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限时集训25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含解析) 试卷
展开限时集训(二十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2019·湖北襄阳期中)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 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50天,积雪深度可达20 cm。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据此完成1~3题。
1.与我国其他沙漠相比,该区域植被覆盖率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相对较丰富
B.地处高纬度地区,年均温低、蒸发弱
C.高山冰雪融水更丰富
D.季节性积雪融水丰富
2.形成该沙漠冬季稳定积雪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3.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B.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D.降低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1.D 2.B 3.A [第1题,读材料可知,该地“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 mm”,A错;该地地处44°N~46°N,位于中纬度地区,B错;“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50天,积雪深度可达20 cm”,由此推断,该地季节性积雪融水丰富,C错、D对。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地处北半球中纬度,且盆地西侧地形有豁口,冬季强盛的西风将大西洋水汽带入该盆地。第3题,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可以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2016·海南高考)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4~6题。
4.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
5.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6.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牧业
4.B 5.D 6.A [第4题,由材料“风沙满地跑”可知,该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风力大,选项B正确。第5题,该岛风力大,为避免大风损毁房屋,房屋一般会建得较低矮,排除选项A、C;该岛距台湾岛近,夏季位于台湾岛的雨影区,且地势低平,对水汽的抬升作用不明显,因此该岛的降水量要少于周边地区(通过材料“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亦可知),屋顶的坡度较缓(是与周边地区相比,若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结果又不同);为避免风沙进入室内,该岛传统民居的窗户较小(碉堡为军事上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除射击孔外,一般不留窗户,由此亦可说明该岛传统民居的窗户较小)。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第6题,由材料“光长石头不长草”可知该岛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和牧业,而该岛四面临海,可知当地居民主要从事渔业,选项A正确。]
(2019·长沙模拟)在江苏中部的兴化地区(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有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垛田。当地人们在号称“锅底洼”的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高成垛,垛上耕作,形成一块块状如小岛的精致农田。读图,回答7~9题。
7.根据其耕作方式判断,垛田种植的作物最不可能是( )
A.水稻 B.棉花
C.冬小麦 D.玉米
8.当地每年都要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此举的主要作用有( )
①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通航 ②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 ③加深、拓宽河道和沟渠,增加储水量 ④给垛田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9.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流域上游兴修水库,新修垛田的高度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泥沙淤积加剧
B.地壳不断下沉
C.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减少
D.人口密度增加
7.A 8.B 9.C [第7题,垛田适宜旱地种植,而水稻必须在水田中耕种。第8题,垛田地势起伏小,水土流失不严重,②说法错误;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可以加深河道,利于排水通航,但不能拓宽河道和沟渠,①说法正确、③说法错误;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大部分来自土壤表层,加之淤泥中的生物残体分解又会释放出有机质,因而可以改善垛田土壤肥力,④说法正确;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第9题,上游兴修水库可拦截泥沙,使得水库下游河段河水的含沙量减小,该地区河道的泥沙淤积减轻;水库有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功能,兴修水库会使下游河段洪涝灾害的发生频次减少,垛田不需要太高即可减轻渍涝灾害的威胁,故选项C正确。]
(2019·蚌埠模拟)某河流的渔业资源变化是由①污水排放量、②人口、③河流流量三个因子及其变化趋势共同决定的。下面是该河流某河段的三个因子变化趋势图,④线表示该河段渔业资源的变化。读图,完成10~11题。
10.在e时间段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人口和污水排放量在该时间段内对渔业资源没有影响
B.如果人口和污水排放量严格控制在某个水平内,则渔业资源仅由河流流量决定
C.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是提升渔业资源的关键
D.严格控制污水排放量是提升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
11.如果用渔业资源变化代表该河段的生态变化,在b和c时间段时,河流生态与污水排放量呈正相关,关于其原因最合理的是( )
A.因为生态本身就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这里凑巧是正相关
B.因为人口控制在一定数量
C.因为河流在一定河流流量值上具有较高的自净能力
D.因为人口数量相对稳定,所以污染物的排放量较为固定
10.B 11.C [第10题,在e时间段内,污水排放量基本不变,人口略有增加,渔业资源与河流流量变化趋势基本吻合。第11题,在b和c时间段内河流流量较大,因此河流自净能力较强。]
二、非选择题
12.(2019·河南省淮阳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异同。
(2)荷兰的风车和拦海大坝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观,拦海大坝使荷兰拥有世界著名的围海造田景观。分别说明风车和拦海大坝两处景观形成的地理原因。
(3)荷兰和中国的江苏省都经历了从围海造田到退耕还海的过程。分析说明两地围海造田和退耕还海的共同原因。
[解析] 第(1)题,从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两地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亚欧大陆上;从相对位置看,两地位于不同大洲,临不同海洋。第(2)题,分析荷兰风车景观的形成原因,应该从该国风力资源丰富入手,主要考虑大气环流(西风带)、地理位置(沿海)。修建拦海大坝有利于保护陆地免遭海浪侵蚀,有利于填海造陆。第(3)题,围海造田的原因主要从扩大耕地面积角度考虑;而退耕还海的原因主要从生态保护角度考虑。
[答案] (1)相同点: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不同点:荷兰位于欧洲,西临大西洋(北海);江苏省位于亚洲,东临太平洋(黄海)。
(2)风车:荷兰地处大陆西岸或大西洋(北海)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风力资源丰富。拦海大坝:荷兰国土面积小,地势低洼,修筑拦海大坝可以防止海浪侵袭,有利于填海造陆(围海造田)。
(3)围海造田可以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扩大耕地面积或陆地面积)。退耕还海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减轻土地盐碱化等。
13.(2019·广东惠州第一次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椰树原产于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树高25—34米,树叶呈扇形,宽2米,长可达7米,被称为“树中之象”。海椰树约生长20年才会结果,其果实海椰子约需8年才能成熟,重量可达20千克,沉落到海洋里的海椰子只有在腐烂后才会浮出水面。目前,只有普拉兰岛的五月谷还有4 000多棵海椰树,这里已被当地政府划为天然保护地,私人不得擅自采摘、出售、出口海椰子。
海椰树周身是宝。树叶可用来编制席子、篮筐、帽子等日常用品;椰壳质硬有光泽,可加工成盘、杯等容器,还可雕刻上花纹,加工成精美的工艺品;果汁香醇可口,是上好的甜食;果肉可做汤料并具有药用功效。下图为普拉兰岛及库瑞岛位置示意图。
(1)推测普拉兰岛的气候特征及降水类型。
(2)试解释普拉兰岛海椰树难以向岛外自然传播的原因。
(3)分析当地海椰子加工业不发达的原因。
(4)有人建议在普拉兰岛及库瑞岛扩种海椰树,试说明提出此主张的理由。
[解析] 第(1)题,普拉兰岛处于南纬4°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了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多对流雨。第(2)题,根据普拉兰岛的海陆位置可知,该岛与大陆相距较远;由材料可知沉落到海洋里的海椰子只有在腐烂后才会浮出水面,而腐烂后的海椰子即使漂浮到其他陆地也无法生长。第(3)题,海椰树约生长20年才会结果,其果实海椰子约需8年才能成熟,由此可知海椰子成熟周期长,原料不足;普拉兰岛的五月谷已被当地政府划为海椰子天然保护地,政府的保护政策限制了海椰子加工业发展。第(4)题,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政策、经济发展)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全年高温多雨。对流雨。
(2)岛屿周围海域广阔,与其他大陆相距较远;漂浮的海椰子早已腐烂,漂上岸后不能生长。
(3)海椰树少,海椰子成熟周期长,原料不足;有政府的保护政策,私人不得擅自采摘、出售海椰子。
(4)两岛是海椰树原产地,适宜海椰树生长;有利于保护当地特有、濒危物种(符合当地相关保护政策);提高海椰树利用价值(发展加工业、特色旅游业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