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届 高考地理二轮考前复习方略微专题八 城市发展理论课标版 学案Word版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届 高考地理二轮考前复习方略微专题八 城市发展理论课标版  学案Word版含解析01
    2020届 高考地理二轮考前复习方略微专题八 城市发展理论课标版  学案Word版含解析02
    2020届 高考地理二轮考前复习方略微专题八 城市发展理论课标版  学案Word版含解析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届 高考地理二轮考前复习方略微专题八 城市发展理论课标版 学案Word版含解析

    展开
    微专题八 城市发展理论
    [高考研究]
    高频考点总揽
    高考命题切入点
    城市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服务范围和服务等级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超重点1 城市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高考真题再现】
    (2018·高考全国卷Ⅱ)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下图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回答1~2题。

    1.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2.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
    A.狭窄 B.曲折
    C.坡大 D.路面凹凸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1.C 2.C
    (2018·高考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3~4题。

    3.该城市(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4.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3.A 4.D
    【规律技巧整合】
    1. 掌握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判断方法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的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下表所示:
    判断方法
    具体说明
    看面积大小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看距市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看形态特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看人口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看建筑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看分布趋势
    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2. 城市规划要注意“风”“水”“宝”“地”
    (1)“风”——注意图中风向条件。有严重污染或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应远离城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并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2)“水”——应保证污水不流向居住地,有水污染的企业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可以根据河流的粗细判断流向——上游细下游粗;可以根据等高线弯曲判断流向——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3)“宝”——有较好的经济收益。依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的特殊要求,综合考虑是否需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接近市场,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区,接近交通运输线、点或接近科研中心等。做题时要结合原料、能源、交通线等图例符号进行分析。
    (4)“地”——从优越的地理位置(如沿海、近消费市场等)、便利的交通等方面分析。
    【模拟演练提能】
    (2019·济南模拟)某高度繁荣的大都市,区域管辖陆地总面积1 106.3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 648.69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年末,总人口约740.98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下表示意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据此回答1~3题。
    林地
    灌丛
    草地









    基础
    设施






    24.9%
    23.7%
    17.1%
    4.6%
    6.9%
    0.5%
    0.9%
    9.8%
    1.4%
    5.3%
    4.9%
    1.下图为该城市局部功能分区示意图,判断制衣、印刷、出版行业集中分布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城市的地铁站分为上中下多层,像个地下城市。这样规划建设的根本原因是(  )
    A.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B.方便乘客换乘、出入
    C.人多地少,用地紧张 D.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
    3.该城市是(  )
    A.香港 B.上海
    C.广州 D.大连
    解析:第1题,制衣、印刷、出版行业占地面积小,需要较多廉价劳动力,为了方便工人就近上下班可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低级住宅区附近,可集中分布在丁区域,D对。甲、乙两区域距离低级住宅区较远,不利于工人上下班,A、B错。丙区域位于高级住宅区附近,而高级住宅区不是廉价劳动力集中居住地,C错。第2题,结合该城市的面积和人口数量可知,该城市人口密度大,用地紧张,地铁站分为上中下多层,利于充分利用地下空间,C对。资金充足,技术先进是建设多层地铁站的基本条件,不是根本原因,A错。地铁站分为上中下多层,乘客需要在不同层次之间奔波,换乘、出入不方便,B错。地铁属于公共交通设施,乘坐的票价一般较低,与消费水平高低关系不大,D错。第3题,该城市中部有一片东西延伸的海域,海运发达,主要陆路运输线分布在城市北部,再结合文字材料信息,可判断其为香港,A对;上海和广州都是人口超过1 000万的大都市,并且广州不濒临海洋,B、C错;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部东侧,城区东部濒临海洋,中部没有海域穿过,D错。
    答案:1.D 2.C 3.A
    某小城市依山临水而建。城北为风景区(含北山水库),该风景区按规划保护较好。北山水库用作灌溉及城市水源,南河水源丰富,西河为北山水库泄洪通道,沿河的人工堤岸能满足城区防洪要求。下图为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若该城市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①②③④代表的功能区依次是(  )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
    B.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
    C.工业区、文教区、商业区、住宅区
    D.文教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5.图中建设项目合理的是(  )
    A.自来水厂在原地进行扩建
    B.西河河滩开发游乐中心
    C.城东北山脚下建大型汽油库
    D.北山风景区建旅游宾馆
    解析:第4题,①功能区占城区面积最广,应为住宅区;②功能区位于城区边缘,与最大风频风向垂直的郊外,为工业区;③功能区位于中心城区,占地面积小,交通便利,为商业区;④功能区邻近林区和南河,环境优美,应为文教区。第5题,自来水厂位于北山水库大坝下游不远处,可以获得优质水源,因而在原地进行扩建是合理的,A对;西河为水库泄洪通道,在西河河滩开发游乐中心存在安全隐患,B错;在城东北山脚下建大型汽油库,与居住区之间没有安全防护距离,C错;北山风景区保护范围内不应建旅游宾馆,D错。
    答案:4.B 5.A
    (2019·高考北京卷)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读图,回答第6题。

    6.该图体现(  )
    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
    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
    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
    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
    解析:选D。由图可知,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区,农业用地主要分布在郊区,两种用地类型不呈交错分布;商业用地没有向郊区持续扩展;根据曲线的斜率判断,商业用地地租变化率较大,农业用地地租变化率较小,二者差异较大;农业用地布局在郊区,主要是因为郊区地租水平较低,推测是农业用地受到政策保护所致。
    超重点2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考真题再现】
    (2016·高考全国卷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回答1~3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1.A 2.C 3.D
    【规律技巧整合】
    1. 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分析思路
    (1)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
    (2)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具体如下图所示:

    2. 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立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类用地;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居民居住条件。
    (3)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建造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发展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3. 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措施
    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改造地下管网,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增加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增强调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建设“海绵城市”,增强地面的下渗能力,如铺设透水砖、增加下凹式绿地等。
    【模拟演练提能】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使得中国的城市化整体处在亚健康状态。下表示意1980-2005年和2006-2030年(含预测)中国城市面临的压力(以1980-2005年的压力为1)。据此回答1~2题。
    城市面临的压力
    1980-2005年
    2006-2030年
    水压力
    1
    1.88
    土地压力
    1
    3.45
    能源压力
    1
    2.89
    生态压力
    1
    2.42
    1.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中国城市化整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进程(  )
    A.快于经济发展速度与工业化进程
    B与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不相适应
    C.滞后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D.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适应
    2.解决中国城市化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措施是(  )
    A.推进低碳、环保、节约型的城市化
    B.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C.立足资源环境优势,促进小城市快速发展
    D.控制大城市规模,避免城市群的形成
    解析: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水、土地、能源、生态等压力较大,这说明中国城市化整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进程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相适应。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中国城市化整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是资源、环境压力过大,所以应该从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推进低碳、环保、节约型的城市化,A对。
    答案:1.D 2.A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三亚市“十三五”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为低碳示范城市。据此回答3~5题。
    3.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  )
    A.全球气候变暖 B.酸雨危害
    C.城市内涝 D.生物多样性减少
    4.三亚建设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是(  )
    A.技术水平高 B.政府大力支持
    C.气候宜人 D.城市化水平高
    5.三亚发展低碳城市可行的措施是(  )
    A.减少煤炭使用,提高石油利用比重
    B.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
    C.建设海绵城市,防止城市内涝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
    解析:第3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会使温室效应增强,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因此,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A对;酸雨是人类活动排放过多的酸性气体导致的,B错;城市内涝与城市地面硬化、降水集中有密切关系,C错;生物多样性减少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的,D错。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政府大力支持是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B对。三亚与上海等城市相比,经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城市化水平不高,A、D错;气候宜人的城市很多,并非三亚独有的优势,C错。第5题,煤炭、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使用它们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不符合发展低碳城市的要求,A错;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与建设低碳城市关系较小,B错;建设海绵城市,属于治理城市内涝的措施,与低碳城市建设关系不大,C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会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利于低碳城市建设,D对。
    答案:3.A 4.B 5.D
    [高效演练·知能提升]
    (2019·高考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回答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这些城市中,只有上海、宁波有海港,选项A错误;这些城市中,只有南京和上海沿长江分布,选项B错误;这些城市中,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口,选项C错误;这些城市中,上海为直辖市,南京、合肥、杭州为省会城市,苏州和宁波为地级市,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选项D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以上海为核心,这些城市均分布在长三角的外围,距上海市较远,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边缘性的特点,选项B正确。第3题,读图可知,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和舟山,这些城市在空间位置上邻近上海,在上海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下,这些城市与上海市进行产业整合与区际协作,有利于这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了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选项A正确;上海市是全国性的中心城市,与这些城市的性质不同,选项C错误;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首位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这些城市若选择与上海市相同或相近的发展模式和产业部门,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不利于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选项B、D错误。
    答案:1.D 2.B 3.A
    (2019·高考天津卷)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回答4~5题。

    4.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
    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
    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
    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
    5.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
    A.工业污染扩散 加强河流水质监测
    B.就业岗位减少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居住区较偏远 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
    D.交通压力增大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解析:第4题,比较2004年和2016年的工业用地情况图可知,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2016年甲河以南的工业用地比重大的区域比2004年有所增加,工业功能可能增强,A错误;比较2004年和2016年的居住用地情况图可知,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2016年甲河以北的居住用地比重大的区域比2004年明显增加,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正确;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2016年较2004年工业用地比重较大的区域增加较多且集中在南部,说明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南部,C错误;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2016年较2004年居住用地比重较大的区域增加较多且集中在中、北部,说明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中、北部,D错误。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城市南部工业比重较大的区域扩展较快,工业向偏南区域集聚,相反,居住功能区域则向中、北部集聚,工业区与居住区向相反方向扩展,增加了人们去工厂上、下班的距离,交通压力增大,需要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D正确;工业污染扩散,不仅要加强河流水质监测,而且还要加强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监测,A错误;新建工厂较多,就业岗位增加,B错误;中心城区土地价格高,建设住宅的成本高,房价偏高,使居民生活压力过大,C错误。
    答案:4.B 5.D

    (2019·南昌模拟)住宅小区的造景,有人热衷于建设水景,如人造湖、人造溪流等,也有人喜欢旱溪景观。旱溪是人工仿照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营造出的不放水可步行的溪床。据此回答6~8题。
    6.比起人造水景,旱溪的特点是(  )
    A.维护成本高      B.设计成本高
    C.水资源消耗量大 D.居民活动空间大
    7.旱溪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B.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C.减少暴雨造成的内涝 D.增加生物多样性
    8.着眼生态效益,下列材料最适合用来铺设旱溪河底的是(  )
    A.天然沙土 B.防水材料
    C.建筑残渣 D.混凝土
    解析:第6题,旱溪是人工仿照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营造出的可步行的溪床,增加了居民活动空间,D对;人造水景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并且为了维护水质还要增加管理费用,A、C错;人造水景和旱溪的河床都要精心设计,设计成本应该相当,B错。第7题,暴雨时,降水量大,大量的地表径流汇集至旱溪能迅速排泄,可减少城市内涝,C对;旱溪的河床多为沙土和卵石,没有大量植被覆盖,没有水流,因而不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生物多样性,A、B、D错。第8题,旱溪的河床铺设天然沙土,有利于地面与地下的水热交换,保护生态环境,A对;铺设防水材料和混凝土阻碍了地面与地下的水热交换,都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B、D错;建筑残渣易产生环境污染,C错。
    答案:6.D 7.C 8.A
    下图是2018年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动图。读图回答9~10题。

    9.甲、乙、丙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数量最多与最少的分别是(  )
    A.甲、乙 B.甲、丙
    C.丙、乙 D.乙、甲
    10.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城市群与城市带,人口变动出现“城-城”流动现象。下列有利于人口“城-城”流动的是(  )
    A.人口数量快速增加 B.城市之间距离扩大
    C.城际快速交通的发展 D.产业快速转移
    解析:第9题,根据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增长率和人口变动值可算出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经过比较,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数量最多与最少的分别是甲、乙,A对。第10题,城际快速交通的发展有利于人口“城-城”流动,C对;人口数量快速增加不一定会引起人口流动,A错;城市之间距离扩大,不利于人口“城-城”流动,B错;产业转移有一定的周期,不会太快,D错。
    答案:9.A 10.C
    [专题针对训练]
    选择题
    我国某特大城市住宅空间外移,市中心区的人口向外迁移,城郊区人口密度增大,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分化明显,形成许多生活社区。下图为该特大城市住宅租赁价格空间布局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该特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恶化,交通拥堵
    B.市中心就业困难,收入低
    C.市中心住宅区全部外迁
    D.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区调整
    2.古北社区的区位特征是(  )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B.距市中心近,环境优美
    C.依山傍水,交通便利
    D.近高新工业区,付租能力强
    解析:第1题,根据交通线分布状况可知,人民广场附近是市中心,应为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C错;中心商务区第三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B错;随着城市不断发展,特大城市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为发挥中心商务区的功能,必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进行旧城改造,住宅区、工业区外迁,因而导致人口外迁,A错,D对。第2题,根据图中交通线分布状况可知,人民广场附近是市中心区,A错;古北社区位于市中心附近,从住宅租赁价格来看,为高级住宅区,其所处位置除交通便利外,环境还比较优美,B对;图中古北社区附近没有标注高新工业区和依山傍水的信息,C、D错。
    答案:1.D 2.B
    下图为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速度不同
    B.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C.城市集聚效应决定了城市规模结构
    D.超过临界点后,城市规模发展一定会形成都市圈
    4.城市集聚效应达临界点后,将可能出现(  )
    A.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大城市的郊区,寻找就业机会
    B.郊区工商业功能明显增强,逐渐演变为中小型城市
    C.城市与农村的分离更加明显,大都市圈逐步形成
    D.人口迁移以城市之间的相互迁移为主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工业化进程中,首先是小城市迅速发展,之后大城市优先增长,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大城市郊区化现象,因此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速度不同,A对;城市集聚效应达临界点后开始减弱,但大城市规模则是先增加后减小,B、C错;超过临界点后,出现大城市郊区化现象,众多邻近城市规模扩大才有可能形成都市圈,D错。第4题,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应达临界点后开始减弱,一些大城市人口和工商业迁往郊区,郊区逐渐演变为中小型城市,B对,A、D错;随着大城市郊区及部分小城镇演变为中小型城市,城市与农村的分离变得不明显,C错。
    答案:3.A 4.B
    (2019·石家庄质量检测)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如下图所示),这种做法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据此回答5~7题。

    5.新加坡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
    A.分散中心城区人口    B.加强城市管理力度
    C.疏解城市中心职能 D.促进关联产业集聚
    6.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  )
    A.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C.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
    D.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化的水平
    7.推测位于新加坡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是(  )
    A.交通枢纽 B.绿地公园
    C.医疗中心 D.批发市场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在城市中心之外设立了多个区域中心及多个卫星镇,利于分散中心城区产业、人口,缓解中心城区的“城市病”,A对,D错;城市多中心空间体系,产业、人口分散,会增加管理难度,B错;城市中心对卫星镇有辐射带动作用,其职能是卫星镇无法替代的,C错。第6题,新加坡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了相应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可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C对;城市公共配套设施主要为产业、人口等提供服务,对产业结构没有明显影响,提供的就业机会也较少,A、B错;在卫星镇建设公共配套设施,有利于加快中心城市人口向卫星镇分散,与城市化相反,属于逆城市化,D错。第7题,新加坡卫星镇是在“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说明卫星镇主要是围绕交通枢纽发展起来的,因而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为交通枢纽,A对;卫星镇中心土地价格高,一般不会规划建设占地面积广的公园或批发市场,B、D错;医疗中心一般布局在居民区附近,便于就近为居民提供服务,C错。
    答案:5.A 6.C 7.A
    (2019·成都二诊)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选取人口(非农业户籍人口)、经济(人均GDP)、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社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特征要素来研究城市化的发展情况。下图示意1985-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整体年均增长率统计。读图回答8~10题。

    8.此时期,京津冀地区城市(  )
    A.人均GDP波动下降
    B.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
    C.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
    D.城市建成区面积2004年达到最大值
    9.京津冀地区城市主要特征要素在某些时段发生突然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B.技术水平提高
    C.生态环境改善 D.国家政策实施
    10.根据四个特征要素的年均增长率差异判断,京津冀地区的城市(  )
    A.非农劳动力过剩 B.土地供应紧张
    C.居民购买力停滞 D.交通快速发展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非农业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虽然呈波动趋势,但都大于0,说明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C对;经济(人均GDP)和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都大于0,所以人均GDP应该是增长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也是逐年增长的,2012年达到最大值,A、D错;图中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能反映商业的情况,不能反映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B错。第9题,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突变”,即图示1993-1996年社会、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和2001-2004年人口、土地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大幅上升。基础设施完善、技术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等需要较长时期,不会引起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等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增加,A、B、C错;国家政策的实施,会使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大幅增加,开发区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引起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等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增加,D对。第10题,图示土地年均增长率始终大于0,说明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用地量增多,但2001-2012年土地年均增长率下降最大,最可能是因为土地供应紧张,B对;图中经济年均增长率远大于人口年均增长率,说明经济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非农劳动力过剩说法错误,A错;图中社会年均增长率均在10%以上,说明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加,C错;图中信息并不能直接反映交通发展状况,D错。
    答案:8.C 9.D 10.B
    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口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据此回答11~13题。

    11.推测M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辽宁 B.上海
    C.湖南 D.安徽
    12.2000-2005年,吉林省的(  )
    A.镇区人口呈现负增长 B.城镇人口总数下降
    C.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 D.镇区人口总数上升
    13.图示时期,关于重庆与陕西城化贡献率叙述正确的是(  )
    A.重庆一直高于陕西
    B.陕西一直高于重庆
    C.2000-200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
    D.2010-201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
    解析:第11题,两个时段,M省级行政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普遍较低。2000-2005年,M省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为负值,说明该时期镇区人口减少,镇区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城化贡献率高;2010-2015年,由于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镇区人口增多,镇化贡献率提高。综上分析,上海符合该特点。故B选项正确。第12题,2000-2005年吉林省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为正值,说明镇区人口在增加,故A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人口总数应该增加,故B选项错误;该图反映的信息是吉林省镇化贡献率为正值,说明镇区人口增加,但不代表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故C选项错误。第13题,城化贡献率与镇化贡献率呈负相关,城化贡献率越高,镇化贡献率相对越低。读图可知2010-2015年重庆镇化贡献率低于陕西,说明重庆的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故D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2000-2005年重庆镇化贡献率高于陕西,即城化贡献率低于陕西,故A、C选项错误。
    答案:11.B 12.D 13.D
    (2019·石家庄检测)市郊铁路是连接市区与郊区的轨道交通,除运输功能外,市郊铁路还有优化城市结构的作用,能够促进大城市市郊新城的建设和车站周边土地的开发。下表示意英国三座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用地功能及占地面积比例演变。据此回答14~16题。
    H新城

    K新城

    M新城


    用地
    功能
    面积比
    例(%)


    用地
    功能
    面积比
    例(%)


    用地
    功能
    面积比
    例(%)
    1947
    居住
    24
    1956
    居住
    75
    1967
    居住
    33
    仓库
    22
    工业
    22
    工业
    53
    公园
    绿地
    54
    学校
    3
    商业
    14
    2015
    居住
    28
    2015
    居住
    53
    2015
    餐饮
    购物
    48
    公园
    39
    商业
    1
    金融
    11
    工业
    零售
    9
    工业
    38
    球场
    14
    商务
    办公
    8
    隔离
    绿地
    5
    宾馆
    9
    商业
    4
    公共
    服务
    3
    汽车

    18
    游船
    码头
    12

    14.三座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用地的变化趋势是(  )
    A.面积可能增大,种类增多
    B.面积可能减小,种类单一
    C.居住功能增强,工业发展减弱
    D.居住功能减弱,工业发展增强
    15.市郊铁路车站周边用地功能演变最显著的新城是(  )
    A.H新城      B.K新城
    C.M新城 D.三座新城均显著
    16.目前三座新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H新城人口增加大量占用公园绿地
    B.K新城工业发展对服务业带动不足
    C.M新城商业发展和消费能力滞后
    D.三座新城的市郊铁路运载能力阻碍新城发展
    解析:第14题,据表中不同年份数据对比可知,三座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用地种类明显多样化,说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用地面积可能大幅增加,A对,B错;1967年至2015年,M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居住面积占比由33%下降为0,说明该新城居住功能明显减弱,C错;1947年至2015年H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居住面积占比由24%上升为28%,说明该新城居住功能增强,D错。第15题,由表可知,1947年至2015年,H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居住和公园用地一直占较大比重;1956年至2015年,K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居住和工业用地一直占较大比重;M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1967年的居住、工业和商业用地到了2015年都不存在了,是三座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用地功能演变最显著的。故选C。第16题,1947年至2015年,H新城用地面积可能大幅扩大,虽然公园用地占比从54%下降为39%,但公园绿地不一定会被大量占用,A错;1956年至2015年,K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商业用地占比由0变为1%,说明该新城工业发展对服务业带动不足,B对;1967年至2015年,M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商业用地虽然减少,但餐饮购物、宾馆占比大幅增加,说明该新城消费能力增强,C错;三座新城的市郊铁路方便车站周边工业原料、产品和商品的运输,促进了新城的发展,D错。
    答案:14.A 15.C 16.B
    (2019·济南质量评估)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据此回答17~18题。

    17.该城市发展历程可能是(  )
    A.Q—P—N B.N—P—Q
    C.P—N—Q D.N—Q—P
    18.下列关于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阶段城市化水平最高
    B.Q阶段城市交通体系较完善
    C.N阶段城郊农业最发达
    D.Q阶段工业产值不断降低
    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N阶段第一产业比重约为50%,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只有约35%和15%,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P阶段第二产业比重约为50%,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只有约18%和32%,为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Q阶段第三产业比重约为65%,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只有约5%和30%,为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第18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P阶段为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大,人口不断涌向城市,但城市化水平仍在不断提升,还没有达到最高,A错;N阶段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虽然第一产业比重大,但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城郊农业并不是最发达的,C错;Q阶段为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生产力水平最高,交通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第二产业比重虽然比成长阶段有所减少,但工业仍然不断发展,产值继续上升,B对、D错。
    答案:17.B 18.B
    (2019·长沙四校模拟)根据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的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和空间集聚演变特征,可得出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空间格局的演化模式。下图为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模式图。据此回答19~21题。

    19.2013年,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集聚程度最高的制造业是(  )
    A.高新技术产业      B.基础型产业
    C.都市型产业 D.机械设备产业
    20.该市近郊区吸引制造业企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价较低 B.资源丰富
    C.环境优美 D.劳动力充足
    21.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空间格局的演化会使(  )
    A.中心城区人口就业困难
    B.城市环境质量好转
    C.中心城区地价大幅下降
    D.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解析:第19题,由图可知,乌鲁木齐市机械设备产业、基础型产业、都市型产业都已向外迁移或有向外迁移的趋势,而高新技术产业仍然集中于中心城区,故其在中心城区集聚程度最高。第20题,该城市近郊区土地面积较大,地价相对较低,制造业企业迁移至近郊区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A项正确;近郊区资源条件无法从材料中获知,B项错误;优美的环境对制造业企业的布局影响较小,C项错误;劳动力条件会对制造业企业的布局产生影响,但由中心城区至近郊区距离变化有限,劳动力条件对企业的布局变化影响不大,D项错误。第21题,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心城区人口主要从事服务业,部分制造业向外迁移不会使中心城区人口就业困难;中低端制造业向外迁移会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中心城区地价不断上升是制造业向外迁移的原因之一,制造业外迁不会使中心城区地价大幅下降;制造业在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的转移不会影响城市等级,故而不会影响城市的服务范围。
    答案:19.A 20.A 21.B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