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版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学案:模块一第二单元第二讲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版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学案:模块一第二单元第二讲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01
    2020版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学案:模块一第二单元第二讲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02
    2020版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学案:模块一第二单元第二讲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版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学案:模块一第二单元第二讲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展开
    第二讲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大气成分
    作 用
    干洁空气
    N2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O2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2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O3
    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水汽
    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固体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

    分层
    气温垂直变化
    大气运动状况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水平运动为主
    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作用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

    80~500 km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名师注解]
    【点1】 对流层的高度有纬度差异和季节变化,低纬度地区可达17~18 km,高纬度地区仅8~9 km;同一地区,夏季高于冬季。
    【注1】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
    【联1】 (1)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状况有关,一般规律: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反射太阳辐射越多),吸收就越弱,地面辐射越弱;颜色越深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弱(反射太阳辐射越少),吸收就越强,地面辐射越强。比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
    【注2】 太阳辐射强≠温度一定高
    青藏高原所处的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辐射强。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的能力小,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地面的热量少,造成青藏高原地表热量散失多,温度较低。
    【点2】 (1)大气逆辐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还要强烈,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14时)左右。
    (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三、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降→同一水平面上的水平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2.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北半球)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斜交
    [名师注解]
    【记1】 掌握热力环流,需把握:
    (1)“一个关键”:冷热判断(根据热容量大小判断)。
    (2)“四个步骤”:
    ①热上升,冷下沉;②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③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④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注3】 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联2】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记2】 风压定律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两种作用的实践应用 

    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分析生产、生活现象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三)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地势高低
    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
    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典题精研]
    [典例] (2017·全国卷Ⅰ·节选)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如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解析] 第(1)题,双层覆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气温应高于当地实际温度,排除③④。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加之积雪覆盖薄膜,膜内平均温度几乎无变化,排除①。故选B。第(2)题,由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寒冷期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很小,而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因此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该题的统计数据是“平均气温”,因此不能确定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高于-16 ℃。由于地膜的保温作用,膜内温度日变化相对较小,与实际气温的日变化不一致。
    [答案] (1)B (2)C
    [考题变式]
    1.(变设问) 图中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D 双层覆膜具有保温作用,膜内温度高于当地实际温度,故排除①②。丰雪年积雪覆盖,反射率大,地面吸热少,地面长波辐射少,故气温较枯雪年更低。
    2.(变题型) 图中表示丰、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分别是______,其中膜内气温日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_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双层覆膜起到保温作用,故表示丰、枯雪年膜内平均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分别是①②。枯雪年膜内气温日变化较大,主要是枯雪年阴天少,积雪少,夜间到上午热量散失多,膜内温度低,下午获得太阳辐射多,膜内温度高。
    答案:①② 枯雪 枯雪年阴天少、积雪少,夜间到上午散失热量多,下午获得热量多
    [集训冲关]
    (2019·株洲检测)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 ℃,黑夜时低至-183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图b中的(  )
    A.①          B.③
    C.⑤ D.⑦
    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超过300 ℃,主要原因是其表面(  )
    A.①强,②强 B.②强,③弱
    C.④强,⑤强 D.①强,③弱
    解析:1.D 2.D 第1题,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不会有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应是未被削弱的太阳辐射,对应图中的⑦。第2题,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月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多,①强;而夜晚月球表面辐射强,没有大气逆辐射,③弱,也就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因此昼夜温差大。
    如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30°N某大陆与某大洋不同海拔上1月、7月的气温,读图完成3~4题。

    3.大陆1月、大陆7月,大洋1月、大洋7月对应的四条曲线分别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
    4.下列对图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随着海拔的增加,海陆热力差异变大
    B.7月份,在海拔3 000 m上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C.7月温差大于1月,因为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D.1月大陆作为冷源、海洋作为热源在不同海拔上总是存在的
    解析:3.A 4.D 第3题,图中四条曲线表示的是30°N地区,1月份为冬季,7月份为夏季,同一海拔7月气温高于1月,由图中数据可知,①②为1月,③④为7月。同纬度地区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从而得出①为大陆1月,②为大洋1月,③为大洋7月,④为大陆7月。故A项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在不同海拔上1月大陆气温总比海洋低,所以1月大陆作为冷源、海洋作为热源在不同海拔上总是存在的,故D项正确。由图中数据可知,随着海拔的增加,温差变化有大有小,趋势表现不明显,故A项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③④表示7月份,在海拔1 500 m左右海陆温差最大,海陆热力差异最大,故B项错误;7月温差大于1月,冬夏季风的强弱与气压差有关,冬季风一般强于夏季风,故C项错误。
    考点二 逆温现象
    1.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特点
    辐射逆温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
    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
    愈近地表,降温愈快
    锋面逆温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
    出现于锋面附近
    地形逆温
    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
    出现于山谷或盆地
    2.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

    3.逆温的影响
    (1)有利方面
    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③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
    (2)不利方面
    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③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集训过关]
    霾的形成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悬浮颗粒物的增加有关。当大气湿度增加时,霾可以转化为雾,因而霾与雾常常相伴而生,统称雾霾。据此回答1~2题。

    1.四图中容易出现严重雾霾的天气状况及其原因是(  )
    A.①——湿度大,降水多   B.②——气压高,气温低
    C.③——逆温层,风力小 D.④——风力小,湿度大
    2.雾霾天气对下列相关产业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
    A.果林园艺及乳畜业
    B.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
    C.钢铁及汽车制造业
    D.旅游业及交通运输业
    解析:1.C 2.D 第1题,读图,①图中有降水天气,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会随降水落到地面,使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减少,不易出现严重雾霾,A错误;②图表示某地不同气压状况的天数,不是某一天的天气情况,B错误;③图中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升高,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有利于雾霾形成,C正确;④图所示风速较大,不利于雾霾的形成,D错误。第2题,出现雾霾天气时,大气能见度降低,直接影响到旅游业及交通运输业,但是对其他选项中的产业影响较小。
    逆温是指某高度大气实际温度高于理论温度的现象,河流和湖泊中有时也会出现逆温现象。读阿根廷某湖泊不同季节垂直水温变化图,回答3~4题。

    3.图中能反映逆温现象的曲线及其出现的月份是(  )
    A.① 7月 B.② 7月
    C.① 1月 D.② 1月
    4.此时该湖泊出现逆温的原因是(  )
    A.处于夏季,湖泊水温上升过快
    B.处于冬季,表层湖水受外界降温影响大
    C.湖底在此时因为有火山喷发,从底部释放大量热能
    D.该季节湖水运动频率过高
    解析:3.A 4.B 第3题,河流和湖泊出现逆温现象,说明随深度增加水温出现升高现象。读图可知,曲线①随深度增加水温出现升高现象,所以曲线①反映逆温现象;曲线①湖泊水面温度为0°,应该为当地冬季,阿根廷为南半球国家,当地冬季为7月,故A正确。第4题,出现逆温的季节为当地冬季,A错误;湖泊出现逆温的原因应该是当地冬季湖面降温快,而湖底降温慢,所以形成逆温,B正确;火山喷发是偶然现象,此图反映的是不同季节垂直水温变化图,是一个平均状况,不是偶然发生的,C错误;湖水运动频率过高不是发生逆温的原因,D错误。
    考点三 热力环流
    [整体感知]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具体分析]
    1.海陆风
    (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2)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2)影响与应用
    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产生污染的工业。

    3.城市热岛效应
    (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城市热岛形成:由于城市

    (2)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集训过关]
    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大湖(东西宽约90 km)东湖岸7月份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据此完成1~2题。

    1.若将该图西湖岸的实测风速补绘完整,则下图正确的是(  )

    2.图示时刻最可能为地方时(  )
    A.2时           B.8时
    C.14时 D.20时
    解析:1.A 2.C 第1题,由图可知,东湖岸风是由湖泊吹向湖岸的偏西风,而高空是偏东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湖泊和湖岸的热力差异导致的。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湖泊两侧的风向应正好相反,故A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东湖岸风是由湖泊吹向湖岸的偏西风,说明近地面湖泊形成高压,陆地形成低压。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此时湖泊气温较低,湖岸陆地气温较高,说明此时应是白天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的时候,故C项正确。
    (2019·石家庄检测)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乡村)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为北京市城市热岛强度四季日变化的平均状况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表示北京市冬季热岛强度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影响北京市热岛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硬化路面
    C.人为热源 D.纬度位置
    5.2018年在对北京市中心区热岛强度进行观测时发现,春节期间的城市热岛强度在冬季内最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寒潮突然降临 B.产业大量转移
    C.市区人口减少 D.气候突然变化
    解析:3.D 4.C 5.C 第3题,夏季城市与郊区普遍高温,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不大;冬季城区集中供暖,排放的废热较多,而且冬季易出现逆温天气,不利于城区散热,故冬季时市区与郊区温差最大,热岛效应最明显,图中丁曲线表示的城市热岛强度最大,热岛效应最强,应为冬季情况。第4题,市区人口集中,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都需要排放大量的热;市区车辆多且拥堵严重,也产生大量的废热。因此影响北京市热岛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人为热源,C正确。第5题,春节期间,大量人口回乡过年,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减少,排放的人为热减少,因此城市热岛强度在冬季内最低,C正确;寒潮突然降临对城市及城郊均有影响,A错;产业大量转移、气候突然变化持续时间应该较长,仅“春节期间”不符合实际情况,B、D错。
    考点四 等压面图的判读
    1.判断气压高低
    (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

    (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图中PD′=PC′、PA′=PB′。
    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
    (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1)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
    (2)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

    [集训过关]

    (2019·烟台适应性考试)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图1)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图2),完成1~2题。

    1.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
    A.E→F→H→G→E     B.G→E→F→H→G
    C.G→E→H→F→G D.G→H→F→E→G
    2.下列关于城区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EF代表城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
    C.甲处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
    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解析:1.D 2.C 第1题,读图可知,G、E位于近地面,且气压E>G,而郊区相对于城区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故E为郊区,G为城区,因此近地面空气从E流向G;F为郊区的上空,气压较低,H为城区的上空,气压较高,所以高空气流从H流向F。垂直方向,城区近地面空气上升,空气由G流向H;郊区空气下沉,空气从F流向E,由此判断环流的方向为G→H→F→E→G。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城区的温度高于郊区,所以城区近地面形成低压,而图中E处的气压较高,对应的为郊区,EF代表郊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A错误;无论昼夜,近地面温度都是城区大于郊区,因此热力环流的方向没有昼夜的变化,B错误;由图中甲地等压面向下弯曲,丙处等压面向上拱起可知,甲处气压小于丙处气压,而郊区空气下沉,高空为低压,所以甲处为郊区的高空,气流下沉,C正确;乙、丙之间的气流应该由高压流向低压,不会沿等压面流动,D错误。
    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  )
    ①该时段为夜间 ②该时段为白天 ③该时段吹谷风
    ④该时段吹山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该山间河谷此时段多雨。下列四幅图中,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解析:3.B 4.D 第3题,由图可知,该时段河谷等温面向高处凸,等压面向低处凹,说明该时段河谷温度高,气压较低,根据“山谷风”的热力环流原理,可以判断该时段为夜间,吹山风,故选B。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两边山坡气流下沉,为夜间吹山风,河谷气流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容易成云致雨,因此夜雨较多,故选D。

    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图是描述某地区气温分布状况的地图,因气温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密切相关性,成为高考综合考查中的重要图类之一,判读的重点是等温线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常见图示]

    图1 某城市气温时空分布图

    图2 某地区年均温分布图

    图3 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图


    [判读技巧]
    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的一般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
    (1)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如图1中a地等温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气温值高于13 ℃)。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2)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走向
    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如图3中22 ℃、23 ℃、24 ℃等温线)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
    地形、地势(如图2中③地附近等温线走向)
    等温线闭合
    山峰(低温)、盆地(高温)、城市热岛效应(高温)

    3.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
    海陆与季节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也可以概括为:一(月)陆(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地形
    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洋流
    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

    4.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季节
    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温度带
    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
    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大气
    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冷暖差别大,等温线密集
    洋流
    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
    地形
    平原、高原面上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如图2中台湾东部为台湾山脉,等温线密集,而其西部为平原地形,等温线稀疏)

    [应用体验]
    [典例] (2013·全国卷Ⅱ)如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

    [答案] (1)C (2)A



    ————————————————————————————————————————
    [对点训练]
    (2019·青岛模拟)如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最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时刻为(  )
    A.8月 22时 B.8月 13时
    C.1月 22时 D.1月 13时
    2.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洋流 B.地形、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地形 D.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解析:1.A 2.C 第1题,从纬度与气温值可判断,不可能是冬季,故结合选项应该是8月;图中显示同一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则为夜晚。第2题,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表现有两个特点,一是与海岸线基本平行,说明受海陆分布影响;二是陆地上有一个闭合的低温区,说明该地有山地地形。
    (2019·鞍山一模)下图为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及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沿海向内陆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B.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大陆西侧
    C.从甲处到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地形以平原为主
    D.从甲处到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4.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甲处附近的原因是(  )
    A.地处高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
    B.地处内陆高原、山地,受海洋影响小
    C.地表缺少植被覆盖
    D.地表分布有大量沼泽
    解析:3.C 4.B 第3题,从等值线的分布看:从沿海向内陆,总的变化是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大陆东侧比大陆西侧等气温年较差线密集,表明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大陆西侧;从甲处到乙处等值线较稀疏,从甲处到丙处等值线较密集,表明从甲处到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较小,从甲处到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故选C。第4题,甲处地处高纬度,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A错误;甲处地处内陆高原、山地,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强,B正确;甲处地表植被覆盖率高,是亚寒带针叶林,C错误;沼泽多分布在平原地区,且沼泽面积大会降低气温年较差,D错误。故选B。
    如图中的40°线为纬线,a、b、c为等温线,并且甲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季节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巴西草原一片枯黄
    B.非洲草原上的斑马越过赤道向南迁移
    C.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
    D.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
    6.关于图中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数值上看a>b>c B.从数值上看c>b>a
    C.从数值上看b>a D.从数值上看a>b
    解析:5.B 6.C 第5题,图中的40°线为纬线,并且甲地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说明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位于南半球。从等温线的分布看,此时同纬度陆地的温度高于海洋,该季节为南半球夏季。巴西草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此时草木茂盛,A错;非洲草原上的斑马越过赤道向南迁移,B对;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C错;南亚地区此时盛行东北季风,D错。第6题,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等温线从数值上看b>a。c等温线出现在河流的源头,应为山地所在地,气温较低,只可能和b的数值相等。
    [课时跟踪检测]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气象卫星监测到北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图中首先增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北京2018年2月份二氧化碳浓度较2017年7月份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太阳高度较7月份小 B.取暖释放二氧化碳增多
    C.人类大量砍伐森林 D.日照时数少,光合作用弱
    解析:1.B 2.B 第1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最先表现在吸收地面辐射增多,然后使大气逆辐射增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地面辐射也会增强,图中②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第2题,北京2月份二氧化碳浓度较7月份升高,最可能是由燃烧化石燃料取暖,释放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
    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 m的高度。据此完成3~4题。
    3.绿化部门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
    C.防治牲畜啃食 D.防止冬春火灾
    4.树木涂白后(  )
    A.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
    B.使树木萌芽、开花提前,躲过早春低温冻害
    C.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减轻树皮开裂
    D.增加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概率
    解析:3.B 4.C 第3题,树木主要从根系吸收营养,生石灰和硫磺是涂在树干上,并且也不是植物的养分;城市地区不会出现大量牲畜;城市内树木较为稀疏且维护好,出现火灾的可能性小;结合材料中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知道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故B正确。第4题,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和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少对阳光的吸收率;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昼夜温差减小,减轻树皮开裂,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所以选C。
    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 ℃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5~6题。
    5.“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
    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
    6.“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  )

    解析:5.B 6.C 第5题,根据材料“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沙漠、戈壁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B对。第6题,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可知,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则C图符合题意。
    读某城市热岛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7~8题。

    7.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
    B.城市绿地面积小
    C.城市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热量
    D.城市绿地面积大
    8.如果该城市的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 km,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应该距离城市(  )
    A.5~6 km B.12~13 km
    C.16~18 km D.100~150 km
    解析:7.C 8.C 第7题,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故答案选C。第8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故答案选C。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阳光房(复式楼的露台、一楼的私人花园、楼房的顶层、别墅等的玻璃房)在城市中大受欢迎。阳光房附建在房子一侧,中间用一堵墙(带门、窗或通风孔)将房子与阳光房隔开,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阳光房的作用,让时尚成为一种节能。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阳光房的玻璃墙通风孔和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分别是(  )
    A.春季、秋季 B.秋季、春季
    C.夏季、冬季 D.冬季、夏季
    10.晴日的一天中,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其主要原因是(  )
    A.玻璃可透光并能阻隔室内热量散失
    B.室内大气逆辐射和保温作用强
    C.室内花草多,空气湿度与比热容大
    D.室外空气流动性强,不易增温
    解析:9.C 10.A 第9题,阳光房接收光照多而气温较高,冬季可向室内传导热量,夏季室内温度高而不需要向内传导热量,则共用墙通风孔冬季打开、夏季关闭;夏季为了降低阳光房内温度,需要打开玻璃墙通风孔,使其与室外进行热交换来降低室内温度。第10题,阳光房得到的光照与室外相差不大,但区域封闭而热量不易散失,故温度高于室外。室内外大气成分相差不大,则大气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强度相差也不大。
    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沙漠和绿洲地表水热差异,形成了沙漠和绿洲之间的局地环流,出现了“绿洲风”。沙漠与绿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沙尘释放的主要源区之一。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引起全球科学界的高度重视。据此完成11~13题。
    11.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绿洲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绿洲风”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
    A.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 B.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
    C.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 D.减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
    13.根据沙漠与绿洲间局地环流,推断沙尘暴大多发生在一天中的(  )
    A.0~6时 B.6~12时
    C.12~18时 D.18时~次日0时
    解析:11.B 12.A 13.C 第11题,白天沙漠升温比绿洲快,形成低压,风从绿洲吹向沙漠;夜晚沙漠降温快,形成高压,风从沙漠吹向绿洲;“绿洲风”就是从绿洲吹向沙漠的风,故图中②符合。第12题,从绿洲吹向沙漠的风湿润,能够增加过渡地区空气湿度,则能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注意是增加过渡地区的水汽含量,而不是绿洲地区;利于植物生长,但不能增加物种数量;降低绿洲与沙漠过渡地带的温差,对沙漠地区温差影响不大。第13题,地面温度越高,空气对流越强,越利于地表沙尘扬起;同时气温高而气压低,与周边水平气压梯度力差异大而易出现强风,进而出现沙尘暴现象。故白天气温达到最高值的前后,沙尘暴现象多发,即12~18时。
    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地表热量分布不均造成的。下图为昆士兰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太平洋沿岸某气象观测站在3月中某两天测定的风力大小统计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关于该气象站M、N两日的判断,合理的是(  )
    A.M日正午气温相比更低 B.N日正午气温相比更高
    C.N日次日为风和日丽 D.M日次日可能为晴朗天
    15.乙时刻大约是(  )
    A.8:00 B.14:00
    C.18:00 D.23:00
    16.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解析:14.D 15.B 16.B 第14题,M日是一个正常热力作用的海陆风,白天气温高风力大,乙时是M日最大的风力,应该为正午前后,说明气温相比更高,A错;M日白天风力大,夜间风力小,昼夜风力差较大,说明海陆气温差别大,为晴天,M日次日可能为晴朗天,D对;N日正午风力小,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小,N日正午气温相比更低,B错;N日夜间风力太大,说明大气不稳定,次日为大风阴雨天气为主,C错。第15题,从M日的风力变化看乙时风力最大,由于夜间低空热力差别远不如白天大,因此,无论气流速度还是环流高度,陆风环流都比海风环流弱,陆地14时左右气温最高,海陆气温差异最大,风力最大,所以乙时刻为14时左右,选B。第16题,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力接近10级,这不可能是海陆风,此处澳大利亚东北沿海气象观测站在3月测得,最可能为飓风,此处位于飓风的西侧,风向向左偏转吹西南风,选B。
    (2019·河南适应性测试)读我国某城市四种下垫面不同日期地表气温均值对比图,回答17~18题。

    17.推测①②③④最可能分别为(  )
    A.裸地、植被覆盖地、城镇建筑用地、水体
    B.城镇建筑用地、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地
    C.水体、植被覆盖地、裸地、城镇建筑用地
    D.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地、城镇建筑用地
    18.2010年3月4日,四地气温均值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台风影响 B.阴雨天气
    C.湿度较大 D.天气晴朗
    解析:17.C 18.D 第17题,由图中6月15日气温值,可判断温度由低到高的依次是水体、植被覆盖地、裸地、城镇建筑用地。第18题,晴天太阳辐射强,不同地表大气升温幅度差异大;而阴天太阳辐射弱,不同地表大气升温作用差异不明显,故D正确。
    读赤道附近海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19~20题。

    19.此时O点的风向更接近于(注:海上摩擦力忽略不计)(  )
    A.甲 B.乙
    C.丙 D.丁
    20.O点附近等压面与下图中接近的是(  )

    解析:19.A 20.B 第19题,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若海上忽略摩擦力,则气流仅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故选A。第20题,材料显示该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因此应为近地面,排除A项。图中显示气压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等压面应向上凸,故B项正确。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版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学案:模块一第二单元第二讲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