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 戊戌变法评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 戊戌变法评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6课戊戌变法,本课主要内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了,戊戌六君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2.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3.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著名的“公车上书”是什么?
康有为(1858—1927年)广东南海人,自幼熟读经书。曾游历西方,钻研西学知识。1888年,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图强,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后回到广州万木草堂中讲学、著书,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典型代表。其学生有梁启超。
(1)主要人物:(2)直接原因:(3)上书内容:(4)结果:(5)历史影响:
1895年《马关条约》签定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梁启超《事务报》发表: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严复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广东新会人。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8岁入万木草堂跟康有为学习。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公车上书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25岁时,到长沙主讲时务学堂。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福建侯官县人,早年就读于福建船政学堂。1877年被选派赴英国学习海军。留学期间,广泛涉猎西方各种政治学术理论。两年后回国,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所翻译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进化理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开始。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变法开始.
百日维新诏令的主要内容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参与政治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西方科技和思想的传播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异同:
相同点: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不同点: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器物;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这次变法结果如何呢?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戊戌变法失败。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6人被捕遇害。这次变法历时103天。这次变法历时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都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被斩首,史称“戊戌六君子”。
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可以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双方力量的对比、变法的内容)
1、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势力强大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与破坏。
2、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无权的光绪帝。
3、变法者急于求成,法令过于繁杂,难以付诸实施;地方督抚对于政令既缺乏了解,也缺乏支持。
“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使一部分中国人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1.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 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 ) A.1888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8年
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4.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5.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裁撤冗官冗员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6.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袁世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第6课 戊戌变法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6课 戊戌变法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课内容课件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