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15篇(一)(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15篇(一)(含答案)第1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15篇(一)(含答案)第2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15篇(一)(含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15篇(一)(含答案)

    展开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词鉴赏15()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李 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释] 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李白与被贬谪的李晔、贾至同游洞庭湖,作诗记游。②南湖:指洞庭湖。在长江之南,故称。③耐可:哪可,怎么能够。(1)首句中所写洞庭湖水的特点是                      (2)“月色”岂能“赊”?著此一字,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韵?    2.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九日同姜如农王西樵程穆倩诸君登慧光阁   宋琬塞鸿犹未到芜城,载酒登临雨乍晴。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上方钟磬疏林满,十里笙歌画舫明。空负黄花羞短鬓,寒衣三浣客心惊。:芜城,扬州的别称。A.首联写塞外鸿雁尚未到扬州,天气乍雨初晴,作者与友人登高饮酒,共度重阳佳节。B.山色一联对仗工整,既写出了山色的变化,又写出了时序的变迁。C.颈联虚实结合,作者听着悠扬的钟声,忆起昔日扬州的繁华,如今繁华不再,让人伤怀。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象沉郁,写出了作者年华已逝、窘迫潦倒的生活状况,表达了悲凉愁苦的感情。  3.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题目。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注释] ①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此词是其在黔州贬谪时所作。左藏(cánɡ),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次韵,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②漏天:连阴下雨,像天漏了一样。③霁:雨雪之止也。④鬼门关:即石门关,地名。⑤气岸:气度傲岸。⑥华颠:白发。古人重阳节有簪菊风俗,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⑦两谢:谢瞻、谢灵运,此二人曾在重阳节戏马台的群僚聚会上,赋诗为乐。⑧句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两句写的是词人因多日下雨被困屋中之苦,后三句写的是重阳佳节,久雨放晴,诗人畅饮狂欢之喜。B.下片后三句借用典故,塑造出一个不服老、不消沉、气概直追古时风流人物的老者形象。C.从词中看,词人在重阳节做了乘船、饮酒、簪菊、作诗、驰射这几件事情。D.词作主要通过重阳即事,表现出词人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豁达胸怀。(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漏天”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是水之状。B.词人用“鬼门关”这一蜀地险峻的环境衬托内心被贬的抑郁之苦、借酒消愁之困。C.“几人黄菊上华颠”这一句运用反问,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D.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豪迈,表现词人虽身居恶劣环境,却具有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的乐观精神。 4.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按要求答题。江城子·密州出错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宁,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上阙一个“______”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了随猎者矫健的身姿和如虹的气势。(2)请对下阙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注释] ①此词是作者贬官为民闲居带湖期间,投宿博山脚下一户王姓人家所作。(1)词的上片描绘了“王氏庵”居住环境             的特点。(2)有人评价“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构成了辛词的悲壮基调”,请从下片中选取具体词句加以品析。                   6.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列各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游山西村》描写了游村的见闻,诗人借助农村日常生活表达了自己心情。  (2)这首诗通过不同情境的描写,表现了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村民习俗。请你任选一个情境,说说阅读后的体验。   7.诗歌鉴赏,回答下列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3)这首词起笔一问一答,饱含着词人的万千愁绪。请结合上阕内容,展开联想,以词人的口吻,描述你从画线句中读到的词人的心理活动。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岁暮到家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注释] ①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②风尘: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1)颔联中“      ”一句,化用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颈联中运用    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母亲嘘寒问暖的感人形象。 (2)尾联中“愧”和“不敢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金城北楼[唐]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注释] 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④更:经历。 (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望见之景,“满晴空”“胜画”不仅写出了色彩的明丽,也写出了空间的广阔。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隐含归隐之意。              D.“怨无穷”传达出戍边战士对久战不息的忧怨之情。(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独特的边塞诗,前四句写出了边塞风光的苍凉雄壮。              B.首联“北楼西望满晴空”中的“满”字,用词十分巧妙,既写出了开阔壮丽的景象,也是哀景衬乐情手法的生动体现。C.尾联是诗人对边塞生活高度凝练的概括,见解深刻独到。              D.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抒写胸臆,表达情怀。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蝶恋花柳 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注释] ①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多写羁旅、思人之苦。②望极:极目远望。③会:理解。④阑:同“栏”。⑤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⑥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⑦消得:值得。(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思苦绪。B.“拟把”三句,写诗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尽消。C.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诗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的感情。D.全词语言新颖工巧、清新流畅,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2)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他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界。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由此获得的启示。    11.诗歌鉴赏,回答下列问题: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做诗题写当时战事。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分别从      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3)有人评价李贺的诗作善于运用新奇浓重的色彩,使画面鲜明,形成强烈对比,请结合画线句分析他诗作的这一特点及表达效果。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临江仙·送钱穆父苏 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释] 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洲。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1)“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       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       的心情。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      13.诗歌鉴赏,回答下列问题: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抒情叙事,用浩荡修饰离愁,用天涯映衬离愁,在无限感慨中揭露了统治者的昏庸腐朽。B.三、四句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明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C.本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志也愿为国效力的坚强性格。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愿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D.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直抒胸臆,发人深省。(2)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3)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下面是徐祯卿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在武昌作徐祯卿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1)徐祯卿的诗“熔炼精警”,请以诗歌第一联或第二联为例,作简要分析。   (2)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    15.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问题。渔 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注释] ①本诗写于作者谪居永州期间。②西岩,湖南永州西山。③欸乃,摇橹声。(1)“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    (2)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1)光明、清澈(澄澈)[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特点。能见“无烟”则说明洞庭湖水光明、澄澈。(2)用“赊”字,将洞庭湖拟人化,通过诗人奇异、浪漫的想象,写出了洞庭湖秋夜月色之美。表达了诗人对月色的喜爱、留恋、陶醉之情。[解析]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赊”字,将洞庭湖拟人化,结合诗文内容和主旨分析作答即可。  2.答案为:C  3.参考答案:(1)C [解析] “乘船”为比喻,并且非重阳节所做之事。(2)B [解析] 词人用“鬼门关”这一蜀地险峻的环境反衬内心忘怀得失的豁达胸襟,颇有傲岸之气。用环境艰苦反衬乐观之情。  4.答案为:(1)(2)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5.【参考答案】(1)萧瑟破败(2)示例一:从“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两句可以看出词人志向是转战大江南北,杀敌立功,事实上却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给人一种壮志未酬的悲壮之感。示例二:“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两句写出词人在秋夜因被子单薄被冻醒,却还依稀记得梦里的万里江山,收复失地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给人一种悲壮之感。  6.答案为:(1)示例:欣喜、挚爱(2)示例一:首联丰年留客的情境,表现出山西村淳朴的民风。主人的盛情挽留、待客食物的丰盛,农村丰收后的喜人景象、欢乐气氛,让我感受到欣喜。答案示例二:颔联山间水畔漫步的情境,表现出山西村景色优美。重峦叠嶂的山,曲折的山泉,深绿的柳色、红艳的鲜花,让我感受到喜悦。答案示例三:颈联迎春社祭祀祈年的情境,表现了山西村古朴的习俗之美。春社前夕,农民们吹箫擂鼓,来来往往,准备做祭祀表演,热烈的气氛,简朴的穿戴,让我感受到喜悦。  7.【参考答案】 (1)C 解析:  坐断东南战未休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而非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故C错。(2)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意思答对即可)解析: 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词人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也暗示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3)登上北固楼,举目远眺,我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啊?它已非我们所有了!我看到的只是北固楼的无边风光。从古到今,这里不知道演绎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往事悠悠,只有这无尽的长江水,日夜滚滚向东流。唉,这滚滚江水也载不动我内心的万般忧愁啊!解析: 重点把握题干中三点:结合上阕内容、展开联想和以词人的口吻。 8.【参考答案】(1)寒衣针线密 对偶[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寒衣:御寒之衣。“寒衣针线密”,此句用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诗意。其诗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对偶非常工整。(2)“愧”,是惭愧的意思,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叹”是指不敢抱怨、叹息,写出了诗人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岁暮到家》一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最后两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低回”,迂回曲折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9.参考答案:(1)D [解析] “怨无穷”写诗人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2)B [解析] 以乐景衬哀情,前面写的是开阔壮丽之景,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忧闷和为国家命运的担忧。  10.【参考答案】(1)B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B项,“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的意思是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选项中“写诗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尽消”说法错误。(2)要点: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意近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开放探究能力。“农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思是“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在学习生活中,也要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  11.【参考答案】 (1)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C项,诗中不起是指因夜寒霜重,鼓声低沉重浊,结合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现出的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可知,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依然是斗志昂扬,毫不气馁。C项理解有误,故选C。(2)听觉 视觉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这里着重考查把握描写角度。角声写战斗的号角之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燕脂凝夜紫写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写颜色,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3)黑云、金鳞运用新奇浓重的色彩,使画面对比鲜明,写出了敌军压境的危急形势和守军将士严阵以待的英雄气概。解析: 李贺的这首诗用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显得很妥帖。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总之,诗人运用了”“”“”“”“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12.【参考答案】(1)凄清幽冷(凄冷、冷清、凄凉) 抑郁无欢(惆怅、失落、忧伤、惜别、依依不舍)[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淡月”“微云”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而情感可联系上句“惆怅孤帆连夜发”解答。(2)示例一: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②诗人认为人生如逆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③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示例二:①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②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③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和风格。作者以旷达释然的人生态度送别好友钱穆父,认为如同无波古井、有节秋筠的品质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做人就要对于人生的起伏不以为意,作者称赞好友的同时也以此自况。词的下片,作者提出不必为分分合合而频蹙翠眉,因为人生就像一座旅店,每个人都是奔波在旅途之中的,只要活着就没有哪一站会是终点站,对于这些应该要以平常心对待。  13.【参考答案】 (1)A 解析: A项揭露了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述错误。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诗的前两句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2)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3)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14.答案为:(1)示例:①第一联中用“叶未下”“秋欲生”,写出了树叶泛黄但还未落下的景象,渲染出秋天将至未至但秋意渐生的凄清氛围,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②第二联用一个“独”字,突出偌大的武昌城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伤之情。    (2)尾联以雁乐衬人悲,借问大雁为什么乐于远途跋涉,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漂泊他乡的倦怠之意,以及思归不得的无奈与惆怅。  15.【参考答案】(1)本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鱼,悠闲淡然。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解析] 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作用。根据人物“汲”“燃”“欸乃”等动作描写以及“回看”“无心”等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渔翁悠闲自得之情。(2)构思:直中见曲,平静中见波澜。以时间为序,完整呈现渔翁从夜宿到白天行舟江上的过程,行文流畅而又曲折跌宕,引人入胜。写法:以虚写实。“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渔翁不以形现,而以声出,以虚写实,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为渔翁的形象笼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语言:避俗出新。“汲清湘燃楚竹”造语新奇,诗人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来借代,写出诗人超凡脱俗、孤高孑立的品性。[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可以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思想感情,从修辞方法、写作手法、选词炼字、结构思路等方面进行赏析。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