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案
展开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三章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它是在学生学习过饱和烃──甲烷、不饱和烃──乙烯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有饱和烃、又有不饱和烃的性质,也是新的一类烃的代表,使烃的知识得到完善和升华,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知识点之一。苯环上碳碳间的这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和前面学过的烷烃和烯烃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一时很难理解,苯结构的知识不应该是老师强加给予的,而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获取的,这样印象会特别深刻.
【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过程不是很快,在初步学习了甲烷和乙烯的性质之后,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能力。可以根据分子式的特点,推断出可能的结构简式;并能够根据实验验证结构简式的正误。由学生自己推断、实验、验证等。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还使他们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组成。
2.掌握苯的结构式并认识苯的结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苯分子结构(结构-性质)的探究,加强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技能的训练。
2.掌握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体会“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得)”的含义,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品质。
2.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内因──外因)辩证关系教育的典范。
【教学重点】
苯的分子结构知识的建构
【教学难点】
苯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具体采用比较、类比、模型、假说、合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
【教学用品】
仪器:试管、烧杯等
用品:苯、溴水、酸性KMnO4(aq)、冰水混合物等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路】
在整个过程中,分为四个阶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学习。
【教学过程】
步骤 | 教师行为 | 学生行为 | 目标说明 |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 “有人说我笨,其实并不笨;脱去竹笠换草帽,化工生产逞英豪”,猜一字。(苯) | 学生高兴的猜字谜. | 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让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个学生作业及考试中易写错的汉字(苯)。 |
介绍苯的发现史(详见ppt.演示)创设情景 | 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 2.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 3.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叫作苯。但苯分子结构是十九世纪化学一大之迷。 | 观看ppt.演示;听教师介绍苯的发现简史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对其进行良好的情感和价值观教育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探索、讨论的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 让学生们设想自己就是生活在19世纪中叶的化学家。如何探究苯分子的结构: (1)按照你的理解,根据苯分子式(C6H6),你能写出哪些结构式?(2)你写出的苯的结构有何特征?能否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设计实验验证你写的结构式是否正确。 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点评。 简要评析学生书写的各种结构鼓励学生设计实验
| 学生板演展示探究的成果(只要求画出碳骨架) C=C=C-C=C=C; C=C=C=C=C-C; C=C-C=C-C≡C; C-C≡C-C=C=C;C=C-C≡C-C=C; C≡C-C≡C-C-C;C≡C-C-C-C≡C;C-C≡C-C≡C-C; ……………
|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以先备知识为基础,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动手写出多种多样的结构式 1.巩固有机物中碳四价理论; 2.巩固C-C和C=C的结构;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
实物展示 | 展示苯样品 | 观察实验台上试剂瓶中的苯 | 引出苯的物理性质 |
提出问题
交流评价 | 这种无色的液体结构究竟如何呢? 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点拨,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并不断修正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学生设计出实验后对照教材演示实验3-1 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 | 培养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发创新性思维,巩固知识。 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将自己画出的结构与实验事实相违背的一一舍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掌握科学探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结合多媒体介绍苯的结构由来 | 介绍苯结构学说的发展及凯库勒关于苯的结构提出的假说 | 学生观看ppt.并听教师介绍 | 科学知识的真理必须经过辛苦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才可获得。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信念 |
解决问题
分析本质,进一步深化认识: | 讲述19世纪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环状结构观点:(1) 6个碳原子构成平面六边形环;(2) 每个碳原子均连接一个氢原子;(3) 环内碳碳单双键交替。 展示苯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实验3—1表明苯不与高锰酸钾溶液、溴水发生反应,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类似的双键。 追问凯库勒式是否很完美? | 能据凯库勒观点画出苯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或
学生结合课本分析归纳苯结构特征: ①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②其中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 ③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
|
及时反馈,加深理解 | 投影显示简单练习(见ppt.)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积极踊跃运用所学知识.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小结归纳 | 1.小节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
| 1.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学会使用留言板 | 归纳,总结 |
【教学后记】
1. 本设计重在进行“探究苯分子结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三方面的教学,按照“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②科学假说→实验探究→信息资料→→应用发展”两条主线进行实际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己任,力求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2.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意识非常强烈,从认识问题到提出假说,从设计方案到实施方案,以至最后问题的解决学生始终处于思维活跃状态,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都得到较好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苯的分子结构特点,但是由于学生有机化学知识不够完备探究性学习训练较少,提出的假说、设想不够大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持续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到学生自主探究上来。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不要过于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思考;另外在学生表述疑问时,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陈述,要让学生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疑问,同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并尽量由学生给予解答。此外学生的自制力与自控力有限,所以不能放开课堂给学生完全的自由,教师在课堂中扮演好“导”的角色,真正将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日备课教师要尽量渗透新课标,充分理解教材,根据课堂的需要增大教材探究内容的开放度,学生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日积月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需要教师长期潜移默化方可养成。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动画演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案,共15页。
化学必修2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2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补充实验,实验3—1,播放录像,归纳并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