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四十九:物质构成的奥秘(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6765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四十九:物质构成的奥秘(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6765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四十九:物质构成的奥秘(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6765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四十九:物质构成的奥秘(解析版)
展开2020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四十九: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点一:原子的结构
1.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
A. H+ B. 2H C. H2 D. 2H2
2.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一种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24 B. 58 C. 82 D. 140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
按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稀有气体原子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③②① B. ②①③ C. ①②③ D. ③①②
4.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
A. ①④⑤ B. ①③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②③④
5.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B. ②的粒子符号为Na
C. 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 ④中x可能为8
6.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x =__________;A粒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粒子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7.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X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
②“11”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_______(填离子符号)。
(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若A 原子的质量为4.5539×10-26 kg,且A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个。求: ①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为整数) ②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考点二:物质的构成
1.下列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B.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2.氯化钠由什么粒子构成?四位同学分别给出以下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离子 B. 分子 C. 原子 D. 中子
3.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B. 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
C. 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 D. 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4.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B. 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 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
D. 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6.学习化学要善于把观察物质的宏观变化与想象物质的微观结构联系起来。请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_____。
(2)用水银温度计测温度_____。
(3)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比装有水的注射器容易压缩_____。
(4)蔗糖在水中溶解_____。
7.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1)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纯净物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_。
(2)由图③所表示物质可通过化学变化转化为图②所表示物质,该变化是本单元课本上介绍的一个变化,其文字表达式为_____。
8.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
(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
(2)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了(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是分子的_____发生了变化。
9.如图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100 mL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冰糖。在容器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1)糖块放入水中后,会逐渐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_______ (填“高”或“低”),此现象说明了_____。
(3)糖水是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含有的分子有_____。
10.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仪器A吸取_____,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_____,其用途是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酚酞试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这说明了_____。
(3)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酚酞和氨水的位置滴_____了,这一实验还说明_____。
考点三:元素
1. 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相同的一组是
A. 氯、碳、钙、铜 B. 氢、汞、铁、银
C. 钠、镁、氧、氮 D. 锰、硫、锌、钡
2.2017年5月,中科院、国家语委和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式定名118号元素为“”,其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符号为Og
B. 相对原子质量为118
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9
D.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7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 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C.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4.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B. 同种元素的原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 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
D.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
5.用元素符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4)2个氢原子_____。
6.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
阳离子:_____;
阴离子:_____。
7.有A、B、C、D、E五种元素,A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元素,B的次外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C+比B原子多2个电子;D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D-的离子结构与氩原子结构相同;E和B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比B多一层。
(1)写出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符号:
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
(2)画出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
2020中考复习 化学基础知识巩固训练——专题四十九:物质构成的奥秘参考答案
考点一:原子的结构
1.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
A. H+ B. 2H C. H2 D. 2H2
【答案】B
【解析】
A.H+表示氢离子; B.2H表示两个氢原子;C.H2表示一个氢分子;D.2H2表示两个氢分子;故选B
2.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一种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24 B. 58 C. 82 D. 140
【答案】B
【解析】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 。故选B。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
按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稀有气体原子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③②① B. ②①③ C. ①②③ D. ③①②
【答案】B
【解析】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由此可知,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顺序排列的是B。故本题选B。
4.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
A. ①④⑤ B. ①③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离子是由原子的是电子形成的,失去电子时带正电荷,正电荷数等于失电子数,得电子时带负电荷,负电荷数等于得电子数。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得失电子的过程中原子的质子数不变。Fe3+、Fe2+、Fe三种粒子,分别是铁原子失电子形成的阳离子或原子,所以其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但核外电子数不同;电子层数相同,相应电子层上电子数相同时,属于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由于三种微粒的电子数不同,所以电子层结构不完全相同;在原子中电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三种微粒的质量几乎相等;等质量的三种微粒个数相同,含有的质子数相等。选A
5.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B. ②的粒子符号为Na
C. 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 ④中x可能为8
【答案】D
【解析】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原子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非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的化学性质相似。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在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
A.①、②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 ;
B.②所示的粒子符号为Na+;
C.③在化学反应中得失去电子 ;
D.④为离子时,X可能为8。故选D
6.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x =__________;A粒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粒子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3)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答案】 (1) 2 (2) S2- (3) 铝原子 (4) AD
【解析】
(1)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只能排2个电子,故A中x =2;A粒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18,说明得到了2个电子,带上了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A粒子的化学式是:S2-
(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为13,故B粒子的名称是铝原子
(3)在结构示意图中,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离子,故表示离子的是AD
7.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X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
②“11”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_______(填离子符号)。
(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8 (2)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3) Na+ (4) BC (5) 分子种类 (6)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1)
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8;
②“11”表示的是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③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钠离子表示为Na+;
(2)
①要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结论,那么要比较相同分子在不同温度时的运动速率,故选BC;
②通过AB可知氢分子和氧分子在相同温度时运动速率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速率和分子的种类有关;
③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8.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若A 原子的质量为4.5539×10-26 kg,且A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个。求: ①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为整数) ②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答案】①27 ②13
【解析】
(1)由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kg,A原子的质量为5.146x10-26kg,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31;
(2)由A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一个,设质子数为x,则中子数为x+1,
由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则x+(x+1)=31,解得x=15,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即核外电子数为15
考点二:物质的构成
1.下列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B.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答案】A
【解析】
A、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若该物质由分子构成,则只含有一种分子,故A正确;B、不同种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选项错误;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选项错误;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故本题选A。
2.氯化钠由什么粒子构成?四位同学分别给出以下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离子 B. 分子 C. 原子 D. 中子
【答案】A
【解析】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而不是分子,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而不是原子,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而不是中子,故选项错误。故选A.
3.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B. 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
C. 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 D. 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答案】D
【解析】
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本身的质量、种类和体积均没有发生变化;故答案选择D
4.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答案】A
【解析】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原说法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即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等于核外电子数,说法正确;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物质也就不存在,新的物质和原来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物质不发生变化,它和原来物质的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所以把分子说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故选A。
5.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B. 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 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
D. 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答案】C
【解析】
A、氢氧两种元素还能组成双氧水,错误;B、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错误;C、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正确;D、可燃冰和冰属于不同种物质,错误。故选C
6.学习化学要善于把观察物质的宏观变化与想象物质的微观结构联系起来。请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_____。
(2)用水银温度计测温度_____。
(3)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比装有水的注射器容易压缩_____。
(4)蔗糖在水中溶解_____。
【答案】 (1) 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2) 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3) 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大,易被压缩 (4) 蔗糖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间去了
【解析】
(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用水银温度计测温度,利用了热胀冷缩,其本质是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减小,体积变小;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体积增大;
(3)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比装有水的注射器容易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大;
(4)蔗糖在水中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中。
7.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1)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纯净物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_。
(2)由图③所表示物质可通过化学变化转化为图②所表示物质,该变化是本单元课本上介绍的一个变化,其文字表达式为_____。
【答案】 (1) ③⑥ (2) ①②④⑤ (3) ⑤ (4) 氢气+氯气氯化氢
【解析】
(1)
①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②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③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④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⑤是由一种原子直接构成的气体,属于纯净物;⑥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气体但含有不同种类的原子,属于混合物。故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③⑥,属于纯净物的是①②④⑤,纯净物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⑤。
(2)③中的两种分子均由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反应后的生成物是由这两种元素组成,本单元学过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氢气和氯气,反应后生成氯化氢,符合题目要求,其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氯气氯化氢。
8.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
(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
(2)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了(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是分子的_____发生了变化。
【答案】 (1) 乙 (2) 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隔变大 (3) 甲 (4) 发生了 (5)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解析】
(1)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乙中水分子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以看出,甲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
9.如图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100 mL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冰糖。在容器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1)糖块放入水中后,会逐渐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_______ (填“高”或“低”),此现象说明了_____。
(3)糖水是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含有的分子有_____。
【答案】(1) 冰糖(蔗糖)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水分子间的空隙中 (2) 低 (3) 分子之间有间隔 (4) 混合物 (5) 水分子和蔗糖分子
【解析】
(1)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糖分子和水分子运动到彼此的空隙中,所以糖块放入水中后,会逐渐变小;
(2)由于糖分子和水分子运动到彼此的空隙中去了,所以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低;此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
(3)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糖水中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其中含有糖分子和水分子。
10.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仪器A吸取_____,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_____,其用途是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酚酞试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这说明了_____。
(3)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酚酞和氨水的位置滴_____了,这一实验还说明_____。
【答案】 (1) 浓氨水 (2) 胶头滴管 (3)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 (4) 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不停地运动,氨水使酚酞变红 (5) 反 (6) 两种试剂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解析】
(1)该实验需要挥发性强的物质,且能与酚酞试液发生颜色反应,故A吸取的是浓氨水;能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A的名称是胶头滴管;故其用途是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
(2)说明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不停地运动,氨分子运动速率大于酚酞分子运动速率,氨水使酚酞变红;
(3)由(2)可知,,氨分子运动速率大于酚酞分子运动速率,故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酚酞和氨水的位置滴反了;这一实验说明两种试剂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考点三:元素
1. 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相同的一组是
A. 氯、碳、钙、铜 B. 氢、汞、铁、银
C. 钠、镁、氧、氮 D. 锰、硫、锌、钡
【答案】A
【解析】
A、氯、碳、钙、铜的元素符号分别是Cl、C、Ca、Cu,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全部相同,故选项正确;B、氢、汞、铁、银的元素符号分别是H、Hg、Fe、Ag,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不全部相同,故选项错误;C、钠、镁、氧、氮的元素符号分别是Na、Mg、O、N,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不全部相同,故选项错误;D、锰、硫、锌、钡的元素符号分别是Mn、S、Zn、Ba,元素符号的第一字母不相同,故选项错误。故选A。
2.2017年5月,中科院、国家语委和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式定名118号元素为“”,其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符号为Og
B. 相对原子质量为118
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9
D.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97
【答案】A
【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为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故A选项元素符号为Og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相对原子质量为297;C选项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118;D选项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故答案选择A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 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C.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答案】C
【解析】
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而不是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宏观物质说组成,微观粒子说构成,故错误;B、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中没有氧气,故错误;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D、二氧化碳中不含碳和氧气,碳和氧气组成的是混合物,而二氧化碳是纯净物,故错误。故本题选C。
4.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B. 同种元素的原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 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
D.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
【答案】D
【解析】
A、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代表它本身不能再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A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同种元素的粒子,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故B说法错误;C、氧气与臭氧混合,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混合物,故C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故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5.用元素符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4)2个氢原子_____。
【答案】 (1) N (2) O (3) Al (4) 2H
【解析】
(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含量最多,故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符号为N;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符号为O;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符号为Al;
(4)2个氢原子,先写数量再写元素符号,故为2H。
6.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
阳离子:_____;
阴离子:_____。
【答案】 (1) 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 (2)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3) 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4) Na+(或Mg2+、Al3+) (5) O2-(或F-、N3-)
【解析】
(1)认真观察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不难发现,它们都有3个电子层,即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该周期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2)在第三周期中,最左边是金属元素然后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3)氖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10个电子,失去电子后核外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有钠离子(Na+)、镁离子(Mg2+)和铝离子(Al3+);得到电子后核外有10个电子的阴离子有氧离子(O2-)、氮离子(N3-)和氟离子(F-),以上阴阳离子各填写一种即可。
7.有A、B、C、D、E五种元素,A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元素,B的次外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C+比B原子多2个电子;D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D-的离子结构与氩原子结构相同;E和B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比B多一层。
(1)写出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符号:
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
(2)画出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
【答案】 (1) H (2) O (3) Na (4) Cl (5) S (6)
【解析】
(1)A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故A是H,D-的离子结构与氩原子结构相同,故D是Cl ,D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故C有三个电子层,又因C能形成C+,故C为Na;C+比B原子多2个电子,可知B的电子数为8,故B为O,E和B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比B多一层,故E的电子数为16,E是S;
(2)由(1)可知D为Cl,故D-的离子最外层有18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