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第三讲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自主加餐课
展开(2018·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7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结合客车向南行驶,要想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240 km,限速是80,即最少需要3小时,从遵义到毕节205 km,限速100,即最少需要2.05小时,则全程最少需要5.05个小时,故8点出发,右侧靠窗能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照射。
答案 B
[真题再用]
小明到毕节某山顶欣赏到壮观的日出景观,那么此时另外三个城市( )
A.都已日出 B.都未日出
C.只有泸州已日出 D.只有遵义已日出
答案 A
解析 7月份,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同一经线上的各地,越向南日出越晚,同一纬度,东边的日出早;四个城市中毕节的位置在西南方向,日出最晚,毕节日出时,其他三个城市都已日出。
(2017·全国卷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根据丁的描述(向北望去有极光)判断,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而乙地将由秋进入冬说明乙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至秋的阶段,应位于北半球,且较乙纬度低;所以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丁地出现极夜现象,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答案 (1)B (2)D
[真题再用]
以上四人所在地此日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答案 D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四人所在地从南向北依次为甲丙乙丁,此时全球昼长从南到北逐渐减短,故昼长由长到短排列顺序为甲丙乙丁。
(2019·天津高考)假期里,小明同学外出旅游。某日早晨小明拍摄了日出的照片,随即发到微信朋友圈。在天津(117°E,39°N)的爸爸和在国外甲城市出差的妈妈马上做出了回复(下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小明拍摄日出照片时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
A.呼和浩特(112°E,40°N) B.兰州(104°E,36°N)
C.杭州(120°E,30°N) D.南宁(108°E,23°N)
(2)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 )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当天日落的方向 D.当日正午太阳高度
第(1)题,对话截图显示,小明爸爸说“咱们天津也刚刚日出”,说明父子俩此时大致都在晨线上。天津位于117° E且在北京时间7:31日出,可判断该日昼短夜长,为北半球冬半年。此时的晨线位置如下图所示:
小明的位置,沿着晨线,要么在天津北偏东方向,要么在天津南偏西方向。南宁在天津西南方向,且其经纬度差在晨线倾斜幅度范围内;呼和浩特在天津西北方向;兰州虽位于天津西南方向,但几乎正西,晨线倾斜达不到这个程度;杭州在天津东南方向。第(2)题,根据第(1)题分析,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非极昼极夜地区的日落方向都是西南方;甲城市还有2个小时日落,只能判断其位于昏线以西,其经纬度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纬度和甲城市纬度都不能判断,故其正午太阳高度也不能确定。
答案 (1)D (2)C
[真题再用]
此时,天津位于小明拍摄日出照片时所在城市的(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小明爸爸所在天津的日出时间是7:31,因此该地处于冬半年;北半球冬半年,我国城市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日出越晚。小明所在的城市日出和天津接近,则天津位于小明拍摄日出照片时所在城市的东北方向。
200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2014年,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称“代表作名录”)。
此次“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代表作名录,既是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有助于在整体上提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重要性认知的一致认可,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文化融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19·豫南九校联考)2018年8月12日,青海省察尔汗盐湖发生了2018年夏季壮观的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图一为二十四节气图,图二为当天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此次流星雨发生后,河南各地将迎来的节气是( )
A.大暑 B.立秋 C.处暑 D.白露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流星雨发生的时间为8月12日,夏至为6月22日前后,秋分为9月23日前后,每个节气间隔半个月,结合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可知,河南各地将迎来处暑,故C项正确。
2.此次流星雨过后有人观察到了天空中三颗行星位置如下图所示,推测观测时间可能是( )
A.日落之后 B.日出之前
C.午夜 D.正午
答案 B
解析 据景观照片可知,观察时间为夜晚,排除D项。据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可知,图中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自转自西向东,与公转方向相同,也是逆时针。结合昼夜分布可知,午夜和日落之后无法看到景观图的景观,A、C两项错误;日出之前可看到图中景观,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