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鲁科版 (2019)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精品ppt课件
展开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了解静电现象。能用原子结构模型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了解生产生活中关于静电的利用与防护。2.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体会探究库仑定律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3.知道电场是一种物质。了解电场强度,体会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俯视逆时针转动 俯视顺时针转动观察上图现象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上图现象,思考电荷是如何移动的?
1.电荷(1)电荷量:电荷的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为______,简称______,符号为C。(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2.摩擦起电:当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个物体中某些原子的电子挣脱了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_______,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等量的_______ 。
3.接触起电:当一个带电体接触导体时,电荷会发生_______,使导体也带电。4.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便会靠近或______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_________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思考判断](1)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2)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 )(3)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 )
知识点二 产生静电的微观解释[观图助学]
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失去了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了电子,带负电;从整体上看,两物体摩擦过程中电荷守恒吗?
1.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______,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______ ______,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_____________。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_______不变。2.摩擦起电的实质:两个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由于摩擦力做功,一个物体中的电子获得能量,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根据电荷守恒定律,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带____电,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带____电。3.感应起电的实质是在附近带电体所带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__________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
[思考判断](1)原来不带电的丝绸和玻璃棒相互摩擦后分别带上了异种电荷,说明通过摩擦可以创造电荷。( )(2)不带电的物体一定没有电荷。( )(3)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湮没。( )(4)感应起电过程仍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
[观察探究] (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小球,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案 金属箔片张开。当带电的物体与验电器上面的金属球接触时,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上,与金属球相连的两个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因相互排斥而张开。
(2)观察下述操作过程,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案 C在远处,金属箔片不张开,C移近后金属箔片张开,枕形导体分开,金属箔片仍张开,移走C,金属箔片张开。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探究归纳]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
[试题案例][例1] (多选)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
解析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相互摩擦的物体间发生转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此过程并非创造了电荷,而是总电荷量守恒,A错误,B正确;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是电荷在同一导体内部发生了转移,C正确,D错误。答案 BC
[例2] (多选)如图所示,将带有负电的绝缘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列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C.使棒与甲球瞬时接触,再移走棒D.先使乙球瞬时 ,再移走棒
导体与大地组成一个大的导体,则该导体为近端,带异种电荷,地球为远端,带同种电荷
解析 由于静电感应,甲球感应出正电荷,乙球感应出负电荷,把两球分开后,它们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所以A正确;若先将棒移走,则两球不会有静电感应现象产生,所以不会带上电荷,B错误;使棒与甲球接触,则两球会因接触而带上负电荷,所以C正确;若使乙球瞬时接地,则乙球上感应出的负电荷因受斥力而被导走,再将棒移走,由于甲、乙是接触的,所以甲球上的电荷会重新分布在甲、乙两球上,结果是两球都带上了正电荷,所以D正确。答案 ACD
[针对训练1] (多选)如图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小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
解析 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之所以张开,是因为它们都带有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张开角度的大小决定于两金属箔片带电荷量的多少。如果A球带负电,靠近验电器的B球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金属箔片上的正电荷“上移”,从而使两金属箔片张角减小,选项C正确,B错误;如果A球不带电,在靠近B球时,发生静电感应现象使A球靠近B球的一面出现负的感应电荷,而远离B球的一面出现正的感应电荷。A球上的感应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相互作用,由于负电荷离验电器较近而表现为吸引作用,从而使金属箔片张角减小,选项A正确,D错误。答案 AC
[观察探究]甲、乙两同学各拿一带电小球做实验时不小心两小球接触了一下,结果两小球都没电了!电荷到哪里去了呢?是否违背了电荷守恒定律?答案 两球都没电了,说明原来的两球带等量异种电荷,两球接触时,正、负电荷中和了,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
[探究归纳]1.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
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任何电现象都遵守电荷守恒定律。实例:一个高能光子可以产生一对正、负电子,一对正、负电子可同时湮没,转化为光子。带电粒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湮没,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2.三种带电的微观解释
3.接触起电现象中电荷量的分配(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
[试题案例][例3]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6.4×10-9 C,QB=-3.2×10-9 C,让两绝缘金属球接触。在接触后,A、B带电荷量各是多少?此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电子?
答案 均为1.6×10-9 C 自由电子由B向A转移 3.0×1010个
[针对训练2] 完全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B带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少?(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少?
(2)设qA=+q,qB=-q。
答案 (1)2∶3 (2)2∶1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
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备课ppt课件,共1页。
高中鲁科版 (2019)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鲁科版 (2019)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获奖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原子结构,静电的产生,新课学习,认识验电器,一三种起电方式,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一电荷守恒定律,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备课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学习目标,思维导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