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午间半小时练19: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午间半小时练19: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含解析)第1页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午间半小时练19: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含解析)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午间半小时练19: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含解析)

    展开

    (十九) 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徽举进士,累吏部员外郎。乾符中选滥,吏多奸,岁调四千员,徽治以刚明,杜干请,法度复振。父蔚避地于梁,道病,徽与子扶篮舆,历阁路,盗击其首,血流面,持舆不息。盗迫之,徽拜曰:人皆有父,今亲老而疾,幸无骇惊。盗感之,乃止。及前谷,又逢盗,辄相语曰:此孝子也!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饮奉蔚,留信宿去。抵梁,徽趋蜀谒行在,丐归侍亲疾。会拜谏议大夫,固辞,见宰相杜让能曰:上迁幸当从,亲有疾当侍,而徽兄在朝廷,身乞还营医药。父丧,客梁、汉。终丧,以中书舍人召,辞疾,改给事中。张伐太原,引为判官,在所敦遣。徽太息曰:王室方复,藏殚耗,当协和诸侯以为藩屏,而又济以兵,诸侯离心,必有后忧。不肯起。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茂贞亟请,帝召群臣议,无敢言。徽曰:王室多难,茂贞诚有功。今复恭阻兵而讨之,罪在不俟命尔。臣闻两镇兵多杀伤,不早有所制,则梁、益之人尽矣。请假以节,明约束,则军有所畏。帝曰:然。乃以招讨使授茂贞,果有功,然益偃蹇,帝使宰相杜让能将兵诛讨,徽谏曰:岐,国西门。茂贞凭其众而暴,若令万分一不利,屈威重奈何?愿徐制之。不听。师出,帝复召徽曰: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对曰:臣职谏争,所言者军国大体,如索贼平之期,愿陛下考蓍龟,责将帅,非臣职也。既而师果败。(节选自《新唐书·牛徽传》,有删改)[] (nǐ):止,遏制。(kuài):仓库。(shī)龟:指卜筮。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A.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B.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C.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D.濬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解析:C 本题适合运用排除法。意为征召,后面跟动词和官名给事中,意为征召牛徽担任给事中之职,此处结构完整,不能再跟人名杨复恭,故排除BD两项。请假为古今异义,为请求,为授予,意为请求朝廷授予,后面需有宾语,即授予的具体内容,也就是招讨节,故排除A项。选C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擢,选拔、提拔的意思,是指由原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同义。B.行在,也称行在所,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C.敕,此处指敕令,皇帝下达命令。本义为皇帝的诏令,如敕封”“敕造等。D.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此处指拥兵一方的割据势力。解析:A ’‘同义错,指晋升或调动官职,意为谪戍、流放或调动官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牛徽匡正时弊。他担任吏部员外郎时,处事刚直严明,杜绝官员选拔中的求取请托现象,使国家的法令制度得以重新振兴。B.牛徽恪守孝道。他护送父亲去梁地途中被强盗打伤,但仍然抬着轿子;为了照顾父亲,他谢绝了朝廷的任命,直至办完父亲的丧事才赴任。C.牛徽心忧国事。张濬讨伐太原时,牛徽认为王室正处于恢复时期,国库空虚,此时不宜用兵,应与各方诸侯和睦相处,以巩固边防。D.牛徽洞察情势。在多事之秋,他建议皇上把招讨使符节授予李茂贞,让其平定叛乱,又劝谏皇上不要急于讨伐居功自傲的李茂贞,而应慢慢制约他。解析:B 直至办完父亲的丧事才赴任错,原文为终丧,即为父亲守丧满三年。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1)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饮奉蔚,留信宿去。(5)译文:                                                                                                                                                     (2)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5)译文:                                                                                                                                                      参考答案:(1)强盗和牛徽一起抬着轿子让他们住到自己家里,呈上布帛包扎(牛徽的)伤口,用稠粥和水招待牛蔚,留他们连住两夜才离开。(得分点:”“”“信宿1分,句意2)(2)现在讨伐李茂贞,他的军队都是乌合之众,战胜他们一定万无一失,你计算一下哪一天有捷报传来?(得分点:万全”“”“1分,句意2)参考译文:牛徽考中进士,经过多次提拔后担任吏部员外郎。乾符年间选拔官员不加节制,官吏中有很多奸猾之人,每年选调官吏四千人,牛徽用刚直严明(的态度)来治理(这个问题),杜绝委托求情,法令制度得以重新振兴。牛徽的父亲牛蔚到梁地去躲避祸乱,在途中生了病,牛徽与儿子抬着(牛蔚乘坐的)竹轿,经过栈道时,强盗击打他的头部,(牛徽)血流满面,(可他)仍抬着轿子不停步。强盗紧追不舍,牛徽对强盗行礼说:人人都有父亲,现在我的父亲年老而且生病,希望不要惊吓他。强盗被他的话感动了,就停止追逼。到了前面的山谷,又遭遇强盗,(强盗们)就互相转告说:这是一个孝子啊!强盗和牛徽一起抬着轿子让他们住到自己家里,呈上布帛包扎(牛徽的)伤口,用稠粥和水招待牛蔚,留他们连住两夜才离开。抵达梁地,牛徽赶赴天子所在的蜀地谒见皇上,请求回家侍养生病的父亲。恰好牛徽被授予谏议大夫一职,他坚决推辞,拜见宰相杜让能说:皇上行幸他处应该随从,父亲有病应当侍奉,不过我的哥哥在朝廷做官,我请求回去为父亲请医问药。父亲去世后,牛徽客居梁、汉两地。为父亲守孝满三年后,朝廷征召牛徽担任中书舍人,牛徽以身体有病推辞,(后来)改任给事中。张讨伐太原,引荐牛徽担任判官,皇上下令当地官员督促牛徽赴任。牛徽叹息说:王室刚刚恢复,仓库的粮草已经耗尽,应当与地方诸侯和睦相处并把他们作为屏障,可又要加兵讨伐,诸侯与朝廷不是一条心,一定会有后顾之忧。牛徽不肯赴任。张果然战败。朝廷又征召牛徽担任给事中。杨复恭在山南反叛朝廷,李茂贞请求朝廷授予招讨使符节去讨伐杨复恭,还没等朝廷答复,他就与王行瑜擅自出兵了。昭宗发怒,拿着奏章不批复。李茂贞屡次请求,皇上召集群臣商议,群臣不敢说话。牛徽说:王室多灾多难,李茂贞确实有功劳。现在杨复恭依仗兵力作乱而李茂贞去讨伐他,李茂贞的罪过在于没有等待命令下达罢了。我听说两个节镇的士兵杀死杀伤很多人,(如果)不早一点有所控制,那么梁、益两州的人就要()杀光了。请朝廷把招讨使符节授予李茂贞,明确规章,那么军队就会有所畏惧。皇上说:对。于是把招讨使符节授予李茂贞,李茂贞果然平定了叛乱,但是他更加骄横,皇上派遣宰相杜让能率兵讨伐他,牛徽劝谏说:岐地,是国都的西门。李茂贞凭借他的军队而(变得)暴虐,如果使他(对朝廷哪怕)有万分之一的不利,()使皇上的威严受到挫伤怎么办?希望慢慢制约他。皇上不听劝谏。(讨伐李茂贞的)军队出发了,皇上又召见牛徽说:现在讨伐李茂贞,他的军队都是乌合之众,战胜他们一定万无一失,你计算一下哪一天有捷报传来?牛徽回答说:我的职责是劝谏,所谈的都是有关军队、国家的重要事情,如果询问平定叛贼的日期,希望陛下用卜筮的方式去推求,责问将帅,这不是我的职责。不久,朝廷的军队果然被击败。二、保59的古诗歌(11)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56题。甲诗送僧往湖南刘 商闲出东林日影斜,稻苗深浅映袈裟。船到南湖风浪静,可怜秋水照莲花。乙诗送濬上人刘 商木落前山霜露多,手持寒锡远头陀[]眼看庭树梅花发,不见诗人独咏歌。[] 头陀:行脚乞食的和尚。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A.甲诗字写出僧人出东林乃随性而为,犹如白云无心出岫。B.甲诗运用光影、色彩对比,写出僧人与自然妙合无痕,富有禅意。C.甲诗末句秋水、禅僧、莲花融为一体,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氛围。D.乙诗中的落叶、寒山与老僧构成一幅淡远萧疏的画面,诗中有画。E.两诗皆以实写手法,融诗之趣与画之美为一体,视觉冲击力强。解析:CE C项,应为澄明纯净的氛围,没有凄清之意。E项,两诗皆以实写手法错,如乙诗眼看庭树梅花发,不见诗人独咏歌应是虚写的手法,是写诗人看庭院梅花即将开放,想象那时友人已远行,只剩下自己一人在花下吟咏的情景。6.这两首诗皆为送别诗,请简要分析二者情感的异同。(6)答:                                                                                                                                                     解析:甲诗后两句写船行至南湖,僧友内心如南湖风浪一般平静,诗人以秋水喻僧友心境的澄明通透,莲花喻僧友内心的洁净无垢,表达了诗人对僧友澄明洁净的内心世界和出尘风致的欣赏之情。乙诗后两句写眼看着庭院中的梅花就要绽放了,却只有诗人独自歌咏,表达了诗人对上人远行后不能同在梅树下吟咏诗歌的遗憾之情。两首诗均无离别诗的悲苦之情。参考答案:异:甲诗写出诗人对僧友澄明洁净的内心世界和出尘风致的欣赏之情。(2)乙诗表达了诗人对濬上人远行后不能同在梅树下吟咏诗歌的遗憾之情。(2)同:这两首诗均为送别诗,却无离别诗的悲苦之情。(2)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