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广西南宁市“4 N”高中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4+ N”高中联合体期末联考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36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关136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6 B. 电子数为13
C. 质子数为6 D. 质量数为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详解】A、136C中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3,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3-6=7,故A错误。
B.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数=6,故B错误;
C. 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136C质子数为6,故C正确;
D. 元素符号左上角表示质量数,136C质量数为13,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注意: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下列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 淀粉 B. 蔗糖 C. 麦芽糖 D. 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
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特别大一般达1万以上、一般具有重复结构单元。
【详解】A、淀粉属于多糖,分子式是(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是162n,可以达到1万以上,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选A;
B、蔗糖属于二糖,分子式是C12H22O11,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不选B;
C、麦芽糖属于二糖,分子式是C12H22O11,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不选C;
D、葡萄糖是单糖,分子式是C6H12O6,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不选D;
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则反应速率为
A. V(NH3)=0.02mol/(L·min) B. V(N2)=0.005mol/(L·min)
C. V(NH3)=0.17mol/(L·min) D. V(H2)=0.03mol/(L·min)
【答案】B
【解析】
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1.7g氨气是0.1mol,所以氨气的反应速率是。因为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正确的答案是B。
4.在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
①升高温度 ②加入催化剂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 ④将块状固体反应物磨成粉末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般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据此判断。
【详解】①任何化学反应升高温度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
②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了活化分子数,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
④将固体块状反应物磨成粉末,增大了接触面积,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
答案选D。
【点睛】关于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改变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目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②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体积而使浓度改变来实现的。③温度改变对任何反应的速率都有影响。
5.CO、NO及H2S都是有毒气体。下列有关这三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都能与氧气反应 B. 都易溶于水
C. 都能与碱溶液反应 D. 都是电解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三种气体都能与氧气反应,分别是生成CO2、NO2、SO2(或S)和H2O,A正确;
B. CO、NO都难溶于水,H2S能溶于水,B错误;
C. CO、NO都与碱溶液不反应,C错误;
D. 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H2S是电解质,CO、NO都不是电解质,D错误。
答案选A。
6. 分类方法广泛适用于化学科学中,以下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 纯金属与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
B. 纯碱和烧碱的水溶液均显示碱性,故均属于碱类
C. 按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 溶于水后其水溶液能导电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所以纯金属与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A正确;B、纯碱即Na2CO3,水溶液显碱性,但属于盐不属于碱,B错误;C、按粒子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C正确;D、溶于水后其水溶液能导电的共价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也可能是非电解质,如二氧化硫,D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的分类判断
【名师点晴】该题的易错选项是D,判断是否是电解质时,除了要注意是不是化合物以外,尤其要看是不是自身电离出阴阳离子,而能否导电只是一种现象,不能作为判断依据,例如氨气溶于水溶液可以导电,但导电的原因是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出离子,氨气不能电离,因此氨气是非电解质,一水合氨是电解质。
7.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 HNO3、H3PO4、H2SO4的酸性依次增强
B. P、S、Cl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降低
C. Al3+、Mg2+、Na+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D. Na、Mg、Al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 所以酸性:HNO3>H3PO4,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依次升高,P、S、Cl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故B错误;
C、电子层数相同,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Al3+、Mg2+、Na+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故C错误;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Na、Mg、Al的金属性依次减弱,故D正确。
8.相同质量的铝分别投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中反应生成氢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 稀硫酸 B. 稀盐酸 C. 氢氧化钡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Al均为2mol,则
A.由2Al~3H2SO4可知,生成氢气,消耗3molH2SO4;
B.由2Al~6HCl可知,生成氢气,消耗6molHCl;
C.由2Al~Ba(OH)2可知,生成氢气,消耗1molBa(OH)2;
D.由2Al~2NaOH可知,生成氢气,消耗2molNaOH;
所以消耗溶质的物质的量最少的是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选C。
9.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可发生可逆反应:N2(g) + 3H2(g)2NH3(g) 。
下列说法中,表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是
A. N2、H2、NH3的浓度相等 B. N2、H2、NH3的浓度不再变化
C. N2、H2、NH3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D. 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答案】B
【解析】
A. N2、H2、NH3的浓度相等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没有关系,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反应过程中N2、H2、NH3的浓度发生变化,当 N2、H2、NH3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反应一经开始, N2、H2、NH3在密闭容器中总是共存,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没有关系,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选B。
10. 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NH3 B. HCl C. NaOH D. NaC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则氨气、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氢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氯化钠是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化学键以及化学键和化合物关系的熟悉了解程度,意在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明确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关系是答题的关键。
11. 已知反应A+B= C+D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 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是吸热反应。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B.反应条件与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无关系,B错误;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错误;D.反应吸热,则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应用与判断
12.等质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 )
A. CH4 B. CH3CH3 C. C2H2 D. C5H1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等质量的各种烃,其中氢元素的含量越大,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就越多。由于甲烷的氢元素的含量最大,所以等质量的有机物中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选项A正确。
考点:考查有机物燃烧规律的应用的知识。
13. 化学中存在一些守恒或平衡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根据质量(原子)守恒定律,某物质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是烃
B.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所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 根据电子守恒定律,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失电子数一定等于正极反应得电子数
D.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在任何时刻一定等于逆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
A不正确,因为无法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B不正确,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即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逆反应中只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才是相等的,D不正确。答案选C。
14.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X
B. 原子半径:X>Y
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Y
D. 得电子能力:X>Y
【答案】B
【解析】
【分析】
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为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Y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以此来解答。
【详解】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为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Y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则
A.由以上分析可知X的原子序数大于Y的原子序数,A错误;
B.X为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Y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由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可知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B正确;
C.X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Y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Y,C错误;
D.X是金属,不能得到电子,Y是非金属,容易得到电子,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由信息得出元素的相对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熟悉元素周期律来解答即可,题目难度不大。
15.把甲、乙、丙、丁四块金属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甲、乙相连,甲为负极;丙、丁相连,丁上有气泡逸出;甲、丙相连,甲上发生氧化反应;乙、丁相连,乙是电子流入的一极。则四种一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
A. 甲>丙>丁>乙 B. 甲>丙>乙>丁
C. 甲>乙>丙>丁 D. 乙>丁>丙>甲
【答案】A
【解析】
【分析】
原电池中,负极材料为较为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较不活泼的金属,氢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以此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详解】原电池中,负极材料为较为活泼的金属,若甲、乙相连,甲为负极,所以甲的活泼性大于乙的活泼性;丙、丁相连,丁上有气泡逸出,氢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丙的活泼性大于丁的活泼性;甲、丙相连,甲上发生氧化反应,负极材料为较为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甲的活泼性大于丙的活泼性;乙、丁相连,乙是电子流入的一极,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所以丁的活泼性大于乙的活泼性;所以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甲>丙>丁>乙。
答案选A。
16.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 硝基苯和水 B. 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C. 水和溴苯 D. 碘和四氯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若两种液体不能相互溶解,混合后分层,则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详解】A. 硝基苯难溶于水,硝基苯与水混合后分层,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不选A;
B. 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分层,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不选B;
C. 水和溴苯不能相互溶解,混合后分层,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故不选C;
D. 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碘和四氯化碳混合后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选D。
1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8g H2O含有的原子数为3 NA
B. 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含有的分子数为0.1 NA
C. 1 L 1.0 mol·L—1 K2SO4溶液中含有K+数为NA
D. 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和2.24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均为0.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常温、常压下,18g H2O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3NA,A正确;
B. 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 L乙醇含有的分子数,B错误;
C. 1 L 1.0 mol·L—1K2SO4溶液中含有的K+数为2NA,C错误;
D. 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和2.24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分别0.1NA、0.2NA,D错误。
答案选A。
18. 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20O
B. 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根据香叶醇的结构简式可知,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故A错误;
B. 香叶醇含有碳碳双键,香叶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错误;
C. 香叶醇含有碳碳双键、羟基,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
D. 香叶醇含有碳碳双键、羟基,所以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9.实验室需要配制0.50 mol·L-1 NaCl溶液480 mL。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使整个操作完整。
⑴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最小砝码为5g)、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胶头滴管等以及等质量的两片滤纸。
⑵计算。配制该溶液需取NaCl晶体____________g。
⑶称量。称量过程中NaCl晶体应放于天平的____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称量完毕,将药品倒入烧杯中。
⑷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移液、洗涤。在移液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______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溶解搅拌时有液体溅出,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同上)。
⑺摇匀、装瓶。
【答案】 (1). 500 mL容量瓶 (2). 14.6 (3). 左盘 (4). 搅拌,加速NaCl溶解 (5). 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 (6). 1~2 cm (7). 偏高 (8). 偏低
【解析】
【分析】
(1)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来分析需要的仪器;
⑵根据m=cVM计算NaCl的质量;
⑶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回答;
⑷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溶解;
⑸洗涤烧杯2~3次,可以保证溶质全部移入容量瓶中;
⑹根据定容操作的方法回答;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分析误差;
【详解】(1)移液、定容需要容量瓶,根据容量瓶的规格,配制480 mL 0.50 mol·L-1的NaCl溶液,必须用500 mL的容量瓶;
(2) 用500 mL的容量瓶,配制溶液的体积是500 mL ,m(NaCl)=0.50 mol·L-1×0.5 L×58.5 g·mol-1≈14.6 g;
⑶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称量过程中NaCl晶体应放于天平的左盘;
⑷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NaCl溶解;
⑸洗涤烧杯2~3次,可以保证溶质全部移入容量瓶中;
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 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定容时眼睛俯视刻度线,则容量瓶中溶液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高;溶解搅拌时有液体溅出,容量瓶中溶质减少,所配溶液的浓度浓度偏低。
20.Ⅰ.下列各组粒子,属于同种核素的是_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属于同种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
①16O2和18O3 ② CH4 和C3H8 ③ H、D、T④ 3015R和(核内15个中子)⑤CH3CH2OH和CH3OCH3⑥和
Ⅱ.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支柱之一。
⑴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①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Ba(OH)2·8H2O与NH4Cl混合搅拌 B.高温煅烧石灰石
C.铝与盐酸反应 D.C+H2O(g)=CO+ H2
②拆开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
为a kJ,b kJ,c kJ,则1molN2和H2完全反应生成2mol NH3需要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kJ。
⑵电能是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
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中,负极是_______,正极上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若消耗锌6.5 g,则放出气体________g。
【答案】 (1). ④ (2). ③ (3). ① (4). ⑤ (5). ⑥ (6). ② (7). C (8). (6b﹣3a﹣c) (9). Zn (10). 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泡 (11). 2H++2e-=H2↑ (12). 0.2
【解析】
【分析】
Ⅰ.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分子式相同、结构也相同的物质属于同种物质;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
Ⅱ.⑴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
②成键放出的总能量-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反应放出的能量;
⑵原电池中,活泼电极为负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负极是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根据原电池总反应方程式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
【详解】Ⅰ.①16O2和18O3 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②CH4 和C3H8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2个CH2原子团,属于同系物;③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④和 (核内15个中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属于同种核素;⑤CH3CH2OH和CH3OCH3是具有相同分子式,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⑥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属于同种物质。故属于同种核素的是④,互为同位素的是③,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①,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⑤,属于同种物质的是⑥,互为同系物的是②。
Ⅱ.⑴A.Ba(OH)2•8H2O与NH4Cl混合搅拌是吸热反应,故不选A;
B.高温煅烧石灰石是吸热反应,故不选B;
C.铝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选C;
D、C或氢气做还原剂时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H2O(g)=CO+ H2是吸热反应,故不选D。
②生成2mol NH3吸收热量1mol×ckJ/mol+akJ/mol×3mol,放出热量bkJ/mol×3×2mol,放出6b﹣(3a+c)kJ=(6b﹣3a﹣c) kJ。
⑵原电池中,活泼电极为负极,锌的活泼性大于铜,所以负极是Zn;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正极反应式是2H++2e-=H2↑,现象是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泡;负极是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
原电池总反应为Zn+2H+= Zn2++H2↑,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g。
Zn+2H+= Zn2++H2↑
65 2
6.5 xg
X=0.2g。
2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十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D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E、H、G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
(3)I元素跟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高温灼烧该化合物时,火焰呈______________色。
(4)分别写出B、G两种单质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A和F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写出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与CO2反应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r (2). C (3). NaOH (4). HClO4 (5). (6). 黄 (7). 2K+2H2O=2K++2OH—+H2↑ (8). Cl2+H2O=Cl—+H++HClO (9). 2Na2O2+2CO2=2Na2CO3+O2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首先判断出元素种类,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并结合有关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R分别是Na、K、Mg、Al、C、O、Cl、N、F、Ar。则
(1)十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Ar。化合物中最多的是有机物,则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
(2)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则A、C、D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NaOH;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E、H、G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化学式为HClO4。
(3)I元素跟A元素形成化合物是NaF,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是。含有钠元素,则高温灼烧该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
(4)B、G两种单质分别是钾和氯气,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是2K+2H2O=2K++2OH—+H2↑、Cl2+H2O=Cl—+H++HClO。
(5)元素A和F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与CO2反应生成氧气的是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22.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I.将8.96L (标准状况)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充分反应,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质量增加8.4g,则原气体混合物中乙烯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II.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
⑴写出B、D化合物中官能团的名称:B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3:1 (2). 羟基 (3). 羧基 (4). CH2=CH2+ H2O→CH3CH2OH (5). 加成 (6). 2CH3CH2OH+O22CH3CHO+2H2O (7). 氧化
【解析】
【分析】
I.乙烯含有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溴水的质量增加了8.4g,乙烯的质量为8.4g,根据n=计算乙烯的物质的量,n=计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进而计算乙烷的物质的量,可计算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Ⅱ.由流程图可知: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B是乙醇,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得到物质C,则C为乙醛;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D是乙酸;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I.8.96L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4mol,乙烯含有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溴水的质量增加了8.4g,乙烯的质量是8.4g,所以乙烯的物质的量为n=0.3mol,则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4mol-0.3mol=0.1mol,原气体混合物中乙烯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II.⑴B是乙醇,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D是乙酸,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
⑵反应①为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方程式是CH2=CH2+ H2O→CH3CH2OH, 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反应②为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 2CH3CHO+2H2O,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推断题,涉及官能团名称、化学反应的类型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熟悉各种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解题关键,试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36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关136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6 B. 电子数为13
C. 质子数为6 D. 质量数为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详解】A、136C中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3,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3-6=7,故A错误。
B.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数=6,故B错误;
C. 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136C质子数为6,故C正确;
D. 元素符号左上角表示质量数,136C质量数为13,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注意: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下列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 淀粉 B. 蔗糖 C. 麦芽糖 D. 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
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特别大一般达1万以上、一般具有重复结构单元。
【详解】A、淀粉属于多糖,分子式是(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是162n,可以达到1万以上,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选A;
B、蔗糖属于二糖,分子式是C12H22O11,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不选B;
C、麦芽糖属于二糖,分子式是C12H22O11,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不选C;
D、葡萄糖是单糖,分子式是C6H12O6,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不选D;
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则反应速率为
A. V(NH3)=0.02mol/(L·min) B. V(N2)=0.005mol/(L·min)
C. V(NH3)=0.17mol/(L·min) D. V(H2)=0.03mol/(L·min)
【答案】B
【解析】
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1.7g氨气是0.1mol,所以氨气的反应速率是。因为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正确的答案是B。
4.在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
①升高温度 ②加入催化剂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 ④将块状固体反应物磨成粉末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般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据此判断。
【详解】①任何化学反应升高温度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
②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了活化分子数,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
④将固体块状反应物磨成粉末,增大了接触面积,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确;
答案选D。
【点睛】关于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改变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目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②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体积而使浓度改变来实现的。③温度改变对任何反应的速率都有影响。
5.CO、NO及H2S都是有毒气体。下列有关这三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都能与氧气反应 B. 都易溶于水
C. 都能与碱溶液反应 D. 都是电解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三种气体都能与氧气反应,分别是生成CO2、NO2、SO2(或S)和H2O,A正确;
B. CO、NO都难溶于水,H2S能溶于水,B错误;
C. CO、NO都与碱溶液不反应,C错误;
D. 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H2S是电解质,CO、NO都不是电解质,D错误。
答案选A。
6. 分类方法广泛适用于化学科学中,以下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 纯金属与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
B. 纯碱和烧碱的水溶液均显示碱性,故均属于碱类
C. 按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 溶于水后其水溶液能导电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所以纯金属与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A正确;B、纯碱即Na2CO3,水溶液显碱性,但属于盐不属于碱,B错误;C、按粒子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C正确;D、溶于水后其水溶液能导电的共价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也可能是非电解质,如二氧化硫,D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的分类判断
【名师点晴】该题的易错选项是D,判断是否是电解质时,除了要注意是不是化合物以外,尤其要看是不是自身电离出阴阳离子,而能否导电只是一种现象,不能作为判断依据,例如氨气溶于水溶液可以导电,但导电的原因是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出离子,氨气不能电离,因此氨气是非电解质,一水合氨是电解质。
7.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 HNO3、H3PO4、H2SO4的酸性依次增强
B. P、S、Cl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降低
C. Al3+、Mg2+、Na+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D. Na、Mg、Al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 所以酸性:HNO3>H3PO4,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依次升高,P、S、Cl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故B错误;
C、电子层数相同,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Al3+、Mg2+、Na+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故C错误;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Na、Mg、Al的金属性依次减弱,故D正确。
8.相同质量的铝分别投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中反应生成氢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 稀硫酸 B. 稀盐酸 C. 氢氧化钡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Al均为2mol,则
A.由2Al~3H2SO4可知,生成氢气,消耗3molH2SO4;
B.由2Al~6HCl可知,生成氢气,消耗6molHCl;
C.由2Al~Ba(OH)2可知,生成氢气,消耗1molBa(OH)2;
D.由2Al~2NaOH可知,生成氢气,消耗2molNaOH;
所以消耗溶质的物质的量最少的是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选C。
9.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可发生可逆反应:N2(g) + 3H2(g)2NH3(g) 。
下列说法中,表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是
A. N2、H2、NH3的浓度相等 B. N2、H2、NH3的浓度不再变化
C. N2、H2、NH3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D. 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答案】B
【解析】
A. N2、H2、NH3的浓度相等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没有关系,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反应过程中N2、H2、NH3的浓度发生变化,当 N2、H2、NH3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反应一经开始, N2、H2、NH3在密闭容器中总是共存,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没有关系,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选B。
10. 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NH3 B. HCl C. NaOH D. NaC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则氨气、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氢氧化钠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氯化钠是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化学键以及化学键和化合物关系的熟悉了解程度,意在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明确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关系是答题的关键。
11. 已知反应A+B= C+D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 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是吸热反应。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B.反应条件与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无关系,B错误;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错误;D.反应吸热,则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应用与判断
12.等质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 )
A. CH4 B. CH3CH3 C. C2H2 D. C5H1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等质量的各种烃,其中氢元素的含量越大,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就越多。由于甲烷的氢元素的含量最大,所以等质量的有机物中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选项A正确。
考点:考查有机物燃烧规律的应用的知识。
13. 化学中存在一些守恒或平衡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根据质量(原子)守恒定律,某物质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是烃
B.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所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 根据电子守恒定律,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失电子数一定等于正极反应得电子数
D.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在任何时刻一定等于逆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
A不正确,因为无法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B不正确,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即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逆反应中只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才是相等的,D不正确。答案选C。
14.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X
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Y
D. 得电子能力:X>Y
【答案】B
【解析】
【分析】
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为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Y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以此来解答。
【详解】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为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Y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则
A.由以上分析可知X的原子序数大于Y的原子序数,A错误;
B.X为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Y为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由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可知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B正确;
C.X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Y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Y,C错误;
D.X是金属,不能得到电子,Y是非金属,容易得到电子,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由信息得出元素的相对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熟悉元素周期律来解答即可,题目难度不大。
15.把甲、乙、丙、丁四块金属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甲、乙相连,甲为负极;丙、丁相连,丁上有气泡逸出;甲、丙相连,甲上发生氧化反应;乙、丁相连,乙是电子流入的一极。则四种一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
A. 甲>丙>丁>乙 B. 甲>丙>乙>丁
C. 甲>乙>丙>丁 D. 乙>丁>丙>甲
【答案】A
【解析】
【分析】
原电池中,负极材料为较为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较不活泼的金属,氢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以此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详解】原电池中,负极材料为较为活泼的金属,若甲、乙相连,甲为负极,所以甲的活泼性大于乙的活泼性;丙、丁相连,丁上有气泡逸出,氢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丙的活泼性大于丁的活泼性;甲、丙相连,甲上发生氧化反应,负极材料为较为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甲的活泼性大于丙的活泼性;乙、丁相连,乙是电子流入的一极,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所以丁的活泼性大于乙的活泼性;所以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甲>丙>丁>乙。
答案选A。
16.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 硝基苯和水 B. 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C. 水和溴苯 D. 碘和四氯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若两种液体不能相互溶解,混合后分层,则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详解】A. 硝基苯难溶于水,硝基苯与水混合后分层,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不选A;
B. 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分层,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不选B;
C. 水和溴苯不能相互溶解,混合后分层,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故不选C;
D. 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碘和四氯化碳混合后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选D。
1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8g H2O含有的原子数为3 NA
B. 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含有的分子数为0.1 NA
C. 1 L 1.0 mol·L—1 K2SO4溶液中含有K+数为NA
D. 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和2.24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均为0.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常温、常压下,18g H2O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的原子数为3NA,A正确;
B. 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 L乙醇含有的分子数,B错误;
C. 1 L 1.0 mol·L—1K2SO4溶液中含有的K+数为2NA,C错误;
D. 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和2.24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分别0.1NA、0.2NA,D错误。
答案选A。
18. 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20O
B. 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根据香叶醇的结构简式可知,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故A错误;
B. 香叶醇含有碳碳双键,香叶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错误;
C. 香叶醇含有碳碳双键、羟基,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
D. 香叶醇含有碳碳双键、羟基,所以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9.实验室需要配制0.50 mol·L-1 NaCl溶液480 mL。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使整个操作完整。
⑴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最小砝码为5g)、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胶头滴管等以及等质量的两片滤纸。
⑵计算。配制该溶液需取NaCl晶体____________g。
⑶称量。称量过程中NaCl晶体应放于天平的____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称量完毕,将药品倒入烧杯中。
⑷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移液、洗涤。在移液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______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溶解搅拌时有液体溅出,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同上)。
⑺摇匀、装瓶。
【答案】 (1). 500 mL容量瓶 (2). 14.6 (3). 左盘 (4). 搅拌,加速NaCl溶解 (5). 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 (6). 1~2 cm (7). 偏高 (8). 偏低
【解析】
【分析】
(1)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来分析需要的仪器;
⑵根据m=cVM计算NaCl的质量;
⑶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回答;
⑷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溶解;
⑸洗涤烧杯2~3次,可以保证溶质全部移入容量瓶中;
⑹根据定容操作的方法回答;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分析误差;
【详解】(1)移液、定容需要容量瓶,根据容量瓶的规格,配制480 mL 0.50 mol·L-1的NaCl溶液,必须用500 mL的容量瓶;
(2) 用500 mL的容量瓶,配制溶液的体积是500 mL ,m(NaCl)=0.50 mol·L-1×0.5 L×58.5 g·mol-1≈14.6 g;
⑶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称量过程中NaCl晶体应放于天平的左盘;
⑷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NaCl溶解;
⑸洗涤烧杯2~3次,可以保证溶质全部移入容量瓶中;
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 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定容时眼睛俯视刻度线,则容量瓶中溶液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高;溶解搅拌时有液体溅出,容量瓶中溶质减少,所配溶液的浓度浓度偏低。
20.Ⅰ.下列各组粒子,属于同种核素的是_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属于同种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
①16O2和18O3 ② CH4 和C3H8 ③ H、D、T④ 3015R和(核内15个中子)⑤CH3CH2OH和CH3OCH3⑥和
Ⅱ.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支柱之一。
⑴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①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Ba(OH)2·8H2O与NH4Cl混合搅拌 B.高温煅烧石灰石
C.铝与盐酸反应 D.C+H2O(g)=CO+ H2
②拆开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
为a kJ,b kJ,c kJ,则1molN2和H2完全反应生成2mol NH3需要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kJ。
⑵电能是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
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中,负极是_______,正极上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若消耗锌6.5 g,则放出气体________g。
【答案】 (1). ④ (2). ③ (3). ① (4). ⑤ (5). ⑥ (6). ② (7). C (8). (6b﹣3a﹣c) (9). Zn (10). 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泡 (11). 2H++2e-=H2↑ (12). 0.2
【解析】
【分析】
Ⅰ.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分子式相同、结构也相同的物质属于同种物质;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
Ⅱ.⑴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
②成键放出的总能量-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反应放出的能量;
⑵原电池中,活泼电极为负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负极是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根据原电池总反应方程式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
【详解】Ⅰ.①16O2和18O3 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②CH4 和C3H8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2个CH2原子团,属于同系物;③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④和 (核内15个中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属于同种核素;⑤CH3CH2OH和CH3OCH3是具有相同分子式,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⑥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属于同种物质。故属于同种核素的是④,互为同位素的是③,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①,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⑤,属于同种物质的是⑥,互为同系物的是②。
Ⅱ.⑴A.Ba(OH)2•8H2O与NH4Cl混合搅拌是吸热反应,故不选A;
B.高温煅烧石灰石是吸热反应,故不选B;
C.铝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选C;
D、C或氢气做还原剂时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H2O(g)=CO+ H2是吸热反应,故不选D。
②生成2mol NH3吸收热量1mol×ckJ/mol+akJ/mol×3mol,放出热量bkJ/mol×3×2mol,放出6b﹣(3a+c)kJ=(6b﹣3a﹣c) kJ。
⑵原电池中,活泼电极为负极,锌的活泼性大于铜,所以负极是Zn;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正极反应式是2H++2e-=H2↑,现象是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泡;负极是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
原电池总反应为Zn+2H+= Zn2++H2↑,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g。
Zn+2H+= Zn2++H2↑
65 2
6.5 xg
X=0.2g。
2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十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D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E、H、G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
(3)I元素跟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高温灼烧该化合物时,火焰呈______________色。
(4)分别写出B、G两种单质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A和F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写出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与CO2反应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r (2). C (3). NaOH (4). HClO4 (5). (6). 黄 (7). 2K+2H2O=2K++2OH—+H2↑ (8). Cl2+H2O=Cl—+H++HClO (9). 2Na2O2+2CO2=2Na2CO3+O2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首先判断出元素种类,然后根据元素周期律并结合有关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R分别是Na、K、Mg、Al、C、O、Cl、N、F、Ar。则
(1)十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Ar。化合物中最多的是有机物,则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
(2)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则A、C、D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NaOH;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E、H、G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化学式为HClO4。
(3)I元素跟A元素形成化合物是NaF,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是。含有钠元素,则高温灼烧该化合物时,火焰呈黄色。
(4)B、G两种单质分别是钾和氯气,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是2K+2H2O=2K++2OH—+H2↑、Cl2+H2O=Cl—+H++HClO。
(5)元素A和F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与CO2反应生成氧气的是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22.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I.将8.96L (标准状况)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充分反应,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质量增加8.4g,则原气体混合物中乙烯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II.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
⑴写出B、D化合物中官能团的名称:B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3:1 (2). 羟基 (3). 羧基 (4). CH2=CH2+ H2O→CH3CH2OH (5). 加成 (6). 2CH3CH2OH+O22CH3CHO+2H2O (7). 氧化
【解析】
【分析】
I.乙烯含有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溴水的质量增加了8.4g,乙烯的质量为8.4g,根据n=计算乙烯的物质的量,n=计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进而计算乙烷的物质的量,可计算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Ⅱ.由流程图可知: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B是乙醇,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得到物质C,则C为乙醛;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D是乙酸;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I.8.96L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4mol,乙烯含有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溴水的质量增加了8.4g,乙烯的质量是8.4g,所以乙烯的物质的量为n=0.3mol,则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4mol-0.3mol=0.1mol,原气体混合物中乙烯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II.⑴B是乙醇,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D是乙酸,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
⑵反应①为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方程式是CH2=CH2+ H2O→CH3CH2OH, 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反应②为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 2CH3CHO+2H2O,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推断题,涉及官能团名称、化学反应的类型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熟悉各种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解题关键,试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