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沁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
一、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下图是我国2000年及2010年人口统计资料图。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图中人口统计数据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劳动力人口总数减少 B.性别比例渐趋均衡
C.城市人口数量减少 D.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4.下列文化现象对图中统计数据变化有明显影响的是( )
A.多子多福 B.学而优则仕
C.男女都一样 D.安土重迁
下图为我国某省近三十年来四个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6.年份④的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A.人口年龄结构合理促进经济发展
B.人口增长过快制约经济发展
C.劳动力不足制约经济发展
D.老年人口太多制约经济发展
2019年10月16日是第32个世界粮食日。目前世界食物充足,却有10亿人每天饿着肚皮睡觉……结合下图,回答7~8题。
7.甲、乙、丙、丁四类国家中,粮食安全、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最严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图中“空巢家庭”现象最为明显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读下表,回答9~10题。
年份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面积比
重(%)
人口比
重(%)
人口密度
(人/km2)
面积比
重(%)
人口比
重(%)
人口密度
(人/km2)
1953年
43.24
94.80
139.51
56.76
5.20
5.83
2000年
43.24
94.59
303.78
56.76
5.41
13.23
2010年
43.24
94.41
325.84
56.76
5.59
14.68
9.“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主要取决于( )
A.计划生育政策 B.人口迁移方向
C.自然地理环境 D.地域开放程度
10.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的是( )
A.巴西 B.加拿大
C.澳大利亚 D.德国
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据图完成11~12题。
1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12.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14.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著名学者邦奇( W.Bunge)等曾用“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 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读世界人类大陆图, 完成 15~16题。
15. 下列有关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趋向于热带雨林地区
B. 趋向于中高纬度
C. 趋向于岸边(海岸、河岸)
D. 趋向于地势平坦的高原地区
16.图中甲处被周围人口稀疏区包围而形成了孤岛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低,气候温暖
B.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C.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D.水源丰富,承载力高
“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 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镇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 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 据此完成 17~18题。
17.“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 )
A.环境状况的差异 B.就业机会的差异
C.经济水平的差异 D.投资政策的差异 18.“舒适型移民”对迁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增加劳动力 ②大力开发资源 ③提升住房价格 ④带动服务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19~21各题。
19. “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D.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20.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B.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C. 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D. 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21. “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两个公交站台(甲、乙)分布示意和上下车人数统计 图,不同时刻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有明显差异。读图完成22~23题。
22.该图示区域最可能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公交枢纽
23.关于街道 MN 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A.MN 方向皆为郊外 B.MN 方向皆为商业区 C.M 方向近市中心 D.N 方向近旅游区
为解决停车难问题,2018 年北京市建立停车公共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对全市的停车资 源基本信息统一监管,鼓励城市不同功能区分时段提供空余停车位,实现车位“错时共享”。 据此完成 24~25 题。
24.适于相互“错时共享”停车位的城市功能区是( )
A.住宅区和行政区 B.商业区和行政区
C.工业区和商业区 D.行政区和工业区
25.车位“错时共享”主要利用了城市各功能区( )
A.历史文化的差异 B.生态环境的差异
C.人口流动的差异 D.风俗习惯的差异
2018 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 58%(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但是如果挤掉“水分”的 话,我国只有 42%左右的城镇化率。我国正在探索“共建式城镇化”模式,乡村振兴、特色 小镇和大中小城市网络化三大关键点同时发力,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之路。据 此完成 26~27 题。
26.试推测我国城市化的“水分”主要是指( )
A.城市基础设施的滞后 B.众多农民工进入城市造成的伪城镇化
C.快速的郊区城市化引起的城市扩张 D.大城市过度膨胀产生的逆城市化
27.“共建式城镇化”模式对下列问题可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的是( )
A.大城市病 B.逆城市化 C.城市污染 D.房价上涨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景观,如道路、建筑物、绿地 等)与人文城市化(即人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等)。下图所示为某地城市 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指数越大表明发展水平越高)。读图完成28~29题。
28.该市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29.下列有关乙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
B. 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C. 进行合理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
D.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倡导转变生活方式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 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 尽管水淹频率很高,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 30~31 题。
30.在现代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风俗习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谷地面积
31.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国家发改委在 2019 年 4 月 8 日印发的《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文件中指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应突出强调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统计数据显示, 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据此完成32~33题。
32.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有利于
①解决中心城市城市化问题 ②优化生产要素空间配置
③扩大中小城市服务范围 ④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33.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的原因最可能是
A.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B.中小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C.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显著 D.中小城市交通拥堵加重
农户消费空间是乡村空间结构的一种表现,摸清农户的消费空间结构意愿对于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村镇布局调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下图是“我国某区农户消费活动空间结构模式图”,下表为该区农户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的消费空间分布。根据图表回答34~35题。
交通类型
占比(%)
消费空间
步行
自行车
摩托车
农用车
公交车
1km
68
44
40
35
37
2km
11
25
25
25
21
3km
8
20
22
14
24
4km
6
6
7
10
1
5km
5
3
4
15
13
6km
2
2
2
1
4
34.据图表分析可知
①3km范围内集中了50%左右的消费活动
②随距离的延伸农户消费活动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③各距离段内骑自行车消费始终大于骑摩托车
④交通工具机动能力越强,农户消费空间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5.农户消费活动空间呈圈层分布特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强消费活动带的空间范围可能为0~3km,是农户消费活动的主要空间带
②强消费活动带内以农用车为交通工具的消费活动最集中
③弱消费活动带的空间范围随距离的延伸农户消费活动比率不断下降
④弱消费活动带内交通工具对农户的消费空间影响不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36.住宅区密集分布的区域是()
A.0~2km处 B.2~3km处 C.3~5km处 D.6~7km处
37.距市中心2km内常住人口密度并不最高的主要原因是该区()
A.地租昂贵 B.环境质量差
C.交通通达度低 D.服务设施差
下图是某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布图。读下图完成38~39题。
38.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地形 ②纬度
③降水 ④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9.图中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水路交通枢纽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枢纽 D.地形平坦
2017年第二季度全网移动用户的大数据显示,“北上广”迁出的人群主要流向了重庆、杭州、成都、厦门、苏州等地。据此完成下题。
40.为吸引和留住从“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重庆等地政府应当重点采取的措施是( )
A.承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 B.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政策优惠
C.加强对迁入人口的职业 D.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由我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驾乘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据此完成41~42题。
41. 天宫二号与地球组成的天体系统与下列哪一类等级一致
A. 总星系 B. 地月系 C. 银河系 D. 太阳系
42. 神舟十一号飞行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 沈阳市昼长夜短 B. 海口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 北京市昼渐长夜渐短 D.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两地均设计了朝向和楼高相同的户型结构如下图(甲图)所示。读图完成43~44题。
43. 若福州楼盘每层2.8米共20层,南北楼距为28米。乙图①栋10层住户一年中正午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接近( )
A. 11个月 B. 9个月 C. 7个月 D. 1个月
44. 在上级部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乙图)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
A. 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 B. 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
C. 扩大东西楼的楼间距 D. 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曲线表示等压面),完成45~46题。
45.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值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6.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 ②→① B. ④→①
C. ③→② D. ④→③
右图表示某天气系统经过北京地区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47~49各题。
47. 北京处在②阶段时,天气现象和气压分布状况是:
①天气晴朗 ②气压高
③天气阴 ④气压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8. 北京处在②阶段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冷锋即将到选本市 ②暖锋即将到达本市
③气温即将下降,可能出现大风、雨雪等天气 ④气压即将升高,出现绵绵细雨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49. 下面的天气状况与此类天气系统无关的是
A. 东北夏季的暴雨 B. 华北春季的沙尘天气
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寒潮 D. 华南“一场春雨一场暖”
下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完成50题。
50. 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 气流下沉造成 B. 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据此回答51~53题。
51. 衡量地区水资源的多少,通常用下列哪一指标
A. 多年平均降水量 B. 多年平均蒸发量
C.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D. 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52. 实施“引松济辽”工程的原因是因为辽河流域
①水资源总量少 ②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
③地处内陆,气候干旱 ④人口多,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53. 辽河流域除调水外,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还包括
A. 控制大城市发展规模 B. 增强节水意识,普及节水技术
C. 有计划的控制人口增长 D. 控制工业发展,严禁大水漫灌
读下图,完成下题。
54. 图中水系的形态特征,反映了该地区
A.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 降水量中部少,四周多
C. 气温中部高,四周低 D. 侵蚀作用中部弱,四周强
图Ⅰ为北太平洋局部海域图。读图Ⅰ、图Ⅱ,完成下题。
55. 若以洋流模式图(图Ⅱ)来表示该海域洋流分布状况,则甲、乙、丙、丁四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读下图,回答下面各题。
56.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
A. ①太阳辐射 B. ②大气辐射
C. ③地面辐射 D. ④大气逆辐射
读“某季节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7. 据图判断,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的气候特点是( )
A. 进入湿季,高温多雨 B. 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 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 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58.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可表示渭河平原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是
A.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B.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沉积 D.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沉积
28.下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018年1月14日17时18分 ,在秘鲁沿岸太平洋海域 (15.7°S ,74.72°W ) 发生 7.2级地震,震源深度 (震源到地表的距离)20 千米。读“南美洲政区图和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题。
6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秘鲁位于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 秘鲁渔场因寒暖流交汇形成
C. 秘鲁寒流使沿岸热带荒漠带向赤道延伸 D. 秘鲁沿岸洋流自低纬流向高纬
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61.读两幅我国人口漫画,完成下列问题。(19分)
(1)指出漫画图(左图)反映的主要人口问题,并为缓解该问题提出两条措施。(5分)
近年来,我国北方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候鸟老人”组团“迁徙”的现象日渐普遍。
(2)结合右图,说说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
(3)说明该现象对“迁入地”海南省地理环境的影响。(8分)
62.下图是“T1~T3 三个阶段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 分)
(1)说出 T2 和 T3 阶段商业用地的分布特点。(4 分)
(2)据图总结 T2 到 T3 阶段工业用地变化趋势,并说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4 分)
(3)T3 阶段住宅区出现了明显分化,分析判断甲住宅区的类型和形成原因。(5分)
63.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解析】自1982年至200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人口比重增加,因此造成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下降,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变化,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图中2009年25~59岁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结合我国人口总数不断增长的现实,该年龄段劳动力资源数量上升。
3.B 4.C
【解析】第3题.在全国人口总数增多的前提下,15~59岁人口比重从66.78%增加到70.14%,说明劳动力人口总数增多;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大,说明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城乡人口比增大,说明城市人口数量增多;男女性别比降低,说明性别比例渐趋均衡。
第4题. “男女都一样”的新观念会改变过去人们追求生男孩的传统观念,非法进行胎儿鉴别的现象会减少,统计图中的人口性别比会渐趋均衡。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会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使少儿人口比重增大。
5.D 6.B
【解析】第5题,采用人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读取各点代表的4个年份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比重,然后比较同一年龄段在不同年份的比重大小,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时间推移我国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人口比重越来越大(或0~14岁人口的比重逐渐减少),据此可判断先后顺序为④①②③。
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年份④0~14岁人口占36%左右,60岁及以上人口占4%左右,15~59岁人口约占60%,说明该年份少年儿童比重较大,人口增长较快,制约经济发展。
7.C 8.A
【解析】第7题,运用人口平面直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丙地的自然增长率最高,超过了30‰,人口的增长速度快,粮食安全、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突出。
第8题,运用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甲地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很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老龄化突出,“空巢家庭”现象明显。
9.C 10.D
【解析】第9题,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计划生育政策较为宽松,人口自然增长比东南部要快,应有助于人口比重提高。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方向有较大差异,但未导致人口比重的明显变化。“胡焕庸线”西北地区,地形崎岖,气候条件较恶劣,生态环境较脆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改革开放后,东南部地域开放程度更高,但人口比重并未显著上升。
第10题,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人口都高度集中分布在国土东南部狭小地区。德国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开发历史悠久,区域经济发展较平衡,人口分布较均匀。
11. B 12.A
【解析】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13.D 14.D
【解析】第一步:从图名和图例中获取信息
(1)由图名可知该图通过不同年份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及变化来反映该城市的城市化过程和特点。(2)由图例可知,实线表示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虚线表示199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
第二步:从图中可获取以下信息
15.C 16.D
【解析】第15题,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故A错;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人类居住的较少,故B错;趋向于岸边(海岸、河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适宜人类居住,C对;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且昼夜温差大,人类居住条件差,故D错。
第16题,读图可知甲处地处亚欧大陆中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高温,冬季严寒,故A错;甲处地处亚欧大陆中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洋远,降水少,沙漠广布,农业不发达,故B错;甲处地处亚欧大陆中部,经济较为落后,交通不便,故C错;甲处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降水少,只能在高山冰川融水提供水源的地方才能发展绿洲农业,使环境载力提高,形成了人口稠密的孤岛,故D对。
17.A 18.B
【解析】第17题,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结合材料分析“舒适型移民”是指人民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其客观条件是区域之间环境状况的差异,A正确;“舒适型移民”更多的是考虑环境的舒适,与就业机会无关、经济发展水平及政策的关联性小,BCD错误,故选A。
第18题,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结合上题可知“舒适型移民”主要是为了享受慢节奏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迁入地区而言,会提升住房的价格,及带动迁入地劳动服务员的发展,③④正确;该类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享受生活,因而迁入地增加劳动力错误,大力开发资源也不正确,故选B。
19.C 20.D 21.B
【解析】第19题,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所以C正确。A选项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总体来说城市经济还是不断发展的;返乡创业很多并不是回家种地的,故D错;与B选项说法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关系小,可排除B。
第20题,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因此他们可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农村人口红利升级,所以D正确。ABC选项本身也是“城归”带来的影响,但还不能促进人口红利升级,可排除。
第21题,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正确;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所以B正确。
①对迁出地: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但造成了人才外流。
②对迁入地: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但容易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
22.B 23.C
【解析】第22题,图中两站台都是7:00上车人数多、下车人数少,17:00上车人数少、下车人数多,且站台人数多时为上班前和下班后的时间,说明该区域人员多数早出晚归,符合住宅区的特点,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第23题,我国交通为右行制,据图可知,早上7:00左右上车人数最多的是a站台,因此M方向出行人多,同理N方向出行人数少,而早上7:00左右出行时间又为上班时间,因此M方向应靠近市中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A 25.C
【解析】第24题,错时停车适用于城市不同功能区分时段提供空余停车位以实现车位错时共享。住宅区晚上停车多,行政区白天停车多,可以错时共享车位。商业区、行政区都是白天停车多,工业区往往昼夜不息,停车都多。据此分析选A。
第25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错时停车适用于城市不同功能区分时段提供空余停车位以实现车位错时共享。因此,车位“错时共享”主要利用了城市各功能区停车位的时段差异,这种差异跟人口流动差异有关。现代城市功能区人口流动的差异并不是历史文化造成的。也不是生态环境的差异,与风俗习惯关系也不大。据此分析选C。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26.B 27.A
【解析】第26题,伪城镇化又称为“不完全城市化”,是指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市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其收入水平、消费模式无法等同于一般城市人员。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B。
第27题,“共建式城镇化”模式是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和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有利于大城市职能的分散,缓解大城市病,A正确;逆城市化主要在发达国家,我国还不明显,B错;城市污染并不一定是人口少就少,人口多就多,与管理和人口素质等多种因素有关,C错;房价上涨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大中小城市发展、特色小镇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地方的房价会有一定的上涨,D错。故选A。
28.A 29.B
【解析】第28题,A、据图可知,甲区域景观与人文城市化发展指数纵坐标值都很高且为正值,A正确。B、据图可知,乙区域的人文城市化水平高,景观城市化水平低,B错误。C、据图可知,丙区域的人文城市化水平大多为负值,水平低,C错误。D、据图可知,丁区域的人文城市化水平为负值,水平低,D错误。故选:A。
第29题,A、乙区域景观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景观发育程度较低,城市规划不合理,A错误。B、乙区域景观城市化水平较低,表面今后需要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B正确。C、乙区域人文城市化水平较高且远高于景观城市化,因此无需加强人文城市化的建设,C错误。D、在乙时间段之前的甲时间段该区域人文城市化水平已经较高,无需倡导生活方式的转变,D错误。故选:B。
30.D 31.B
【解析】第30题,由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谷地面积越大,聚落规模可能越大,故选D。
第31题,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故选B。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聚落是大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经济、交通、索教信仰等社会因素。
32.D 33.C
【解析】第32题,该模式不能解决中心城市城市化问题;不同城市优势不同、定位不同,该模式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将周边中小城市整合为一个整体,可以使生产要素在城市间得到最优配置,有利于促进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协作;该模式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新的城市出现,所以不仅不能扩大,反而可能缩小原有中小城市的服务范围。选项D正确。
第33题,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发展,成长为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时会导致医疗、教育等资源向中心城市高度集中,同时还会从周边劣势地区吸引人才、资金、信息等优势资源。这一现象被称为“城市虹吸效应”。选项C正确。
34.D 35.B
【解析】34.由图可知,随距离的延伸农户消费活动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由表可知,交通工具机动能力越强,农户消费空间越大,故②④正确。3km范围内集中了80%以上的消费活动,①错误;在3~5km处,骑自行车消费小于骑摩托车,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35.由图可知,在0~3km范围内,集中了绝大部分农户消费活动,而成为农户强消费活动带;由图表可知,在3~6km弱消费活动带的空间范围随距离的延伸农户消费活动比率不断下降,故①③正确。强消费活动带内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消费活动最集中,②错误;随着距离增大,弱消费活动带内交通工具对农户的消费空间影响越大,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36.C 37.A
【解析】36.本题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在城市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住宅区,由图可知,在距离城市中心3-5千米处常住人口密度最大,可推断该区域住宅区密集分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7.本题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中心地区交通通达度和服务设施均好,地价昂贵;环境质量不是导致该区域常住人口密度不是最高的主要原因;住宅区付租能力较弱,难以承担城市中心附近的昂贵地租,因而距市中心2千米内以商业区为主,常住人口密度并不是最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8.C 39.A
【解析】根据图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及图例可知,甲、乙人口密度较大,甲城市位于地形平坦的成都平原,乙城市为位于两河交汇处的重庆,影响因素为河流、地形。根据上题结论可知甲是成都,乙是重庆,与甲城市成都相比,处于河流交汇处的乙地重庆,水陆交通便利。38.根据图中河流名称和分布特点可知,该地区位于四川盆地,长江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故②纬度错误;长江流经地区除了青藏高原都是湿润地区,故③降水排除;再看图中的人口密集区,基本都与河流靠近,则可知河流和地形是影响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故C①④正确,ABD错误。故选C
39.甲城市为成都,乙城市为重庆,与成都相比,重庆的区位优势在于位于两河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为水路交通枢纽,故A正确,BCD错误。
40.B
【解析】为吸引和留住从“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重庆等地政府应当重点采取的措施是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政策优惠,B对。“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属于知识、技术型人才,应承接技术导向型产业的转移,A错。应是加强对迁入人口的职业的调查、引导,C错。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是留住技术人才的主要措施,D错。
41. B 42. D
【解析】第41题.读材料分析可知,天宫二号与地球组成的天体系统,是绕地球运转的天体系统,与地月系等级一致,B对。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等级都高,A、C、D错。故答案选B项。
第42题,神舟十一号发射时,北京时间是10月17日7时30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抚顺市昼短夜长,A错。海口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B错。此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北京市昼长渐短夜渐长,C错。地球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正在加快,D对。故答案选D项。
43. D 44. A
【解析】第43题,据材料知,福州位于约26°N,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90°-(26°+23.5°)=40.5°,乙图①栋10层住户能够得到太阳直射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45°,它们之间相差4.5°;根据计算公式:H=90°一纬度差,可知当直射点高于南纬19°时,福州太阳高度已等于45°,南北移动共9°不能得到太阳光,太阳直射点每天移动约0.25°,每月移动约8°,选项中1个月最接近,故选D。
第44题,北京纬度位置偏北,影子长,南侧楼房的挡住北侧楼房阳光的机会大,要想达到需要的光照时间,可以增加南北两楼的楼间距或者降低前排楼房的高度,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5. B 46. B
【解析】 第45题,高空气压远远低于近地面的气压,故①④气压比较小。②③气压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等压面上凸,说明气压高于③,故B对。
第46题,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同一水平面上②高于③,④高于①,故气流由④→①,B对。垂直方向上低压气流上升,故③→④,D错。故选B。
等压面上凸,气压高于同一水平面,等压面下凹,气压低于同一水平面。
47. D 48. B 49. D
【解析】第47题,根据图示天气系统移动方向,图示为冷锋。北京处在②阶段时,位于冷锋锋前,冷锋降雨在锋后,天气晴朗,①对,③错。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②错,④对。D对,A、B、C错。故选D。
第48题,北京处在②阶段时,位于冷锋锋前,冷锋即将到达本市,①对,②错。气温即将下降,可能出现大风、雨雪等天气,③对。出现绵绵细雨天气是暖锋,④错。B对,A、C、D错。故选B。
第49题,东北夏季的暴雨、华北春季的沙尘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寒潮都是冷锋活动造成的,与此类天气系统有关,A、B、C有关。华南“一场春雨一场暖”是暖锋造成的,D无关。本题要求选择无关选项,故选D。
50. D
【解析】第50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示期间该地气温下降,气压升高,且伴有降雨,降雨的强度较大,历时较短,为典型的冷锋过境天气,冷锋过境,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雨,D正确;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A错;气流对流上升,可能形成降雨,但不一定造成气温大幅度下降,气压大幅度升高,B错;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为暖锋,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C错。故选D。
我国雨带推移与“梅雨”、“伏旱”的关系:首先,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为“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意思是正常年份下,每年五月前后,雨带登陆我国两广地区;六月,雨带继续北移到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南方的暖气团和来自北方的冷气团在江淮一带势力相当,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天气连绵阴雨,俗称“梅雨”;七八月,雨带继续北移至东北、华北地区,此时我国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形成“伏旱”天气;九月,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雨带逐渐退出我国大陆。另外,若某年夏季风势力偏弱,则雨带停留在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少雨,则会出现“南涝北旱”;若某年夏季风势力偏强,则雨带停留在我国北方地区,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持续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而少雨,则会出现“北涝南旱”,这也体现了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
51. C 52. B 53. B
【解析】第51题,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主要指标;而世界上各洲径流量的多少,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这两个量之差就是多年平均径流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第52题,由材料分析可知,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总量较少,水资源总量少,再加上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需水量大,而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因此为了解决该地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大问题,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据此判断,①④正确,故选B。
第53题,增强节水意识,普及节水技术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的重要“节流”措施,B正确。故选B。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原因:自然原因:空间分配不均;时间分配不均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人为原因: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大。
(2)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人工增雨、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提高节水意识;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54. A
【解析】根据图示水系从中部向四周流,故判断该地区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故A对;气温中部低,四周高,C错;降水量不能判断出来,B错;中部是河流源头,溯源侵蚀和下蚀强,四周离源头也较近,下蚀强,D错。故选A。
55. 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海域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其洋流模式为中低纬的反气旋型洋流模式,呈顺时针环流,结合洋流分布规律,可以得出丙符合,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6. C
【解析】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穿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长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能够吸收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所以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热量主要来自③地面长波辐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说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减少地面能量的散失,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57.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容易判断①半岛为索马里半岛,根据北印度洋洋流流向为“冬逆夏顺”的原理,可判断该季节北半球为夏季。索马里半岛东侧的印度洋沿海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为离岸风,形成上升流、寒流,所以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少雨,所以选D。
58.C
【解析】渭河平原形成经历了内力与外力的共同作用,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先是内力作用地壳抬升,秦岭北侧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说明后来发生岩层断裂陷落,形成地堑谷地,地堑的地势低,水流汇集,再经外力作用流水沉积,形成渭河平原。C对,A、B、D错。故选C。
59.B
【解析】①为褶皱,受内力挤压形成;②为风蚀蘑菇,受风力侵蚀形成;③为三角洲,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④为断层,受内力作用形成。所以主要受外力作用形成的是②③,故选B。
60. C
【解析】秘鲁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A错误;秘鲁渔场因上升流形成,B错;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使沿岸热带荒漠带向赤道延伸,C对;秘鲁沿岸洋流自高纬流向低纬,D错误。故选C。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记住名称与分布。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地球内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二、综合题
61.(1)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1分),原因: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较慢(2分);经济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进步,使人均寿命延长,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2分)
(2)海南省冬季气温较我国东北三省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高(2分);老年人抵抗寒冷能力较差(2分);老年人有较好的经济条件(2分);出行的交通方便等(2分)。( 任答3点得6分)
(3)有利:带动当地旅游业、房地产业、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2分);增加了就业机会(2分);加强区域间文化、信息等的交流(2分);
不利:增加交通压力、住房压力,影响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2分);当地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等(2分)。
62.(1)T2 阶段商业用地位于城市几何中心(2 分),T3 阶段多个新的商业用地出现在交通干线交会处(2 分)。
(2)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2 分)。原因:保护城市环境和降低(1 分); 生产成本(1 分)。
(3)甲处应为高级住宅区(1 分)。形成原因:位于城市外缘,地势较高,位于主导风向的上 风向(2 分),环境优美且交通便利(2 分)。
63.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2分);气候较温和(2分);河流较多,水源充足(2分);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2分);交通便利(2分);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2分)。(任答4点得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