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高考地理新一线大一轮中图版讲义:模块一第二章第七讲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高考地理新一线大一轮中图版讲义:模块一第二章第七讲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01
    2020高考地理新一线大一轮中图版讲义:模块一第二章第七讲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02
    2020高考地理新一线大一轮中图版讲义:模块一第二章第七讲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高考地理新一线大一轮中图版讲义:模块一第二章第七讲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展开

    第七讲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对应学生用书P1)

     

    一、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

    因素

    作用

    结果

    风化作用

    温度、水、大气、生物

    使岩石发生破坏作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总的趋势

    是使

    地表

    起伏

    状况

    趋于

    平缓

    侵蚀作用

    风、流水、冰川、海水等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进行破坏

    搬运作用

    风、流水、冰川等

    将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

    沉积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沉积、堆积下来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A岩浆岩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变质岩(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冷却凝固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联】 各种外力作用互为条件、密切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其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注1】 流水、风力与冰川堆积地貌的差异

    (1)从地表形态看: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总体比较平坦,而冰川堆积地貌多呈波状起伏。

    (2)从堆积物质上看: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的物质分选性较好,往往是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冰川堆积物则大小混杂在一起,无分选性。

    【注2】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始于岩浆,最终又回到岩浆。

    (2)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

    (3)沉积岩和变质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三大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转化为岩浆。

    【点】 沉积岩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具有层理构造;二是含有化石。

     

     

              考点一 外力作用与地貌 (对应学生用书P2)

     [整体感知]

    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其分布地区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在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生物作用下,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物)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的许多湖泊)

    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

    冰川

    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

    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

    的物质先沉积,

    颗粒小、比重小

    的物质后沉积

    (具有明显的分

    选性)

    河流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

    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流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

    沉积

    形成沙滩等

    滨海地区

     

    [具体分析]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不同的外力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形成的地貌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区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

    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

    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

    地貌形态

    外力作用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

    风化作用

    山谷中的碎石

    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

    坡面的沟壑纵横

    流水的侵蚀作用

    峰林和溶洞

    流水的溶蚀作用

    沙丘

    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

    海边的嶙峋沿岸

    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

     

    ()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分布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或河流的不同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同,如图:

     

    2.河流堆积地貌的三种类型

    组成部分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分布

    山前

    河流中下游

    河口地区

    形成机制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势平坦、宽广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图示

     

     [典题精研]

     [典例] (2016·全国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解析] (1)题,贝壳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堤,根据贝壳堤的位置可确定古海岸的位置,根据新老贝壳堤的关系,也可以分析海岸线演变过程与动态。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排列,反映了自古至今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但本题考查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第(2)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3)题,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

    [答案] (1)C (2)B (3)D

     

      

    1(变设问) 图中三次贝壳堤的位置变动,说明了(  )

    陆地面积扩大 陆地面积减小 海岸线向陆地方向移动 海岸线向海洋方向移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C 从图中三条贝壳堤的位置和时间可知陆地面积扩大,海洋面积减小,海岸线向海洋方向移动。

    2(变题型) 从图中三条贝壳堤的形成时间来看,第一条和第二条的时间间隔较大,说明该时间段气候________,降水________,森林覆盖率________

    解析:贝壳堤之间的物质来源于泥沙沉积,第一条和第二条贝壳堤形成的时间间隔较大,说明该段时间气候干旱,降水少,且森林覆盖率高导致泥沙沉积少。

    答案:干旱 少 高

    [集训冲关]

    (2018·全国卷·节选)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2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解析:1.A 2.A 第1题,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携带的砾石。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砾石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A对。由于T1T2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砾石无法在此沉积,BCD错。第2题,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流速大,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较小。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故选A

    (2017·全国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35题。

    3.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4.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解析:3.C 4.B 5.B 第3题,据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形成的,山地中河流多、沟谷多、降水丰富是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山体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降水集中并不能代表降水多。第4题,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沉积能力较强。山地相对高度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河流流程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在河流的中上游沉积。第5题,由材料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因此土层浅薄,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读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回答68题。

    6.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

    7.下列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

    C.全年降水稀少  D.冬季温暖湿润

    8.该类地貌景观形成于(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波浪侵蚀

    解析:6.D 7.C 8.C 第6题,图中为荒漠景观,地貌为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故D正确。第7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各个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全年降水稀少。故C正确。第8题,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因此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图中地貌为风蚀蘑菇。故C正确。

              考点二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对应学生用书P2)

     

    ()三大类岩石的概念及其特点

    类型

    概念

    特点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

    结晶颗粒较大;密度大,坚硬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沿岩石圈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或气孔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成岩石

    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非金属矿物

    变质岩

    岩石受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

    片理构造;富含金属矿物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集训过关]

     (2019·长沙模拟)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岩石中,花岗岩属于(  )

    A.甲类岩石       B.乙类岩石

    C.丙类岩石  D.丁类岩石

    2.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  B喷出作用

    C地壳下沉  D高温熔融

    3.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

    解析:1.B 2.A 3.A 第1题,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结合图可知乙为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第2题,根据图中箭头和上题分析可知分别是侵入作用、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第3题,甲为喷出岩,多具气孔构造;乙为侵入岩,不可能找到化石;丙为变质岩,无层理构造;丁为沉积岩,代表岩石为石灰岩、页岩等,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古人称之为海天佛国。普陀山是燕山运动晚期的侵入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风化侵蚀,形成众多孤峰突兀的风景地貌。据此完成45题。

    4.普陀山主要由图乙中的哪类岩石组成(  )

    AA类岩石  BB类岩石

    CC类岩石  DD类岩石

    5.图甲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

    A.海浪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风化作用

    解析:4.B 5.A 第4题,由材料可知,普陀山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属于侵入型岩浆岩。A为喷出型岩浆岩,B为侵入型岩浆岩,C为变质岩,D为沉积岩。第5题,由图甲可知,该地貌为海浪侵蚀地貌。

    [课时跟踪检测](对应检测卷P281)

    下面左图中的建筑群位于《水浒传》故事发生地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水泊梁山风景区,孙二娘脚印(右图)是该地著名的旅游景观,位于左图中山脉鞍部。组成该山体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山坡无法藏兵,却易守难攻的原因是(  )

    A.多溶洞,地形坡度大

    B.山谷深,河流众多

    C.石漠化严重,地形坡度大

    D.岩石风化严重,多滑坡、泥石流灾害

    2孙二娘脚印的成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孙二娘踩踏

    解析:1.C 2.A 第1题,读图可知,该山坡以裸露岩石为主,石漠化严重,且地势较陡,故易守难攻。第2题,该区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组成该山体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易溶蚀,可知孙二娘脚印是石灰岩经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34题。

    3.下图的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黄河径流量从源头到河口变化情况的是(  )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4.塑造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B.冰川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作用、风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作用、风力作用、风力沉积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解析:3.C 4.A 第3题,黄河从源头到甘肃段,有支流注入,径流量逐渐增大;在宁夏、内蒙古,由于气候干旱,大量引水灌溉,径流量逐渐减小;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有不少支流汇入,径流量增大;黄河下游为地上河,且工农业用水量大,径流量减小。第4题,甲位于青藏高原,外力作用以冰川作用为主。乙位于内蒙古高原,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丙位于黄土高原,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丁位于华北平原,外力作用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海南博鳌玉带滩是一条自然形成的狭长形沙滩半岛,如图。玉带滩以分隔海、河最狭窄的沙滩半岛而被列入为吉尼斯之最。据此完成57题。

    5.玉带滩是由(  )

    A.地壳下陷导致与陆地分离而形成的

    B.热带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的

    C.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D.海浪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6.玉带滩的形成使得其西侧水域趋向(  )

    A.变宽  B.变浅

    C.变深  D.稳定

    7.近年来万泉河等河流上游修建了许多水库,这最有可能造成玉带滩(  )

    A.远离大陆  B.连接北岸

    C.向东推进  D.向西后退

    解析:5.C 6.B 7.D 第5题,沙滩地貌是外力沉积而成的。图中玉带滩呈狭长形状,沿海一侧较平直,应是河流带来泥沙受海浪的顶托在此沉积而成的。第6题,玉带滩为流水沉积地貌,它的形成会使其西侧水域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而变浅。第7题,上游水库的修建会使下游水量减少,泥沙沉积量减少,西部河流的沉积作用减弱,东部海浪的侵蚀作用增强,使玉带滩向西后退。

    (2019·河南南阳八校联考)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30°S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据此回答89题。

    8尖峰石阵形成的过程是(  )

    A.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B.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C.板块运动、海水沉积、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

    9尖峰石阵风力沉积最显著的季节是澳大利亚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8.A 9.D 第8题,结合材料可知,尖峰石阵是石灰岩景观,石灰岩是海洋沉积物形成的,后经过板块运动上升到海平面以上,海风将沙子吹到该地,沙子沉积后形成沙地并淹埋森林,经风化后沙沉下去,出露的石灰岩经风力侵蚀形成石柱,从而形成尖峰石阵。第9题,结合材料可知,沙子主要来源于海边,该地位于30°S附近的澳大利亚西南部,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此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力沉积作用最明显。

    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貌,由地下冰融化而产生,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分为热融沉陷和热融滑塌两种地貌。据此完成1012题。

    10.下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  )

    A.云贵高原  B.西西伯利亚平原

    C.巴西高原  D.西欧平原

    11.热融沉陷区域形成的湖泊(  )

    A.会继续陷落成溶洞

    B.是岩层弯曲形成的

    C.面积广、水量大

    D.会使冻土层逐渐变薄或被切穿

    12.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发生热喀斯特的形式和时间一般是(  )

    A.热融沉陷夏季  B.热融沉陷秋末冬初

    C.热融滑塌夏季  D.热融滑塌秋末冬初

    解析:10.B 11.D 12.C 第10题,材料中已明确了热喀斯特地貌为冻土中的冰受热融蚀后形成的地貌,因此常见于有冻土且冻土中的冰能够发生融化的区域。云贵高原、巴西高原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气温较高,没有冻土存在;西欧平原虽纬度较高,但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温和,也没有冻土形成;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第11题,溶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形态与漏斗相似,是地表岩溶地貌与地下岩溶地貌的过渡类型,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热喀斯特地貌并非喀斯特地貌,A错误;热喀斯特地貌为冻土中的冰受热融蚀后形成的地貌,并非岩层的水平运动形成的,B错误;湖泊面积大小与水量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C错误;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度相对于冻土较高,具有导热性,加速了湖底和湖岸多年冻土的退化速度,使冻土变薄或被切穿。第12题,由图可知,热融沉陷湖泊发生在地势平坦地区;热融滑塌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地势起伏大,夏季气温高,冻土中的冰易融化,故会出现热融滑塌;秋末冬初气温低,冻土不会融化,不会出现热融滑塌。

    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314题。

    13.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  )

    A.喷出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14.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

    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解析:13.D 14.C 第13题,读材料可知,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故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沉积岩。故选D。第14题,据材料,雅丹地貌发育先是形成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再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沟槽加宽加深;之后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最后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故选C

    (2019·武汉重点中学月考)如图是某种地貌()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形成甲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海浪沉积作用

    16.甲地貌(  )

    A.朝向河床一侧的是陡坡  B.两侧的坡度一定相同

    C.多形成于河流的凸岸  D.多形成于河流的凹岸

    解析:15.B 16.C 第15题,甲地貌应是沙坝,结合示意图分析其形成过程是洪水期河流横向环流作用(因离心力作用引起的垂直于主流向的横向水流运动)加强,从河床流向河漫滩的水流挟带的大量沙质沉积物,在河床浅滩处堆积起来,形成沙坝。因此其形成主要体现的是流水的沉积作用。第16题,朝向河床一侧的是缓坡;据图无法判断朝向岸边一侧的坡度,故AB错误;河流的凸岸主要体现河流的堆积作用,甲地貌多形成于河流的凸岸。

    (2019·湖南三校联考)如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水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718题。

    17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  )

    面积不断增大 坡度逐渐减缓 向东南方向扩展 增速先慢后快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解析:17.C 18.B 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向东南方向扩展;从里海水平面的变化情况看,水平面19001978年呈下降趋势,所以三角洲坡度总体趋向陡峭;三角洲面积增速先快后慢。第18题,从里海水平面图可以看出,2000年水平面高度与1940年相似,所以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沿位置可能位于乙处。

    位于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在历史上曾多次喷发,据清代《黑龙江外记》记载:“……,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亦有碎石块落至原地,亦落四周,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0题。

    19.古文中记载的最有可能来自(  )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下地幔

    20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最有可能与图中数字所示地质作用一致的是(  )

    A  B

    C  D

    解析:19.C 20.C 第19题,结合题意,古文中的指的是岩浆,岩浆一般发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故C项正确。第20题,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指的是岩浆岩(喷出岩)的生成。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喷出型岩浆岩。故C项正确。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高考地理新一线大一轮中图版讲义:模块一第二章第七讲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