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教学设计 教案 78 次下载
-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 课件 89 次下载
-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课件 课件 92 次下载
- 4.2《我国的社会保障 教学设计 教案 83 次下载
- 综合探究二《 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课件 课件 76 次下载
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优质教学设计
展开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2 《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说明我国现阶段为什么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阐释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的原理,介绍了实行这种分配制度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二目“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阐明了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意义所在,并详细介绍了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二、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要求,阐释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必要性,更加认同党和国家现阶段采取的一系列分配政策和措施。
2.科学精神:探究我国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提高科学认识问题的水平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法治意识:探究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渠道,理解并支持国家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的决心和措施。
4.公共参与:明白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不只是国家和政府的事,人人都有责任,中学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做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积极践行而不是坐等结果。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配制度的内容,分配制度的作用和意义,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方式
教学难点:分配制度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议题式、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五、教学过程
导入:对我国分配制度的初认识
播放视频:《70年数据见证新中国伟大飞跃 居民收入分配兼顾公平和效率》,了解视频中提到的分配、平均分配、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可支配收入、公平、效率的含义,初步认识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问题:视频中提到我国的分配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知识点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影响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议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议学活动:晒晒我家的钱包。
(1)介绍和分享自己的家庭收入来源有哪些?
(2)分析哪些属于按劳分配,哪些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行这样的分配方式有何意义?
(3)如何才能让自己家庭的钱包更鼓?
活动方式:学生分组讨论议题问题,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发言,完善学生的回答要点。
议题问题1.学生介绍自己家庭的收入来源。
议题问题2.根据学生对第一个议题问题的回答,分析其收入归类。
议题问题3.让家庭钱包更鼓,就是增加家庭收入。主要措施有:大力发展经济,做大蛋糕;坚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积极劳动,让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国家完善收入分配增长机制等。
知识点2.按劳分配。
知识点3.按生产要素分配。
知识点4.全面认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议题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增强公民获得感。
【情境】2019年是改革开放41周年,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目前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的标准。10%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在全部居民财产中所占比重不到2%,而10%高收入家庭则占所有居民财产总额的40%以上。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扩大的趋势,理顺分配关系,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议题问题:
(1)说一说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如何通过完善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增强获得感?
活动方式:学生分组讨论议题问题,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发言,完善学生的回答要点。
议题问题1.造成收入差距大的原因主要有:历史原因,行业原因,区域发展不平衡原因,城乡发展不平衡原因,不合理的分配政策等。
议题问题2.我国完善收入分配的措施。(见教材)
知识点1.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必须完善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知识点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1)根本途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2)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3)初次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再分配,政府要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要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4)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必须坚持消除贫困。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板书设计
性质
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决定因素
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
基本内容和要求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意义
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原因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形式
劳动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
资本
储蓄存款获得的利息、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或股权转让收入、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技术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获得的收入等
管理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获得的收入
土地
土地、房屋的租金等
意义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按性
质分
按劳分配
按要素分配
按获取途径分
劳动性收入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财产性收入
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其他收入形式
经营性收入
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
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家庭或个人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转移支付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养老金、社会救助和补助等
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必修2 经济与社会<a href="/zz/tb_c400334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优质课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优质课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业要求,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提示,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评价标准,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