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模块一第一章第三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7272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版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模块一第一章第三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7272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版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模块一第一章第三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7272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一学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版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模块一第一章第三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
展开
第三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
[合格考内容标准]
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的物质性——天体
(1)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
(2)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2.宇宙的运动性和层次性——天体系统
(1)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2)层次性:目前所知的天体系统分为四级,具体如下图所示:
二、地球——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普通性
(3)地球的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同之处。
2.特殊性——存在生命
分析地球上的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所示: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
①能量来源:直接提供光热资源;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
②动力来源: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
①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 11 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A表示波
较慢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B表示波
较快
固体、液体和气体
(2)不连续面:
名称
波速变化
界面①表示莫霍界面
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明显增加
界面②表示古登堡界面
此面以下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3)划分:
①三个圈层:图中C为地壳,D为地幔,E为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②软流层:位于地幔的上部,由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C层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A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
(2)B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C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名师注解]
【记】 天体的判断方法
【注1】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人造天体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国际空间站等。
【注2】 只有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天体之间才能构成天体系统。星座不属于天体系统。
【注3】 总星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不是整个宇宙,宇宙是由银河系和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组成的,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同等级的天体系统。
【联1】 (1)金星自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在金星上看太阳西升东落。
(2)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相反。彗尾背向太阳,且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注4】 同向性是指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一致,并不是指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
【联2】 地球上的大气,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能对地球起保温作用。
【点1】 煤、石油、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风能、水能、波浪(风浪)、洋流(风海流)是太阳能的转化形式,其能量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
【点2】 太阳黑子与耀斑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①发生的大气层不同: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②表现不同:黑子是光球层上温度较低,光线较暗的区域;耀斑是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区域,它释放巨大的能量。
(2)联系:①周期都约为11年;②黑子增强的年份也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③黑子发生的区域之外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
【注5】 (1)耀斑和太阳风均与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磁暴和极光产生有关,但短波通信的中断和磁暴主要是受耀斑的影响,极光主要是受太阳风的影响。
(2)极光观看条件:①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②高纬度地区;③极夜时期。
【点3】 (1)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纵波),再感到左右摇晃(横波,破坏力最大)。
(2)船只上人们只感到上下颠簸(纵波)。
(3)地震波穿过不同物质的界面处,波速会发生明显变化。
(4)人们可以利用地震波勘探地下矿藏。
【注6】 文字中描述波速的变化是指从地表向地心传播时经过不连续界面时的波速变化,如果从地心向地表传播时,波速变化正好相反。
【联3】 陆地上地壳厚度大,海洋上地壳厚度小;陆地上高原高山地区的地壳厚度大,平原低地的地壳厚度小。
考点一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一)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和谐的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1)“安全”——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
(2)“稳定”——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为地球提供稳定的太阳光照。
2.适宜的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二)“四看法”判定生命的存在
[集训过关]
2017年9月15日,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探测器走向它生命的尽头,卡西尼号将冲入土星大气层,然后开始燃烧并且毁灭,这样它就不会意外撞向土星的任何一颗卫星,也是为了避免它从地球携带的细菌污染这些卫星的环境。读图完成1~2题。
1.“卡西尼号”探测器不属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2.卡西尼号飞船最大的发现之一就是土卫二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是人类首次在太阳系中发现存在于地球之外的可供生命存在的环境。那么其存在生命最有力的证据可能是( )
A.土卫二自转方向适宜
B.土卫二公转方向适宜
C.土卫二地表下可能存在液态水
D.土卫二距离太阳遥远
解析:1.D 2.C 第1题,“卡西尼号”探测器飞行在太阳系中,因此其所在的天体系统为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第2题,自转和公转方向与生命存在无关;距离太阳远,温度过低不利于生命存在;液态水的存在是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
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2月22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其Spitzer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了一个包含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的天体系统,其母恒星距地球约40光年。完成3~4题。
3.Spitzer太空望远镜发现的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位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4.Spitzer太空望远镜发现的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中,有3个或许人类可居住,原因可能是( )
①拥有适宜的大气层 ②存在液态水 ③有多颗卫星环绕 ④和恒星距离适中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3.C 4.A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天体系统中行星绕行的恒星(母恒星)距地球约40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为10万~12万光年,太阳系的直径小于1光年,因此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位于太阳系之外、银河系之内。故选项C正确。第4题,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包括存在液态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材料中提及的3个行星或许人类可居住,可能是因为这3个行星存在适宜的大气层和液态水、与恒星距离适中及光照和温度适宜。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和卫星没有直接关系。故选A。
考点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空间分布及成因图示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类型
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气候: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
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层→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扰动地球的磁场(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产生极光: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摩擦→产生极光
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
[典题精研]
[典例] (2014·全国卷Ⅰ)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解析] 第(1)题,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是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海拔较高的地区,选项所列四个地区中柴达木盆地最符合这些条件。第(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塔顶的锅炉加热,所以高温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
[答案] (1)A (2)C
[考题变式]
1.(变题型) 我国东南丘陵地区不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东南丘陵地区位于我国季风区内,多阴雨天气,太阳能资源不丰富。
答案:位于季风区内,多阴雨天气
2.(变设问) 下列有关青藏高原地区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都较差
B.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都较好
C.光照条件较好,热量条件较差
D.光照条件较差,热量条件较好
解析:选C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故太阳辐射强,光照条件较好,但气温较低,热量条件较差。
[集训冲关]
(2019·运城模拟)如图为我国某地区的太阳能屋顶图,该地区的太阳能屋顶发电效率高。读图,完成1~2题。
1.太阳辐射( )
A.在地球上高纬地区总量较大
B.在地球上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C.能量来源于太阳核裂变
D.一般在地方时12时强度最大
2.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河南南部 B.甘肃西北部
C.重庆东部 D.广东北部
解析:1.D 2.B 第1题,太阳辐射总量一般情况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能量来源于太阳核聚变;一般在地方时12时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强度最大;一般情况下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太阳辐射由沿海向内陆递增,但是有些地区沿海降水少。第2题,四个地区相比,甘肃西北部深居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最丰富。
读世界某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亿焦/平方米·年),完成3~4题。
3.影响①地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4.②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①地多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
A.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大
B.距海较远,多晴朗天气
C.地势较高,空气较稀薄
D.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解析:3.A 4.D 第3题,图中①地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低,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A正确 。第4题,图中②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晴天多,年太阳辐射总量多,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D正确 。
(2019·孝感质检)美国国家科学院曾预言:在2023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熄灭,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5~6题。
5.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太阳耀斑爆发 B.太阳爆炸
C.太阳辐射增强 D.太阳辐射减弱
6.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信鸽迷失方向
C.指南针失灵 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解析:5.A 6.D 第5题,根据材料中发生的现象判断该“喷嚏”应当是一次强烈太阳活动,耀斑和黑子是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第6题,太阳耀斑爆发会产生强烈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高能带电粒子闯入地球,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磁场,产生磁暴,使信鸽迷失方向,指南针失灵;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与太阳活动无关。
考点三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图解地球的内部圈层——两“面”三“层”
2.图解地球的外部圈层——“3+1”圈
(1)外部三大圈层,可用与岩石圈的相对位置图示法来帮助识记,如图:
(2)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如化石形成于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风蚀地貌形成于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火山灰形成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
[集训过关]
(2019·贵州重点中学调研)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3题。
1.古登堡界面位于( )
A.①圈层的下方 B.②圈层的下方
C.③圈层的下方 D.④圈层的上方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环节只存在于①圈层
B.⑤圈层的密度与压力比②圈层小
C.③圈层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
D.④圈层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
3.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解析:1.D 2.D 3.C 第1题,古登堡界面位于地幔与地核之间,读图可知④⑤为地核,因此古登堡界面位于④圈层上方。故选D。第2题,水循环不只存在于①圈层,A错;由图可知⑤圈层密度和压力比②圈层大,B错;③圈层为软流层,属于上地幔,C错;④圈层为地球的外核,呈液态。故选D。第3题,软流层是岩浆的来源地,位于上地幔上部,对应图中的③圈层。故选C。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4~6题。
4.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6.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图中的各圈层都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辐射
解析:4.C 5.C 6.B 第4题,图中有水、植物、岩石和大气,所以体现出的圈层有: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第5题,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树木花草属于生物圈。第6题,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图中可以显示出水、生物、大气、岩石等自然地理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因而可以判断各圈层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来源除了太阳辐射能,还有化学能、重力能等。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的判读
太阳辐射等值线图是用来表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状况的等值线图,最常用的是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除此之外,还有能够体现太阳辐射分布的其他相关要素分布图,如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日照时数图、光合有效辐射图等。
[常见图示]
图1 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
图2 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
图3 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
图4 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图
[判读技巧]
该类型的地图遵循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同时在分析影响要素时,一般从纬度、地势、天气等角度进行分析回答。
1.读数值
(1)读出图中最大值(如图1中①点数值最大,介于6 000~6 500之间)、最小值(如图1中②点数值最小,介于3 000~3 500之间),求出差值大小。
(2)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减小方向)等(如图2中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小)。
2.看分布
看等值线的走向(如图3中成都西侧年日照时数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弯曲方向(如图2中乙地区附近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线由南向北弯曲)、闭合(如图1中①②两地,图2中甲地,图4中甲地等值线均闭合)及疏密(如图1中②地附近密集,图2中丙地比丁地稀疏)。
3.析成因
与太阳相关的等值线图在成因分析上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等有关。
(2)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如图1中②地,图2中乙地附近)。
(3)等值线的闭合多与地势高低(如高原、盆地,图2中甲处为高原地形,图4中甲地为盆地地形)、山脉走向(如迎风坡、背风坡)等有关。
(4)等值线的疏密更多与地势起伏大小有关。
(5)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见考点二]。
[应用体验]
[典例] (2015·安徽高考)如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1)~(2)题。
(1)图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受太阳高度角的影响。
(2)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说明阴影部分对应的日期有极夜现象。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B (2)A
—————————————————————————————————————
[对点训练]
读图,回答1~2题。
1.A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可能是( )
A.155 3 300 B.170 3 550
C.190 2 900 D.210 2 800
2.造成该大洲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低 B.海拔高低
C.植被好坏 D.云量多少
解析:1.C 2.D 第1题,由图例可知,A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在180~200之间,从图中等值线可判断出其年日照时数介于2 600~3 000 h之间。第2题,由该大洲的海陆轮廓可知,该大洲为非洲,由图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等时数线的分布规律,结合非洲的气候和地形状况可知,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云量多少。
如图为1961~2015年安徽省春季平均日照时数(单位:h)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安徽省春季平均日照时数最大差值最接近( )
A.210 h B.240 h
C.270 h D.300 h
4.影响安徽省春季平均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植被
C.海拔 D.人口分布
解析:3.C 4.A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安徽省春季日照时数最大值接近630 h,最小值接近360 h,所以最大差值最接近270 h。第5题,影响图中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植被对日照时数无直接影响,海拔和人口分布对日照时数没有影响。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嫦娥五号”是我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拟于2019年从海南文昌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带上约2 kg的月壤返回地球。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B.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
C.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D.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
2.“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3.地球和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都有( )
A.昼夜交替的现象 B.适宜的温度条件
C.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液态水的存在
解析:1.B 2.D 3.A 第1题,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在地球表面,不是天体,A错。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B对。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落在月球上,不是天体,C错。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在地球上,不是天体,D错。第2题,“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仍在太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D对。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A、B、C错。第3题,地球和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都有昼夜交替的现象,A对。月球表面环境没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B、C、D错。
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据此回答4~5题。
4.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主要是因为( )
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 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 D.距日距离较远
5.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
①微生物的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4.B 5.B 第4题,根据材料“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说明这种微生物可以耐受低压环境。“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说明火星很难有生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液态水,而不是温差大和距日较远。第5题,可根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进行判断: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有足够的大气层及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太阳辐射强度受地形地势、气象气候、纬度高低、大气透明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回答6~8题。
6.该地可能位于( )
A.长白山区 B.天山山区
C.太行山区 D.横断山区
7.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 )
A.2月1日、晴天 B.7月1日、阴天
C.4月1日、多云 D.12月1日、多云
8.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与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气候
C.地形 D.海拔
解析:6.B 7.C 8.C 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理论值北京时间14时最大,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该地与120°E地方时(北京时间)相差2小时,据此可知该地在90°E附近。第7题,读图可知,该地北京时间8时左右日出,14时左右正午,昼长约为12小时,接近昼夜平分,故该日在二分日前后;该日实测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曲线波动很大,说明该日为多云天气,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第8题,从图中可知,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大于日出时刻,且实际日落时刻(北京时间18时左右)早于理论日落时刻(理论日落时刻应为北京时间20时左右)。可能是该地西侧有高大的地形阻挡致使日落提前,日落时太阳高度还较高,所以太阳辐射强度值较大;东侧无高大地形阻挡,因而正常日出,日出时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强度较小。
新华网2017年10月26日电,近日,太阳表面突现一个面积很大的黑子群,达地球表面积的50余倍。在华北地区严重雾霾天气下,肉眼清晰可见。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对于该现象的认识,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正处于宁静时期
B.太阳黑子位于色球层上
C.往往伴发耀斑现象
D.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
10.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的气候状况相对稳定
B.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造成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C.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高能带电粒子“轰击”地球高层大气,使地球赤道附近出现极光现象
解析:9.C 10.C 第9题,据图可知,太阳活动处于爆发期,故A项错误;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上,故B项错误;黑子和耀斑往往相伴发生,故C项正确;耀斑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故D项错误。第10题,黑子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故A项错误;耀斑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干扰,对长波通信无影响,故B项错误;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故C项正确;极光只会出现在高纬度地区,故D项错误。
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上的阿贡火山于2018年1月15日再次喷发,火山灰直冲天空2 500 m高处。读阿贡火山喷发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火山喷发物来自( )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内核
12.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圈层有( )
①大气圈 ②水圈 ③生物圈 ④岩石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11.C 12.D 第11题,火山喷发物是岩浆,岩浆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软流层。第12题,火山喷发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都有影响。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面的图表材料,回答问题。
轨道半径(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相对质量
相对体积
天体表面平均温度/℃
大气
成分
①
1.524
1.9年
24时37分
0.11
0.150
-23
CO2,N2
地球
1.00
1年
23时56分
1.00
1.00
22
N2,O2
②
0.72
225天
243天
0.82
0.856
480
CO2,N2
(1)图中①②两天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三天体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__。
(2)在图中标出三天体的公转方向,并说明依据。
(3)美国科幻电影《2012》放映后,引起了科学家对人类移居太空的探索热潮。根据表格数据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分析比较移居①②两星球的利弊条件。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①
a.________与地球接近;
b.平均温度与地球差别不大
共性:缺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小
________小
②
________、________与地球接近
________高
解析:第(1)题,根据地球的位置及轨道形状,可以确定天体的名称。第(2)题,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可以根据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作出公转方向。第(3)题,对比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即可得出移居①②两星球的利弊条件。
答案:(1)火星 金星 太阳系
(2)图略。(逆时针画箭头) 地球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同向,由图中标注的地球自转方向可以确定地球的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具有同向性的运动特征,因此三个天体的公转方向均为逆时针方向。
(3)自转周期 质量 体积 生命呼吸的O2 质量 体积 温度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材料二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
(1)由材料一可知,太阳总辐射量属于贫乏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3)为什么乌鲁木齐比海口年太阳总辐射量丰富?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影响太阳辐射量的主要因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四川盆地属于太阳总辐射量贫乏地区。第(2)题,全球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而变化,纬度越高,得到的太阳辐射量越少。第(3)题,太阳辐射量的多少,除了与纬度有关之外,还与当地的天气状况、地面状况等有关。乌鲁木齐纬度虽高,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得到的太阳辐射量多;海口纬度虽低,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晴天少,日照时间短,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少。第(4)题,影响一个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的因素,除了纬度因素以外,还与下垫面状况、当地的天气等有关。
答案:(1)四川盆地
(2)低纬 高纬
(3)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得到的太阳辐射量多。
(4)地面状况、大气状况、纬度等因素。
[合格考内容标准]
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的物质性——天体
(1)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
(2)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2.宇宙的运动性和层次性——天体系统
(1)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
(2)层次性:目前所知的天体系统分为四级,具体如下图所示:
二、地球——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普通性
(3)地球的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同之处。
2.特殊性——存在生命
分析地球上的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所示: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
①能量来源:直接提供光热资源;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
②动力来源: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
①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 11 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A表示波
较慢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B表示波
较快
固体、液体和气体
(2)不连续面:
名称
波速变化
界面①表示莫霍界面
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明显增加
界面②表示古登堡界面
此面以下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3)划分:
①三个圈层:图中C为地壳,D为地幔,E为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②软流层:位于地幔的上部,由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C层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A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
(2)B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C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名师注解]
【记】 天体的判断方法
【注1】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人造天体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国际空间站等。
【注2】 只有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天体之间才能构成天体系统。星座不属于天体系统。
【注3】 总星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不是整个宇宙,宇宙是由银河系和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组成的,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同等级的天体系统。
【联1】 (1)金星自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在金星上看太阳西升东落。
(2)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相反。彗尾背向太阳,且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注4】 同向性是指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一致,并不是指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
【联2】 地球上的大气,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能对地球起保温作用。
【点1】 煤、石油、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风能、水能、波浪(风浪)、洋流(风海流)是太阳能的转化形式,其能量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
【点2】 太阳黑子与耀斑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①发生的大气层不同: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②表现不同:黑子是光球层上温度较低,光线较暗的区域;耀斑是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区域,它释放巨大的能量。
(2)联系:①周期都约为11年;②黑子增强的年份也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③黑子发生的区域之外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
【注5】 (1)耀斑和太阳风均与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磁暴和极光产生有关,但短波通信的中断和磁暴主要是受耀斑的影响,极光主要是受太阳风的影响。
(2)极光观看条件:①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②高纬度地区;③极夜时期。
【点3】 (1)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纵波),再感到左右摇晃(横波,破坏力最大)。
(2)船只上人们只感到上下颠簸(纵波)。
(3)地震波穿过不同物质的界面处,波速会发生明显变化。
(4)人们可以利用地震波勘探地下矿藏。
【注6】 文字中描述波速的变化是指从地表向地心传播时经过不连续界面时的波速变化,如果从地心向地表传播时,波速变化正好相反。
【联3】 陆地上地壳厚度大,海洋上地壳厚度小;陆地上高原高山地区的地壳厚度大,平原低地的地壳厚度小。
考点一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一)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和谐的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1)“安全”——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
(2)“稳定”——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为地球提供稳定的太阳光照。
2.适宜的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二)“四看法”判定生命的存在
[集训过关]
2017年9月15日,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探测器走向它生命的尽头,卡西尼号将冲入土星大气层,然后开始燃烧并且毁灭,这样它就不会意外撞向土星的任何一颗卫星,也是为了避免它从地球携带的细菌污染这些卫星的环境。读图完成1~2题。
1.“卡西尼号”探测器不属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2.卡西尼号飞船最大的发现之一就是土卫二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是人类首次在太阳系中发现存在于地球之外的可供生命存在的环境。那么其存在生命最有力的证据可能是( )
A.土卫二自转方向适宜
B.土卫二公转方向适宜
C.土卫二地表下可能存在液态水
D.土卫二距离太阳遥远
解析:1.D 2.C 第1题,“卡西尼号”探测器飞行在太阳系中,因此其所在的天体系统为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第2题,自转和公转方向与生命存在无关;距离太阳远,温度过低不利于生命存在;液态水的存在是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
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2月22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其Spitzer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了一个包含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的天体系统,其母恒星距地球约40光年。完成3~4题。
3.Spitzer太空望远镜发现的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位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4.Spitzer太空望远镜发现的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中,有3个或许人类可居住,原因可能是( )
①拥有适宜的大气层 ②存在液态水 ③有多颗卫星环绕 ④和恒星距离适中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3.C 4.A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天体系统中行星绕行的恒星(母恒星)距地球约40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为10万~12万光年,太阳系的直径小于1光年,因此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位于太阳系之外、银河系之内。故选项C正确。第4题,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包括存在液态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材料中提及的3个行星或许人类可居住,可能是因为这3个行星存在适宜的大气层和液态水、与恒星距离适中及光照和温度适宜。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和卫星没有直接关系。故选A。
考点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空间分布及成因图示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类型
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气候: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
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层→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扰动地球的磁场(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产生极光: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摩擦→产生极光
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
[典题精研]
[典例] (2014·全国卷Ⅰ)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解析] 第(1)题,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是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海拔较高的地区,选项所列四个地区中柴达木盆地最符合这些条件。第(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塔顶的锅炉加热,所以高温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
[答案] (1)A (2)C
[考题变式]
1.(变题型) 我国东南丘陵地区不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东南丘陵地区位于我国季风区内,多阴雨天气,太阳能资源不丰富。
答案:位于季风区内,多阴雨天气
2.(变设问) 下列有关青藏高原地区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都较差
B.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都较好
C.光照条件较好,热量条件较差
D.光照条件较差,热量条件较好
解析:选C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故太阳辐射强,光照条件较好,但气温较低,热量条件较差。
[集训冲关]
(2019·运城模拟)如图为我国某地区的太阳能屋顶图,该地区的太阳能屋顶发电效率高。读图,完成1~2题。
1.太阳辐射( )
A.在地球上高纬地区总量较大
B.在地球上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C.能量来源于太阳核裂变
D.一般在地方时12时强度最大
2.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河南南部 B.甘肃西北部
C.重庆东部 D.广东北部
解析:1.D 2.B 第1题,太阳辐射总量一般情况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能量来源于太阳核聚变;一般在地方时12时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强度最大;一般情况下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太阳辐射由沿海向内陆递增,但是有些地区沿海降水少。第2题,四个地区相比,甘肃西北部深居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最丰富。
读世界某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亿焦/平方米·年),完成3~4题。
3.影响①地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4.②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①地多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
A.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大
B.距海较远,多晴朗天气
C.地势较高,空气较稀薄
D.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解析:3.A 4.D 第3题,图中①地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低,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A正确 。第4题,图中②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晴天多,年太阳辐射总量多,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D正确 。
(2019·孝感质检)美国国家科学院曾预言:在2023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熄灭,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据此完成5~6题。
5.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太阳耀斑爆发 B.太阳爆炸
C.太阳辐射增强 D.太阳辐射减弱
6.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B.信鸽迷失方向
C.指南针失灵 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解析:5.A 6.D 第5题,根据材料中发生的现象判断该“喷嚏”应当是一次强烈太阳活动,耀斑和黑子是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第6题,太阳耀斑爆发会产生强烈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高能带电粒子闯入地球,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磁场,产生磁暴,使信鸽迷失方向,指南针失灵;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与太阳活动无关。
考点三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图解地球的内部圈层——两“面”三“层”
2.图解地球的外部圈层——“3+1”圈
(1)外部三大圈层,可用与岩石圈的相对位置图示法来帮助识记,如图:
(2)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如化石形成于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风蚀地貌形成于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火山灰形成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
[集训过关]
(2019·贵州重点中学调研)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3题。
1.古登堡界面位于( )
A.①圈层的下方 B.②圈层的下方
C.③圈层的下方 D.④圈层的上方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环节只存在于①圈层
B.⑤圈层的密度与压力比②圈层小
C.③圈层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
D.④圈层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
3.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解析:1.D 2.D 3.C 第1题,古登堡界面位于地幔与地核之间,读图可知④⑤为地核,因此古登堡界面位于④圈层上方。故选D。第2题,水循环不只存在于①圈层,A错;由图可知⑤圈层密度和压力比②圈层大,B错;③圈层为软流层,属于上地幔,C错;④圈层为地球的外核,呈液态。故选D。第3题,软流层是岩浆的来源地,位于上地幔上部,对应图中的③圈层。故选C。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4~6题。
4.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6.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图中的各圈层都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辐射
解析:4.C 5.C 6.B 第4题,图中有水、植物、岩石和大气,所以体现出的圈层有: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第5题,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树木花草属于生物圈。第6题,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图中可以显示出水、生物、大气、岩石等自然地理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因而可以判断各圈层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来源除了太阳辐射能,还有化学能、重力能等。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的判读
太阳辐射等值线图是用来表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状况的等值线图,最常用的是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除此之外,还有能够体现太阳辐射分布的其他相关要素分布图,如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日照时数图、光合有效辐射图等。
[常见图示]
图1 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
图2 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
图3 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
图4 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图
[判读技巧]
该类型的地图遵循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同时在分析影响要素时,一般从纬度、地势、天气等角度进行分析回答。
1.读数值
(1)读出图中最大值(如图1中①点数值最大,介于6 000~6 500之间)、最小值(如图1中②点数值最小,介于3 000~3 500之间),求出差值大小。
(2)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减小方向)等(如图2中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小)。
2.看分布
看等值线的走向(如图3中成都西侧年日照时数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弯曲方向(如图2中乙地区附近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线由南向北弯曲)、闭合(如图1中①②两地,图2中甲地,图4中甲地等值线均闭合)及疏密(如图1中②地附近密集,图2中丙地比丁地稀疏)。
3.析成因
与太阳相关的等值线图在成因分析上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等有关。
(2)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如图1中②地,图2中乙地附近)。
(3)等值线的闭合多与地势高低(如高原、盆地,图2中甲处为高原地形,图4中甲地为盆地地形)、山脉走向(如迎风坡、背风坡)等有关。
(4)等值线的疏密更多与地势起伏大小有关。
(5)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见考点二]。
[应用体验]
[典例] (2015·安徽高考)如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1)~(2)题。
(1)图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受太阳高度角的影响。
(2)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说明阴影部分对应的日期有极夜现象。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B (2)A
—————————————————————————————————————
[对点训练]
读图,回答1~2题。
1.A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可能是( )
A.155 3 300 B.170 3 550
C.190 2 900 D.210 2 800
2.造成该大洲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低 B.海拔高低
C.植被好坏 D.云量多少
解析:1.C 2.D 第1题,由图例可知,A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在180~200之间,从图中等值线可判断出其年日照时数介于2 600~3 000 h之间。第2题,由该大洲的海陆轮廓可知,该大洲为非洲,由图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等时数线的分布规律,结合非洲的气候和地形状况可知,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云量多少。
如图为1961~2015年安徽省春季平均日照时数(单位:h)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安徽省春季平均日照时数最大差值最接近( )
A.210 h B.240 h
C.270 h D.300 h
4.影响安徽省春季平均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植被
C.海拔 D.人口分布
解析:3.C 4.A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安徽省春季日照时数最大值接近630 h,最小值接近360 h,所以最大差值最接近270 h。第5题,影响图中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植被对日照时数无直接影响,海拔和人口分布对日照时数没有影响。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嫦娥五号”是我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拟于2019年从海南文昌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带上约2 kg的月壤返回地球。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B.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
C.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D.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
2.“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3.地球和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都有( )
A.昼夜交替的现象 B.适宜的温度条件
C.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液态水的存在
解析:1.B 2.D 3.A 第1题,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在地球表面,不是天体,A错。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B对。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落在月球上,不是天体,C错。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在地球上,不是天体,D错。第2题,“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仍在太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D对。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A、B、C错。第3题,地球和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都有昼夜交替的现象,A对。月球表面环境没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B、C、D错。
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据此回答4~5题。
4.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主要是因为( )
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 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 D.距日距离较远
5.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
①微生物的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4.B 5.B 第4题,根据材料“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说明这种微生物可以耐受低压环境。“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说明火星很难有生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液态水,而不是温差大和距日较远。第5题,可根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进行判断: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有足够的大气层及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太阳辐射强度受地形地势、气象气候、纬度高低、大气透明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回答6~8题。
6.该地可能位于( )
A.长白山区 B.天山山区
C.太行山区 D.横断山区
7.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 )
A.2月1日、晴天 B.7月1日、阴天
C.4月1日、多云 D.12月1日、多云
8.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与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气候
C.地形 D.海拔
解析:6.B 7.C 8.C 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理论值北京时间14时最大,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该地与120°E地方时(北京时间)相差2小时,据此可知该地在90°E附近。第7题,读图可知,该地北京时间8时左右日出,14时左右正午,昼长约为12小时,接近昼夜平分,故该日在二分日前后;该日实测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曲线波动很大,说明该日为多云天气,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第8题,从图中可知,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大于日出时刻,且实际日落时刻(北京时间18时左右)早于理论日落时刻(理论日落时刻应为北京时间20时左右)。可能是该地西侧有高大的地形阻挡致使日落提前,日落时太阳高度还较高,所以太阳辐射强度值较大;东侧无高大地形阻挡,因而正常日出,日出时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强度较小。
新华网2017年10月26日电,近日,太阳表面突现一个面积很大的黑子群,达地球表面积的50余倍。在华北地区严重雾霾天气下,肉眼清晰可见。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对于该现象的认识,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正处于宁静时期
B.太阳黑子位于色球层上
C.往往伴发耀斑现象
D.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
10.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的气候状况相对稳定
B.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造成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C.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高能带电粒子“轰击”地球高层大气,使地球赤道附近出现极光现象
解析:9.C 10.C 第9题,据图可知,太阳活动处于爆发期,故A项错误;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上,故B项错误;黑子和耀斑往往相伴发生,故C项正确;耀斑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故D项错误。第10题,黑子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故A项错误;耀斑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干扰,对长波通信无影响,故B项错误;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故C项正确;极光只会出现在高纬度地区,故D项错误。
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上的阿贡火山于2018年1月15日再次喷发,火山灰直冲天空2 500 m高处。读阿贡火山喷发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火山喷发物来自( )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内核
12.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圈层有( )
①大气圈 ②水圈 ③生物圈 ④岩石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11.C 12.D 第11题,火山喷发物是岩浆,岩浆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软流层。第12题,火山喷发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都有影响。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面的图表材料,回答问题。
轨道半径(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相对质量
相对体积
天体表面平均温度/℃
大气
成分
①
1.524
1.9年
24时37分
0.11
0.150
-23
CO2,N2
地球
1.00
1年
23时56分
1.00
1.00
22
N2,O2
②
0.72
225天
243天
0.82
0.856
480
CO2,N2
(1)图中①②两天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三天体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____。
(2)在图中标出三天体的公转方向,并说明依据。
(3)美国科幻电影《2012》放映后,引起了科学家对人类移居太空的探索热潮。根据表格数据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分析比较移居①②两星球的利弊条件。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①
a.________与地球接近;
b.平均温度与地球差别不大
共性:缺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小
________小
②
________、________与地球接近
________高
解析:第(1)题,根据地球的位置及轨道形状,可以确定天体的名称。第(2)题,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可以根据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作出公转方向。第(3)题,对比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即可得出移居①②两星球的利弊条件。
答案:(1)火星 金星 太阳系
(2)图略。(逆时针画箭头) 地球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同向,由图中标注的地球自转方向可以确定地球的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具有同向性的运动特征,因此三个天体的公转方向均为逆时针方向。
(3)自转周期 质量 体积 生命呼吸的O2 质量 体积 温度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材料二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
(1)由材料一可知,太阳总辐射量属于贫乏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3)为什么乌鲁木齐比海口年太阳总辐射量丰富?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影响太阳辐射量的主要因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四川盆地属于太阳总辐射量贫乏地区。第(2)题,全球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而变化,纬度越高,得到的太阳辐射量越少。第(3)题,太阳辐射量的多少,除了与纬度有关之外,还与当地的天气状况、地面状况等有关。乌鲁木齐纬度虽高,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得到的太阳辐射量多;海口纬度虽低,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晴天少,日照时间短,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少。第(4)题,影响一个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的因素,除了纬度因素以外,还与下垫面状况、当地的天气等有关。
答案:(1)四川盆地
(2)低纬 高纬
(3)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得到的太阳辐射量多。
(4)地面状况、大气状况、纬度等因素。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