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考前三个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四 地质地貌原理
展开专题突破练
一、选择题
(2019·天津南开区模拟)在安纳托利亚高原,数亿年前喷发的火山灰熔岩堆积形成玄武岩和凝灰岩层,后经长期风化侵蚀,形成头带“帽子”的圆锥形尖塔,被称为“精灵烟囱”。当地人在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
1.形成“精灵烟囱”奇特形态的地质作用包括( )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当地人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其有利条件推断合理的是( )
A.凝灰岩质地松软,较易于开凿
B.塔形外表坡度大,利排水
C.玄武岩面多气孔,利通风透气
D.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精灵烟囱”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精灵烟囱”的岩石是岩浆岩和沉积岩。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是外力作用而成。明确图2中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图中丁是岩浆。丙和戊都是岩浆岩,④是冷却凝固作用;②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外力作用)形成新的沉积物,①是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外力作用),⑤是重熔再生作用,由文字材料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火山灰堆积、风化侵蚀,故选择①②④。第2题,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主要是因为凝灰岩质地疏松,有利于窑洞的开凿,故A正确。当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塔形外表坡度大与利于排水无关,B错;玄武岩面多气孔,利通风透气及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不是开凿为客栈的主要原因,可排除C、D。
(2019·天津联考)石海(见下图)是在平坦的地面上堆积的大片巨石角砾,是岩石在水分或温度作用下形成的。读图,回答3~4题。
3.推测与石海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冰川沉积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水的冻融
4.最可能有石海分布的地点是( )
A.大兴安岭北部 B.塔里木盆地
C.海河入海口 D.祁连山山麓冲积扇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据材料可知,石海是岩石在水分或温度作用下形成的。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气温的日较差较大,水的冻融作用频繁,岩石风化作用强烈,导致崩解破碎。此外石海的形成还与地质、地形等因素相关,故选D。第4题,石海发育不仅要岩石坚脆、存在很多裂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水热条件。既要有一定的水分,同时温度变化要大,在0℃上下持续波动的时间要长。故大兴安岭符合该条件,选A。塔里木盆地水分条件差,海河入海口的岩石由于流水的搬运作用岩石较细碎,离海洋近,温度变化小;祁连山山麓的冲积扇水热条件不满足,故均可排除。
(2019·南京师大附中模拟)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6.若在③处钻40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 )
A.15m B.45m C.75m D.105m
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题,据图可知,③处有河流经过,是山谷,据材料可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以③为中心,向两侧岩层年龄越来越新,可判断该处地质构造为背斜。故选B。第6题,据题干并结合图知,由于等高距为20m,故③处海拔低于⑤处20~60m;由于四地钻孔钻至地下同一水平面,③处钻至40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深度为60~100m,因此75m是最有可能的深度。故选C。
(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 )
A.①是岩浆发源地 B.②是岩石圈
C.a是板块生长边界 D.b是稳定型大陆边缘
8.示意图中的大陆可能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美洲大陆
答案 7.D 8.D
解析 第7题,图中①位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地带,并没有进入软流层,不会是岩浆发源地,A错;②位于大洋板块,属于地壳,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B错;a为海沟,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C错;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属于稳定型大陆边缘,据此分析选D。第8题,图中大陆的西海岸是海沟,为消亡边界,结合全球板块分布图可知,亚欧大陆的东侧是消亡边界,非洲大陆西侧及澳大利亚大陆的西侧均与图示不符合,只有美洲大陆西海岸处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符合图示信息,据此分析选D。
(2019·天津高考模拟)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多分布在平坦的地方。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交界地区,近似环形的河床则深深嵌入岩层之中。下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读图,回答9~10题。
9.推测乾坤湾形成的原因是( )
A.地壳上升,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B.断裂下陷,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C.地壳上升,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D.断裂下陷,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10.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
A.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
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D.地势较高,有利防洪,光照充足
答案 9.C 10.A
解析 第9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断裂下陷形成的是洼地,而乾坤湾地势较高,故其是地壳抬升而成,然后流水沿地表裂隙不断侵蚀,最终形成乾坤湾。C正确。第10题,读图并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甲河岸位于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水流较缓,水域较浅,便于取水,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A正确;位于河流凸岸,水域较浅,不利于航运,交通不便,且与周边地区相比热量和光照相差不大,B、C、D错误。
下图为“黑龙江某高速公路跨越的河谷剖面示意图”,L为桥梁路面,长约50米,甲、乙为谷坡,甲地立柱埋藏深度比乙地立柱深1米,两个立柱底部出露地面的部分堆积了2米多厚的大块碎石层,就地取材的碎石中含有大量珊瑚虫化石。据此完成11~13题。
11.甲、乙两地立柱埋藏深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两地( )
A.坡向不同 B.坡度不同
C.土壤质地不同 D.植被覆盖率不同
12.甲、乙两地立柱底部堆积的碎石层,其主要作用可能是( )
A.加强立柱坚固度 B.减轻雨水冲刷
C.隔热保温 D.减轻洪水侵蚀
13.与珊瑚生长时期相比,该地区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
A.向上 向南 B.向上 向北
C.向下 向南 D.向下 向北
答案 11.A 12.C 13.B
解析 第11题,该地位于黑龙江,地表有季节性冻土,冻土表层为冻土活动层,一般白天(夏季)融化,夜晚(冬季)冰冻,反复冻融导致地表不稳定。图中甲地(朝南)为阳坡,乙地(朝北)为阴坡,甲地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大,冻融作用更强烈,地表更不稳定,所以甲地立柱埋藏较深,A正确。第12题,据材料可知,立柱底部堆积物为碎石,孔隙较大,无法加固立柱,A错误;该地有桥梁遮蔽,雨水冲刷作用较弱,B错误;碎石层高于洪水水位,减少洪水侵蚀的作用不明显,D错误;碎石之间孔隙大,包含大量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夏季可起到隔热作用,冬季可起到保温作用,减小冻土层冬夏季昼夜温差,减少反复冻融,保证结构稳定性,故C正确。第13题,珊瑚虫属于热带海洋生物,其化石在陆地上被发现,说明含珊瑚虫的沉积岩形成之后地壳向上运动,导致该沉积岩出露地表;珊瑚虫多生活在低纬度的热带海区,现在在北半球黑龙江(中高纬度)地区发现,说明地壳向北运动,将原属热带海区的珊瑚虫化石带至北方地区所致。故选B。
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14~16题。
14.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A.海拔、降水量 B.土质、地形
C.降水量、地形 D.风力、海拔
15.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 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 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4.C 15.B 16.B
解析 第14题,印度半岛属于季风气候,甲地处于迎风坡降水多,丁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甲地属于山地,地形崎岖,丁地属于高原,地形平坦。C正确。第15题,丙地土壤侵蚀强度较小,人口城市比较少,土壤侵蚀危害小。乙地虽然土壤侵蚀强度不是最大的,但是该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和经济发达,城市集中,土壤侵蚀对这一地区影响最大。B正确。第16题,甲地属于山区,梯田是治坡工程的有效措施,生物工程措施是指为了防治土壤侵蚀、保持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采取的造林种草,绿化荒山,农林牧业综合经营,以增加地面覆盖率,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水土保持措施,也称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甲地区比较适宜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B正确。
二、非选择题
17.(2019·河北唐山一中高考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沱沱河、当曲、通天河交汇的区域,地形开阔,河道宽浅,流水如发辫。三条流向不同的河流与两侧的山体之间,形成了三个不同地貌的三角区:沱沱河—通天河北岸三角区主要为山地,当曲—通天河南岸三角区则分布大片沼泽,沱沱河—当曲之间的三角区则以台地为主,统称为通天河三角区。该三角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台地上常年有藏野驴和藏原羚在驰骋;山地是岩羊和雪豹活动的场所;辫状河道附近常有警觉性高而善泳的白唇鹿在觅食,远处还有狼在伺机而动;几十米高的断崖下,天上有斑头雁在飞掠,向南的远处便是藏羚羊活动的草原地带了……
(1)指出通天河三角区地形多样的原因。
(2)分析沱沱河、当曲、通天河交汇的区域辫状河系形成的条件。
(3)说明通天河三角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4)分析辫状河道附近有利于白唇鹿活动的条件。
答案 (1)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地壳抬升,地势起伏大;地势落差大,河流侵蚀切割作用强烈,山高谷深;地处高原,高山、峡谷、滩地、台地、陡崖等地形多样。
(2)河流含沙量大;河谷比较开阔,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降水季节差异明显,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河系景观。
(3)地形多样,导致气候条件差异大,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环境和丰富的食物;位于青藏地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小,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4)附近有草甸(水草丰美),可以提供丰富的食物;辫状河道附近地形平坦开阔,易于发现潜在威胁;(白唇鹿善泳,发现潜在的威胁后)可以快速逃避到辫状河道的中央(辫状河道是它们抵御外来威胁的天然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