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认识地球备课课件ppt
展开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河流,巍峨的群山,深邃的峡谷,广袤的平原,雄浑的高原,苍凉的大漠……地球经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才造就了如此绚丽多姿、生机盎然耳朵自然景观?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让我们来认识她的面貌吧!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延续了几千年
“盖天说”与“浑天说”
“天圆如张盖, 地方如棋局”
“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1522年9月,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麦哲伦环海航行(证实)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借助地球仪,可以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能直观演示地球的自自转与公转、昼短夜长变化、四季形成等自然现象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1、纬线 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2、纬线的特征: 圆;相互平行;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它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4、纬度 (1)概念: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它们标度的度数。 (2)纬度的标定: 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以北称北纬,赤道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1、经线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2、经线的特征: 半圆;相交于极点;长度都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 (1)概念: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分别为它们标度的度数。 (2)经度的标定: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从这条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经和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即0°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
(4)东、西半球的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写作20°W)和东经160°(写作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把下列经度和所属的东、西半球连接起来。15°W 17°E 34°W 150°E 170°E 175°W
2、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① 利用标注的度数,读出经度和纬度的度数。② 利用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判断A、B是东经还是西经,南纬还是北纬。
A:20°S,40°WB:40°N,60°E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1.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2.自转周期 一天3.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1.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2.公转周期 一年3.产生的现象 四季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地球有多大:表面积5.1亿千米2,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经纬网: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经线: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纬线: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下列不能说明地球形状为球体的是( )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 D.流星现象 2.“太阳大,地球小,地球围着太阳跑;星儿移,月儿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产生的现象( ) A.四季冷暖差异 B.昼夜长短变化 C.五带的划分 D.昼夜更替
3.家住北极的咸蛋超人有一天想拜访住在南极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家,咸蛋超人“遁地”穿行的距离约为( ) A.2万千米 B.4万千米 C.6371千米 D.12742千米 4.假设一列火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环绕赤道一圈,大约需要( ) A.40小时 B.400小时C.80小时 D.800小时
地理湘教版第一节 认识地球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第一节 认识地球一等奖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公转,什么是地球仪,经纬网,世界政区,世界地形,从地球仪上看地球,北极点,南极点,地轴为什么是倾斜的,纬线与纬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垂直于纬,5°N,西北方,自西向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第一节认识地球作业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中考地理复习第一节认识地球作业课件,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