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www.ks5u.com
高一共建部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Cl-35.5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既属于铵盐又属于硝酸盐的是:
A. KNO3 B. NH4Cl C. NH4NO3 D. CuCl2
【答案】C
【解析】
A.硝酸钾属于硝酸盐,但是不属于铵盐,故A错误;B.氯化铵属于铵盐,不属于硝酸盐,故B错误;C.硝酸铵能电离出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既属于铵盐有属于硝酸盐,故C正确;D.氯化铜既不属于铵盐也不属于硝酸盐,故D错误;故选C。
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蒸发时,残留的少量水让余热蒸干
B. 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上端倒出
C. 蒸馏时,冷水从冷凝管上口进下口出
D 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答案】C
【解析】
【详解】A. 蒸发时,当有大量固体析出时,残留的少量水让余热蒸干,故正确;
B. 分液时,了使上下层液体完全分离,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上端倒出,故正确;
C. 蒸馏时,为了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让冷水从冷凝管下口进上口出,故错误;
D. 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可以使液体能顺利流下,故正确。
故选C。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A. CO + CuO CO2 + Cu
B. Cu2(OH)2CO32CuO+H2O+CO2↑
C. Fe+H2SO4=FeSO4+H2↑
D. N2+3H2 2NH3
【答案】A
【解析】
【分析】
阴影部分的含义为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化合物反应和置换反应。
【详解】A. CO + CuO CO2 + Cu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化合物反应和置换反应,符合题意,A正确;
B. Cu2(OH)2CO32CuO+H2O+CO2↑属于复分解反应,与题意不符,B错误;
C. Fe+H2SO4=FeSO4+H2↑属于置换反应,与题意不符,C错误;
D. N2+3H2 2NH3属于化合反应,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A。
4.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乙醇溶液 B. 氯化钠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D
【解析】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是溶液,浊液等其他分散系不具备的,所以答案应该选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了Na+、H+、SO42-三种离子
B. NaCl固体不导电,因为NaCl固体中无带电微粒
C. NH4NO3电离时产生了NH4+、NO3-,无金属离子,所以NH4NO3不是盐
D.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通电时NaCl发生了电离
【答案】A
【解析】
【详解】A. NaHSO4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了Na+、H+、SO42-三种离子,符合题意,A正确;
B. NaCl固体不导电,因NaCl固体中带电微粒无法自由移动,与题意不符,B错误;
C. NH4NO3电离时产生了NH4+、NO3-,无金属离子,但NH4NO3是盐,与题意不符,C错误;
D.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Na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了电离,生成了钠离子、氯离子,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A。
6. 某无色透明溶液,在酸性环境下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SO42-、HCO3-、C1-
B Mg2+、Cl-、Na+、NO3-
C. K+、MnO4-、NO3-、Fe2+
D. Cu2+、Cl-、NH4+、SO42-
【答案】B
【解析】
【分析】
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结合离子的性质、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无色酸性溶液分析判断。
【详解】A. 在酸性溶液中HCO3-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Mg2+、Cl-、Na+、NO3-在酸性溶液中不反应,均是无色的,能大量共存,B正确;
C. 在酸性溶液中MnO4-、NO3-均能氧化Fe2+,且MnO4-在溶液中显紫色,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 Cu2+在溶液中显蓝色,不是无色,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B。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 + 2H+= Cu2++ H2↑
B. 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MgO + 2H+= Mg2++ H2O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Cu2++ Ag
D. 铁与稀硫酸反应 2 Fe + 6H+= 2Fe3++ 3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不发生反应,则不能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故A错误;
B.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的离子反应为MgO+2H+=Mg2++H2O,故B正确;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Cu+2Ag+=Cu2++2Ag,故C错误;
D.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D错误;
故选B。
8.煤气化时的主要反应为C(s)+H2O(g)==CO(g)+H2(g),关于该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H2O作还原剂 B.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 属于置换反应 D. C的化合价升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A. H2O中H的化合价由+1变为0,作氧化剂,符合题意,A正确;
B. 反应中有化合价的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与题意不符,B错误;
C. 反应的特点符合置换反应的形式,属于置换反应,与题意不符,C错误;
D. C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化合价升高,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A。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为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9.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
A. S2﹣→HS﹣ B. HCO3﹣→CO2 C. 2Cl﹣→Cl2 D. Cu2+→Cu
【答案】C
【解析】
【分析】
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说明该物质作还原剂,在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S2﹣→HS﹣中硫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HCO3﹣→CO2中C、O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2Cl﹣→Cl2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所以氯离子作还原剂,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C正确;
D.Cu2+→Cu中Cu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所以铜离子作氧化剂,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D错误;
答案选C。
10.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HCO3 = Na+ + H+ + CO32- B. Mg(NO3)2=Mg+2 + 2NO3-
C. CH3COOH = CH3COO- + H+ D. Al2(SO4)3 = 2Al3+ + 3SO4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HCO3-为弱酸根离子,写化学式,NaHCO3 = Na+ + HCO3-,与题意不符,A错误;
B. Mg(NO3)2=Mg2+ + 2NO3-,与题意不符,B错误;
C. CH3COOH为弱酸,写化学式,CH3COOH⇌ CH3COO- + H+,与题意不符,B错误;
D. Al2(SO4)3 = 2Al3+ + 3SO42-,符合题意,D正确;
答案为D。
11.下列有关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CO2(HCl):通过足量NaOH溶液
B. 碳酸钠(大量水):蒸发
C. CO2(CO):通入氧气点燃
D. 硫酸钡(硝酸钡):加水溶解,然后蒸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aOH既能与CO2反应,又能与HCl反应,无法通过足量NaOH溶液除杂,与题意不符,A错误;
B.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可用蒸发的方法除去碳酸钠中的大量水,符合题意,B正确;
C. CO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通入氧气时可产生氧气杂质,与题意不符,C错误;
D. 硫酸钡不溶于水,硝酸钡可溶于水,可用加水溶解,然后过滤的方法分离,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B。
12.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
A. 2NaW+Z2==2NaZ+W2 B. 2NaZ+X2==2NaX+Z2
C. 2NaW+Y2==2NaY+W2 D. 2NaX+Z2==2NaZ+X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氧化剂的化合价降低,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详解】A. 2NaW+Z2==2NaZ+W2氧化剂为Z2,氧化产物为W2,氧化性:Z2> W2,与事实W2>Z2不符,A错误;
B. 2NaZ+X2==2NaX+Z2氧化剂为X2,氧化产物为Z2,氧化性:X2> Z2,与事实Z2>X2不符,B错误;
C. 2NaW+Y2==2NaY+W2氧化剂为Y2,氧化产物为W2,氧化性:Y2> W2,与事实W2>Y2不符,C错误;
D. 2NaX+Z2==2NaZ+X2氧化剂为Z2,氧化产物为X2,氧化性:Z2> X2,符合事实,D正确;
答案为D。
13.已知氯酸钠(NaCl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3+6HCl==NaCl+3Cl2↑+3H2O,则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质量比为( )
A. 5∶1 B. 6∶1 C. 1∶5 D. 1∶6
【答案】C
【解析】
【详解】氧化剂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氧化剂为NaClO3,还原剂为HCl,被氧化的Cl的个数为5,则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质量比为1:5,答案为C。
【点睛】HCl作还原剂,但部分Cl的化合价未变,则作还原剂的Cl原子是作氧化剂的Cl原子的5倍。
14.下列用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A项中失去20e-,得到10e-,得失不守恒,符合题意,其余选项均满足电子得失守恒,答案为A。
15.某溶液中仅含有H+、Al3+、Cl-、SO42-四种离子,其中H+的浓度为0.5 mol/L,Al3+的浓度为0.1 mol/L,Cl-的浓度为0.2 mol/L,则SO42-的浓度是
A. 0.15 mol/L B. 0.25 mol/L C. 0.3 mol/L D. 0.4 mol/L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c(H+)+3c(Al3+)=c(Cl-)+2c (SO42-),
代入数据计算:c (SO42-)=mol/L=0.3mol/L。
故选C。
【点睛】在溶液中,n价离子An+或Bn-所带的电荷总数为nc(An+)或nc(Bn-),所以,在电荷守恒式中,一个离子带几个电荷,就在其物质的量浓度前面乘以几。
16.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硫酸溶液至过量。若用 x 代表加入硫酸的体积,y 代表溶液中导电能力,则下列曲线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氢氧化钡、硫酸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Ba(OH)2=Ba2++2OH-,向其溶液中滴加硫酸时,发生Ba2++2OH-+2H++SO42-=BaSO4↓+2H2O,溶液的导电能力降低,完全反应时,导电率为零,继续滴加,导电能力逐渐增强,与图像B符合,答案为B。
【点睛】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带电电荷的浓度有关。
二、填空题
17.处于下列状态的物质中:①氯化钠晶体;②干冰;③液态醋酸;④铜;⑤硫酸钡晶体;⑥蔗糖;⑦酒精;⑧熔融的硝酸钾;⑨NaCl溶液
(1)能导电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④⑧⑨ (2). ①③⑤⑧ (3). ②⑥⑦
【解析】
【详解】①氯化钠晶体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纯净物,水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②干冰无离子,不能导电,纯净物,液态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③液态醋酸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纯净物,水溶液能导电,为电解质;
④铜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硫酸钡晶体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纯净物,熔融时能导电,为电解质;
⑥蔗糖无离子,不能导电,纯净物,液态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⑦酒精无离子,不能导电,纯净物,液态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⑧熔融的硝酸钾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纯净物,为电解质;
⑨NaCl溶液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综上所述,(1)能导电的有④⑧⑨;
(2)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⑤⑧;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⑥⑦。
18.按要求写出符合条件的离子方程式:
(1)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与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H3COOH + OH- == CH3COO- + H2O (2). Ag+ + Cl- == AgCl↓ (3). Fe + 2H+ == Fe2+ +H2↑ (4). CuO + 2H+ == Cu2+ +H2O
【解析】
【详解】(1)醋酸为弱电解质,写化学式,氢氧化钠为强电解质,写离子形式,则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 + OH- == CH3COO- + H2O;
(2)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离子方程式为Ag+ + Cl- == AgCl↓;
(3)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Fe + 2H+ == Fe2+ +H2↑;
(4)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uO + 2H+ == Cu2+ +H2O。
【点睛】离子方程式中,单质、氧化物、气体、沉淀、弱电解质写化学式,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写离子形式。
19.商代炼铜时,所用的矿物原料主要是孔雀石,主要燃料是木炭,在温度1000℃左右冶炼,可能涉及的反应有:
①Cu2(OH)2CO32CuO+CO2↑+H2O;
②2CuO+C2Cu+CO2↑;
③CuO+COCu+CO2;
④CO2+C2CO。
(1)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来看,①②④的反应类型分别为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反应③中,____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__________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 (1). 分解反应 (2). 置换反应 (3). 化合反应 (4). CO (5). CuO
【解析】
【分析】
反应①为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④均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不符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详解】反应①中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③④中元素化合价均有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③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CO发生氧化反应,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0价,CuO发生还原反应。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相关判断:(1)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为有单质的参加和生成,化合价有变化。(2)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因为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3)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为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必然有化合价的变化。(4)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为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必然有化合价的变化。
20.Cu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NO,其变化可表述为:___Cu+______HNO3(稀)==______Cu(NO3)2+______NO↑+______H2O
(1)请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2)稀硝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填编号)。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
(3)产生2 mol NO,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4)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3、8、3、2、4 (2). ④ (3). 6 (4). 2:3
【解析】
【分析】
(1)Cu与稀硝酸反应中,Cu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N的化合价由+5变为+2,则最小公倍数为6,据此解答;
(2)稀硝酸在反应中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
(3)根据方程式计算。
(4)该反应中作氧化剂的硝酸的计量数为2,作还原剂的Cu的计量数为3。
【详解】(1)Cu与稀硝酸反应中,Cu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N的化合价由+5变为+2,则最小公倍数为6,则Cu的系数为3,NO的系数为2,根据原子守恒,硝酸铜的系数为3,硝酸的系数为8,水的系数为4,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稀硝酸在反应中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答案为④;
(3)N的化合价由+5变为+2,产生2 mol NO转移6mol电子;
(4)该反应中作氧化剂的硝酸的计量数为2,作还原剂的Cu的计量数为3,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2:3。
21.有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K+、Ba2+、SO42-、CO32-、OH-中两种组成。它们具有下列性质:
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 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E;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④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 C______; D______;
(2)写出B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个用铝制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密封罐口。经过一段时间后,罐壁内凹而瘪。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罐壁内凹而瘪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aSO4 (2). Ba(OH)2 (3). K2CO3 (4). BaCO3 + 2H+ == Ba2+ +CO2↑+ H2O (5). CO2 + 2OH- == CO32- + H2O
【解析】
【分析】
①A不溶于水和盐酸,则A为硫酸钡;
②B不溶于水但溶于盐酸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E,则B为碳酸钡,E为二氧化碳;
③C的水溶液呈碱性,与硫酸反应生成A,则C为氢氧化钡;
④D可溶于水,与硫酸作用时放出气体E,E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D为碳酸钾。
【详解】(1)分析可知,A为硫酸钡,化学式为BaSO4;C为氢氧化钡,化学式为Ba(OH)2;D为碳酸钾,化学式为K2CO3;
(2)B为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CO3 + 2H+ == Ba2+ +CO2↑+ H2O;
(3)CO2气体可与足量的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O2 + 2OH- == CO32- + H2O。
三、计算题
22.(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SO2与SO3质量之比为________,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14g某气体的体积为11.2L,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
(3)在溶液中0.2 mol MnO4- 恰好能使0.5 mol SO32-离子完全氧化为SO42-,则Mn元素被还原后的化合价是________(填选项)。
A. +2 B. +3 C. +4 D. +5
【答案】 (1). 4:5 (2). 2:3 (3). 28 (4). A
【解析】
【分析】
(1)根据PV=nRT及分子结构进行计算;
(2)利用公式M=及相对分子质量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求解;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的总数相等,计算。
【详解】(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SO2与SO3的物质的量相同,则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64:80=4:5;SO2与SO3中的O原子个数分别为分子个数的2、3倍,则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3;
(2)在标准状况下,11.2L的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M==g/mol=28g/mol,相对分子质量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分子量为28;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的总数相等,即S化合价由+4变为+6,升高总数为2×0.5=1,Mn化合价降低总数=(+7-a)×0.2=1,则a=+2,答案为A。
四、实验题
23.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19g/cm3 质量分数:36.5% |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
(2)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48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200mol•L-1的稀盐酸。
①配制稀盐酸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是_______mL。
②该学生需要用取___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③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_____,定容时仰视刻度线_____。
【答案】 (1). 11.9 (2). 500 (3). 8.4 (4). 偏低 (5). 偏低
【解析】
分析】
(1)根据c(HCl)=计算;
(2)①配制480mL、0.200mol•L-1的稀盐酸时,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
②根据c1×V1= c2×V2计算;
③根据c=×进行判断。
【详解】(1)c(HCl)==mol/L=11.9mol/L;
(2)①配制480mL、0.200mol•L-1的稀盐酸时,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
②根据c1×V1= c2×V2,则c1=mL=8.4mL;
③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导致量筒中浓盐酸的体积偏小,量取的浓盐酸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配制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小。
【点睛】利用c=×进行判断某一操作对溶质的质量或溶液的体积的影响,确定对浓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