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三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公开课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2.初步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的概念、相关计算来源:Zxxk.Cm]
【教学难点】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Zxxk.C]观看多媒体课件:公共汽车在直路上启动、加速、到站前减速、停止后乘客上下车;
然后再启动前进——(通过观看,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总结出在实际生活中变速运动更为普遍.)
.问:我们坐汽车出行,对于汽车在路程中车速变化的细节特在意吗?不,人们关注的是汽车在全程中总共用了多少时间.
二、进行新课
1、平均速度
(1)利用汽车经过的总路程和总时间计算出的汽车的速度应叫做什么速度?如何去理解?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给出行驶的总路程和所用时间,计算汽车的平均快慢程度,给出平均速度公式.
板书:v=s/t.
(3)例题:火车沿京沪线从北京站至济南全程498km,行驶4.5h,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大?解析:公式的正确运用、单位正确换算.v=s/t=498km/4.5h=110.7km/h.
(4)结合课本列表,让学生熟悉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特别是自行车、人步行的速度,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
2 瞬时速度
(1).观看汽车的时速表.问:表针所显示的速度是汽车的平均速度还是汽车在某个瞬间的速度?(学生易理解,表针指数随时变化,是显示汽车在某个瞬间的速度.)
(2).讲解瞬时速度的定义及与平均速度的区别.
(3).讨论.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学生讨论总结)
【课堂练习】[来源:ZXXK]
1.武昌到北京西站,快车K38次需12 h,而直快546次需 16 h,是因为( ) A.546次车的所走路程比38次的所走路程远
B.38次车在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比546次的速度快[来源:Z*xx*k.Cm]
C.通过任何相同地段,38次一定比546次开得快
D.546次沿途停靠站较多,耽误很多时间,使其平均速度比38次小
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在每1min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物体所做的运动(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D.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
3.一个大木箱漂浮在河面上,随河水向下游漂去,在木箱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条小船.两船到木箱的距离相等.若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相等,那么,当两船同时划向木箱时( )
A.上游小船先捞到木箱 B.下游小船先捞到木箱
C.两船同时到达木箱 D.无法判断哪条船先到达木箱
4.小汽车在短时间内的速度可以变化很快.有些车几秒钟内车速就可以从0km/h急升到 110km/h.图3.3-5是一辆车在10s内的车速变化情况,由图像可知第4 s时车速为30km/h,从第2s到第4s过程中,车速增加(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第4s时刻,小汽车瞬间速度为30km/h.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交流,老师给予适当帮助
【板书设计】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2)公式:=.其中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来源:ZXXK]
(3)物理意义: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
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3.区别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区别
反映物体整个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反应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快慢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新知识预习,再教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沪科版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超声,次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