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北京市房山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房山区2019年高考第二次模拟测试试卷
理科综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
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减小
B. 衰变说明原子核内有电子
C.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
D.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原子辐射光子后,轨道变小,动能变大,势能变小,总能量变小,故A错误;
B、β衰变不能说明原子核内有电子,是中子转变成质子,而放出电子的,故B错误;
C、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故C正确;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D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气体温度不变,运动速度越大,其内能越大
C. 温度降低物体内每个分子动能一定减小
D. 用活塞压缩气缸里空气,对空气做功4.5×105J,空气内能增加了3.5×105J,则空气向外界放出热量1×105J
【答案】D
【解析】
【详解】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故A错误;
B、气体温度不变,则内能不变,运动速度增大说明宏观的机械能增大,与内能无关,故B错误;
C、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故温度降低了,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降低,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减小,故C错误;
D、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 ,由题意知,,,解得:,故空气向外界放出热量,故D正确。
3.如图所示,让一束光AO沿着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它的平直边上,在这个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逐渐增大入射角,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
B. OC光线越来越弱,最终消失
C. OB光线越来越弱,但不会消失
D.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始终保持垂直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逐渐增大入射角,反射角增大,由折射定律知折射角也逐渐增大,故A错误;
BC、在还未发生全反射过程中,入射角增大,反射光线OB越来越强,折射光线OC越来越弱,最终发生全反射,折射光线OC完全消失,故B正确,C错误。
D、设光入射角为i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垂直,则有,解得:,故反射光线不能与折射光线始终保持垂直,故D错误。
4. 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若某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位于平衡位置的两质点a、b相距为s,a、b之间只存在一个波谷,则从该时刻起,下列四副波形中质点a最早到达波谷的是( )
【答案】D
【解析】
由图A知,波长,周期,由图知质点a向上振动,经3T/4第一次到达波谷,用时,B图对应波长,周期,由图知质点a向下振动,经T/4第一次到达波谷,用时,C图对应波长,周期,由图知质点a向上振动,经3T/4第一次到达波谷,用时,D图对应波长,由图知质点a向下振动,经T/4第一次到达波谷,用时,所以D正确。
【考点定位】机械波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5.某空间区域有竖直方向的电场(图中只画出了一条电场线)。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小球,在电场中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电场线竖直向下运动。不计一切阻力,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E与小球位移x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 小球所处的电场为非匀强电场,且场强不断减小,场强方向向上
B. 小球所处的电场为匀强电场,场强方向向下
C. 小球可能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D. 小球一定先做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减速运动,最后静止
【答案】A
【解析】
【详解】AB、物体的机械能不断减小,由功能关系知电场力做负功,故电场强度方向向上,根据功能关系得:△E=qE△x,知图象的斜率等于电场力,斜率不断减小,故电场强度不断减小,因此电场是非匀强电场。故A正确、B错误;
CD、在运动过程中,物体受重力与电场力;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故刚开始时重力大于电场力,下落过程中,电场力越来越小,故加速度越来越大,当电场力减小到0时,加速度达到最大值g,故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加速运动,最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D错误。
6.一次物理课上老师拿了一只微安表,用手左右晃动表壳,让同学们观察表针相对表盘摆动的情况。然后用导线把微安表的两个接线柱连在一起,再次以同样的方式晃动表壳,让同学们再次观察表针相对表盘摆动的情况,对比两次实验。下列判断和解释正确的是
A. 不连接接线柱时,晃动电表,由于表内没有电流,指针摆动幅度较小
B. 连接接线柱后,晃动电表,微安表内会形成闭合回路,造成指针打偏、降低灵敏度、失灵等
C. 连接接线柱后,晃动电表,由于电磁阻尼表针晃动幅度会变小,并能较快停下
D. 两次实验指针相对于表盘摆动的情况是一样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连接接线柱时,晃动电表,指针随着晃动不断摆动,晃动幅度大,摆动的幅度就大,故A错误;
BCD、连接接线柱后,形成闭合回路,闭合线圈在磁场中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出现安培阻力,表针晃动幅度很小,且会很快停下,这是物理中的电磁阻尼现象,故BD错误,C正确。
7.A、B是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原来都静止在同一匀强磁场,其中一个放出α粒子,另一个放出β粒子,运动方向都与磁场方向垂直。图中a、b与c、d分别表示各粒子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里
B. A放出的是α粒子,B放出的是β粒子
C. a为α粒子运动轨迹,d为β粒子运动轨迹
D. a轨迹中粒子比b轨迹中的粒子动量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α粒子和β粒子的速度方向未知,不能判断磁场的方向。故A错误;
B、放射性元素放出α粒子时,α粒子与反冲核的速度相反,而电性相同,则两个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相反,两个粒子的轨迹应为外切圆;而放射性元素放出β粒子时,β粒子与反冲核的速度相反,而电性相反,则两个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相同,两个粒子的轨迹应为内切圆。故A放出的是α粒子,B放出的是β粒子,故B正确。
CD、放射性元素放出粒子时,两带电粒子的动量守恒,故a轨迹中粒子比b轨迹中的粒子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半径公式可得轨迹半径与动量成正比,与电量成反比,而α粒子和β粒子的电量比反冲核的电量小,则α粒子和β粒子的半径比反冲核的半径都大,故b为α粒子的运动轨迹,c为β粒子的运动轨迹,故CD错误;
8.2019年4月10日,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发布,照片中是室女座巨椭圆星系M87的黑洞照片,这是黑洞存在最直接的视觉证据。黑洞最初是一个衰老的巨大恒星,它的质量要达到太阳的数十倍以上,恒星不断的发光发热,随着恒星中心的“燃料”不断消耗,恒星内部能量不足,无法支撑外壳重压,恒星内核开始塌缩。最终,所有物质缩成一个体积接近无限小的点,这便是奇点。奇点会形成强大引力场,吸收周围物质,就连光也会被吸进去,至此黑洞诞生。拍摄黑洞用的是事件视界望远镜,该望远镜收集到的不是我们日常的可见光,而是一种波长比光波更长的亚毫米波,亚毫米波本身是没有颜色的区别,科学家们实际上只能感受到强弱的不同。发布的图片中心黑暗区域正中为黑洞。周围环绕一个新月状光环,一侧亮一些,另一侧暗一些,是因为光环旋转,导致接收者接收到相位和频率变化造成的。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是
A. 恒星发光发热是恒星内部的核裂变造成的
B. 环状新月型光环上下两侧不对称是多普勒效应造成的
C. 黑洞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光速
D. 事件视界望远镜收集的亚毫米波比可见光的频率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恒星发光发热是恒星内部的核聚变造成的,故A错误;
B、光环旋转,光与接收者的距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导致接收者接收到相位和频率与发出的光的相位和频率不同,这属于多普勒效应,故B正确;
C、星体的逃逸速度是逃脱该星体引力束缚的最低速度,逃逸速度也称为第二宇宙速度;在黑洞中,光速无法逃逸,所以将黑洞逃逸速度临界点是光速c,故光速是黑洞的第二宇宙速度;故C错误;
D、亚毫米波的波长比光波更长,根据可知,亚毫米波比可见光的频率小,故D错误。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80分)
9.在“测量金属电阻率”实验中,某同学为了选用合适的器材,先用多用电表粗测了一段粗细均匀的被测电阻丝的阻值。
(1)他用表盘如图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丝的电阻。先将选择开关调到电阻挡的“×10”位置,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把两笔尖相互接触,调节__________(选填“S”或“T”),使多用电表的指针指向电阻挡的__________刻线(选填“0”或“∞”)。
(2)将红、黑表笔的笔尖分别与电阻丝两端接触,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为了测量准确,他应将选择开关调到电阻挡的__________位置(选填“×1”或“×100”)。
(3)经过初步测量和分析小明决定采取安培表外接法测量电阻丝的电阻。如图所示是实验室测量该电阻丝实验器材的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补充完整______。
(4)用刻度尺测量连入电路部分的电阻丝长度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 量电阻丝的外径d,示数如图所示,电阻丝外径d为________mm。
(5)用测得的I、U、L、d等物理量,写出电阻率表达式 ρ=_________ (用给定的物理量符号和已知常数示)。
(6)为了进一步研究滑动变阻器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选择合适的电路后,分别用最大阻值是5Ω、50Ω、2000Ω的三种滑动变阻器做限流电阻。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的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分别做出电压表读数U随滑片移动距离x的关系曲线a、b、c,如图所示。用最大阻值为2000Ω的滑动变阻器做实验得到的图线是图中的________(选填“a”、“b”、 “c”);如果待测电阻两端电压需要有较大的调节范围,同时操作还要尽量方便,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选填“a”、“b”、“c”)所对应的滑动变阻器。
【答案】 (1). T (2). 0 (3). ×1 (4). (5). 0.725mm (6). (7). a (8). b
【解析】
【详解】(1)将选择开关调到电阻挡的“×10”位置后,要进行欧姆调零,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把两笔尖相互接触,调节T,使电表指针指向电阻挡的“0刻线”;
(2)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则被测量电阻较小,所以要调小倍率,应将选择开关调到电阻挡的“×1”档,然后再进行欧姆调零;
(3)测电阻不要求电压从零开始,从节能的角度考虑,电路选择限流式电路以及安培表外接法来进行,实物连线图如下:
(4)螺旋测微器读数为:0.5mm+22.5×0.01mm=0.725mm;
(5)由伏安法测电阻可知电阻,有电阻定律得:,联立解得:;
(6)由题意可知,电压表测量的是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随着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距离x的变化关系,被测电阻与滑动变阻器是串联分压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a曲线在滑片移动很小距离,就产生了很大的电压变化,说明该滑动变阻器阻值远大于被测量电阻阻值,所以a图对应2000Ω滑动变阻器;同理分析,可知,c图线电压几乎不随着距离x变化,说明该滑动变阻器是小电阻,分压效果不明显,所以对应是5Ω的图象;本实验采用的是伏安法测量电阻,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要保证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大一些,所以选择图中b所对应的滑动变阻器。
10.质量m=0.60kg篮球从距地板H=0.80m高处由静止释放,与水平地板撞击后反弹上升的最大高度h=0.45m,从释放到弹跳至h高处经历的时间t=1.1s,忽略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篮球与地板撞击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ΔE;
(2)篮球对地板的平均撞击力的大小.
【答案】(1)(2),方向向下
【解析】
(1)篮球与地板撞击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
(2)设篮球从H高处下落到地板所用时间为,刚接触地板时的速度为;
反弹离地时的速度为,上升的时间为,由动能定理和运动学公式
下落过程:,解得:,
上升过程:,解得:,
篮球与地板接触时间为:
设地板对篮球的平均撞击力为F,取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解得: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篮球对地板的平均撞击力,方向向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基本规律,在与地面接触的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从而求出地板对篮球的作用力。
11.对于同一物理问题,常常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找出其内在联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物理本质。如图所示:一段横截面积为S、长为l的金属电阻丝,单位体积内有n个自由电子,每一个电子电量为e。该电阻丝通有恒定电流时,两端的电势差为U,假设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均为v。
(1)求导线中的电流I;
(2)有人说“导线中电流做功,实质上就是导线中的恒定电场对自由电荷的静电力做功”。这种说法是否正确,通过计算说明。
(3)为了更好地描述某个小区域的电流分布情况,物理学家引入了电流密度这一物理量,定义其大小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电量。若已知该导线中的电流密度为,导线的电阻率为,试证明: 。
【答案】(1);(2)正确,说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详解】(1)电流的定义式,在t时间内,流过横截面的电荷量
因此
(2)这种说法正确。
在电路中,导线中电流做功为:
在导线中,恒定电场场强,导体中全部自由电荷为,
导线中的恒定电场对自由电荷力做的功:
又因,则
故“导线中电流做功,实质上就是导线中的恒定电场对自由电荷的静电力做功”是正确的。
(3)由欧姆定律:
由电阻定律:
则,则有:
电流密度的定义:
故
12.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准确地确定它的量值,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科研上、生产上以及军事上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1)如图所示是一种较精确测重力加速度g值的方法:将下端装有弹射装置的真空玻璃直管竖直放置,玻璃管足够长,小球竖直向上被弹出,在O点与弹簧分离,然后返回。在O点正上方选取一点P,利用仪器精确测得OP间的距离为H,从O点出发至返回O点的时间间隔为T1,小球两次经过P点的时间间隔为T2。
(i)求重力加速度g;
(ii)若O点距玻璃管底部的距离为L0,求玻璃管最小长度。
(2)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g时,由于操作失误,致使摆球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而是在一个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这时如果测出摆球做这种运动的周期,仍用单摆的周期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问这样求出的重力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相比,哪个大?试定量比较。
(3)精确的实验发现,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下表列出了一些地点的重力加速度。请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重力加速度为什么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答案】(1), ;(2)求出的重力加速度比实际值大;(3)解析见详解。
【解析】
【详解】(1)(i)小球从O点上升到最大高度过程中:
小球从P点上升的最大高度:
依据题意:
联立解得:
(ii)真空管至少的长度:
故
(2)以l表示摆长,θ表示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m表示摆球的质量,F表示摆线对摆球的拉力,T表示摆球作题图所示运动的周期,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则有 Fsinθ=mLsinθ()2, Fcosθ=mg
由以上式子得:T=2π,而单摆周期公式为 T′=2π,即使在单摆实验中,摆角很小,θ<5°,但cosθ<l,这表示对于同样的摆长L,摆球在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的周期T小于单摆运动的周期T′,所以把较小的周期通过求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将大于g的实际值。
(3)地球是自转,地球表面的所有物体都随着地球共同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另一个分力为重力,在赤道附近,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最大,赤道上的自转半径为地球半径R,所以重力最小,重力加速度就最小。随着纬度升高,自转半径减小,自转的向心力减小,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G增大;如图所示:
故重力加速度随着维度的增加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