第13题,3分)
【答案】振动 响度大 空气
【解析】喝彩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喝彩声通过空气传到球员耳中。
4. (四川眉山,14,4) 中考前夕,为了不打搅小明学习,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调小音量也减小了声音的 。
【答案】声源;响度
【思路分析】(1)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解题思路】解:(1)把电视音量调小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影响小明学习;
(2)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所以把音量关小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声源;响度。
5. (云南省,第9题,2分)
【答案】振动 音色
【解析】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振动而发声;人们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出铃声而不是其它物体发出的声音。
6.(广西玉林,18,2) 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 超声波 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 真空 不能传声。
【答案】超声波;真空
【思路分析】(1)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发现昆虫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真空时的情况,这种方法称为理想推理法或科学推理法。
【解题过程】解:
(1)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
(2)由实验现象可知,把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接近真空时,虽然还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但可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超声波;真空。
7. (绥化市,13,2分)
【答案】响度;声源处
【解析】“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8. (吉林,7,2分)
小明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 控制噪声;吉他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
【答案】传播过程中;振动;
【解析】
减弱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小明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9.(江苏省苏州市,题号13,分值2)
【答案】振动,响度。
【解析】同学们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而产生的,大声宣誓时,声音的响度很大。
10. (江苏省徐州市,第27题,3分)27.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 ▲ 产生的,通过 ▲ 传入人耳.但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声音的 ▲ 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
【答案】振动 空气 频率
【解析】蚊子飞行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人的听觉频率范围约20—20000Hz,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Hz,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
11. (辽宁省鞍山市,第16题,3分)
【答案】振动 空气 音调
【解析】笛子声是靠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笛子声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吹奏时,只松开不同的孔,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笛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发生变化。
12. (山东东营,11,2) 东营市是吕剧发源地。吕剧常见的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等。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音色;音调
【思路分析】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不同物质的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会不同。
【解题过程】解:二胡和小提琴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区分不同的乐器;
调节琴弦的松紧,振动的频率不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音色;音调。
13. (江西省,4,2分)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_____传播到人耳中;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_____处减弱噪声。
【答案】空气;声源.
【解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2)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我们生活在空气中,通常听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禁止鸣笛、禁止工地开工,都是使声源不振动了,所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4.(山东省菏泽市,14,1分)热机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热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有:热污染、空气污染和_______污染。
【答案】噪声
【思路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因素,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解题过程】
热机的大量使用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热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有:
燃料燃烧过程中,大量的热能直接排放到了空气中,造成了热污染;
燃烧产生的大量废气,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如酸雨,气候变暖等;
热机是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造成噪声污染。
三、解答题
四、实验探究题
1. (山东青岛,14,3) 实验探究
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
过程
结论
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
① 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丘乓球也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② 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
③ 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 有关。
【答案】①振动;②振幅;③频率
【思路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时,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据此得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题过程】解:(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当与乒乓球接触时,会把乒乓球弹起;
(2)当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时,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时,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越大;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故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音叉振动的更快,故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故答案为:①振动;②振幅;③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