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十三 环境保护
展开[学生用书P67]
最新考纲 | 1.环境与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4.环境污染与防治。 5.环境管理。 |
核心素养 | 1.综合思维:根据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建设等案例综合分析其存在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2.人地协调观:根据某一具体的案例,分析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
[学生用书P67]
考点一 环境污染与防治
[主干精讲]——理主干 抓关键
1.水污染及防治
2.大气污染及防治
3.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4.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对策分析思路
(1)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原因的思路分析。
①分析主要的人类活动,找出污染来源。
②分析污染形成的环境因素,如水体的自净能力、地形的封闭程度、大气的稳定程度、热量条件等。
(2)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措施的思路分析。
[典题探究]——析典题 学技法
(2019·高考全国Ⅰ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体污染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利用整体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修建前,“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该工程修建后,改善了市区河道及密歇根湖的水质。但是由于运河修建“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使得伊利诺伊河水质下降,污染物增多。同时由于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相连通,使得生物活动范围更大,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答案] 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对点演练]——练类题 提能力
1.(2019·高考全国Ⅱ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
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保护措施及其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结合材料所给的“清溪川复原工程”的各项措施进行分析:过去清溪川河道被覆盖,恢复自然河道,将其由暗河恢复为正常河道,有利于清理水中污染物,有利于水中动植物更好地获取光照、氧气等从而更好地生长,促进水生态环境的恢复;由暗河恢复为自然河道,有利于增加地表水域面积,从而增强水体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使局部地区微气候变得更加湿润、温和;在河流两岸建生态公园,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扩大水域面积,有利于增强植被和湿地吸烟滞尘、美化环境的功能,提高沿岸地区的环境质量;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有利于减少清溪河的污水排放量,能有效地改善、提高河流水质;拆除高架道路,兴建横跨河道的桥梁,有利于减少经过各河段的车辆数量和通行时间,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
答案: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2019·湖北武汉4月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遇到了“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进展迟缓”等一系列难题,城市垃圾分类迟迟无法落实推行。2019年1月19日,武汉市宣布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下图示意武汉市单位(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类别。
请列举两项“可回收物”垃圾,并为武汉市落实推进“垃圾分类”提出建议。
解析:可回收的物品应具有资源再利用价值。建议可从政策法规、宣传公众参与,以及垃圾箱分类识别、激励措施等角度分析。
答案:可回收物: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织物、废电器电子产品、废大件可回收物。
建议: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垃圾分类政策落实;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公众积极性;设置(智能)分类设备,完善公共硬件设施;建立公众“绿色账户”,实行(积分)奖励制度等。
考点二 资源问题与资源利用和保护
[主干精讲]——理主干 抓关键
1.主要资源问题及原因
2.资源问题的对策分析(以水资源为例)
3.资源开发利用原则
4.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危害及措施
(1)短缺的原因。
①分布不均:淡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
②水污染:不合理的开发和管理导致浪费水的现象普遍,水体污染严重。
③需求增加: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发展以及其他社会用水扩大,世界总需水量增长很快。
(2)短缺带来的危害。
①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粮食产量,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直接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②引发国际冲突。
(3)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
①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
②节流:农业方面,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工业方面,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
5.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措施
[典题探究]——析典题 学技法
(2019·河南郑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心黏土砖俗称红砖,是传统的墙体材料。红砖的生产需要大量黏土,其生产主要包括挖表层黏土、和泥、压制成型、干燥、高温烧制等工序。目前国家已经全面取缔红砖,同时大力推广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炉渣、竹炭等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
分析我国推广新型墙体材料替代红砖的主要原因。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生产传统墙体材料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和推广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意义,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炉渣、竹炭等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利于废弃物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利于保护耕地资源,减少生态破坏。红砖的生产需挖取表层黏土,且耗土量大,破坏大量耕地资源,大量取土,破坏地表植被,易加剧水土流失、荒漠化及地质灾害,高温烧制消耗大量煤炭,加剧大气污染,如果实心黏土砖产量继续增长,不仅增加墙体材料的生产能耗,而且导致新建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大幅度增加,将严重加剧能源供需矛盾。
[答案] 红砖的生产需要挖取表层黏土,且耗土量大,破坏大量耕地资源;大量取土,破坏地表植被,易加剧水土流失、荒漠化程度,引发地质灾害;高温烧制消耗大量煤炭,加剧大气污染;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利于废弃物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利于保护耕地资源,减少生态破坏。
[对点演练]——练类题 提能力
1.(2020·湖南衡阳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江豚俗称“江猪”,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江豚种群量快速衰减。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有2 700多头,但到了2018年7月,仅剩约1 012头,并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减少。有专家指出,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估计再过10~15年,长江江豚就将灭绝。
简述江豚数量迅速减少的人为原因,并提出保护江豚的具体措施。
解析:减少原因,可从生存环境、生存能力,以及人为破坏角度分析;因数量已经很少,当前关键在于人工干预与加强保护。
答案:原因:船只航行及渔民捕捞作业过程中等对江豚的误伤;采砂船破坏江豚的栖息地;水利工程阻隔江湖之间的联系,导致鱼类繁殖能力下降;生产生活排放大量污水,使江豚的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过度捕捞;江豚食物短缺。
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江豚的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大执法力度;人工饲养等。
2.(2019·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12月28日14时,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在山东济南亮相。路面的全称是承载式高速光伏路面,最上面一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摩擦系数高于传统沥青路面,保证轮胎不打滑的同时,还拥有较高的透光率,可以让阳光穿透它,使下面的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实时输送上电网,就好像一个巨大的充电宝。
简述光伏高速公路的环境效益并讨论短期内实现大规模运行的可能性。
解析:光伏高速公路利用太阳能发电,属清洁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固体颗粒物等的排放。光伏路面最上面一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技术难度大,改造成本高。光伏高速公路路面拥有较高的透光率,可以让阳光穿透它,使下面的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实时输送上电网,就好像一个巨大的充电宝。光伏高速公路利用太阳能发电,属清洁能源,减少了二氧化碳、固体颗粒物等的排放。光伏路面最上面一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摩擦系数高于传统沥青路面,保证轮胎不打滑的同时,还拥有较高的透光率。对技术要求高,短期内不可行。工程建设及材料要求的技术难度大,改造成本高。转化电能需要实时输送上电网,并网困难。
答案:光伏高速公路利用太阳能发电,属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固体颗粒物等的排放。短期内不可行,技术难度大;改造成本高;并网困难。
考点三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主干精讲]——理主干 抓关键
1.森林破坏
2.草地退化
3.湿地退化
4.分析生物多样性或衰减原因的思路
自 然 环 境 | 因素 | 丰富(增多) | 稀少(变少) |
生存环境 | 优越 | 恶劣 | |
生存空间 →食物 | 充足 | 短缺 | |
天敌 | 少 | 多 | |
人 类 活 动 | 捕猎、捕捞 | 严禁捕猎,保护 | 过度捕猎 |
污染程度 | 减少污染 | 污染严重 | |
生产活动 | 生产活动少或合理,如保护湿地,退耕还湖、人烟稀少 | 生产活动多或不合理,如围湖造田、占用湿地等 |
5.整体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思路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激发了生态问题的产生。
| 不利因素 | |
自 然 因 素 | 气候 | 气候干旱,风力大,蕴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危险;水土流失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
地形 | 丘陵、山地陡坡随意开垦,易导致水土流失;地势低洼区,地下水位高,易盐渍化 | |
土壤 |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易水土流失 | |
水文 | 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 | |
植被 | 热带雨林区营养物质集中在生物体内,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干旱区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 |
人 为 原 因 | 人口 | 人口增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大以及各种工程设施建设破坏生态环境 |
工业 | 矿产资源丰富,开矿、冶炼等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 |
农业结构 | 农业结构单一,过度开垦或过度放牧,不遵循自然规律,土地退化 | |
能源消费 结构 | 能源缺乏区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引起生态问题;能源富集区,能源开采及开采过程中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
[典题探究]——析典题 学技法
(2019·高考全国Ⅲ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解析] 本题以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围绕北方大棚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探讨解决措施,体现学以致用。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要有的放矢,根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材料中已说明我国北方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的原因主要是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对于过量施用化肥,我们可以采取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措施;对于灌溉水含盐量高,我们可以采取淡水淋盐的措施,引含盐量低的淡水淋洗或用雨水淋洗,北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份,此季节可掀开棚膜,利用雨水淋洗;另外,对于次生盐渍化过于严重的大棚土壤,也可以采取利用别处低盐、好质地的土壤进行置换大棚盐渍化土壤的措施。
[答案] 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对点演练]——练类题 提能力
1.(2019·广东广州、深圳4月学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罗非鱼(也被称作非洲鲫鱼)原产非洲南部,具有食性杂、耐低氧、广盐性等生理特点,适宜水温18~32℃。罗非鱼6个月即达性成熟,重200克左右的雌鱼,怀卵量多在1 000~1 500粒。在20世纪五十年代被当作经济鱼种引入广东进行养殖。目前罗非鱼已被列入第三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试分析近年来广西罗非鱼泛滥成灾的原因。
解析:从罗非鱼具有的生长习性(食性杂、耐低氧、广盐性,适宜水温18~32℃,6个月即达性成熟、怀卵量多在1 000~1 500粒等),并结合广西具有的环境(亚热带季风区,与广东水系相连,水域广)分析即可。可从罗非鱼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广西的水温、水域,天敌角度分析。
答案:罗非鱼对环境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广西地处亚热带,水温适宜,河湖众多,水域面积广,自然条件适宜罗非鱼生存;广西紧邻广东,水域相通;罗非鱼为引进物种,在当地少天敌。
2.(2019·河南4月适应性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水贫困指数是评价国家或地区的相对缺水程度的重要指标,值越大,表明水贫困程度越小。水贫困指数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密切相关,主要受水资源、水污染、用水设施、用水能力和用水现状等影响。下图为我国2005~2014年农村水贫困指数变化趋势。
描述我国2005~2014年农村水贫困程度时空变化规律,并推测东部水贫困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时空变化,直接获取图中曲线数据分析即可;注意图中有区域数据对比,还有随时间的变化。再结合“主要受水资源、水污染、用水设施、用水能力和用水现状等影响”分析即可。
答案:空间:东部水贫困程度最小,中部水贫困程度最大。时间: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整体降低。
主要原因:采用了先进灌溉措施,如喷灌、滴灌,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完善了农田水利设施;增加了科技投入,提高了作物耐旱性;改良了耕作制度;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降低水污染;扩大宣传,增强了节水意识;制定了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制度。
[学生用书专题强化练(十三)P137]
(时间40分钟,满分80分)
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2019·河北省级示范性高中4月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有1 061 km的长江岸线,是拥有长江干线最长的省份,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4月,湖北省共有化工企业1 021家。其中,沿江1 km范围内化工企业约有105家,沿江1~15 km范围内化工企业约有45家。长江沿线化工企业数量较多,技术水平不高,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化工围江”问题突出。
说明湖北省治理“化工围江”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湖北省共有化工企业1 021家”,则应加强行业的整合与转型升级,通过做大做强来提高技术水平,减少污染;“化工企业数量较多,技术水平不高”,则应提高技术水平,减少排放,达标排放;“沿江 1 km范围内化工企业约有105家”,应搬迁距离长江过近的企业,减少污染;另外,法制背景下进行治理,还要立足法律法规措施。
答案:加快传统产业和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搬迁沿江1~15 km范围内排污量大的化工企业;提升化工企业的科技水平,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严惩违规排放行为等。
2.(2019·福建3月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非点源污染又称面源污染,主要源自农村,如有来自农药、化肥的农田废水等。下图示意2005~2015年我国某县部分农田非点源污染的变化状况。
与农业种植公司相比,指出该县2005~2015年种植散户农田非点源污染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变化特点可对比图中种植散户与农业种植公司的数据,从数量与变化角度分析。分析原因时,要注意农业种植公司具有集中布局、技术与管理经验较先进的优势,而种植散户排放具有时空的分散性,再因技术、意识等因素。排放多、处理难度大。
答案:与农业种植公司相比,种植散户的农田非点源污染较严重,且逐年加剧。来自种植散户的非点源污染分布广;排放时空更不确定,环保意识较薄弱,排放更无序,在管理上更难以控制和管理;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污染处理技术较弱,难以达标排放。
3.(2019·湘赣十四校联考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环保部门对118座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相比地表水污染,污染物一旦进入深水层,清除污染要十几年甚至数百年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且处理成本高,致癌、致变、致突变严重,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生产和身体健康。
试推断地下水污染难以恢复的原因,并分析保护水源的可行性措施。
解析:难以恢复的原因,可对比地表水推测,地下水因处于地下而具有净化慢、治理难度大的特点;措施可从污染源控制、达标排放,以及法律法规建设等角度分析。
答案:原因: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自然净化缓慢;地表以下地层复杂,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
措施: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企业进出水流量监控;加强教育,强化企业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公众检举力度;制定污水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依靠科技进步,做到污水达标排放、废水资源化利用,防治水污染。
4.(2019·广东广州二模改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大熊猫国家公园(如下图所示)是我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其目的是连通和保护“国宝”大熊猫的栖息地。公园范围包括四川省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陕西省秦岭片区和甘肃省白水江片区,中心保护区覆盖已有67个独立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7万平方千米。
分析大熊猫国家公园对大熊猫脱离“濒危”所起的积极作用。
解析:依据材料和图示可知,该公园建立体现了保护力度增大、保护区面积扩大、使分散在多省的保护区连成一个整体的作用。从而使大熊猫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可以加强种群之间的交流。
答案:目前,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问题较严重;国家公园加强大熊猫栖息地廊道建设,连通相互隔离的栖息地;扩大了大熊猫的生活空间;便于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有利于保护其生存的自然环境,降低局部自然条件改变引起的濒危风险。
5.(2019·福建泉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锂电池的梯次利用是指使用过的锂电池在达到设计寿命后,继续提供给对电池性能要求较低的设备利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锂电池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我国是重要的锂电池生产国,锂资源的供给紧张,对外依存度超过85%。为解决锂电产业面临的原料问题和环境问题,在政府的推动下,某公司与汽车生产企业合作,集中回收车用动力锂电池,对锂电池进行梯次利用,并确保对报废锂电池进行无害化处置。
分析对锂电池进行集中回收、梯次利用产生的环境效益。
解析:集中回收利于资源再利用,可减轻资源压力以及开发资源带来的环境压力;同时能减少无序排放造成的污染。依材料可知,锂电池的梯次利用也具有资源重新利用的优点,以及可无害化处理的优势。
答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锂资源的需求压力和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压力;集中回收动力电池可以提高锂电池回收比例,增加锂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并减少废弃电池无序丢弃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梯次利用锂电池可直接利用现有电池,缓解对锂资源的需求压力,减少开发锂资源、生产锂电池产生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
6.(2019·皖江名校联盟五月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秦岭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更是涵养八百里秦川的一道生态屏障,但自2000年以来,秦岭北麓开始圈地占林兴建别墅,到2018年末,共有违建别墅1 194栋,严重破坏了秦岭的生态环境。目前依法拆除1 185栋;依法没收9栋,改造后用于公共事业,使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分析秦岭北麓违建别墅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占林兴建别墅,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下渗减少,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水土流失加剧;植被破坏,植被固土能力下降,加大滑坡、泥石流的风险;别墅区位于山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污染随着排放,污染土地和河流。
答案:违建别墅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涵养水源功能下降,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水土流失加剧;违建别墅工程建设,加大滑坡、泥石流的风险;别墅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污染随着排放,污染土地和河流。
7.(2020·河北石家庄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2000年以来,北京市在水源保护目标指引下,以小流域为单元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布设防治措施,构成水源保护的三道防线(如下图所示),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指出三道防线构筑区域,阐述三道防线在水源保护中的主要作用。
解析:依据图中地势与水系分布,可判读三道防线的分布区域。作用注意提取材料中三道防线的具体内容,图示第一道防线关键词是“封、移、补”,第二道防线关键词是“节、调、治”,第三道防线是“清、育、保”。
答案:第一道防线主要构筑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通过封禁治理、生态移民和生态补偿等措施,减少人为活动和干扰,恢复山区生态环境,提高山区水源涵养功能,实现自然保水。
第二道防线主要构筑在山麓等农业种植区和村镇地区。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节水灌溉等措施,节约用水,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面源污染(或减少农田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通过污水治理措施,防止污水直接进入河流和水库。
第三道防线主要构筑在河道两侧(和水库周边)地区。通过适当的生物和工程措施,恢复和建设河道及水库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质。
8.(2019·湖北名校联考改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2018年7月以来,“秦岭违建别墅拆除”备受社会关注。秦岭是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更是涵养八百里秦川的一道生态屏障,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但是秦岭违建别墅行为却将“青山”改造成“房山”。
简述秦岭违建别墅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解析:首先要理解秦岭的生态屏障作用,以及违建对此生态功能的破坏,再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并提出法律监管和具体的生态恢复措施。
答案:危害: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淤积河床;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治理措施:加强立法与执法,加强舆论监督;撤销立项、拆除违建;土地收回、覆土复绿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