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第十二讲 城市与城市化自主加餐课
展开(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一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二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第(1)题,读图可知,2016年属于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有六个,即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其中宁波和苏州为地级市行政中心,其余四个都是省级行政中心,因此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南京、杭州、苏州和合肥都不属于海港城市;合肥、苏州、杭州、宁波都不沿长江分布;合肥、南京、宁波、杭州等不在长江口附近。第(2)题,读图可知,属于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都远离核心城市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范围的边缘地区;读图可知,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中,安庆、池州、宣城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西南部,盐城和滁州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分布不均衡;安庆、池州、宣城相对集中,而盐城和滁州与之相隔较远,没有集中分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城市的空间分布没有对称点,不具有对称性。第(3)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和舟山,其中多数城市在空间上邻近核心城市上海,说明上海对周边城市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很大,提升了这些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可见,周边城市的发展模式、性质和产业部门与上海差别很大。
答案 (1)D (2)B (3)A
[真题再用]
1.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对上海的影响是( )
A.缩小上海的服务范围 B.分散上海的城市职能
C.降低上海的服务等级 D.增加上海的服务种类
答案 B
解析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会分散上海的城市职能。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其服务范围、服务等级不会降低;由于划分为不同等级城市,因此不会增加上海服务种类。
2.导致图中城市发展差异的因素是( )
①矿产 ②交通 ③位置 ④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该地区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有发达的长江内河航运、海运、公路及铁路运输,各城市有不同的交通线路经过,因此影响图中城市发展差异的因素是交通与位置。该地区矿产资源整体不丰富,且该地区气候差异不大,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018·北京高考)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第(1)题,据图可知,Ⅰ区位于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地价高,因此建筑物高大稠密;Ⅱ区距市中心较近,不适宜建垃圾填埋场;Ⅲ区距市中心较远,商业网点密度较小;Ⅳ区位于郊区,远离市中心,城市热岛效应较弱。第(2)题,据材料可知,区域土地利用强度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据图可知,甲地远离市区,但是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建设用地面积增多。卫星城规模扩大,增加了建设用地面积;建设民俗博物馆对增加土地利用强度影响很小;划定耕地保护区、增加种植业投入不会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不会使土地利用强度增大。
答案 (1)A (2)D
[真题再用]
1.图中Ⅱ区占地面积最大的最有可能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绿地
答案 B
解析 Ⅱ区离市中心较近,在商业区外围,购物方便,同时Ⅱ地区外围是工业区,方便上下班;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土地利用类型,占地面积最大,因此最可能是住宅区。
2.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大型建材批发市场,最适宜的位置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答案 D
解析 大型建材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适宜布局在地价较低,交通便利的郊区。Ⅳ位于郊区,土地利用强度大,可能是卫星城,交通便利。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客流的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2)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第(1)题,读图可知,甲站点为一级站点,乙、丙站点为二级站点,综合服务等级较高;甲站点位于市中心附近,人口流动量大,市场广阔;乙、丙站点位于内环线附近,交通便利,人口流量大,因此甲、乙、丙站点沿线为中心商务区。第(2)题,读图可知,该城区环线道路由内环、二环、三环组成,城市空间形态是团块状的,根据图中一级站点的分布,可知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答案 (1)A (2)C
[真题再用]
1.对甲地地铁站及附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商业活动以批发为主 B.人流量昼夜差别大
C.建筑物高大稠密 D.商业活动密集
答案 A
解析 甲地位于市中心附近,交通便利,是中心商务区。商业活动密集,以零售业为主;人流量有明显的昼夜差别;建筑物高大稠密。
2.该城市计划对滨河地区进行整治开发,下列措施合适的是( )
A.河道完全渠化,增大泄洪能力
B.建设绿化走廊,增加休闲场所
C.利用水运条件布局钢铁工业带
D.河流沿线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
答案 B
解析 城市河流最适宜保持自然状态,以利于生态环境的修复;河流沿岸地区不适宜进行产业开发,以免造成污染;最适宜的措施是建设绿化走廊,增加市民休憩场所,改善人居环境。
(2016·海南高考)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第(1)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也就是职住比接近1的地区。细读图例,北京职住比为0.95~1.00的区域为四环与五环之间,职住比最平衡。第(2)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然后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人们的工作地与居住地分离,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第(3)题,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产生交通拥挤等问题。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缓解交通压力;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等。
答案 (1)C (2)B (3)A
[真题再用]
1.相比较而言,该城市职住最不平衡的区域在( )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答案 A
解析 职住比越接近于1,说明职住越平衡,与1的差距越大,说明越不平衡。读图可知,在二环与三环之间,职住比为1.15~1.18,职住比最大,职住最不平衡,故选A项。
2.提倡职住平衡的主要目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 B.缓解交通拥堵
C.增加就业机会 D.缓解住房紧张
答案 B
解析 提倡职住平衡可以缩短职工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保定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河北雄安新区。2019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发布。
1.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七方面重点任务
(1)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
(2)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3)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
(4)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
(5)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
(6)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
(7)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2.选择雄安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开发的优势
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3.雄安新区定位二类大城市
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位于保定市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距离北京、天津、石家庄和保定市分别约105千米、105千米、155千米、30千米。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建设规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关键一招,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是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点睛之笔。雄安新区将建设成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1)分析河北雄安新区选址于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的主要原因。
(2)在雄安新区规划中,分析为建设成生态城市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3)简述雄安新区的建设对河北保定的不利影响。
答案 (1)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地理位置优越;雄安新区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捷;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生态环境良好;开发程度低;地价、房价低,产业基础弱,新区范围内人口密度低,建筑少,拆迁量不大。
(2)新区规划采用组团状城市形态;保护好新区的湿地面积,利用白洋淀湿地对城市调节作用;设置好城市通风走廊,减少沙尘暴、雾霾天气的次数;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建设好地下排水设施,实现污水和雨水分离,建设好污水处理系统;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减少污染排放。
(3)河北雄安新区建立在河北保定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使得保定市管辖范围缩小,发展空间受到影响,在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地位相对减弱。
解析 第(1)题,新区建设条件,从地理位置、交通、生态环境、开发成本、发展空间等方面分析。第(2)题,把雄安新区建设成生态城市,在城市规划中需要注意新区城市形态,白洋淀湿地保护,功能区合理布局,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和城市排水设施,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第(3)题,雄安新区的建设,使得保定市管辖范围缩小,发展空间受到影响,在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地位相对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