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统考人教地理(经典版)一轮学案:第一部分第五章规范答题5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综合题
展开
(2018·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续表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答题模板
1.(2019·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纳斯古盐田位于安第斯山印加圣谷中,是当地居民将山中的咸泉水通过人工引水渠引出而形成的盐田,至今仍然在出产秘鲁最好的盐。盐田分布于山坡下部,由众多面积不超过4平方米、深度不超过30厘米的盐池连片组成(下图示意马纳斯古盐田的位置和景观),盐池中的泉水靠自然蒸发形成盐结晶,然后被山民们刮下来收集起来,从灌水到收盐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1)推测马纳斯古盐田处的气候特征。
(2)说明马纳斯古盐田分布在山坡下部的自然原因。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保护山上植被对马纳斯古盐田的积极影响。
答案 (1)降水少;气温高;光照强。
(2)有自流的含盐量较高的泉水补给;坡度较缓,适宜修建盐池。
(3)能涵养水源,增加山上地表水下渗量,为流入盐池的泉水提供水量保障;能防止水土流失,提高产盐的质量;能减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避免对古盐田造成破坏。
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经纬度可知,盐田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第(2)题,据材料可知,盐田的盐分来源于咸泉水;盐场一般选择在地形平坦地带。第(3)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促进盐场的形成;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对盐田的危害。
2.(2020·河南九师联盟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蚀气候侵蚀力是对气候影响风蚀可能程度的量度,是土地沙化和农田风蚀评判的重要指标。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平均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大;年降水量251.7~580.0 mm,年蒸发量为2 293~2 734 mm,降水主要集中于5~9月。下图为1961~201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风蚀气候因子指数(指数越大,风蚀越强)空间分布示意图。
(1)分析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2)说明雅鲁藏布江流域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空间变化情况,并分析其成因。
(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推测雅鲁藏布江流域风蚀气候因子指数下降对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1)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南侧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山坡下沉气流,蒸发旺盛;5~9月部分地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偏多等。
(2)变化情况:自西向东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减小。成因:自西向东受西南季风影响增加,降水增多,干燥程度降低,植被增多;流域内年平均风速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风对地表的破坏力减弱,导致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减小。
(3)风蚀气候因子指数下降,当地降水增加,空气湿度增大;风力减小,减缓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增加,河流含沙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增加等。
解析 第(1)题,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影响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因素分别为地形和大气环流。第(2)题,读图可知,自西向东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减小,成因主要分析地形、西南季风的影响程度、植被、风速等方面。由于地形的阻挡,自西向东受西南季风影响增加,降水增多,干燥程度降低,植被增多;植被覆盖率东部较西部高,流域内年平均风速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风对地表的破坏力减弱,导致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减小。第(3)题,整体性分析即从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的角度进行分析。风蚀气候因子指数下降,说明当地降水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空气湿度增大;植被覆盖率增大,风力减小,减缓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增加,河流含沙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增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