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7章《中国地理》测评(含解析)
展开第十七章 中国地理
高频考点练(十九) 考查范围:中国主要地区
建议时间 / 45分钟
一、选择题
图G19-1为某杂志的秋色专辑插图。卷首语中写道:“在策划这期秋色专辑时,我们选择了4条不同路线,按照所处位置不同,我们称其为‘东线’‘中线’‘西线’‘北纬35°线’。”据此完成1~2题。
图G19-1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相对于合肥,广州的秋天来得更早
B.西线中,阿勒泰到拉萨秋色来得逐渐变晚
C.中线比较平直,主要是沿线地势比较平坦
D.水稻在包头附近河套平原的生长时间要比在五指山地区的生长时间长
2.造成各地秋色开始早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距海远近的差异形成了从喀喇昆仑山口到连云港的秋天早晚不同
B.海拔高低差异造成从包头到五指山秋天脚步的节奏
C.阿勒泰入秋日比叶城提前主要是因为纬度影响
D.洋流的影响使烟台到广州的各地的秋季开始时间越来越晚
图G19-2为海河流域水系图以及海河与珠江水系水文特征对比表。据此完成3~5 题。
图G19-2
| 长度(km) | 流域面积 (104km2) | 流域年平均径流量 (108m3) |
海河 | 1050 | 31.8 | 228 |
珠江 | 2320 | 45.2 | 3260 |
3.划分海河流域范围的依据最可能是 ( )
A.降水量 B.地形
C.人口密度 D.行政区划
4.海河流域年平均径流量远小于珠江的,主要是因为海河流域( )
A.气候大陆性较强
B.河流长度短,流域面积小
C.蒸发旺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
D.调水工程减少了河流径流量
5.20世纪中叶以来,海河流域修建了众多水库,这些水库的作用主要有 ( )
①保障城乡用水 ②进行有效的防洪调度 ③实现水能开发,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④减缓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 ⑤大坝拦截泥沙,防治水土流失
⑥提高河道的通航能力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农业部发布的《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认识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图G19-3为我国大豆主产区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图G19-3
6.与乙地相比,甲地大豆生产的优势条件有 ( )
A.热量充足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富 D.市场广阔
7.提高我国大豆单产的措施有 ( )
①加大科技投入,选育优良品种 ②政策扶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③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④接近市场,将大豆种植在大城市郊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图G19-4为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主要制造业产值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图G19-4
8.关于江苏、浙江制造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品多用于出口
B.高新技术产业占绝对优势
C.制造业结构相似
D.以动力导向型产业为主
9.三个省级行政区发展制造业的共同区位条件主要有 ( )
①市场需求量大 ②海陆交通便利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农民便开始“搬家”:从山前平原搬到深山里,再从高山上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他们敏锐地踩着季节的节奏,与之周旋、适应,永远在路上。当南方地区的农民以某处固定的“家”为阡陌世界的核心时,新疆的农民却将“转场”当作生活的本身,并由此形成了新疆才有的行吟诗人般的生活。读图G19-5,完成10~11题。
图G19-5
10.关于图中①②两地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两地均为夏季牧场
B.①②两地均为冬季牧场
C.①地为冬季牧场,②地为夏季牧场
D.①地为夏季牧场,②地为冬季牧场
11.关于P—Q 一线植被及其密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胡杨林;由P至Q,密度变小
B.胡杨林;由P至Q,密度变大
C.橄榄林;由P至Q,密度变大
D.荒漠;由P至Q,密度没有变化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班公错,是高原上的内陆湖,2/3位于我国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1/3在克什米尔地区境内。其湖水具有由东向西依次为淡水、半咸水、咸水的奇特分布特点。该湖泊克什米尔部分生物匮乏;中国境内湖中盛产特有的西藏裂腹鱼,湖区植物种类近300种,聚居着大量红嘴鸥和斑头雁,夏季数以万计的地中海中头鸥来此繁殖,偶尔在湖边还会出现罕见的野马群……新藏公路经过班公错东缘。图G19-6示意班公错和新藏公路位置。
图G19-6
(1)简述班公错的主要补给类型及水位季节变化特征。
(2)班公错湖水东淡西咸的原因最可能是什么?
(3)影响新藏公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4)列举班公错的生态环境意义。
高频考点练(十九)
1.D 2.C [解析] 第1题,广州的纬度比合肥的低,秋天比合肥来得晚;西线中,拉萨在青藏高原上,海拔高,夏天短促,秋天来得比阿勒泰的早;中线沿线地形比较崎岖;河套平原的纬度比五指山地区的高,热量条件比五指山地区的差,水稻生长所需的时间比五指山地区的长。第2题,“北纬35°线”东段海拔低,秋天来得晚,西段海拔高,秋天来得早;纬度差异造成从包头到五指山秋天脚步的节奏;烟台到广州秋季开始时间越来越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差异;阿勒泰和叶城海拔相差不大,阿勒泰的纬度比叶城的高,所以入秋日比叶城的提前。
3.B 4.A 5.A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海河流域的界线多位于山地(山脊)处,因此流域划分的依据是地形。第4题,海河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雨季短,降水总量较小,气温年较差大,气候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特征;珠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总量大,河流年径流总量比海河的大。珠江流域平均气温比海河流域的高,蒸发量比海河流域的大。南水北调工程增大了海河的径流量。第5题,读图可知,海河流域的水库主要分布在中上游和大城市附近,其作用一是调节径流量,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二是蓄水以满足城乡用水;三是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减缓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
6.B 7.A [解析] 第6题,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平原,乙地位于华北平原。甲地热量条件比乙地的差,降水条件和市场条件并不比乙地的优越。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对农业生产有利。第7题,扩大种植面积与提高大豆单产无直接关联,排除③;大城市郊区应发展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城郊农业,如蔬菜、花卉种植,同时,将大豆种植在大城市郊区并不能提高单产,排除④。
8.C 9.A [解析] 第8题,根据图例判断,江苏、浙江制造业结构相似,传统产业占优势,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所占比例大。根据产业类型判断,产品多面向国内市场。第9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三省级行政区发展制造业的市场需求量大;三省级行政区濒临海洋,多港口,陆上铁路、公路分布密集,海陆交通便利。三省级行政区矿产资源较少,土壤条件与制造业发展关系不大。
10.D 11.A [解析] 第10题,①地海拔高,夏季凉爽,牧草茂盛,适合夏季放牧;②地位于山麓地带,海拔低,可作为冬季牧场。第11题,图示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在有水源的地方适宜胡杨林的生长。图中由P至Q,离河流越来越远,水源条件变差,树木的密度变小。橄榄树适宜在亚热带生长。
12.(1)主要补给类型: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山地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水位季节变化特征:春季水位升高,夏季升至最高,冬季水位最低。
(2)东部河水补给量大,稀释作用强;西部河流发育较少,且蒸发强烈,使湖水盐分浓缩,含盐量增大。
(3)国家合理布局西部交通运输网的要求;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防安全;沿线高寒缺氧、地形崎岖、地质不稳、冻土广布,自然条件恶劣,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投入大。
(4)提供淡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调节区域气候;为裂腹鱼及众多鸟类等生物提供生存、繁殖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 第(1)题,班公错为青藏高原上的内陆湖。主要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侧的非季风气候区。高山冰川和积雪融水、山地降水和地下水为其主要补给水源。受冰雪融水量的季节变化影响,湖泊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第(2)题,内陆湖泊含盐量受入湖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根据东部、西部河流入湖水量的大小分析湖泊东淡西咸的原因。第(3)题,从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主要从提供淡水和对气候、生物等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