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课后测评
展开《课课练》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十三劝学师说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 中:符合,合乎
B.善假于物也 假:借助
C.是故无贵无贱 无:无论,不分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精通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题要得分,考生必须平时多积累,多读多记,考试时再联系语境,利用上下文的语意和逻辑关系推测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词语在文中的释义,最后综合使用排除法得出最佳答案。
D项,“精通”错误。“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意思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故“通”的意思是:普遍、全都。故选D。
【点睛】
文言实词题要得分,必须多积累,多读多记。但在做题时,又有“法”可依,要依据上下文语境、句子的语法特点、句子本身的意思三个方面来推测。常有方法有意义推断法、语法推断法(句子搭配和句式、句间关系)、联想(课文、成语)法三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师之所存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吾尝终日而思矣
C.善假于物也 于其身也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皆出于此乎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本题考意义,要考生先依据文本推出选项中一个句子中的虚词,再将句意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具体辨析时,注意虚词的虚实、结构、句位、呼应、语气。
A项,“之”,两句中皆为助词用在句中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B项,“而”,表转折的连词/表修饰的连词;
C项,“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介词,对于;
D项,“其”,代词,他/表揣测语气,大概。
A项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故选A。
【点睛】
解答文言虚词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要联系语境,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搭配以及上下文进行识记和辨别;二要区分虚词,判定虚词和实词同形的词在句中使用的是虚义还是实义;三要把握特殊虚词,如“盍”“焉”“诸”等兼词,如“者也”“也欤”等虚词连用情况,如“于是”“然后”“其实”等单音与复音虚词的区别,古汉语中应按两个单音词去解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
A项,须臾:古今同义,一会儿。
B项,寄托,古义:寄身,托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C项,传道,古义:传播道理,文中指传播儒家思想;今义:通常指传播宗教思想。
D项,小学,古义:在文中指对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故选A。
4.下列各句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马之千里者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例句为定语后置;
A项,状语后置;
B项,宾语前置;
C项,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
D项,判断句。
故选C。
5.下列有关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自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B.“青,取之于蓝”中的“青”为“靛青”,一种染料。“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
C.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来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
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有关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能力。
C项,“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来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错误,应为“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其他
6.翻译《劝学》《师说》中的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答案】(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有见识,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2)那孩子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句读,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解释疑惑的老师。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中“日”,名词做状语,每天;“参省”,检查反省;“知”,通“智”,智慧。
(2)中“授”,教授;“非”,不是;“解”,解释。
三、情景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分析土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韩愈在《师说》中谈及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识记时以理解为基础,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易错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卑”“羞”“谀”的书写。
【点睛】
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孚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文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⑤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⑥,问一而告二谓之囋⑦.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⑧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⑨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注)①数:数术,即方法、途径,这里引申为“科目”。②没:通“殁”,死亡。③大分:大的原则、界限。④箸;通“著”,显明。⑤蝡;同“蠕”,微动。⑥傲:浮躁。⑦囋:形容言语烦碎。⑧向:通“响”,回音。⑨方:仿效。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B.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C.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D.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指经书,先秦“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但《乐》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B.君子,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而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
C.小人,通常指儒家定义的“君子”的反义词,儒家对小人的定义,指像小孩子那样说翻脸就翻脸,说变脸就变脸,出自孔子“唯女好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说。
D.学者,“学”者,觉也,系指通过学问觉悟之人,即专门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而通达智慧的人。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学习的内容。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2.本文在分析说理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第3段“学莫便乎近其人”的观点和《师说》中的哪些说法意思相近?
【答案】
8.B
9.D
10.C
11.(1)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
(2)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12.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有理有据,说理透彻。能够辩证地看问题,思维严密,观点给人以启迪。“学莫便乎近其人”强调向良师益友学习的重要性,和《师说》中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圣人无常师”“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意思相近。
【解析】
【分析】
8.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君子之学”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宜断开,“也”为句末语气词,应在后面断开,可排除A、C。
“布乎四体”“形乎动静”,根据句式的对称性,可排除D。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君子的学习,有益的东西进入耳中,记在心中,贯彻到全身,表现在举止上”。
故选B。
9.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学’者,觉也,系指通过学问觉悟之人,即专门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而通达智慧的人”错误,学者,指求学的人。
故选D。
10.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C项,“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说法不当,原文说“终乎读礼”,意思是“到阅读《礼记》为止”。
故选C。
11.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学数”,学习的科目;“终”,尽头;“须臾”,片刻;“舍”,舍弃。
(2)“以”,用来;“美”,完美;“以为”,当作;“禽犊”,家禽、小牛。
12.
本题考查把握文本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文阐述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从这段开始说明学习的全过程和学习的总内容总要求。“始乎诵经,终乎读礼”是总的途径;“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是总的要求。“其义不可须臾舍也”,强调所学内容的必要性,而且指出舍与不舍将是人与禽兽之分。“真积力久则入”,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引起的巨大作用。接着指明所学课目,指出《礼》讲究“敬”,《乐》讲究声律谐和,《诗经》《尚书》讲究博闻强记,《春秋》讲究微言大义,能够学完这些,天地之间的一切就全学完了。接着分析“君子”“小人”两种迥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并且指出要选择学生进行教育。教育的方法是不好为人师,也不强加于人,而是言行恰当。作者特别强调“君子学习为的修身溢美,小人学习为的取悦于人”,一破一立,一贬一褒,旨在阐述“劝学”的最终目的是“至乎礼而止”。
荀子提出“学莫便乎近其人”和“隆礼”两个学习的根本措施,认为只有以实际的典型作为学习对象,才是快速有效的学习办法,这和《师说》中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圣人无常师”“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意思相近。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有理有据,说理透彻。能够辩证地看问题,思维严密,观点给人以启迪。
【点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答案是: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从诵读《尚书状诗经》等经典开始,到阅读《礼记》为止;从学习的意义来说,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为止。诚心积累,长期努力,就能深入,学到老死然后才停止。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致力于学习,就成为人;放弃学习,就成了禽兽。所以说,《尚书》是政事的记载;《诗经》是和谐的音乐所附丽的篇章;《礼记》是行为规范的要领、具体准则的总纲。所以学到《礼记》就到头了,这可以叫作达到了道德的顶点。《礼记》肃敬而有文饰,《乐记》中正面又和谐,《诗经》《尚书》内容渊博,《春秋》词意隐微,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道理都包括在这些典籍中了。
君子的学习,有益的东西进入耳中,记在心中,贯彻到全身,表现在举止上。所以他稍微说一句话,稍微动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小人的学习,只是从耳中听进去,从口中说出来。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罢了,怎么能够靠它来完美七尺长的身躯呢?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别人没问就去告诉的叫作急躁,别人问一件事而告诉两件事的叫作唠叨。急躁,是不对的;唠叨,也是不对的;君子回答别人,就像回声应和原声一样。
学习没有什么比接近良师益友更便利的了。《礼记》《乐记》虽记载了法律制度,却没有详细阐明其中的道理;《诗经》《尚书》虽记载了古代的事理,却不能切合今天的实际;《春秋》文字简约,因而不能使人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效法良师益友并且学习君子的学说,就能培养出崇高的品质,学到广博的知识,通晓天地人间的事理。所以说:学习没有什么比接近良师益友更便利的了。
高中语文10.2* 师说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0.2* 师说巩固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重点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判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师说》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师说》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详解+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