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一模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通州区2018—2019学年度高三一模考试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描绘了一颗悬浮微粒受到周围液体分子撞击的情景,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悬浮微粒做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撞击造成的
B.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液体温度越低,布朗运动越剧烈
D. 悬浮微粒越大,液体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表现得越明显
【答案】A
【解析】
【详解】悬浮微粒做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撞击造成的,选项A正确;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表现,选项B错误;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选项C错误;悬浮微粒越小,液体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表现得越明显,选项D错误。
2.交通信号灯有红、黄、绿三种颜色,关于这三种信号灯发出的单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光频率最大 B. 红光最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C. 绿光波长最大 D. 黄光光子能量最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三种颜色的光中,红光频率最小,红光的光子能量最小;紫光频率最大,波长最小;红光波长最长,最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故ACD错误,B正确.
3.如图所示,甲图为一列简谐横波在 t = 0.5 s时刻的波动图像,乙图为这列波上质点P的振动图像,则该波()
A. 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 0.25m/s
B. 沿 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 0.25m/s
C. 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 4m/s
D. 沿 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 4m/s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振动图像可知,t = 0.5 s时刻质点P向上振动,可知沿x 轴正方向传播;因波长λ=4m,周期T=1.0s,则波速,故选C.
4.如图所示,电场中一个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由A点运动到B点,图中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粒子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粒子带正电
B. 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
C. 粒子的电势能不断增加
D. 粒子的动能不断增加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轨迹可知,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大致向左,可知粒子带负电,选项 A错误;A点的电场线较B点稀疏,可知A点的场强较小,则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选项B错误;从A到B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加,选项C正确,D错误;
5.剑桥大学物理学家海伦·杰尔斯基研究了各种自行车特技的物理学原理,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探寻特技动作的极限,设计了一个令人惊叹不己的高难度动作——“爱因斯坦空翻”。现将“爱因斯坦空翻”模型简化,如图所示,自行车和运动员从M点由静止出发,经MN圆弧,从N点竖直冲出后完成空翻。忽略自行车和运动员的大小,将自行车和运动员看做一个整体,二者的总质量为m,在空翻过程中,自行车和运动员在空中的时间为t,由M到N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行车和运动员从N点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B. 自行车和运动员在MN圆弧的最低点处于失重状态
C. 由M到N的过程中,自行车和运动员重力的冲量为零
D. 由M到N的过程中,运动员至少做功
【答案】D
【解析】
【详解】自行车和运动员在空中的时间为t,可知下降和上升的时间均为t,则自行车和运动员从N点上升的最大高度为,选项A错误;行车和运动员在MN圆弧的最低点时,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错误;由M到N的过程中,自行车和运动员重力的冲量为mgt'(t'为从M到N的时间),选项C错误;从M到P的过程,由动能定理:,解得,选项D正确。
6.现代科学研究中常要用到高速电子,电子感应加速器就是利用感生电场使电子加速的设备。它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在上、下两个电磁铁的磁极之间有一个环形真空室,电子在真空室中做圆周运动。电磁铁线圈电流的大小、方向可以变化,所产生的感生电场使电子加速。甲图为侧视图,乙图为真空室的俯视图。若此时电磁铁中通有图示电流,电子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电磁铁中电流减小,则电子被加速
B. 若电磁铁中电流增大,则电子被加速
C. 若电子被加速,是因为洛伦兹力对其做正功
D. 电子受到的感生电场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电磁铁线圈电流的电流增大时,产生向上的增加的磁场,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涡旋电场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电子将沿逆时针方向做加速运动;反之,若电磁铁中电流减小,则电子不能被加速,故B正确,A错误。洛伦兹力方向与电子的速度方向垂直,可知洛伦兹力不做功,选项C错误;电子受到的感生电场力使电子加速,洛伦兹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选项D错误。
7.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平抛运动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固定放置一个斜面,把桌子搬到墙的附近,把白纸和复写纸附在墙上。第一次让桌子紧靠墙壁,从斜面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钢球,在白纸上得到痕迹1,以后每次将桌子向后移动相同的距离x,每次都让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位置滚下,重复刚才的操作,依次在白纸上留下痕迹2、3、4,测得2、3和3、4间的距离分别为和。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桌面与重垂线垂直
B. 每次让小钢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其具有相同的水平初速度
C. 可以求得:=3:5
D. 可以求得小钢球离开水平桌面时的速度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桌面与重垂线垂直,从而保证小球能做平抛运动,选项A正确;每次让小钢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其具有相同的水平初速度,选项B正确;因小球在竖直放置做自由落体运动,各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选项C正确;因,则,选项D错误;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8.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位于不带电的薄金属球壳的球心处。由于静电感应,在薄金属球壳的内外表面会感应出电荷。已知点电荷的电荷量为+Q,薄球壳半径为R。类比于磁通量的定义,我们可以把穿过某个面的电场线条数称为穿过这个面的电通量。图中a、b是与薄球壳同心的两个球面,M是薄金属球壳中的一点。k为静电力常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球壳外表面带负电,内表面带正电
B. 金属球壳中M点的场强大小为
C. 穿过a、b两球面的电通量大小相等
D. a、b两球面处的场强大小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点电荷Q带正电,则由于静电感应,金属球壳外表面带正电,内表面带负电,选项A错误;金属球壳中M点的场强大小为零,选项B错误;根据电通量的含义可知,穿过a、b两球面的电通量大小相等,选项C正确;a球面处的电场线较b球面处的电场线密集,可知a球面处的电场强度较b球面处的电场场强大,选项D错误。
二、实验题
9.
(1)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测得连入电路的金属丝的长度为L、直径为d,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测得金属丝电阻为R。
①请写出该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ρ= ________(用已知字母表示)。
②在图1中,金属丝电阻的测量值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③如图2,使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为________mm。
(2)用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下落。
①除了图示的实验器材,下列实验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交流电源 B.秒表 C.刻度尺 D.天平(带砝码)
②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应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重物进行实验
B.释放纸带之前,纸带必须处于竖直状态
C.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③实验中,得到如图4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B、C,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O点与下一点的间距接近2mm)的距离分别为hA、hB、h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设重物质量为m。从打O点到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ΔEp=________,动能变化量ΔEk= ________。(用已知字母表示)
④某同学用如图5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天花板上,细线一端系着小球,一端连在力传感器上。将小球拉至水平位置从静止释放,到达最低点时力传感器显示的示数为F0。已知小球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当满足关系式________时,可验证机械能守恒。
【答案】 (1). (2). 小于 (3). 4.700(或4.699) (4). AC (5). AB (6). (7). (8). F0 = 3mg
【解析】
【详解】(1)①根据 ,解得该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
②在图1中,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得电流的测量值偏大,则金属丝电阻的测量值偏小;③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为:4.5mm+0.01mm×20.0=4.700mm;
(2)①除了图示的实验器材,下列实验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是交流电源和刻度尺,故选AC;
②本实验应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重物进行实验,以减小下落过程的相对阻力,选项A正确;释放纸带之前,纸带必须处于竖直状态,以减小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选项B正确;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选项C错误;
③因O点与下一点的间距接近2mm,可知O点的速度为零;从打O点到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ΔEp=mghB,打B点时的速度:;动能变化量;
④在最低点时:,若机械能守恒,则满足:,即。
三、计算题
10.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宽度L=0.4m,一端连接R=1.5Ω的电阻,导轨所在的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2 T,电阻r=0.5Ω的导体棒MN放在导轨上,其长度恰好等于导轨间距,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电阻忽略不计。在平行于导轨的拉力F作用下,导体棒沿导轨向右匀速运动,速度v=5m/s。求:
(1)感应电流I的大小,并判断导体棒MN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
(2)导体棒MN两端电压U的大小。
(3)拉力F的大小。
【答案】(1);MN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NM(2)(3)F =F安= 0.016N
【解析】
【详解】(1)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感应电动势:E = BLv=0.4 V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感应电流:
根据右手定则(或楞次定律),MN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NM
(2)由欧姆定律可得,导体棒两端电压:
(3)金属棒在匀速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F安= BIL = 0.016 N
因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导体棒所受拉力:F =F安= 0.016N
11.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聚变时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α粒子()。已知氘核的质量为,氚核的质量为,中子的质量为,α粒子的质量为,光速为c,元电荷电量为e。
(1)写出核反应方程,并求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聚变时释放的核能。
(2)反应放出的粒子在与匀强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求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周期T和等效电流I的大小。
(3)1909年卢瑟福及盖革等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或只发生很小的偏转,但有些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个别就像被弹回来了一样。卢瑟福认为“枣糕模型”中的电子不足以把α粒子反弹回来,在经过深思熟虑和仔细的计算后,他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以一个α粒子以速度v与原来静止的电子发生弹性正碰为例,请通过计算说明为什么电子不能把α粒子反弹回来(已知α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300倍)。
【答案】(1)(2)(3)α粒子所受电子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不能被反弹
【解析】
【详解】(1)核反应方程:
反应释放的核能:
(2)设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由,
得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周期:
由电流定义式,得环形电流大小:
(3)设电子的质量为,碰撞后α粒子的速度为,电子的速度为ve。
由动量守恒:
由能量守恒:
得
因
所以,即α粒子所受电子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不能被反弹。
12.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国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我国航天事业向更深更远的太空迈进。
(1)2018年12月27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静止轨道卫星(即地球同步卫星)和非静止轨道卫星共35颗组成的。卫星绕地球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其中一颗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h,地球质量为Me,地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
a.求该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速度v的大小;
b.如图所示,O点为地球的球心,P点处有一颗地球同步卫星,P点所在的虚线圆轨道为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已知h= 5.6R。忽略大气等一切影响因素,请论证说明要使卫星通讯覆盖全球,至少需要几颗地球同步卫星?(,)
(2)今年年初上映的中国首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引发全球热议。根据量子理论,每个光子动量大小(h为普朗克常数,λ为光子的波长)。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将产生持续的压力。设有一质量为的飞行器,其帆面始终与太阳光垂直,且光帆能将太阳光全部反射。已知引力常量为G,光速为c,太阳质量为Ms,太阳单位时间辐射的总能量为E。若以太阳光对飞行器光帆的撞击力为动力,使飞行器始终朝着远离太阳的方向运动,成为“流浪飞行器”。请论证:随着飞行器与太阳的距离越来越远,是否需要改变光帆的最小面积s0。(忽略其他星体对飞行器的引力)
【答案】(1)a. b.至少需要3颗地球同步卫星才能覆盖全球(2)随着飞行器与太阳的距离越来越远,不需要改变光帆的最小面积s0
【解析】
【详解】(1)a.设卫星的质量为m。
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
b.如答图所示,设P点处地球同步卫星可以覆盖地球赤道的范围对应地心的角度为2θ,至少需要N颗地球同步卫星才能覆盖全球。
由直角三角形函数关系,h= 5.6 R,得θ= 81°。
所以1颗地球同步卫星可以覆盖地球赤道的范围对应地心的角度为2θ = 162°
所以,N = 3,即至少需要3颗地球同步卫星才能覆盖全球
(2)若使飞行器始终朝着远离太阳的方向运动,当飞行器与太阳距离为时,光帆受到太阳光的压力与太阳对飞行器的引力大小关系,有
设光帆对太阳光子的力为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 =
设时间内太阳光照射到光帆的光子数为,根据动量定理:
设时间内太阳辐射的光子数为N,则
设光帆面积为s,
当时,得最小面积
由上式可知,s0和飞行器与太阳距离无关,所以随着飞行器与太阳的距离越来越远,不需要改变光帆的最小面积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