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时作业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8 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时作业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9 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时作业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5 练习 试卷 2 次下载
-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时作业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6 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时作业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7 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时训练
展开一、选择题
1.《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载,公元230年,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材料表明东吴( )
A.实行宽松的商业政策 B.孙权重视海外经济利益
C.统治范围已远达海外 D.民间与亶洲已有交往
2.如图是晋朝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章:“晋归义羌侯”印。由此可知( )
①西晋时有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 ②西晋实行了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③西晋被少数民族所灭 ④少数民族内迁使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时称“王与马,共天下”。由此可知( )
A.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 B.东晋出现了分裂割据
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D.皇权与相权实现了合理制衡
4.著名学者易中天曾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说明( )
A.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
B.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D.民族交融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源
5.在两汉,江南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南朝时则有稻、麦、黍、粟、菽、麻以及其他各种杂谷,北方作物大量移植南方。这表明( )
A.两汉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B.南朝时江南地区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C.江南地区的土地利用率有较大提高
D.江南的农业发展水平已经超过北方
6.学者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止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其意在说明( )
A.五胡入主中原改变了民族的分布
B.五胡内迁促进中原人民南迁开发江南
C.充满活力的少数民族比汉民族先进
D.在战乱和流徙中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7.“(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北魏孝文帝( )
A.重视汉族文化 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 D.潜心文学创作
二、非选择题
8.人口流动反映了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4~6世纪中国境内民族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 《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东晋政府允许侨人(侨人:指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北方统治者面对大规模民族迁移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方东晋政府对民族迁移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课时作业5
1.解析:材料未提及东吴的商业政策,故A项错误;孙权派遣将士赴夷洲与亶洲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当时夷洲地区的经济并不发达,故B项错误;东吴人民与夷洲、亶洲人民有往来不意味着东吴的统治范围扩大到海外,故C项错误;材料中表明会稽民间与亶洲有往来,故D项正确。
答案:D
2.解析:从材料中的“晋朝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章”可知,西晋时有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且西晋实行了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①②正确;西晋虽然被少数民族所灭,但材料中没有体现,③错误,④不符合史实。由此可知,A项正确。
答案:A
3.解析:材料反映了东晋政权依靠南迁的世家大族维护统治,这是门阀政治发展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没有导致分裂割据,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世家大族对皇权有一定的冲击,君主专制受到削弱,C项错误;D项中的“合理”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A
4.解析:“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说法是错误的,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双向交融,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不是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故B项正确,C项错误;民族交融不会导致民族消失,而是形成新的民族,故D项错误。
答案:B
5.解析:材料说明南朝时江南的农作物品种增多,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故选C项;A、B两项材料均未体现;“北方作物大量移植南方”说明南方受到北方影响,但未体现南方的农业发展水平已超过北方,排除D项。
答案:C
6.解析:材料“‘五胡’……带来的……不止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说明五胡内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故选D项;据材料“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可知,学者强调的是五胡内迁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影响,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D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推崇,故选A项。
答案:A
8.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可知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从塞外迁移至中原地区,中原汉人进一步迁往江南,结合史实可知此时期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少数民族汉化的措施,如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史实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知南方东晋政府采取了允许侨人登记户籍,免除赋役的措施。东晋政府的措施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答案:(1)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
(2)措施:东晋政府允许侨人登记户籍,免除赋役。影响: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历史·记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堂检测,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