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第一节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教案设计
展开第一节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我们在前面第五、六单元分别学习了人类的生产活动(包括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和居住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的交往、联系也越来越重要。所以,本单元我们来学习人类的地域联系活动。
[新课教学]
板书: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序言
地域联系活动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环节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地球村”吗?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解释、导学:随着交通运输、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住在世界各地的人们的交往也不断增多,对外面的世界也了解得非常及时、清楚,使我们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世界各地的人们好像居住在一个村子里,即“地球村”。在这个“村”子里,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联系、交往,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
4.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板书)
一、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的含义
讲解: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交通运输”?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但它有广义和狭义之说(边板书边说明):
承转:当代主要的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比较而言,它们各有优点和缺点(出示投影片并板书)。
2.当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导学、设问:表4.1中所列的几种运输方式,每一种都是优劣并存、有利也有弊。同学们在学习初中地理时对每一种运输方式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现在我们应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考虑,看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有哪些方面的要求呢?
学生活动,让学生思考或分小组讨论,然后教师选代表发言、抽查。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投资少、运量大、运费低;二是速度快;三是连续安全运输。不同的运输方式对上述的要求程度是不同的,我们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抱着“多、快、好、省”的原则,区别对待,灵活掌握。下面我们来看这个问题(打出“选择正确的运输方式”投影片):
人或物的位移 | 要求 | 铁路 | 公路 | 海运 | 河运 | 航空 |
从哈尔滨到广州参加贸易洽谈会 | 次日必须报到 |
|
|
|
|
|
从重庆到武汉 | 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
|
|
|
|
|
从密云水库运2吨活鱼到北京市 | 保鲜 |
|
|
|
|
|
从太原运200吨煤炭到武汉 | 走近路,较低运费 |
|
|
|
|
|
从天津到上海运一万吨海盐 | 选择最经济的办法 |
|
|
|
|
|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教师可分别提问几个学生来回答,并且能说明选择此项的理由(正确选项附后)。
承转:在一些经济发达、人流较大的地区,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相互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板书并打出图4.1投影片)。
3.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综合分析、讲解)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关系网图。图表中的上面一列表示的是“项目”,中间一栏的“运输方式”是最基本的,可以此为中轴,由此向左,表现运输方式从简单到复杂、由一种到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由此往右,表现的是综合运输网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
承转:当今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之内,而且可以扩大到国与国、大洲与大洲之间,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方便。
(板书并显示图7.2投影片)
4.交通运输是联系世界各地的纽带
(1)亚欧大陆桥
导学:结合图4.2,让学生熟悉两条铁路线的起至点,并注意两条线的交叉、重合的地方。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两条铁路线有什么地理意义?为什么说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比第一条亚欧大陆桥的意义更大?
让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两条铁路线(亚欧大陆桥)的地理意义体现在:均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是亚欧大陆东西方向上的重要通道。
因第一条亚欧大陆桥主要在俄罗斯境内通过,而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我国、中亚、西亚、东欧、中欧、西欧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沿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且经过许多大城市,运输繁忙,客流量大,所以说,第二亚欧大陆桥比第一条亚欧大陆桥的意义更大。
承转:陆上运输繁忙,海上也不平静(打出投影片图7.3并板书)。
(2)运输繁忙的航海线
(引导、设问)图中给出了四条运输比较繁忙的航海线,请同学们认真读图,一一找出,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图中的线条为啥有粗有细?
②四条航海线中,每条沿途经过了哪些海、洋、海峡或者运河?主要联系(方便)了哪些国家和地区?
③到波斯湾地区运输的航海线,为什么有些走的是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而有些要绕到非洲南端呢?
(学生活动)
教师提问、归纳、讲解:同学们讨论、分析得很认真,也很全面。这一部分内容在高中地理中也专门讲过,有些同学记得可能不很清了,我们有必要再温习一下。
图中线条的粗细表示运输量的大小。如绕过非洲南端的航线,南北美洲之间的航线以及北美洲和欧洲之间的航线比较粗,说明运输量很大。其他海域的运输量则较小。
北大西洋航线主要是联系北美东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中欧、北欧地区;从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运河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主要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在走,其作用主要是为了节省陆上交通费用,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北太平洋航线主要是联系亚洲东部(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和北美洲西岸。
四条航线中最复杂、运输最繁忙的要数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因为波斯湾地区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区和出口区,所以这条航线就成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一条石油贸易航线。由于油船装载量大小不同,一般运载量在25万吨以下的油船,可以经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再过直布罗陀海峡,走大西洋运往西欧、中欧、北欧和北美洲西岸。由于苏伊士运河是人工开辟的水道,河浅水窄,所以运输量较大(一般在25万吨以上)的船只需绕到非洲南端的开普敦,然后再经大西洋运往其它地区。
承转: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交通工具也在更新换代,交通运输也在迅速发展。
5.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板书)
(讲授)近年来,我国几次进行铁路提速,交通运输正向高速化发展,从7.4图中也可看出,提高火车时速,可增加通过能力。位于沿海的一些港口城市,现在有的已发展了集装箱运输,如我国的上海、大连等城市,交通运输正向专业化方向迈进。
最后,教师结合板书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附:“选择正确的运输方式”参考答案:
人或物的位移 | 要求 | 铁路 | 公路 | 海运 | 河运 | 航空 |
从哈尔滨到广州参加贸易洽谈会 | 次日必须报到 |
|
|
|
| √ |
从重庆到武汉 | 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
|
|
| √ |
|
从密云水库运2吨活鱼到北京市 | 保鲜 |
| √ |
|
|
|
从太原运200吨煤炭到武汉 | 走近路,较低运费 | √ |
|
|
|
|
从天津到上海运一万吨海盐 | 选择最经济的办法 |
|
| √ |
|
|
[课堂小结]
掌握五种主要运输方式及其优缺点,学会选择最佳运输方式和路线。了解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结合地图熟记亚欧大陆桥和世界比较繁忙的四条航线和主要港口。
课后作业:
1.列表比较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2.说出亚欧大陆桥(两条铁路线)的起止点和世界上比较繁忙的四条航线。
[课后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具有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特点的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管道运输
答案:C
2.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管道运输
答案:D
3.下列交通运输线中成本低廉的是( )
A.太原至广州的航空线
B.武汉至上海的长江航线
C.大庆至秦皇岛的输油管道
D.南宁至昆明的铁路线
答案:B
4.利于易腐易损商品长途运输的主要技术条件是( )
①交通工具日益现代化 ②商品冷冻技术的提高 ③交通工具日益大型化 ④商品包装技术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5.目前亚欧大陆东西最为便捷的通道是( )
A.西伯利亚大铁路
B.连云港——鹿特丹铁路
C.陇海——兰新铁路
D.符拉迪沃斯托克——鹿特丹铁路
答案:B
●板书设计
4.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一、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的含义
2.当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3.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4.交通运输是联系世界各地的纽带
(1)亚欧大陆桥
(2)运输繁忙的航海线
5.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大部分都到邮局去寄过信、明信片和书籍吧!许多同学都给亲朋好友打过电话吧!家里买上了电脑的同学,有的可能上过网吧!对!现在是信息时代,出门办事交通很方便,天上有飞机,地上有火车、汽车,水里有轮船,但现在有些事不用出门也能办成,这就是利用邮电通信技术。
[新课教学]
板书:4.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二、邮电通信
引导、讲解:经常到邮局寄信的同学可能知道,邮局以前叫邮电局,现在叫邮政局,这说明随着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与邮政完全脱离,成为截然不同的两大部门。下面让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看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这两大部门的任务和特点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学生速读课文,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简表让学生思考,然后抽查提问来完成。
1.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解释、归正,附:正确填写内容如下,供参考)
过渡:现代社会,已经形成了世界性的邮政网络(打出投影片图7.6并板书)
2.邮政网络的形成
学生活动:读“邮件的传递过程”示意图分析:从A地起要传递一个邮件可以有几条通道?
师生共同分析:可以有三条通道:图的最上面是一条,中间的A—B—C是一条,下面的A—B—D—E是另一条,它们都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邮局共同组成的。可见,由邮局和邮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就是邮政网络。
过渡:那么,电信网络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板书)
3.电信网络的组成
(让学生读4.7图及图下文字说明,教师作适当指导)电信网络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三大部分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现在用手机的人多了,当出门到一些山区办事时,有时手机会突然失去信号或信号不清楚,这是受到了地形障碍的影响。
过渡:人们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除了出门乘车(机、船)和信息的交流外,到商店购物、下馆子、理发等也是一种联系方式,这就是商业。(板书)
三、商业
1.商业的概念
(结合课文,首先给学生解释,说明商业的概念)
[来源:Z.X.X.K]
2.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商业通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活动,才能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商品的价值,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业通过租让劳务,使消费都得到方便和享受,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件商品,要实现其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应该包括收购、储存、调运、销售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紧密相连,若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商品流通便不能完成。
[课堂小结]
当今社会,人类活动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广泛,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今天只有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才能适应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地域联系方式中属于交通运输业务的是( )
①用飞机运送旅客 ②用电视传递消息 ③用管道输送煤气 ④到邮局邮购书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2.下列商业活动的环节中,表明商业活动已最后完成的是( )
A.销售 B.收购 C.储存 D.调运
答案:A
3.电信通信的主要业务有( )
A.汇款、电报 B.传真、数据通信
C.储蓄、代发工资 D.飞机传送邮件
答案:B
4.地球村经济是指( )
A.各国经贸差异不断缩小
B.世界经济规模日益缩小
C.生产、分配日趋公平合理
D.世界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国际化
答案:D
二、简答题(或作为课堂讨论)
1.为什么邮政通信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
答案:因为邮政通信是通过交通运输来完成的,而交通运输(如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会受到台风、暴雨、暴风雪、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2.为什么广义的商业中还包括服务业?
答案:因为服务业从本质上讲也是商品的买卖过程,但“商品”是劳务,它是通过租让劳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商业包括服务业。
3.现代社会的人为什么越来越言而无“信”?
答案:随着电信的兴起和互联网的发展,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一定程度上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信函,所以说,现代人在信息交流中写信越来越少了。
●板书设计
4.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二、邮电通信
1.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表(略)
2.邮政网络的形成
3.电信网络的形成
三、商业
1.商业的概念
商业狭义——从事商品经营的行业
广义——包括商业和服务业
2.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
●备课资料
一、几种运输方式的运价、运速、运量比较
现代运输方式 | 运输线路 | 运输工具 | 运价 | 运速 | 运量 |
水运 | 河道 航海线 | 船舶海轮 | 最低 | 最慢 | 大 |
陆运 | 铁路 公路 | 火车汽车 | 居中 | 居中 | 大居中 |
空运 | 航空线 | 飞机 | 最高 | 最快 | 最小 |
二、交通、通信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交通、通信是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铁路线路少,通过能力不足,“瓶颈”路段增多;
2.公路通车里程少,技术等级低,路况差,拥挤度高,城市交通设施普遍落后;
3.港口吞吐、储存、疏运能力及运力不足,内河航运的优势未充分利用;
4.航空机场少,飞机数量少;
5.综合运输网络不够健全,运输结构不够合理,铁路运输承担了相当一部分适于汽车运输的短途客货运量;
6.综合通信能力不足,长途电话短缺,农村通信设施落后;
7.邮电通信技术装备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程控交换机、数字微波、光纤通信等技术应用尚属起步阶段,且主要依靠进口。
由于交通、通信能力不足,技术落后,导致客货运输不畅,信息传递迟缓,严重影响了国家社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
——以上两则资料均摘自《初中地理(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
三、地下油龙——管道运输
提起运输,人们往往会想起在原野上飞奔的列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巨轮,或者是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的“雄鹰”。这些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各种货物,也可以运送人。但是,你可曾想到还有一种更为经济和方便的运输方式,那就是管道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可以运送气体、液体以至固体,就是不能运送人。利用管道进行运输,是我国的一项新兴事业。由于建设管道,一般都是选取直线线路,找捷径、行程短而快,所以投资比较少,成本低,管理方便。管道运输的管道,大多都是埋没在地下,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可以昼夜不停地运输,效率比较高,能适应今天运量迅速增长的要求。管道内运送的物质,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固体不散落,有利于物质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这种运输方式一经出现,就显示了它巨大的优越性,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早在19世纪末,有人看到掉在水沟里的煤块,被雨水冲走了好远,从中得到启示。雨水可以冲走煤块,那么是否可以人为地用水把煤块冲走呢?这样,便开始进行试验。这就是管道运输的先声。目前,我国的管道运输还只用于运送原油和天然气。我国的石油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地区,长江以南的十个省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0%,工业产值占全国的45%左右,而原油产量仅占1.4%,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处于北油南运的状态。在运输过程中,又是以火车运输为主,那一列列长龙似的油罐车,奔驰在祖国的铁路线上,使早已十分紧张的铁路运输更加紧张。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单纯依靠铁路运送原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于是,积极进行长距离的输油输气管道的建设,已成为急不可待的任务。这项事业,对于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石油工业的高产稳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我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已基本形成了原油输管网。大庆、冀中、大港、胜利、辽河等主要油田的原油,可以经过输油管道,直接输往港口和炼油厂。大庆油田的原油,再也不用装卸油罐车,占用铁路进行运输,只要把原油打入输油管道,通过一个个的加压站和中间泵站,就可以使原油在密封的地下管道内,穿过急流江河,跨过高山峻岭,源源不断地运输到秦皇岛港的油码头,通过输油管臂,装入油轮,运往全国和世界各地。据粗略估算,现在每天通过管道运输的原油数量,可使铁路少装6000辆油罐车,扭转了过去主要靠铁路运输原油的局面,也减轻了铁路的负担。
——摘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交通纵横谈》一书
四、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包括两条铁路线:
1.西伯利亚大铁路。它东起日本海之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西至莫斯科,全长超过9600 km。东段与蒙古、朝鲜和我国的铁路相连,西端可通往欧洲各国和西亚,是亚欧大陆铁路运输的重要干线。
2.连云港——鹿特丹铁路。它建成于1990年,被称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连云港,西至荷兰的鹿特丹港,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最为便捷的一条通道。
五、世界主要航海线和主要海港,世界比较繁忙的四条航线
世界海洋运输和主要航线: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特别是洲际向的大宗货物的往来,主要是通过远洋运输来完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海洋运输发展很快。海运船日趋大型化,导致运费大幅度下降,再加上海运运量大、成本低、投资少,使海洋运输日益受重视,许多国家实行沿海建厂的布局,大大促进了世界海运的发展。
由于海洋分布的连续性,使远洋运输能沟通世界各大洲。海湾、海峡和运河往往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海湾有利于建筑港口,成为海上运输和海上活动的基地;海峡常常是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开凿,则使世界远洋航运更为便捷畅通。现在,世界上以下航线运输比较繁忙:
1.北大西洋航线,从西欧各港口经北大西洋至北美洲东岸各港口。
2.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它从西欧经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到西亚、南亚、东亚各港口。这条航线由于受苏伊士运河航道的限制,25万吨以上的船只不能通过。大型船舶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这条航线称好望角航线。
3.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运河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由于受巴拿马运河航道的限制,大型船只需绕道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
4.北太平洋航线,从远东、东南亚至北美洲西海岸的航线。
此外,西欧和北美洲东岸各港口至南美洲东岸各港口的航线,西欧经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至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等,也是世界重要的远洋航线。世界上的海港很多,各大洲都有重要港口。鹿特丹、神户、新加坡、纽约、上海、香港、马赛、悉尼、伦敦、汉堡等都是世界著名的港口。
六、世界主要的航空线
航空运输业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大型喷气客机问世以来,航空运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各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以及欧洲最发达,其次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最后是非洲。航空运输的远程客运最重要方式在货运方面,特别是在急需物品、贵重物品、救灾物资、军用物资的运输上,客运具有特殊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航空运输业最发达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世界各国的首都和其他大城市间都有国际航空线。主要的航空线有:
蒙特利尔—伦敦,纽约—巴黎,纽约—里约热内卢,西雅图—安克雷奇—东京—上海,旧金山—火奴鲁鲁—东京—上海—北京,北京—悉尼,北京—巴黎,莫斯科—东京,开罗—孟买,开罗—内罗毕,巴黎—金沙萨,巴黎—达喀尔等。
——摘自费孝通主编的《课外地理(高中一年级)》一书
鲁教版必修二第一节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二第一节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教案及反思,共3页。
鲁教版必修二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二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共5页。
地理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