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综合与测试精品练习题
展开1.(2015·高考江苏卷)《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材料大意为:天子与不同爵位的贵族在朝会时处在不同的位置。由此可知,周代贵族在朝会的时候有尊卑之分,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形成的森严的等级序列,故A项正确。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秦代实行的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实行的政治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B、C、D三项。
2.(2015·高考海南卷)《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解析:选A。题干材料中“罢侯置守”指的是罢去分封制的“诸侯”,改行郡县制的“郡守”,因此材料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故选A项。据材料中“设官分职,不与古同”可知不是分封制,B项错误;井田制与题干材料不符,C项错误;宗法制与题干材料不符,D项错误。
3.(2017·高考江苏卷)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解析:选A。汉武帝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目的是打击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秦朝时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汉武帝铸造钱币与增加百姓赋税负担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空前强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4.(2017·高考全国卷Ⅲ·T7)《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解析:选C。材料中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说明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义利观的变化,排除A项;西汉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歧视商人,B项错误;“地方豪强势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5.(2014·高考海南卷)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解析:选D。题干材料中“君上之于民也”说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属于法家思想,故选D项。材料显示的是君主集权,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血缘等级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有难则用其死”说明君主不是推行“礼乐仁政”,C项错误。
6.(2014·高考海南卷)“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解析:选B。从题干“礼”“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选B项。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A项错误;“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C项错误;由材料信息无法看出该思想促使儒学独尊地位动摇,D项错误。
1.(2019·武汉调研)在《左传》《国语》等文献记载中,楚人引用《诗经》的例子并不少见。其中,楚庄王引用《诗经》数量之多,尤为引人注目。由此可见( )
A.礼乐制在楚地广泛传播
B.楚文化体系完全形成
C.楚人华夏认同意识增强
D.楚文化神秘色彩浓厚
解析:选C。楚地本为南方楚文化,楚人引用《诗经》说明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中原文化得到楚人认同,也说明文化的同一性增强,故选C项;礼乐制体现在《礼记》中,而不是反映民风的《诗经》中,因而材料中楚人引用《诗经》不能说明礼乐制在楚地的传播,排除A项;楚人引用《诗经》只能体现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融合,不能说明楚文化体系的完全形成,排除B项;楚文化多鬼神,而材料中楚人引用《诗经》只能体现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融合,无法体现楚文化中鬼神的神秘色彩,排除D项。
2.(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战国策》记载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这段记载反映了( )
A.秦国已经采用牛耕技术
B.水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C.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
D.秦国统一六国成为其时民心所向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秦以牛田,水通粮”可知,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可见当时秦国已经使用牛耕技术,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秦国用河流运送粮食,B项错误;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至全国,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秦国的强大而非统一六国的趋势,D项错误。
3.(2019·北京昌平区质测)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墨子宣扬“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这些主张的着眼点都在于( )
A.宇宙时空 B.君主权力
C.社会秩序 D.个人价值
解析:选C。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治国主张,出发点是针对当时诸侯纷争的局面,稳定统治秩序,故选C项。只有道家涉及宇宙时空的探求,排除A项;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和墨子的思想都未体现加强“君主权力”,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稳定社会秩序,不是体现个人价值,排除D项。
4.(2019·清远质检)秦将岭南以南桂阳县(今连州)划归长沙郡,同时将岭南以北的镡城(位于今湖南怀化境内)划归岭南的象郡。这种行政区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促进地区间相互交流的需要
B.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C.平定岭南,扩大领土的需要
D.强化地方治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解析:选D。据题干,将整块的岭南分属两个不同的郡,削弱了地方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将整块的岭南分属两个不同的郡,不利于促进地区间相互交流,排除A项;题中所讲并不能说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将岭南分别划归两个郡来管理,排除C项。
5.(2019·临沂模拟)东汉中后期,皇帝早卒者较多,嗣君年幼,外戚得以擅权;至嗣君成年,则依靠亲信宦官翦除外戚实力,宦官专权局面随之而起,由此,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出现。这主要是由于( )
A.君主专制体制得到加强
B.外朝官僚机构作用弱化
C.君主软弱权臣有机可乘
D.豪强大族左右政治局势
解析:选A。根据题干材料“嗣君年幼,外戚得以擅权”“嗣君成年,则依靠亲信宦官翦除外戚实力,宦官专权局面随之而起”可知,外戚和宦官专权,本质上都是依附于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故选A项。材料不能反映外朝官僚机构的状况,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宦官专权是皇帝与外戚斗争的产物,排除C项;据材料“外戚得以擅权”“宦官专权”可知,外戚、宦官与豪强大族不是等意概念,排除D项。
6.(2019·济南期末)汉代的桑弘羊明确提出“富国何必用本农”“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植;宝货绝则财用匮”的主张。在当时这一主张( )
A.动摇了汉代以农立国思想
B.为调控工商奠定思想基础
C.提高了工商业者社会地位
D.使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解析:选B。题干述及的是农业、商业与工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就为汉朝调控工商业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故选B项。在整个的中国封建社会,都是把农业放在首位,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问题,排除C项;中唐以后,重农抑商政策才有所松动,排除D项。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综合与测试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综合与测试精品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毛泽东曾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综合与测试精品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综合与测试精品精练,共4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综合与测试优秀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综合与测试优秀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