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精品课后作业题
展开(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刘邦主张给同姓封王、非功臣不封侯,说明其推行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固皇位传承,故选C项。
2.西汉时,主父偃提出的“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办法非常高明,被武帝立即采用。这主要在于该办法( )
A.缓解了皇族内部矛盾 B.便于削弱宰相权力
C.瓦解了地方势力勾结 D.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选D。根据题干中“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得出,该办法是“推恩令”,其最主要的意义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推恩令”牵涉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A、B两项错误;“推恩令”不能瓦解地方势力勾结,C项排除。
3.右图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 )
A.与西汉王朝结盟
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
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
D.是西汉王朝的联姻国
解析:选C。据图文信息“汉归义羌长”可知,西汉实现了对这一地区的管辖,这体现了当时这一地区正式归属西汉王朝,故选C项。
4.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论证这一观点是( )
A.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B.焚书坑儒 推恩令
C.统一文字 推恩令
D.统一文字 独尊儒术
解析:选A。秦始皇为了钳制思想,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摧残了文化;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统一,采取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的建议,故选A项。
5.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解析:选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社会经济凋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到汉武帝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因此马匹大量增加,A项正确。
6.在汉武帝的主持下,察举制度进一步规范,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这表明察举制( )
A.促进了汉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B.有助于贵族政治的迅速瓦解
C.导致了门阀士族政治的兴起
D.有利于扩大汉朝的统治基础
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可知,察举制有利于扩大官员选拔范围,扩大统治基础,故选D项。材料不能反映察举制与教育制度的关系,A项错误;西汉实行的是官僚政治,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按门第选拔官员,C项错误。
7.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
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
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
解析:选A。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一改西汉初年实行的与民休息政策,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应对社会问题,故选A项。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黄老之学的过时,主要原因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错误;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但不是主要原因,D项错误。
8.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
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宏的时代
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
解析:选B。图片中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被称为汉赋四大家。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汉朝大一统时代的恢弘气势,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做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解析:第(1)问需先明确三则材料的核心内容,再分析其趋势和原因。第(2)问结合材料提炼即可。第(3)问要注意客观、辩证地评价。
答案:(1)发展趋势: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原因:从国家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
(2)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3)秦朝的“焚书坑儒”措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的“独尊儒术”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提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且推动了教育与儒学的发展。
高中历史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随堂练习题,共6页。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清朝学者赵翼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淮南子》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继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