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
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7 Cu:64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1分)
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总焓的是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硫在氧气中燃烧 D. 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总焓表示为吸热反应,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错误;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属于高考高频考点,侧重反应类型判断的考查,注意化合价角度及归纳常见的吸热反应分析。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部分分解反应,NH4Cl固体与Ba(OH)2•8H2O固体的反应,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炭与水蒸气的反应,一些物质的溶解(如硝酸铵的溶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水解反应等;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部分化合反应。
2.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 =+131.3kJ/mol表示( )
A. 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 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 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 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 △H =+131.3kJ/mol表示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mol氢气,并吸热131.3kJ,答案选C。
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意义
3.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b>0),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4b kJ·mol-1
B. C2H2(g)+5/2O2(g)===2CO2(g)+H2O(l) ΔH=2b kJ·mol-1
C.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b kJ·mol-1
D.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b kJ·mol-1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充分燃烧a g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b>0),则生成4mol二氧化碳气体放出4bkJ的热量,故A正确;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应小于0,故B错误;
C.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的计量数对应关系不正确,反应的焓变应为ΔH=-4b kJ·mol-1,故C错误;
D.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ΔH的符号与数值均不正确,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一般从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物质的存在状态是否标明及准确、ΔH的数值大小及正负号是否正确等方面判断。
4.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C(金刚石,s)+O2(g)===CO2(g) ΔH1
C(石墨,s)+O2(g)===CO2(g) ΔH2
C(石墨,s)===C(金刚石,s) ΔH3=+1.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ΔH3=ΔH1-ΔH2
D. ΔH1>ΔH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石墨含有的能量比金刚石低,所以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正确;B.根据盖斯定律②-①,整理可得C(石墨,s)= C(金刚石,s) △H3=△H2-△H1,错误;C.金刚石含有的能量比石墨高,物质含有的能量越高,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小,所以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错误;D.由于金刚石含有的能量比石墨高,二者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H1<△H2,错误。
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及反应热的关系的知识。
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Zn(s)+1/2O2(g)===ZnO(s) ΔH1=-351.1 kJ·mol-1
Hg(l)+1/2O2(g)===HgO(s) ΔH2=-90.7 kJ·mol-1
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 ΔH3,其中ΔH3的值是( )
A. -441.8 kJ·mol-1 B. -254.6 kJ·mol-1
C. -438.9 kJ·mol-1 D. -260.4 kJ·mol-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①Zn(s)+1/2O2(g)===ZnO(s)ΔH1=-351.1 kJ/mol,②Hg(l)+1/2O2(g)===HgO(s)ΔH2=-90.7 kJ/mol,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即得到Zn(s)+HgO(s)===ZnO(s)+Hg(l)的ΔH3=-351.1 kJ/mol+90.7 kJ/mol=-260.4 kJ/mol,答案选D。
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
6. 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电解池中的闭合回路仅是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B. 金属导线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电解池的阳极,从电解池的阴极流向电源的正极
C. 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阴极运动,阳离子向阳极运动
D. 相同时间内,阳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的电子与阴离子在阳极上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答案】D
【解析】
在电解池溶液里,闭合回路是靠离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的,A项错误;金属导线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电解池的阴极,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向电源的正极,B项错误;在电解池溶液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C项错误。
7.用石墨电极电解某酸溶液时,在相同条件下,阴、阳两极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是2∶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阴极一定是H2,阳极一定是O2 B. 该酸可能是盐酸
C. 电解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D.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题意分析可得在电解池的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则在阴极得到氢气,在阳极得到氧气,故A正确;
B.若该酸为盐酸,则阳极为氯离子放电产生氯气,由电子转移守恒可得两极产生气体和体积之比为1:1,故B错误;
C.电解过程相当于电解水,电解后酸溶液的浓度会增大,溶液的酸性增强,故C错误;
D.阳极为阴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故D错误;
答案选A。
8.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B.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被还原
D. 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答案】B
【解析】
A、电极材料可由金属构成,也可由能导电的非金属和金属材料构成,故A错误;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故B正确;C、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端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故C错误;D、原电池放电,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故D错误;故选B。
9. 在下图装置中,通电后可观察到Cu极溶解,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直流电源中,A是正极
B. 两池内CuSO4溶液浓度均不改变
C. 两铁极上最初析出物相同
D. P池内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铜电极溶解,发生氧化反应,即铜为阳极,A为正极,B为负极,Pt为阳极,铁均为阴极,则P电解池中的电解反应方程式为2CuSO4+2H2O2Cu+O2↑+2H2SO4,有O2和Cu析出,电解质溶液质量逐渐减小,Q电解池中,阳极:Cu-2e-=Cu2+,阴极:Cu2++2e-=Cu,电解质溶液质量和组分不变,综上分析,推知B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运用多个电解池电解的原理。
10.有关如下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脂)( )
A. 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
B. 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
C. 铜片上有气泡逸出
D. 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
【答案】A
【解析】
A.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故A正确;
B.取出盐桥后,不是闭合回路,没有电流产生,电流计不发生偏转,故B错误;
C.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析出Cu,故C错误;
D.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析出Cu附着在Cu电极上,故铜片质量增加,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电极的判断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习中注意相关知识的把握.
11.把等物质的量的Na2SO4、NaCl、AgNO3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经充分搅拌后,将
所得溶液用石墨电极进行电解,阳极生成的物质是( )
A. H2 B. Ag C. Cl2 D. O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的量相等,发生NaCl+AgNO3=AgCl↓+NaNO3,反应后溶质为Na2SO4和NaNO3,根据电解原理,电解水,阳极上发生:4OH--4e-=O2↑+2H2O,故选项D正确。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等知识。
1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 ΔH=a kJ·mol-1 (a=-297.2)。分析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S(s)在O2(g)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S(g)+O2(g)===SO2(g) ΔH=b kJ·mol-1,则a>b
C. 1 mol SO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 mol S(s)与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D. 16 g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吸收148.6 kJ的热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条件可知:反应的热效应ΔH="a" kJ·mol-1=-297.2 kJ·mol-1,可知该反应的正向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考点: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3.在0 ℃和1×105 Pa下,用铂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当阴极产生6.4 g铜时,阳极放出( )
A. 1.12 L氢气 B. 1.12 L氧气 C. 2.24 L氢气 D. 2.24 L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用铂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阴极反应式为:2Cu2++4e-=2Cu阳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当阴极产生6.4g铜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4÷64g/mol×2=0.2mol,由电子守恒可得n(O2)=0.2mol÷4=0.05mol,体积为:0.05mol×22.4L/mol=1.12L,故答案选B。
14.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Zn(s)+2MnO2+2NH4+===Zn2++Mn2O3(s)+2NH3+H2O,在下图所示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A. Zn B. 碳 C. MnO2和NH4+ D. Zn2+和NH3
【答案】C
【解析】
根据原电池原理,锌为负极,碳棒为正极,锌应参加负极反应,而MnO2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应当在正极区发生反应,又由于NH4+移向正极,在正极发生反应生成NH3。
15.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 (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作正极,连接正确,故错误;B、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连接正确,故错误;C、电镀时,镀件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连接错误,故正确;D、电解氯化铜,铜作阴极,石墨作阳极,连接正确,故错误。
考点: 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等知识。
16. 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
C. 放电过程中,质子(H+)从负极区向正极区迁移
D. 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22.4 L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微生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高温条件下蛋白质失去活性,电池不能工作,错误;B、根据题给装置知C6H12O6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在电池的负极上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6H12O6+6H2O-24e-=6CO2+24H+,正确;C、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即放电过程中,质子(H+)从负极区向正极区迁移,正确;D、根据电池反应C6H12O6+6O2==6CO2+6H2O可知,每消耗1 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22.4 L,正确。
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化学电源。
17.用铅蓄电池电解甲、乙电解池中的溶液。已知铅蓄电池的总反
应为: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电解一段时间后向c极和d极附近分别滴加酚酞试剂,c极附近溶液变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极为阴极
B. 放电时铅蓄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s)+4H+(aq)+SO42-(aq)+2e-PbSO4 (s)+2H2O (l)
C. 若利用甲池精炼铜,b极应为粗铜
D. 若四个电极材料均为石墨,当析出6.4 g Cu时,两池中共产生气体3.36 L(标准状况下)
【答案】C
【解析】
A、电解一段时间后向c极和d极附近分别滴加酚酞试剂,c极附近溶液变红,说明C极附近有OH-生成,c电极上氢离子放电,c是阴极,则d极是阳极,故A错误;B、放电时铅蓄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s)+SO42-(aq)-2e-=PbSO4(s),PbO2(s)+4H+(aq)+SO42-(aq)+4e-=PbSO4 (s)+2H2O(l),是正极上的反应,故B错误;C、若利用甲池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所以b极应为粗铜,故C正确;D、若四个电极材料均为石墨,甲电解池中b阳极上生成氯气,a阴极上生成铜,乙电解池中d阳极上生成氧气,c阴极上生成氢气,当析出6.4 g Cu时,转移电子是0.2mol,所以生成0.1mol氯气、0.1mol氢气、0.05mol氧气,所以两池中共产生气体5.6 L(标准状况下),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解题关键:能准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D是易错点,找全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求出总体积。难度中等。
二、填空题(共49分)
18.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 366.8 kJ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 g NH3(g)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气态产物,放出22.67 kJ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2H5OH(l)+3O2(g)=3H2O(l)+2CO2(g) ΔH =-1366.8kJ/mol (2). 4NH3(g)+5O2(g)4NO(g)+6H2O(g),ΔH =-906.8KJ/mol
【解析】
【详解】(1)因1 mol 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 366.8 kJ热量,可得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3H2O(l)+2CO2(g) ΔH =-1366.8kJ/mol,故答案为:C2H5OH(l)+3O2(g)=3H2O(l)+2CO2(g) ΔH =-1366.8kJ/mol;
(2)1.7 g NH3(g)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气态产物,放出的热量为22.67 kJ,则4mol NH3(g)发生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4mol×17g/mol÷1.7g×22.67kJ=-906.8KJ,故答案为: 4NH3(g)+5O2(g)4NO(g)+6H2O(g),ΔH =-906.8KJ/mol。
【点睛】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
19.将0.3 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已知:H2O(l)===H2O(g) ΔH=44 kJ·mol-1,则11.2 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kJ。
【答案】 (1). B2H6(g)+3O2(g)═B2O3(s)+3H2O(l)△H=-2165kJ/mol;
(2). 1016.5K
【解析】
试题分析:(1)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则1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2165KJ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2H6(g)+3O2(g)=B2O3(s)+3H2O(l)
(2)①B2H6(g)+3O2(g)═B2O3(s)+3H2O(l)△H=-2165kJ/mol,
②H2O(l)→H2O(g)△H=+44kJ/moL,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3得:B2H6(g)+3O2(g)═B2O3(s)+3H2O(g)△H=-2033kJ/mol,
11.2L(标准状况)即0.5mol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2033kJ×0.5=1016.5kJ,
故答案为:B2H6(g)+3O2(g)═B2O3(s)+3H2O(l)△H=-2165kJ/mol;1016.5K;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3得:B2H6(g)+3O2(g)═B2O3(s)+3H2O(g)△H=-2033kJ/mol,
11.2L(标准状况)即0.5mol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2033kJ×0.5=1016.5kJ,
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和盖斯定律的计算
2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下列溶液①稀H2SO4 ②K2SO4溶液 ③CuCl2溶液 ④CuSO4溶液 ⑤KOH溶液
(1)阴极、阳极都有气体产生,且体积比(相同条件下)为2∶1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阴极、阳极都有气体产生,其中溶液酸性增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3)一个电极析出金属,另一个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_______(填序号),
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②⑤ (2). 4OH--4e-=2H2O+O2↑ (3). 2H++2e-=H2↑ (4). 2H2O2H2↑ +O2↑ (5). ① (6). ③ (7). 2Cl--2e-=Cl2↑
【解析】
【详解】(1)电解水时,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两极都有气体产生,且体积比(相同条件下)为2:1,电解①②⑤时,均相当于电解水,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即2H++2e-=H2↑,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即4OH--4e-=2H2O+O2↑,总反应为:2H2O2H2↑ +O2↑ ,故答案为:①②⑤;4OH--4e-=2H2O+O2↑;2H++2e-=H2↑;2H2O2H2↑ +O2↑ ;
(2)电解①②⑤时,两极都有气体产生,电解③④时,阴极Cu2+放电,没有气体产生,①溶液的浓度增大,pH变小;②溶液的浓度增大,pH不变;⑤溶液的浓度增大,pH变大,故答案为:①;
(3)电解③④时,阴极都是Cu2+放电,析出金属铜,③中阳极Cl-放电产生氯气,有刺激性气味;④中阳极OH-放电产生氧气,无刺激性气味,故答案为:③;2Cl--2e-=Cl2↑。【点睛】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时,由电解质溶液的组成和离子的放电顺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电解水型:有含氧酸(如H2SO4、HNO3等)、强碱、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K2SO4、NaNO3、Na3PO4)这三类物质;②电解电解质型:有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如CuCl2等); ③电解质和水均被电解: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如CuSO4等)。
21.如下图所示,甲、乙为相互串联的两电解池。
试回答:
(1)乙池中Fe电极为____________极。若在乙池中滴入少量酚酞试液,开始电解一段时间后,铁电极附近呈_____________色。
(2)甲池若为精炼铜(假设粗铜的组成是均匀的,且其中活泼和不活泼的成份均存在)的装置,则电解质溶液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通过一段时间后,A电极增重12.8g,则乙池石墨电极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阴 (2). 红 (3). CuSO4溶液 (4). 4.48L
【解析】
【分析】
根据电解池的电极与外接电源的关系,可知A为阴极,B为阳极,Fe为阴极,石墨为阳极,结合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电解规律分析可得结论。
【详解】(1)乙池中Fe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在乙池中滴入少量酚酞试液,开始电解一段时间,由于水提供的H+在阴极(Fe)放电,OH-浓度增大,溶液呈碱性,铁极附近呈红色,故答案为:阴、红;
(2)若甲为精炼铜的装置,则电解质溶液用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A极上Cu2+放电,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当A电极增重12.8g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8g÷64g/mol×2=0.4mo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乙池中石墨电极氯离子放电产生氯气为:0.4mol÷2=0.2mol,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故答案为:CuSO4溶液、4.48L。
【点睛】甲、乙为相互串联的两电解池,每个电解池中两极放电转移的电子数目都是相同的,甲池中A极铜离子得到的电子数与乙池中阳极(石墨电极)失去的电子数相同,由此可计算出产生氯气的物质的量。
22.(1)下列反应中,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s)+H2O(g)===CO(g)+H2(g) ΔH>0
B.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H2O(l)+8H2O(l) ΔH>0
C.CaC2(s)+2H2O(l)===Ca(OH)2(s)+C2H2(g) ΔH<0
D.CH4(g)+2O2(g)===CO2(g)+2H2O(l) ΔH<0
(2)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将你设计的原电池通过导线与右图中电解池相连,其中,a为电解液,X和Y是两块电极板,则:
①若X和Y均为惰性电极,a为饱和的NaCl溶液,则电解时,
检验Y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X、Y分别为石墨和铁,a仍为饱和的NaCl溶液,则电解过程Y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 该反应为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3). 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Y极支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有氯气生成 (4). Fe-2e-=Fe2+
【解析】
【详解】(1)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在理论上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一般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A为吸热反应,B和C为非氧化还原反应,符合该要求的反应只有D,故答案为:D;该反应为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2)①由电解池装置可知,Y为电解池阳极,X为电解池阴极,当以惰性电极电解NaCl溶液时,阳极反应产物为Cl2,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故答案为: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Y极支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有氯气生成;
②阳极为铁电极时,阳极反应为Fe-2e-=Fe2+,故答案为:Fe-2e-=Fe2+。
23.认真观察下列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PbO2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装置E的目的是在铜上镀银,则X为____,极板N的材料为____。
(4)当装置A中Cu电极质量改变6.4 g时,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为____(标准状况)。
【答案】 (1). PbO2+4H++SO42-+2e-=PbSO4+2H2O (2). Cu+2H+Cu2++H2↑ (3). 硝酸银溶液 (4). 银 (5). 3.92L
【解析】
【详解】(1)根据装置图可知,BC是原电池,二氧化铅是正极,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PbO2+4H++SO42-+2e-=PbSO4+2H2O,故答案为:PbO2+4H++SO42-+2e-=PbSO4+2H2O;
(2)A中铜电极和正极相连,是阳极,铜失去电子。阴极是Pt,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所以总的反应式为Cu+2H+Cu2++H2↑,故答案为:Cu+2H+Cu2++H2↑;
(3)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待镀金属作阴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所以X是硝酸银溶液,N是阳极,则N是银,故答案为:硝酸银溶液;银;
(4)当装置A中Cu电极质量改变6.4g时,转移电子是6.4g÷64g/mol×2=0.2mol。装置D中氯化钠是0.1mol,阴极是氢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e-===H2↑,则产生氢气是0.1mol。阳极是氯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氯离子只有0.1mol,故当转移电子0.1mol时,氯离子放电完毕,所以阳极还有氢氧根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由电极反应式可得生成氯气为0.05mol、生成氧气为0.1mol÷4=0.025mol,所以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共计是(0.1mol+0.05mol+0.025mol)×22.4L/mol=3.92L,故答案为:3.92L。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解池的应用、电化学的相关计算等知识。在分析电解池两极的反应式时,首先要分清阳极是活性电极还是惰性电极;电镀时通常镀层金属作阳极,待镀金属作阴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在计算D装置中产生的气体是需注意两极都有气体产生,而且在阳极是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先后放电,产生了氯气和氧气,故共有三种气体。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7 Cu:64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1分)
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总焓的是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硫在氧气中燃烧 D. 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总焓表示为吸热反应,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错误;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属于高考高频考点,侧重反应类型判断的考查,注意化合价角度及归纳常见的吸热反应分析。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部分分解反应,NH4Cl固体与Ba(OH)2•8H2O固体的反应,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炭与水蒸气的反应,一些物质的溶解(如硝酸铵的溶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水解反应等;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部分化合反应。
2.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 =+131.3kJ/mol表示( )
A. 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 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 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 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 △H =+131.3kJ/mol表示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mol氢气,并吸热131.3kJ,答案选C。
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意义
3.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b>0),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4b kJ·mol-1
B. C2H2(g)+5/2O2(g)===2CO2(g)+H2O(l) ΔH=2b kJ·mol-1
C.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b kJ·mol-1
D.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b kJ·mol-1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充分燃烧a g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b>0),则生成4mol二氧化碳气体放出4bkJ的热量,故A正确;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应小于0,故B错误;
C.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的计量数对应关系不正确,反应的焓变应为ΔH=-4b kJ·mol-1,故C错误;
D.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ΔH的符号与数值均不正确,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一般从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物质的存在状态是否标明及准确、ΔH的数值大小及正负号是否正确等方面判断。
4.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C(金刚石,s)+O2(g)===CO2(g) ΔH1
C(石墨,s)+O2(g)===CO2(g) ΔH2
C(石墨,s)===C(金刚石,s) ΔH3=+1.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ΔH3=ΔH1-ΔH2
D. ΔH1>ΔH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由于石墨含有的能量比金刚石低,所以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正确;B.根据盖斯定律②-①,整理可得C(石墨,s)= C(金刚石,s) △H3=△H2-△H1,错误;C.金刚石含有的能量比石墨高,物质含有的能量越高,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小,所以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错误;D.由于金刚石含有的能量比石墨高,二者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H1<△H2,错误。
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及反应热的关系的知识。
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Zn(s)+1/2O2(g)===ZnO(s) ΔH1=-351.1 kJ·mol-1
Hg(l)+1/2O2(g)===HgO(s) ΔH2=-90.7 kJ·mol-1
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 ΔH3,其中ΔH3的值是( )
A. -441.8 kJ·mol-1 B. -254.6 kJ·mol-1
C. -438.9 kJ·mol-1 D. -260.4 kJ·mol-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①Zn(s)+1/2O2(g)===ZnO(s)ΔH1=-351.1 kJ/mol,②Hg(l)+1/2O2(g)===HgO(s)ΔH2=-90.7 kJ/mol,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即得到Zn(s)+HgO(s)===ZnO(s)+Hg(l)的ΔH3=-351.1 kJ/mol+90.7 kJ/mol=-260.4 kJ/mol,答案选D。
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
6. 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电解池中的闭合回路仅是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B. 金属导线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电解池的阳极,从电解池的阴极流向电源的正极
C. 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阴极运动,阳离子向阳极运动
D. 相同时间内,阳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的电子与阴离子在阳极上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答案】D
【解析】
在电解池溶液里,闭合回路是靠离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的,A项错误;金属导线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电解池的阴极,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向电源的正极,B项错误;在电解池溶液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C项错误。
7.用石墨电极电解某酸溶液时,在相同条件下,阴、阳两极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是2∶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阴极一定是H2,阳极一定是O2 B. 该酸可能是盐酸
C. 电解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D.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题意分析可得在电解池的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则在阴极得到氢气,在阳极得到氧气,故A正确;
B.若该酸为盐酸,则阳极为氯离子放电产生氯气,由电子转移守恒可得两极产生气体和体积之比为1:1,故B错误;
C.电解过程相当于电解水,电解后酸溶液的浓度会增大,溶液的酸性增强,故C错误;
D.阳极为阴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故D错误;
答案选A。
8.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B.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被还原
D. 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答案】B
【解析】
A、电极材料可由金属构成,也可由能导电的非金属和金属材料构成,故A错误;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故B正确;C、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端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故C错误;D、原电池放电,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故D错误;故选B。
9. 在下图装置中,通电后可观察到Cu极溶解,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直流电源中,A是正极
B. 两池内CuSO4溶液浓度均不改变
C. 两铁极上最初析出物相同
D. P池内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铜电极溶解,发生氧化反应,即铜为阳极,A为正极,B为负极,Pt为阳极,铁均为阴极,则P电解池中的电解反应方程式为2CuSO4+2H2O2Cu+O2↑+2H2SO4,有O2和Cu析出,电解质溶液质量逐渐减小,Q电解池中,阳极:Cu-2e-=Cu2+,阴极:Cu2++2e-=Cu,电解质溶液质量和组分不变,综上分析,推知B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运用多个电解池电解的原理。
10.有关如下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KCl饱和溶液的琼脂)( )
A. 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
B. 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
C. 铜片上有气泡逸出
D. 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
【答案】A
【解析】
A.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故A正确;
B.取出盐桥后,不是闭合回路,没有电流产生,电流计不发生偏转,故B错误;
C.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析出Cu,故C错误;
D.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析出Cu附着在Cu电极上,故铜片质量增加,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电极的判断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习中注意相关知识的把握.
11.把等物质的量的Na2SO4、NaCl、AgNO3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经充分搅拌后,将
所得溶液用石墨电极进行电解,阳极生成的物质是( )
A. H2 B. Ag C. Cl2 D. O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的量相等,发生NaCl+AgNO3=AgCl↓+NaNO3,反应后溶质为Na2SO4和NaNO3,根据电解原理,电解水,阳极上发生:4OH--4e-=O2↑+2H2O,故选项D正确。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等知识。
1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 ΔH=a kJ·mol-1 (a=-297.2)。分析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S(s)在O2(g)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S(g)+O2(g)===SO2(g) ΔH=b kJ·mol-1,则a>b
C. 1 mol SO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 mol S(s)与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D. 16 g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吸收148.6 kJ的热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条件可知:反应的热效应ΔH="a" kJ·mol-1=-297.2 kJ·mol-1,可知该反应的正向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考点: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3.在0 ℃和1×105 Pa下,用铂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当阴极产生6.4 g铜时,阳极放出( )
A. 1.12 L氢气 B. 1.12 L氧气 C. 2.24 L氢气 D. 2.24 L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用铂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阴极反应式为:2Cu2++4e-=2Cu阳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当阴极产生6.4g铜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4÷64g/mol×2=0.2mol,由电子守恒可得n(O2)=0.2mol÷4=0.05mol,体积为:0.05mol×22.4L/mol=1.12L,故答案选B。
14.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Zn(s)+2MnO2+2NH4+===Zn2++Mn2O3(s)+2NH3+H2O,在下图所示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A. Zn B. 碳 C. MnO2和NH4+ D. Zn2+和NH3
【答案】C
【解析】
根据原电池原理,锌为负极,碳棒为正极,锌应参加负极反应,而MnO2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应当在正极区发生反应,又由于NH4+移向正极,在正极发生反应生成NH3。
15.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 (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作正极,连接正确,故错误;B、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连接正确,故错误;C、电镀时,镀件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连接错误,故正确;D、电解氯化铜,铜作阴极,石墨作阳极,连接正确,故错误。
考点: 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等知识。
16. 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
C. 放电过程中,质子(H+)从负极区向正极区迁移
D. 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22.4 L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微生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高温条件下蛋白质失去活性,电池不能工作,错误;B、根据题给装置知C6H12O6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在电池的负极上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6H12O6+6H2O-24e-=6CO2+24H+,正确;C、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即放电过程中,质子(H+)从负极区向正极区迁移,正确;D、根据电池反应C6H12O6+6O2==6CO2+6H2O可知,每消耗1 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22.4 L,正确。
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化学电源。
17.用铅蓄电池电解甲、乙电解池中的溶液。已知铅蓄电池的总反
应为: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电解一段时间后向c极和d极附近分别滴加酚酞试剂,c极附近溶液变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极为阴极
B. 放电时铅蓄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s)+4H+(aq)+SO42-(aq)+2e-PbSO4 (s)+2H2O (l)
C. 若利用甲池精炼铜,b极应为粗铜
D. 若四个电极材料均为石墨,当析出6.4 g Cu时,两池中共产生气体3.36 L(标准状况下)
【答案】C
【解析】
A、电解一段时间后向c极和d极附近分别滴加酚酞试剂,c极附近溶液变红,说明C极附近有OH-生成,c电极上氢离子放电,c是阴极,则d极是阳极,故A错误;B、放电时铅蓄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s)+SO42-(aq)-2e-=PbSO4(s),PbO2(s)+4H+(aq)+SO42-(aq)+4e-=PbSO4 (s)+2H2O(l),是正极上的反应,故B错误;C、若利用甲池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所以b极应为粗铜,故C正确;D、若四个电极材料均为石墨,甲电解池中b阳极上生成氯气,a阴极上生成铜,乙电解池中d阳极上生成氧气,c阴极上生成氢气,当析出6.4 g Cu时,转移电子是0.2mol,所以生成0.1mol氯气、0.1mol氢气、0.05mol氧气,所以两池中共产生气体5.6 L(标准状况下),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解题关键:能准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D是易错点,找全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求出总体积。难度中等。
二、填空题(共49分)
18.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 366.8 kJ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 g NH3(g)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气态产物,放出22.67 kJ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2H5OH(l)+3O2(g)=3H2O(l)+2CO2(g) ΔH =-1366.8kJ/mol (2). 4NH3(g)+5O2(g)4NO(g)+6H2O(g),ΔH =-906.8KJ/mol
【解析】
【详解】(1)因1 mol 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 366.8 kJ热量,可得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3H2O(l)+2CO2(g) ΔH =-1366.8kJ/mol,故答案为:C2H5OH(l)+3O2(g)=3H2O(l)+2CO2(g) ΔH =-1366.8kJ/mol;
(2)1.7 g NH3(g)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气态产物,放出的热量为22.67 kJ,则4mol NH3(g)发生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4mol×17g/mol÷1.7g×22.67kJ=-906.8KJ,故答案为: 4NH3(g)+5O2(g)4NO(g)+6H2O(g),ΔH =-906.8KJ/mol。
【点睛】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
19.将0.3 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已知:H2O(l)===H2O(g) ΔH=44 kJ·mol-1,则11.2 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kJ。
【答案】 (1). B2H6(g)+3O2(g)═B2O3(s)+3H2O(l)△H=-2165kJ/mol;
(2). 1016.5K
【解析】
试题分析:(1)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则1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2165KJ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2H6(g)+3O2(g)=B2O3(s)+3H2O(l)
(2)①B2H6(g)+3O2(g)═B2O3(s)+3H2O(l)△H=-2165kJ/mol,
②H2O(l)→H2O(g)△H=+44kJ/moL,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3得:B2H6(g)+3O2(g)═B2O3(s)+3H2O(g)△H=-2033kJ/mol,
11.2L(标准状况)即0.5mol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2033kJ×0.5=1016.5kJ,
故答案为:B2H6(g)+3O2(g)═B2O3(s)+3H2O(l)△H=-2165kJ/mol;1016.5K;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3得:B2H6(g)+3O2(g)═B2O3(s)+3H2O(g)△H=-2033kJ/mol,
11.2L(标准状况)即0.5mol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2033kJ×0.5=1016.5kJ,
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和盖斯定律的计算
2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下列溶液①稀H2SO4 ②K2SO4溶液 ③CuCl2溶液 ④CuSO4溶液 ⑤KOH溶液
(1)阴极、阳极都有气体产生,且体积比(相同条件下)为2∶1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阴极、阳极都有气体产生,其中溶液酸性增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3)一个电极析出金属,另一个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_______(填序号),
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②⑤ (2). 4OH--4e-=2H2O+O2↑ (3). 2H++2e-=H2↑ (4). 2H2O2H2↑ +O2↑ (5). ① (6). ③ (7). 2Cl--2e-=Cl2↑
【解析】
【详解】(1)电解水时,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两极都有气体产生,且体积比(相同条件下)为2:1,电解①②⑤时,均相当于电解水,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即2H++2e-=H2↑,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即4OH--4e-=2H2O+O2↑,总反应为:2H2O2H2↑ +O2↑ ,故答案为:①②⑤;4OH--4e-=2H2O+O2↑;2H++2e-=H2↑;2H2O2H2↑ +O2↑ ;
(2)电解①②⑤时,两极都有气体产生,电解③④时,阴极Cu2+放电,没有气体产生,①溶液的浓度增大,pH变小;②溶液的浓度增大,pH不变;⑤溶液的浓度增大,pH变大,故答案为:①;
(3)电解③④时,阴极都是Cu2+放电,析出金属铜,③中阳极Cl-放电产生氯气,有刺激性气味;④中阳极OH-放电产生氧气,无刺激性气味,故答案为:③;2Cl--2e-=Cl2↑。【点睛】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时,由电解质溶液的组成和离子的放电顺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电解水型:有含氧酸(如H2SO4、HNO3等)、强碱、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K2SO4、NaNO3、Na3PO4)这三类物质;②电解电解质型:有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如CuCl2等); ③电解质和水均被电解: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如CuSO4等)。
21.如下图所示,甲、乙为相互串联的两电解池。
试回答:
(1)乙池中Fe电极为____________极。若在乙池中滴入少量酚酞试液,开始电解一段时间后,铁电极附近呈_____________色。
(2)甲池若为精炼铜(假设粗铜的组成是均匀的,且其中活泼和不活泼的成份均存在)的装置,则电解质溶液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通过一段时间后,A电极增重12.8g,则乙池石墨电极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阴 (2). 红 (3). CuSO4溶液 (4). 4.48L
【解析】
【分析】
根据电解池的电极与外接电源的关系,可知A为阴极,B为阳极,Fe为阴极,石墨为阳极,结合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电解规律分析可得结论。
【详解】(1)乙池中Fe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在乙池中滴入少量酚酞试液,开始电解一段时间,由于水提供的H+在阴极(Fe)放电,OH-浓度增大,溶液呈碱性,铁极附近呈红色,故答案为:阴、红;
(2)若甲为精炼铜的装置,则电解质溶液用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A极上Cu2+放电,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当A电极增重12.8g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8g÷64g/mol×2=0.4mo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乙池中石墨电极氯离子放电产生氯气为:0.4mol÷2=0.2mol,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故答案为:CuSO4溶液、4.48L。
【点睛】甲、乙为相互串联的两电解池,每个电解池中两极放电转移的电子数目都是相同的,甲池中A极铜离子得到的电子数与乙池中阳极(石墨电极)失去的电子数相同,由此可计算出产生氯气的物质的量。
22.(1)下列反应中,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s)+H2O(g)===CO(g)+H2(g) ΔH>0
B.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H2O(l)+8H2O(l) ΔH>0
C.CaC2(s)+2H2O(l)===Ca(OH)2(s)+C2H2(g) ΔH<0
D.CH4(g)+2O2(g)===CO2(g)+2H2O(l) ΔH<0
(2)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将你设计的原电池通过导线与右图中电解池相连,其中,a为电解液,X和Y是两块电极板,则:
①若X和Y均为惰性电极,a为饱和的NaCl溶液,则电解时,
检验Y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X、Y分别为石墨和铁,a仍为饱和的NaCl溶液,则电解过程Y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 该反应为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3). 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Y极支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有氯气生成 (4). Fe-2e-=Fe2+
【解析】
【详解】(1)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在理论上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一般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A为吸热反应,B和C为非氧化还原反应,符合该要求的反应只有D,故答案为:D;该反应为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2)①由电解池装置可知,Y为电解池阳极,X为电解池阴极,当以惰性电极电解NaCl溶液时,阳极反应产物为Cl2,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故答案为: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Y极支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有氯气生成;
②阳极为铁电极时,阳极反应为Fe-2e-=Fe2+,故答案为:Fe-2e-=Fe2+。
23.认真观察下列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PbO2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装置E的目的是在铜上镀银,则X为____,极板N的材料为____。
(4)当装置A中Cu电极质量改变6.4 g时,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为____(标准状况)。
【答案】 (1). PbO2+4H++SO42-+2e-=PbSO4+2H2O (2). Cu+2H+Cu2++H2↑ (3). 硝酸银溶液 (4). 银 (5). 3.92L
【解析】
【详解】(1)根据装置图可知,BC是原电池,二氧化铅是正极,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PbO2+4H++SO42-+2e-=PbSO4+2H2O,故答案为:PbO2+4H++SO42-+2e-=PbSO4+2H2O;
(2)A中铜电极和正极相连,是阳极,铜失去电子。阴极是Pt,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所以总的反应式为Cu+2H+Cu2++H2↑,故答案为:Cu+2H+Cu2++H2↑;
(3)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待镀金属作阴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所以X是硝酸银溶液,N是阳极,则N是银,故答案为:硝酸银溶液;银;
(4)当装置A中Cu电极质量改变6.4g时,转移电子是6.4g÷64g/mol×2=0.2mol。装置D中氯化钠是0.1mol,阴极是氢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e-===H2↑,则产生氢气是0.1mol。阳极是氯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氯离子只有0.1mol,故当转移电子0.1mol时,氯离子放电完毕,所以阳极还有氢氧根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由电极反应式可得生成氯气为0.05mol、生成氧气为0.1mol÷4=0.025mol,所以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共计是(0.1mol+0.05mol+0.025mol)×22.4L/mol=3.92L,故答案为:3.92L。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解池的应用、电化学的相关计算等知识。在分析电解池两极的反应式时,首先要分清阳极是活性电极还是惰性电极;电镀时通常镀层金属作阳极,待镀金属作阴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在计算D装置中产生的气体是需注意两极都有气体产生,而且在阳极是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先后放电,产生了氯气和氧气,故共有三种气体。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