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化学】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解析版)

    【化学】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化学】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化学】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0 16 Na 23 Cl 35.5 S 32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在实验室进行分液操作,下列实验仪器一定用不着的是(  )
    A. 烧杯 B. 分液漏斗 C. 温度计 D. 铁架台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实验室进行分液操作时需要的仪器有锥形瓶、分液漏斗、铁架台等,其中的锥形瓶是接收仪器,可用其他的仪器如烧杯来代替锥形瓶,用不到温度计。
    故选C。
    2.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 O2 B. Cl2 C. SO2 D. NH3
    【答案】A
    【解析】
    【详解】A.O2是中性气体,所以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故A正确;
    B.Cl2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和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B错误;
    C.二氧化硫是酸性气体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C错误;
    D.NH3是碱性气体和浓硫酸发生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而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中性气体既能用酸性干燥剂又能用碱性干燥剂干燥。
    3.下列各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 4L 0.5mol/LNaCl溶液 B. 1L 0.3mol/LNa2SO4溶液
    C. 5L 0.4mol/LNaOH D. 2L 0.15mol/LNa3PO4
    【答案】B
    【解析】
    根据物质化学式可知,溶液中钠离子浓度分别是(mol/L)0.5、0.6、0.4、0.45,所以正确的答案选B。
    4.科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H3 的氢分子。1mol H3和1mol H2具有相同的(  )
    A. 原子数 B. 分子数 C. 质子数 D. 电子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A.1molH3有3mol原子,1molH2有2mol原子,故A错误;
    B.H3和H2的物质的量相同,故分子数相同,故B正确;
    C.1molH3有3mol质子,1molH2有2mol质子,故C错误;
    D.1molH3有3mol电子,1molH2有2mol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5.《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吐血不止,用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该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A. 分液 B. 加热 C. 称量 D. 过滤
    【答案】A
    【解析】
    水煎去渣,即有加热的过程,又有过滤操作,用黄连一两,有称量操作,这里面没有涉及到分液操作,A正确;正确选项A。
    6.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
    A. H2 B. NO C. NO2 D. CO2
    【答案】B
    【解析】
    A.氢气和水不反应,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在常温下和氧气不反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也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B.NO和氧气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和水不反应且难溶于水,所以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确;C.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和氧气不反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D.CO2能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和氧气不反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气体的收集方法,从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有毒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的关键。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具有以下特点: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7. 某校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
    A. 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
    B. 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
    C. 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 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答案】B
    【解析】
    用排除法,食醋中含CH3COOH,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二者都能与CH3COOH反应,即: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Mg(OH)2+2CH3COOH―→(CH3COO)2Mg+2H2O;Na2CO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CO32—+H2OHCO3—+OH-,油污一般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它们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因此食用碱可用于洗涤油污;棉织物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纯毛织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二者灼烧时产生的气味有明显不同,可以区别;米汤与I2相遇时生成蓝色溶液,碘盐中没有I2。
    8.绿色植物是空气天然的净化器,1万平方米柳杉每月可以吸收160kg SO2,则1万平方米柳杉每月吸收的SO2的物质的量为(  )
    A. 164 kg B. 2.5 mol C. 2500 mol D. 2500 g/mol
    【答案】C
    【解析】
    1公顷柳杉每月可以吸收160kg SO2,则1公顷柳杉每月吸收的SO2的物质的量为n===2500mol,故选C.
    【点评】本题考察二氧化硫的污染及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等物理量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9.能鉴别SO2和CO2的试剂是( )
    A. 澄清石灰水 B. 氯化钡溶液 C. 品红溶液 D. 紫色石蕊溶液
    【答案】C
    【解析】
    A.SO2与CO2均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A错误;B.二者均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无法鉴别,故B错误;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而二氧化碳不能使品红褪色,则可以鉴别,故C正确;D.二者都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D错误;答案为C。
    点睛:明确SO2和CO2的性质特征及差异是解题关键,SO2与CO2均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均不与氯化钡溶液、硫酸反应,则无法鉴别,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以此鉴别。
    10.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 用消毒液杀灭游泳池中的藻类 B. 用CaCl2融化路面的积雪
    C. 用石灰修复被酸雨浸蚀的土壤 D. 用催化剂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无害物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消毒液杀灭游泳池中的藻类,是利用了消毒液的强氧化性,使藻类的细胞组织变性,发生了化学反应;B.用CaCl2融化路面的积雪,是降低了冰的凝固点,是物理变化;C.用石灰修复被酸雨浸蚀的土壤,是利用石灰的碱性,与酸性土壤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D.用催化剂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无害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B。
    考点:化学反应的判断
    1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铜 B. 乙醇 C. 稀硫酸 D. 氢氧化钾固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则氢氧化钾是电解质,铜是单质、稀硫酸是混合物,都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答案选D。
    考点:考查电解质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侧重对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电解质的判断依据是看化合物自身能否电离出离子,而导电只是一种实验现象,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12. 家庭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调味用的食醋 B. 纯水降温得到的冰水混合物
    C. 炒菜用的铁锅 D. 餐饮用的啤酒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冰是固态水,纯水降温得到的冰水混合物仍然是纯净的水,属于纯净物,故故选B
    考点: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点评:本题选项B属于易错项,由纯水降温得到的冰是固态水,所以冰水混合物也是纯净物
    13. 在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Mg2+、Na+、SO42- B. K+、H+、HCO3-
    C. Cu2+、NO3-、SO42- D. Ba2+、NO3-、CO32-
    【答案】A
    【解析】
    由无色透明可排除C选项(Cu2+呈蓝色);再由H++HCO3-=H2O+CO2↑、Ba2++CO32-=BaCO3↓排除BD选项同,答案为A
    14.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许多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成语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木已成舟 B. 铁杵成针 C. 蜡炬成灰 D. 滴水成冰
    【答案】C
    【解析】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蜡炬成灰,蜡烛燃烧,是蜡烛和氧气反应,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选C
    15.下列反应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铝片和稀盐酸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也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一般金属和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一切燃烧,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缓慢氧化反应如生锈等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铵盐和碱反应,碳、氢气或CO作还原剂的反应等是吸热反应。答题时还需要明确物理变化中的放热或吸热不能归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1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 在豆浆中加入盐卤点豆腐
    B. 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
    C. 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
    D. 氯化铁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答案】D
    【解析】
    【详解】A.豆浆具有胶体的性质,向其中加入盐卤,盐卤中含丰富的电解质氯化钙等,可以使豆浆凝聚,与胶体性质有关,故A错误;
    B.河流中的水含有泥沙胶粒,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电解质,二者相遇是可以发生胶体凝聚,就形成三角洲,与胶体性质有关,故B错误;
    C.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与胶体有关,与胶体性质有关,故C错误;
    D.主要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与胶体性质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17. 实现下列变化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
    A. Fe2O3→Fe B. Cu→Cu(NO3)2
    C. SO3→H2SO4 D. HCl→Cl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Fe2O3→Fe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需加还原剂,故A正确;B.Cu→Cu(NO3)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需加氧化剂,故B不选;C.SO3→H2SO4中,S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则不需加还原剂,故C不选;D.HCl→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需要加氧化剂,故D不选。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18.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 CaCl2 B. KOH C. H2O D. N2
    【答案】B
    【解析】
    A.氯化钙中只含离子键,故A错误;B.氢氧化钾中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B正确;C.水中只含共价键,故C错误;D.氮气中只含共价键,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判断。本题的易错点为AB的区别,就是离子化合物中是否存在共价键的判断,可以根据电离方程式加以判断,在电离出的离子中如果含有原子团,如氢氧根、硫酸根、铵根等,则存在共价键。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SO2和SO3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二氧化碳和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
    C. 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位素 D. C2H5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
    A、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A错误;B、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是同素异形体,选项B错误;C、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金刚石和石墨不为同位素,选项C错误;D、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C2H5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D正确。答案选D。
    20.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 调味剂 B. 防腐剂 C. 增稠剂 D. 着色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般来说,食品中常加入抗氧剂、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等,其中加入抗氧化剂可减缓食品的腐蚀,延长保质期,而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与食品的色、态、味有关,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味道,与速率无关,故A错误; 
    B.防腐剂可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与速率有关,故B正确;
    C.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C错误;
    D.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21.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H2,下列措施可使反应速率减慢的是
    A. 向稀硫酸中加水 B. 增加锌粒的量
    C. 用锌粉代替锌粒 D. 升高反应温度
    【答案】A
    【解析】
    A.向稀硫酸中加水,硫酸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故A正确;B.增加固体锌粒的量不影响反应速率,故B错误;C.用锌粉代替锌粒,增大锌与稀硫酸反应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故C错误;D.升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D错误;答案为A。
    22.下列各图中,表示吸热反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则表示吸热反应的是图像A,答案选A。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有关判断
    23.一定条件下反应N2(g)+3H2(g)⇌2NH3(g)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小到8mol,则2min内N2的反应速率为(  )
    A. 1.2 mol/(L•min) B. 6 mol/(L•min)
    C. 0.6 mol/(L•min) D. 0.4 mol/(L•min)
    【答案】C
    【解析】
    【详解】2min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小到8mol,则△c==1.2mol/L,则2min内N2的反应速率为v==0.6mol/(L•min)。
    故选C。
    24.葡萄糖作为营养剂供给人体能量,在体内主要发生的反应是
    A. 氧化反应 B. 取代反应 C. 加成反应 D. 聚合反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葡萄糖作为营养剂供给人体能量,在人体内发生主要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同时放出热量供给人体利用,答案选A。
    考点:考查葡萄糖的性质以及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注重接触,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难度不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5.人生病时要合理用药。下列药品与其作用匹配的是
    A. 麻黄碱:止咳平喘 B. 阿司匹林:消炎抗菌
    C. 青霉素:解热镇痛 D. 医用碘酒:人体补碘
    【答案】A
    【解析】
    A、麻黄碱可用于止咳平喘,故A正确;B、阿司匹林属于解热镇痛药,故B错误;C、青霉素是抗生素,用于消炎抗菌,故C错误;D、医用碘酒是外用药品,用于外伤消毒,不可食用,故D错误;故选A。

    26.在塑料袋中放一个成熟的苹果和一些青香蕉,将袋口密封,两天后青香蕉成熟了。导致青香蕉成熟的物质是成熟苹果释放出的
    A. C2H4 B. CH3COOH C. C6H6 D. CH3CH2OH
    【答案】A
    【解析】
    乙烯具有催熟作用,成熟的苹果可以释放出乙烯,导致青香蕉成熟,答案选A。
    2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石油、煤和天然气都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B. 淀粉、蔗糖和蛋白质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C. 羊毛、塑料和橡胶均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D.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含有C、H、O三种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石油、煤和天然气都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化石燃料,故A正确;
    B.淀粉能水解为葡萄糖,蔗糖能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蛋白质能水解为氨基酸,故B正确;
    C.塑料为合成高分子材料,羊毛和天然橡胶为天然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
    D.糖类和油脂只含有C、H、O三种元素,蛋白质中含有C、H、O、N等元素,故D正确。
    故选C。
    28. 在搪瓷和陶瓷器皿具表面的釉质中含有极微量的Pb、Cd、Sb等有毒金属盐类为防止中毒,不能长期盛放下列物质的是
    A. 食盐 B. 酱油 C. 蔗糖 D. 食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般金属中毒都是离子中毒,这些盐遇酸溶解于其中生成离子,进入体内中毒,有毒有毒金属盐在水中是沉淀,而遇到酸的时候会发生反应而溶解、电离,生成对应的有毒金属离子而引起中毒,所以搪瓷和陶瓷器皿具不能长期盛放食醋,答案选D.
    考点:重金属离子的中毒
    29.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 尼龙绳 B. 宣纸 C. 羊绒衫 D. 棉衬衣
    【答案】A
    【解析】
    【详解】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是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而制得的化学纤维的统称。它以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为原料,经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合成的线型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腈、聚酯、聚酰胺等。A、尼龙绳的主要成分是聚酯类合成纤维,故A正确;B、宣纸的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B错误;C、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C错误;D、棉衬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D错误。
    【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合成纤维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羊绒衫和棉衬衣的区别。
    30. 下列与普通玻璃的组成成分相同的物质是
    A. 石英玻璃 B. 水玻璃 C. 钢化玻璃 D. 有机玻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普通玻璃的成分是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A、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错误;B、水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钠,错误;C、钢化玻璃是在普通玻璃的基础上,改善其抗拉强度,成分与普通玻璃相同,正确;D、有机玻璃是有机分子的聚合物,与普通玻璃的成分不同,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有关玻璃的成分的判断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3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醋酸反应:OH-+H+=H2O
    B. 碳酸钙与足量稀硝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
    C. 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Al3++4NH3·H2O=AlO2-+4NH4++2H2O
    D. 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答案】B
    【解析】
    A.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醋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CH3COOH CH3COO-+H2O,选项A错误;B. 碳酸钙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选项B正确;C. 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选项C错误;D. 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选项D错误。答案选B。
    32.古“丝绸之路”我国商人运出的货物有:①丝绸 ②茶叶 ③白糖 ④瓷器 ⑤纸张 ⑥植物油⑦明矾 ⑧金银铜器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④、⑦、⑧都属于盐类
    B. ①、③、⑤、⑥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 ①、②、⑤、⑥都属于蛋白质
    D. ①、②、③、⑤、⑥的主要成分都属于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A、瓷器是硅酸盐材料,属于混合物,金银铜器是金属单质或合金,都不属于盐类,选项A错误;B、白糖、植物油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选项B错误;C、茶叶、纸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糖类,植物油属于油脂,选项C错误;D、丝绸、茶叶、白糖、纸张、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中的糖类、油脂、蛋白质,选项D正确。答案选D。
    33.15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4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A. 13C与15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与C60是同一种物质
    C. 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13C的中子数是13-6=7,15N的中子数是15-7=8,中子数不相同,故A错误;
    B.13C属于核素,与C60不是同一种物质,故B错误;
    C.15N与14N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二者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D.15N的核外电子数是7个,中子数是15-7=8,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另外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氮气的电子式:
    B. CO2的结构式为 O﹣C﹣O
    C. 乙酸的分子式: C2H4O2
    D.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气分子中氮原子间形成三个共用电子对后各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由最外层电子及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可知,存在C=O,则CO2分子的结构式O=C=O,故B错误;
    C.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故C正确;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D错误。
    故选C。
    35.下列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稳定性:H2O>NH3 B. 碱性:NaOH>Al(OH)3
    C. 氧化性:F2>Cl2 D. 酸性:H2SO4>HClO4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非金属性越强,稳定性越强,故正确;B、钠的金属性比铝强,氢氧化钠碱性比氢氧化铝强,故正确;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氧化性减弱,故正确;D、高氯酸的酸性最强,故错误。
    考点:元素周期律
    36.短周期中三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下列有关这三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

    c


    A. a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B. 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酸
    C. b的氢化物很稳定
    D. 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如图所示短周期中三元素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He元素,b为F元素,c为S元素,利用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解答。
    【详解】短周期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He元素,b为F元素,c为S元素,则
    A. a为He元素,为惰性气体元素,性质稳定,非金属性很弱,故A错误;
    B. c为S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硫酸,属于强酸,故B错误;
    C. b为F元素,非金属性非常强,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所以氟化氢很稳定,故C正确;
    D.c为S元素,S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D错误。
    故选C。
    37.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 2NO2(g)+O3(g) N2O5(g)+O2(g)。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压强可增大反应速率 B. 升高温度可减小反应速率
    C. 达到平衡时,v(正)=v(逆)=0 D. 达到平衡时,NO2转化率为100%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增大压强可以提高反应速率,相当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B.升高温度使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目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错误;C.可逆反应速率达到平衡时是动态平衡,v(正)= v(逆)≠ 0,C错误;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D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
    38. 下图为水果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锌片作负极,质量逐渐减少 B. 电子由铜片沿导线流向锌片
    C. 铜电极逐渐溶解 D.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锌比铜活泼,所以Zn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进入溶液,所以质量减少,正确;B、Zn为负极在,则Cu为正极,所以电子从锌片沿导线流向铜片,错误;C、铜极发生还原反应,水果中的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所以Cu不溶解,错误;D、该装置是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判断,正负极的判断
    39.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2,同时生成 n mol AB
    B. 体系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 B2
    D.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 B2
    【答案】C
    【解析】
    【详解】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 molAB,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的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故B错误;
    C.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的A2同时生成2nmol的AB,能说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生成nmolB2,都是逆反应速率,无法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可概括为“一等五不变”:“一等”即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五不变”即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其意义是指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
    40. 乙酸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有机物,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乙酸的官能团为-OH B.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弱
    C. 乙酸能够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 D. 乙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答案】C
    【解析】
    乙酸的官能团为—COOH;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乙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41. 保护环境,就是关爱自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目的是树立人们环保意识,同时也让人们知道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
    B. 酸雨属空气污染,是指pH小于7的雨水,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C. 为了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之前必须回收处理
    D.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气体,但可以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答案】B
    【解析】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是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有关污染物,故A正确;
    B.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主要是由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形成的,故B错误;
    C.工业废气含有有毒物质如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排放到大气之前必须回收处理,防止造成污染,故C正确;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具有强氧化性,则氯气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治理,侧重于化学与人体健康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42. 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B. 利用生物方法脱除生活污水中的氮和磷,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C.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2.5×10-6m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
    D. 高纯硅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和光导纤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不是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错误;B.利用生物方法脱除生活污水中的氮和磷,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正确;C.胶体的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100nm,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直径大于100nm,则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不是胶体,错误;D.高纯硅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当不能用于光导纤维,应该用二氧化硅,错误。
    【考点定位】化学与生活的判断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的关系,熟悉绿色化学的概念、胶体的概念、硅及其化合物的用途等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
    4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铅笔芯不含铅 B. 陶瓷都易摔碎
    C. 酱油不属于油 D. 纯碱不属于碱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所以不含铅,故A正确;
    B.普通陶瓷易摔碎,特殊陶瓷不易摔碎,如透明陶瓷中加入氧化铝不易摔碎,能制造防弹车窗,故B错误;
    C.油脂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油,酱油既不是脂肪,也不是植物油,故C正确;
    D.纯碱是碳酸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所以属于盐,故D正确。
    故选B。
    44.铁和铁合金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与盐酸反应,铁合金不与盐酸反应
    B. 一定条件下,铁粉可与水蒸气反应
    C. 不锈钢是铁合金,只含金属元素
    D. 纯铁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铁合金
    【答案】B
    【解析】
    A、铁与盐酸反应,铁合金和盐酸也可以反应,选项A错误;B、铁粉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选项B正确;C、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含有非金属碳、硅等非金属,镍等金属,选项C错误;D、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选项D错误。答案选B。
    45. 下列各组反应,最终一定能得到白色沉淀的是
    A. 向Na2CO3溶液加入CaCl2溶液
    B. 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C. 向FeCl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D. 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Na2CO3溶液加入CaCl2溶液会生成Ca CO3白色沉淀,A对;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的是蓝色沉淀,B错,FeCl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C错;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D错,选A。
    考点:基本的化学反应和物质的颜色。
    46.关于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钠,银白色,质软,熔点相对较低
    B. 大量的钠着火时可以用沙子扑灭
    C. 金属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变为碳酸钠
    D.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是白色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属钠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故A正确;
    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是易燃物,钠燃料后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促进钠的燃烧,所以钠着火燃烧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应该用沙子灭火,故B正确;
    C.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变暗(生成Na2O)→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成液(NaOH潮解)→结块(吸收CO2成Na2CO3•10H2O)→最后变成Na2CO3粉(风化),有关反应如下:4Na+O2=2Na2O、Na2O+H2O=2NaOH、2NaOH+CO2=Na2CO3+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故C正确;
    D.氧化钠是白色固体,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故D错误。
    故选D。
    47.下列实验目的可以实现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取3.23 g NaCl固体
    B. 用10 mL 量筒量取 7.50 mL 稀盐酸
    C. 分液以后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D. 容量瓶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但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使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托盘天平的准确度为0.1g,无法称取3.23gNaCl固体,故A错误;
    B.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不能量出7.50mL稀盐酸,故B错误;
    C.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分液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上端管口倒出,故C错误;
    D.容量瓶可以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但是容量瓶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使用,故D正确。
    故选D。
    48.只用水就能鉴别的物质组是(  )
    A. 苯、乙酸 B. 乙醇、乙酸
    C. 汽油、苯 D. 乙醇、甘油
    【答案】A
    【解析】
    【分析】
    能用水鉴别的有机物,主要是利用了有机物的水溶性以及密度的大小进行鉴别,注意三种物质的鉴别必须有两种以上的不同现象,据此答题。
    【详解】A.苯不溶于水,乙酸与水混溶,加入水,两种物质的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A正确;
    B.乙醛、乙酸都溶于水,且不存在特殊的现象,加水不能鉴别,故B错误;
    C.汽油、苯都不溶于水,且密度都比水小,不存在特殊的现象,加水不能鉴别二者,故C错误;
    D.乙醇、甘油都溶于水,且不存在特殊的现象,加水不能鉴别二者,故D错误。
    故选A。
    49. 长期食用下列食物,可能引起人体酸中毒的是( )
    A. 鱿鱼干 B. 菠菜 C. 苹果 D. 西瓜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鱿鱼干中富含蛋白质,在人体中最终代谢的产物呈酸性,属于酸性食物,长期大量可能引起人体血液偏酸,A正确;B、菠菜属于碱性食物,B错误;C、苹果属于碱性食物,C错误;D、西瓜属于碱性食物,D错误。答案选A。
    【考点定位】考查营养均衡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名师点睛】注意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的酸碱性不同,食物在人体内代谢形成氮、碳、硫、氯等酸根离子留在人体内的,则为酸性食物,食物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有大量金属离子的为碱性食物。一般蔬菜和水果都属于碱性食物。蛋白质、糖类、脂肪等食物属于酸性食物。
    50.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
    A. 0.5 mol Cl2 B. 标准状况下3.36 L CO
    C. 5.6g N2 (N2的摩尔质量为28 g·mol-1) D. 含NA个分子的O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D
    【解析】
    物质的量越多,分子数越多,则A、0.5molCl2;B、标准状况下3.36LCO的物质的量是3.36L÷22.4L/mol=0.15mol;C、5.6gN2(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1)的物质的量是5.6g÷28g/mol=0.2mol;D、含NA个分子的O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以分子数最多的是氧气,答案选D。
    点睛:在进行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时,关键是熟练应用几个关系式、n=m/M、、,特别还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即只能适用于气体,且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是22.4L/mol。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3项符合题意;少选且正确得1分,未选、错选不得分)。
    51.对铁及铁的化合物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A. 还原铁粉﹣﹣银白色 B. Fe(OH)3﹣﹣红褐色
    C. Fe(SCN)3溶液﹣﹣血红色 D. FeSO4溶液﹣﹣浅绿色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还原铁粉为黑色粉末,故A错误;
    B.Fe(OH)3为红褐色固体,故B正确;
    C.Fe(SCN)3溶液为血红色,故C正确;
    D.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故FeSO4溶液为浅绿色,故D正确。
    故选BCD。
    52.能溶解新制氢氧化铝的溶液是(  )
    A. 碳酸 B. 氢氧化钾 C. 氨水 D. 硫酸
    【答案】BD
    【解析】
    【详解】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和强碱溶液生成盐和水,
    A.碳酸属于弱酸,不能溶解氢氧化铝,故A不选;
    B.KOH溶液属于强碱溶液,能溶解氢氧化铝生成偏铝酸钾和水,故B选;
    C.氨水属于弱碱,不能溶解氢氧化铝,故C不选;
    D.硫酸是强酸,能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故D选。
    故选BD。
    53.能使红墨水褪色的物质是(  )
    A. 活性炭 B. 氯水 C. 蔗糖溶液 D. 漂白粉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能使红墨水褪色说明该物质具有漂白性,只要判断下列物质是否具有漂白性就可以解答。
    【详解】A.活性炭表面积较大,具有吸附性,所以具有漂白性,故A选;
    B.氯水中含有HClO,HClO具有氧化性,破坏有色物质的结构,而活性炭使红墨水退色,故B选;
    C.蔗糖溶液不具有漂白性,所以不能使红墨水褪色,故C不选;
    D.漂白粉中的次氯酸根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有机色素,所以具有漂白性,故D选。
    故选ABD。
    【点睛】常用的漂白剂有活性炭、氯水、Na2O2、O3、H2O2、SO2、HClO、NaClO、Ca(ClO)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等。
    54.下列物质中的主要成分属于糖类的是(  )
    A. 棉花 B. 花生油 C. 木材 D. 小麦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多糖,故A正确;
    B.花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不属于糖类,故B错误;
    C.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多糖,故C正确;
    D.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多糖,故D正确。
    故选ACD。
    55.用下列试剂或方法可以鉴别NaOH溶液和KCl溶液的是(  )
    A. 紫色石蕊试液 B. Ba(NO3)2溶液
    C. CuCl2溶液 D. 焰色反应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的为NaOH溶液,无现象的是KCl溶液,可以鉴别,故A选;
    B. NaOH溶液和KCl溶液均不与Ba(NO3)2溶液反应,无现象,不能鉴别,故B不选;
    C. 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无现象的是KCl溶液,可以鉴别,故C选;
    D. 焰色反应为紫色的为KCl溶液,焰色反应为黄色的为NaOH溶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选。
    故选ACD。
    56.下列变化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
    A. 加热氯化铵 B. 水通电分解
    C. 氯化氢溶于水 D. 冰融化成水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加热氯化铵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发生化学变化,该过程中化学键一定被破坏,故A选;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变化,该过程中化学键一定被破坏,故B选;
    C.氯化氢溶于水,氯化氢发生电离,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破坏共价键,故C选;
    D.冰融化成水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而不是化学键,故D不选。
    故选ABC。
    57.下列各组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递变情况正确的是(  )
    A.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N、O、F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增大
    C. P、S、Cl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K、Rb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答案】AD
    【解析】
    【详解】A. Li、Be、B三种元素原子位于第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故A正确;
    B. N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O、F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故B错误;
    C. P、S、Cl位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C错误;
    D. Na、K、Rb位于同一主族,电子层数依次增多,故D正确。
    故选AD
    【点睛】一般情况下,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但氧和氟除外,氧和氟没有最高正价。
    5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温度和压强
    C.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 用稀H2SO4与锌粒反应时加入几滴CuSO4溶液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有的放热反应需要高温条件发生,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故A错误;
    B.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为反应物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外因有温度、浓度、压强以及催化剂等,为次要因素,故B错误;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故C正确;
    D.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CuSO4与Zn反应:Zn+Cu2+=Zn2++Cu,生成的Cu与Zn形成铜锌原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故D正确。
    故选CD。
    59.由锌片和铜片在稀硫酸中所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池工作的过程中,铜电极上产生气泡
    B. 电池工作时,溶液中SO42﹣向正极移动
    C. 铜片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 电池工作完成后,溶液中SO42﹣浓度基本不变
    【答案】AD
    【解析】
    【分析】
    锌铜原电池中,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据此答题。
    【详解】A.电池工作的过程中,铜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H++2e-=H2↑,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
    B.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溶液中SO42﹣向负极移动,故B错误;
    C.铜片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故C错误;
    D.电极总反应式为:Zn+2H+=Zn2++H2↑,SO42-不参加电极反应,则溶液中SO42-浓度基本不变,故D正确。
    故选AD。
    【点睛】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性质,以及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移动方向,为易错点。
    60.X、Y、Z、W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B. Y和Z只能组成一种化合物
    C. Z的氧化物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由图可知X、Y在第二周期,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即K层电子为2,L层为6,其质子数为8,则Y为O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N元素,Z为S元素,W为Cl元素,然后利用非金属性的强弱来分析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X为N元素,Y为O元素,Z为S元素,W为Cl元素,
    A. X为N元素,N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为氨水,在水中不完全电离生成NH4+和OH-,所以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故A正确;
    B. Y为O元素,Z为S元素,可以生成SO2、SO3等化合物,故B错误;
    C. Z的氧化物为SO2或SO3,对应的水溶液为H2SO3或H2SO4,溶液显酸性,故C正确;
    D. 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W>Z,所以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故D正确。
    故选ACD。
    【点睛】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规律:①单质的氧化性: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②单质和酸或者和水的反应程度: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③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④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化合反应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⑥由对应最低价阴离子的还原性: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⑦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制非金属性弱的。

    语文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