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展开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人教选修3+选修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Zn 65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2.一种新型材料B4C,它可用于制作切削工具和高温热交换器。关于B4C的推断正确的是
A.B4C是一种原子晶体
B.B4C是一种离子晶体
C.B4C是一种分子晶体
D.B4C分子是由4个硼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的
3.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标准状况下的累计值):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氢气体积/mL | 50 | 120 | 232 | 290 | 310 |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3~4 min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快
B.影响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盐酸浓度
C.2~3 min时间段内用盐酸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
D.加入蒸馏水或Na2CO3溶液能降低反应速率且最终生成H2的总量不变
4.下列无机含氧酸分子中酸性最强的是
A.HNO2 B.H2SO3
C.HClO3 D.HClO4
5.BF3是典型的平面三角形分子,它溶于氢氟酸或NaF溶液中都形成离子,则BF3和中的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分别是
A.sp2、sp2 B.sp3、sp3 C.sp2、sp3 D.sp、sp2
6.一定温度下在一个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达平衡状态,此时B反应消耗了0.9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时,v(A)∶v(B)∶v(C)∶v(D) =4∶3∶2∶1
B.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作为平衡标志
C.充入惰性气体使压强增大可加快反应速率
D.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5 mol/(L·min)
7.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大
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
C.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变化趋势,推出Ar的电负性比Cl大
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
8.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CO2分子中σ键和π键之比为1:1
B.PCl5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由于HCOOH分子间存在氢键,则同压下,HCOOH的沸点比CH3OCH3的高
D.CH2=CH-CHO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均为sp2
9.现有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最高正化合价:③>②>①
B.原子半径:③>②>①
C.电负性:③>②>①
D.第一电离能:③>②>①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定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时,每次实验均应测量三个温度,即盐酸的起始温度、NaOH溶液的起始温度和反应后的终止温度
B.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稀H2SO4和稀Ca(OH)2溶液反应的中和热 ΔH=−2×57.3 kJ·mol−1
C.燃烧热是指在101 kPa时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D.S(s)+O2(g)SO3(g) ΔH=−315 kJ·mol−1(燃烧热)
11.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c和e的原子序数相差8。常温下,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物质有如下实验现象:甲(红棕色)+乙(液态)→丙(强酸)+丁(无色气体);戊(淡黄色)+乙→己(强碱)+庚(无色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的离子半径:d>e>b>c
B.c的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比e的强
C.化合物戊含离子键和极性键
D.由a、c、d、e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只有一种
12.锂钒氧化物电池的能量密度远远超过其他材料电池,其成本低,便于大量推广,且对环境无污染。已知电池的总反应为V2O5+xLiLixV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在放电时,Li+向电源负极移动
B.充电时阳极的反应为LixV2O5-xe-===V2O5+xLi+
C.放电时负极失重7.0 g,则转移2 mol电子
D.该电池以Li、V2O5为电极,酸性溶液作介质
13.在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g)和3.5 mol H2(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
3H2(g)CH3OH(g)+H2O(g) ΔH<0。反应进行8 min时达到平衡状态,测得n(CH3OH)=0.5 mo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1所示,CO2的转化率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图1中,曲线Ⅱ表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
B.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0.25
C.其他条件不变下,图2中x可表示温度或压强或投料比
D.用二氧化碳合成甲醇体现了碳减排理念
14.常温下,用AgNO3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01 mol·L-1的KCl、K2C2O4溶液,所得的沉淀溶解平衡图象如图所示(不考虑C2O的水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sp(Ag2C2O4)的数量级等于10-7
B.n点表示AgCl的不饱和溶液
C.向c(Cl-)=c(C2O)的混合液中滴入AgNO3溶液时,先生成Ag2C2O4沉淀
D.Ag2C2O4(s)+2Cl-(aq)2AgCl(s)+C2O(aq)的平衡常数为109.04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5题~第18题四个大题,共58分。
15.(12分)现有常温下甲、乙、丙三种溶液,甲为0.1 mol·L-1的NaOH溶液,乙为0.1 mol·L-1的HCl溶液,丙为0.1 mol·L-1的CH3CO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溶液的pH=________。
(2)丙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为______________(用电离平衡方程式表示)。
(3)常温下,用水稀释0.1 mol·L-1的CH3COOH溶液时,下列各量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n(H+) ②c(H+)
③ ④c(OH-)
(4)甲、乙、丙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用甲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乙溶液和20.00 mL丙溶液,得到如图所示的两条滴定曲线,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甲溶液滴定丙溶液的曲线是________(填“图1”或“图2”)曲线。
②a=________。
16.(15分)B、N、Ti、Fe都是重要的材料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在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基态Fe2+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Ti原子核外共有____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2)BH3分子与NH3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H3与NH3反应生成的BH3·NH3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在BH3·NH3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
(3)N和P同主族。科学家目前合成了N4分子,该分子中N—N—N键的键角为________;N4分解后能产生N2并释放出大量能量,推测其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NH3与Cu2+可形成[Cu(NH3)4]2+配离子。已知NF3与NH3具有相同的空间构型,但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纳米Ti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催化剂,其催化的一个实例如图所示。化合物乙的沸点明显高于化合物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乙中采取sp3杂化的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17.(15分)氢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清洁能源,可用作合成氨、合成甲醇、合成盐酸的原料,冶金用还原剂等。
(1)已知:CH4(g)+H2O(g)CO(g)+3H2(g) ΔH=+206.2 kJ·mol−1。
CH4(g)+CO2(g)2CO(g)+2H2(g) ΔH=+247.4 kJ·mol−1
则反应CH4(g)+2H2O(g)CO2(g)+4H2(g) ΔH= _______kJ·mol−1。
(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①该反应中的H2制取成本较高,工业生产中往往追求H2的转化率。增大H2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增大N2浓度 d.及时移走生成物NH3 e.使用高效催化剂
②升高温度,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某温度下,把10 mol N2与28 mol H2置于容积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内,10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平均速率v(NH3)=0.12 mol·L−1·min−1,H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
(3)下图所示装置工作时均与H2有关。
①图l所示装置,通入H2的管口是______(填字母),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2是实验室制备H2的实验装置,在漏斗中加入1 mL CuSO4溶液,可观察到气泡生成速率明显加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装置中硫酸过量,则加入CuSO4溶液后,生成的氢气量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8.(16分)硫和锌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硫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基态锌、铜的电离能如表所示:
电离能/kJ·mol1 | I1 | I2 |
Cu | 746 | 1958 |
Zn | 906 | 1733 |
由表格数据知,I2(Cu)>I2(Zn)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2O分子中的键长比H2S中的键长__________(填“长”或“短”)。H2O分子的键角比H2S的键角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8与热的浓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之一为Na2S3,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5)噻吩()广泛应用于合成医药、农药、染料工业。
①噻吩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则噻吩分子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______________。
②噻吩的沸点为84 ℃,吡咯()的沸点在129~131 ℃之间,后者沸点较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mol吡咯含__________mol σ键。
(6)硫化锌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已知:硫化锌晶体密度为d g·cm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Zn2和S2之间的最短核间距(x)为__________nm(用代数式表示)。
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B | A | C | D | C | B | D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B | D | A | B | B | C | D |
15.(12 分)
(1)13(2 分)
(3) ①④(2 分) (4)丙>甲=乙(2 分)
(5)①图 2 (2 分) ②20.00(2 分)
16.(15 分)
(1)1s2 2s2 2p6 3s2 3p6 3d6 或[Ar]3d6 (1 分) 22(1 分)
(2)平面正三角形、三角锥形(2 分)
共价键、配位键(2 分) sp3 (1 分)
(3)60°(1 分) 制造火箭推进剂或炸药(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 分)
(4)F 的电负性比 N 大,N—F 成键电子对偏向 F,导致 NF3 中氮原子核对其孤电子对的吸引能力增强,难以形成配位键(2 分)
(5)化合物乙分子间存在氢键(2 分) N>O>C(2 分)
17.(15 分)
(1)+165.0(2 分)
(2)①acd(2 分) ②减小(1 分)
③64.3%(3 分) 3.6 mol−2 ·L2 (不带单位也可,2 分)
②Zn 还原出 Cu,Cu、Zn 与硫酸形成原电池(1 分) 减小(1 分)
18.(16 分)
(2)Zn 失去第二个电子达到 3d10 稳定结构,而 Cu 失去第一个电子即达到稳定结构(2 分)
(3)短(1 分) 氧原子半径小于硫,水分子中成键电子对之间排斥力大于 H2S(或从电负性角度分析,合理即可,2 分)
(4)V 形(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