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通用版学案:第二部分第五章第二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展开第二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理清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 |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的变化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影响聚落发展
根据株洲和武汉城市略图,对接所学知识。
(1)实例:图中株洲市主要沿京广铁路(图中甲)扩展;武汉市位于汉江(图中乙)和长江(图中丙)汇合处,城市空间形态呈现沿江分布的特点。
(2)表现:聚落的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并以此为主要发展轴,具体分析如下:
题组练通
(2019·襄阳调研)读我国某城市外部形态示意图,回答1~2 题。
1.该城市位于( )
A.宁夏平原 B.河套平原
C.河西走廊 D.华北平原
2.该城市外部形态主要受制于( )
A.铁路、河流 B.河流、地形
C.铁路、地形 D.耕地、林地
解析:1.D 2.B 第1题,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城市位于平原地区,结合等高线数值判断,该城市海拔较低,应位于华北平原。第2题,从图中可知,城市北部沿黄河发展(以黄河为界),受河流的影响;城市南部大致沿等高线分布,受地形的影响。因此该城市外部形态主要受制于河流、地形。
(2019·贵州模拟)如图为甲城市所在区域规划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如果图示区域为平原,则甲城市的空间形态可能与下列哪个城市的空间形态相似( )
A.兰州 B.青岛
C.石家庄 D.上海
4.图中规划道路建设完成后,甲城市的城区发展方向将可能是(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解析:3.C 4.B 第3题,图中显示甲城市是在铁路交会处发展起来的城市。如果图示区域为平原,则该城市空间形态类似于位于华北平原上受铁路影响发展起来的石家庄。第4题,图中规划的公路中,东南方是高速公路,其对城区发展的影响比一般公路要大。故B项正确。
弄明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
1.对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影响
区域 |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 商业网点密度 |
山区 | 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 | 小 |
平原 | 交通便利,交通线路密集成网,商业网点沿公路分布 | 大 |
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1)原因: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吸引大量购物者,即以交通最优为原则。
(2)表现:很多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3.对商业中心的影响
大城市的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4.对集镇的影响
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题组练通
(2019·邯郸模拟)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商业网点密度最小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拟在P地建立某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
①地形 ②地租 ③市场 ④交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1.A 2.C 第1题,①地等高线密集,为山地,交通运输不便,人口稀少,商业网点的密度小。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P地位于交通干线的交会处,交通便捷;同时地处城区外缘,土地价格低。
如图是我国某区域图,清末起,在杨庄镇、安池镇、后峪子村等地逐渐形成有规律的赶集日,其中杨庄镇集日为逢3、逢7,安池镇为逢4、逢8,后峪子村为逢1、逢6。20世纪80年代以后,杨庄镇集日慢慢变为逢3、逢5、逢7。读图回答3~4题。
3.与周围村落相比,后峪子村成为集市点的原因是( )
①基础设施完善 ②该村等级高,服务种类多 ③地理位置优越 ④交通通达度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20世纪80年代以后,杨庄镇集日由逢3、逢7慢慢变为逢3、逢5、逢7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安池镇消费能力下降
B.乡镇政府的影响
C.杨庄镇交通条件改善
D.杨庄镇服务范围缩小
解析:3.D 4.C 第3题,与周围村落相比,后峪子村成为集市点的原因是该村位于区域的中心位置和乡道交会处,交通相对便捷,服务范围广。第4题,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省级道路的开通,使杨庄镇交通通达度提高,服务范围增大。
重难点一 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产生怎样的影响
—————————————[师说技法]———————————————
1.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具体表现 | 详细内容 |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发展的主轴线 |
交通线变化引起聚落空间形态变化 | 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同时,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
2.内河航运与城市分布的关系
城市区位 | 区位优势 | 举例 |
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 河流上游水道太窄或有瀑布、急流等水运障碍的地方,货物在此转运 | 江西赣州 |
河流汇合处 | 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 | 宜宾、重庆、 武汉 |
河口处 | 上可与河流相通,下可转向海外,河海联运便利 | 上海、广州 |
过河点位置 | 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 | 伦敦、金边 |
3.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影响 |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
对农业的影响 | 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乳畜业、园艺业等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
对工业的影响 | 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都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
对城市的影响 | 沿重要的交通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交通线交会处往往会形成新的城市;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
对商业的影响 |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都布局在重要交通线沿线 |
对旅游业的影响 | 交通通达度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新的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
—————————————[典题示例]———————————————
(2018·全国卷Ⅰ·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如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2)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学解题]
第一步:根据材料可知该港口为俄罗斯针对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所配建,港口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海洋运输方式运量大的特点。运输量巨大,可以保证项目的长期运营,继而取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第二步:从所给图示可以看到建设港口所在区域为北冰洋沿岸地区,而且为鄂毕河出海航运带来便利。港口作为交通运输中的点,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基地作用。
第三步:明确项目产品的目标市场,由材料可知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由图可知,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比原本航线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运输距离更短、运输时间更短、运输成本更低。
[答案] (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方法技巧]
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影响的分析方法
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主要是聚落与该地区交通干线布局的关系,或交通干线发生变化如何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一般会提供交通干线与聚落布局形态图,或者不同时期的交通干线和对应的聚落空间形态。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来分析。
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对试题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抓住主要信息,明确考查的交通干线是什么,联系交通干线的特点,再根据聚落与交通干线的关系,进行判断作答。
交通运输对于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一方面可能是随着一条交通线的建设而轴向延伸,另一方面也可能随着某一条交通线的衰落而导致附近城市发展缓慢,所以,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集训过关]————————————————
(2019·石家庄一模)自2003年第一条高铁开通以来,我国高铁建设发展迅速,到2014年全国高铁已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网络架构。与此同时,高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也逐渐显现,特别是对不同规模城市发展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据此完成1~2题。
1.大城市群内高铁的开通,有利于( )
A.提高城市的等级 B.增大货物运输量
C.推动产业同质化 D.加快同城一体化进程
2.研究发现,高铁沿线某些中小城市经济增长缓慢,其解决对策是( )
A.出台人才保护政策,防止人才流失
B.发挥优势,与大城市产业错位互补发展
C.以农业为主导,形成区域优势产业
D.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解析:1.D 2.B 第1题,大城市群内高铁开通,会使城市间的交流更为便捷,加快同城一体化进程,则D正确。都是大城市,其等级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则A错误;高铁主要以客运为主,则B错误;交通便捷,利于城市之间进行产业分工合作,即利于各城市之间发展不同的产业,则C错误。第2题,高铁沿线的某些中小城市可能受到虹吸作用,人才、资金、资源流向了更为发达的城市,所以经济增长缓慢。人才外流确实也是中小城市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但如果仅仅是把人才留住了,而发展的产业与大城市雷同的话,中小城市还是难以与大城市竞争。利用本地的优势,发展与大城市错位互补的产业更为现实。发展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不是中小城市选择的发展方向。中小城市发展经济,最主要的是要利用高铁这一优势,而中小城市旅游景点少,某地的自然风光毕竟是有限的,有些中小城市可能都没有特别的自然风光足够吸引游客,所以发展旅游业不现实。
3.(2019·湖北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长达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翘楚中华。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1)“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参见图中照片)简析该区域内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简析隋唐以后扬州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条件。
解析:第(1)题,读图,该区域位于河流下游或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所以多是临水聚落。第(2)题,隋朝开凿了京杭大运河,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附近,交通方便,服务范围广。扬州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便于商业贸易往来,所以成为商都。
答案:(1)该区域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
(2)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附近,交通方便,服务范围广;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
重难点二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如何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
—————————————[师说技法]————————————————
1.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更多的是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如下图所示:
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 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 | 许多商业聚集在高速公路与城市接合部 |
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 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 |
城市交通的改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 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应运而生 |
城市中心交通拥挤,郊区交通发达 | 大型综合商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等,多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城市中心区不再是最便捷的购物场所 |
—————————————[典题示例]—————————————————
高铁客运站不仅是城市对外的枢纽,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产业活动有较强的集聚性。读我国某城市高铁站示意图,回答(1)~(2)题。
(1)在高铁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
A.工业 B.园艺
C.物流 D.商务
(2)高铁站将会导致该城市出现( )
A.郊区城市化 B.城市空心化
C.逆城市化 D.过度城市化
[学解题]
第一步:由图可知,高铁客运站交通便利,人员流动量大,适合发展商务活动。
第二步:高铁客运站对城市产业活动有较强的集聚性,其位于城市边缘,有公路连接,可使该城市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答案] (1)D (2)A
[方法技巧]
商业网点区位的判读方法
(1)看城市地价高低:在地价最高处,可能是城市中心商务区;在次高峰处,可能布局次级商业区。
(2)看城市路网密度:城市路网密度大的地区,人流、物流量大,商业网点密集。
(3)看城市道路网格局:城市干道与市区环路交会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员流动和商品货物集散,成为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的理想区位。
(4)看建筑的密度:建筑物高大稠密的地区地价高,可能是城市中心商务区。
(5)看车流量:白天车流量大、停车频率高,夜晚相反,可能是商业密集地区。
—————————————[集训过关]————————————————
下图示意成都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据此完成1~2题。
1.成都市中心规划为商业区,其区位优势是( )
A.大商场集中,商品种类齐全
B.交通通达度高,人流、车流量大
C.占地面积大,停车位多
D.居民生活水平高,购买力大
2.成都市片区商业中心布局的基本原则是( )
A.缓解交通拥堵的原则
B.划分城市商业等级的原则
C.居民就近购物的原则
D.商品销售额最大化的原则
解析:1.B 2.D 第1题,据图可知,成都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人流量大,适宜布局商业区。第2题,据图可知,成都市片区商业中心布局在交通线沿线,接近消费人群,遵循商品销售额最大化的原则。
3.(2015·海南高考·改编)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地某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自从沿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以经营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衰落,而在乙地日趋兴盛。下图示意区域中心城市M至甲地的交通线。
(1)该传统美食的主要食客来自________。
(2)高速公路的建成对甲、乙两地的对外联系有何影响?
(3)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在甲地与乙地此衰彼盛的原因。
解析:M市作为当地的中心城市,经济发达,且距离乙地较近,因而成为主要的食客源地;根据图示,甲地有普通公路,乙地有高速公路经过,而且具有出入口,便于食客来往;根据图中的92 km,可以判断乙地与城市M地之间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高速公路的修建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乙地比甲地有明显的交通优势,因此发展较快,并且在乙地形成了集聚效应。
答案:(1)中心城市M
(2)从M地到乙地有高速公路,且在乙处有高速公路出入口,乙地对外交通比较便利;而甲地相对于乙地来说,对外交通相对不便。
(3)M市为主要的食客来源地;高速公路快捷、方便,吸引M市更多的食客;高速公路在乙地有出入口(乙地来往M市远比甲地方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馆在乙地开设更多,名气渐盛;而甲地因交通相对不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逐渐衰落。
聚焦港珠澳大桥
—————————————[锁定热点]————————————————————
1.港珠澳大桥简介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完成验收,于同年9月28日起进行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伶仃洋海域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桥隧全长55 km,其中主桥29.6 km、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 km;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 km/h;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 269亿元。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45分钟。
港珠澳大桥是全球第一例集桥、岛、隧道为一体的、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沉管隧道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长、埋深最深、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大桥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它的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
2.修建中面临的困难
(1)水文状况:伶仃洋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虽属弱潮河口,但其下有两个深海沟,即便是无风天气,看似平静的海面,也会形成凶猛的涌浪。
(2)气候:季风气候,多暴风雨,尤其是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
(3)地质:位于珠江的入海口,地基不稳;海底地质状况复杂,对施工影响大。
(4)其他: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横跨三个区域,协调困难等。
3.大桥为何要用“桥隧”构造
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此地经过珠江主航道,经过该海域的海上运输繁忙,香港机场航线起落较多,同时该水域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为了减少对海上航道、飞机起落和中华白海豚生存区域的干扰(海洋生态的保护),就在相应的区域采用了这种海底隧道+岛+桥的方式。
—————————————[演练热点]——————————————————
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等备受关注的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开工建设。2017年7月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连接顺利完成,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这将进一步巩固香港全球航运中心和航空中心的地位。据材料和图示完成1~2题。
1.在港珠澳大桥隧道建设期间,珠海市直接受益的产业是( )
A.房地产业 B.机械制造业
C.钢管制造业 D.工程设计业
2.港珠澳大桥在珠海市、澳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有接驳口,但没有在深圳设计接驳口,这样做有利于( )
A.减轻深圳市内交通压力
B.降低多地通关管理的难度
C.减少港澳高端制造业转移
D.增加珠江西岸货物的出口
解析:1.C 2.B 第1题,在港珠澳大桥隧道建设期间,桥梁、隧道建设需要的钢管、钢材数量大,珠海市直接受益的产业是钢管制造业,C对。与房地产业、机械制造业、工程设计业关系不大,A、B、D错。故选C。第2题,港珠澳大桥在珠海市、澳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有接驳口,但没有在深圳设计接驳口(接驳口是换乘的意思),这样做有利于降低多地通关管理的难度,B对。接驳口的有无对深圳市内的交通影响都较小,A错;大桥建设的目的是加强区域联系,不是促进港澳高端制造业转移,C错;与增加珠江西岸货物的出口无关,D错。故选B。
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5 km,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1 km。岛隧工程是最具控制性的部分,其中连接大桥东、西人工岛的沉管部分是国内首条于外海建设的超大型沉管隧道。2018年10月24日通车后,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大大缩短。读图,回答3~4题。
3.港珠澳大桥超大型沉管隧道施工难度大主要是由于该地( )
A.基岩埋藏深 B.水面宽阔
C.水流速不稳 D.全年高温
4.港珠澳大桥主桥实施岛隧工程主要考虑的是( )
A.河水流速 B.节省投资
C.防御台风 D.河海联运
解析:3.C 4.D 第3题,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江入海口的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虽属弱潮河口,但其下有两个深海沟,即便是无风的天气,看似平静的海面,也会形成凶猛的涌浪,因此水流速不稳。第4题,实施岛隧工程处正经过珠江主航道,该海域的海上运输繁忙,实施沉管隧道不影响珠江海上运输,主要考虑的是河海联运。
5.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 km,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 269亿元,于2009年开始修建,建成通车后,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由3个多小时缩减为45分钟。港珠澳大桥预计使用寿命120年,比目前世界上其他跨海大桥普遍使用寿命长20年。
材料二 图1为港珠澳大桥位置图,图2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构成图。
(1)港珠澳大桥工程宏大,试分析该工程得以实施的社会经济原因。
(2)说明影响港珠澳大桥使用寿命的因素。
(3)试分析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题,港珠澳大桥工程实施建设,斥资1 269亿元,说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资金雄厚。投资巨大,说明国家政策及地方政府支持。我国拥有先进科技及专业人才队伍,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保障。由图2可知,当地经济发达,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高,是建设大桥的决定因素。第(2)题,港珠澳大桥工程是跨海大桥,位于南部沿海地区,高温、高湿和高盐环境对建筑材料有腐蚀作用。该地受台风、海浪等气象灾害、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较多。海上交通事故,如船只撞击桥墩等,通过大桥的货车超载等都影响大桥使用寿命。第(3)题,有利影响,主要从区域经济、城市化发展、区域间联系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建成后有利于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加速大珠三角城市区域发展。在城市化发展方面,有利于提升城市等级,扩大城市服务范围,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在区域间联系方面,有利于缩短港珠澳三地间的行程,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完善区域间的综合运输网,加快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有利于拓展城市经济腹地,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答案:(1)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资金雄厚;②国家政策(及地方政府)支持;③拥有先进科技及专业人才队伍;④当地经济发达,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高。(任答三点即可)
(2)①高温、高湿和高盐环境对建筑材料有腐蚀;②台风、海浪等气象灾害、地震等地质灾害;③(海上)交通事故(如船只撞击桥墩等);④(货车)超载。(任答三点即可)
(3)①有利于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加速大珠三角城市区域发展;②有利于提升城市等级,扩大城市服务范围,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③有利于缩短港珠澳三地间的行程,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完善区域间的综合运输网,加快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④有利于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⑤有利于拓展城市经济腹地;⑥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任答四点即可)
—————————————[了解热点]—————————————————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意义
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桥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梁”,可有效打通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高水平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地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仅代表中国桥梁先进水平,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