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对点演练提升 第三单元 1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7020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对点演练提升 第三单元 1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7020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一)(2019·洛阳高一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
西 阁 夜①
杜 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移西阁。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③无衣:见《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
【解析】选C。C项,“‘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理解有误,这两处并未采用比拟手法。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典抒情、情景交融等。颔联描写了山风、落石、静楼、明月等景物,抒发寓居他乡之情;根据注释②③可知,颈联中的“击柝”“无衣”是典故,所以此联是借典抒情。
参考答案:①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月侵静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痛苦之情。②颈联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
(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②!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3.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以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解析】选B。B项,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
★4.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诗尾联是通过写事来表情达意的,同时化用典故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参考答案: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得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答以“鲤鱼”代指“家书”或“鱼雁传书”的典故也可;答“引用”不给分)
专题18 赏析诗歌艺术手法、语言及观点态度-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赏析诗歌艺术手法、语言及观点态度-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8赏析诗歌艺术手法语言及观点态度-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doc、专题18赏析诗歌艺术手法语言及观点态度-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5页。
语文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