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 二轮复习 专题11 农业生产活动-决胜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夯基解题王(夯基手册)学案(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
展开专题11 农业生产活动
2019考试要点 |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 |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 (1)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
(2)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
(3)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 |
难度 系数 | 中高难度 考察选择题时会是中等难度,考察综合题隶属于难题。 | |
建议学习方法 | 不应是着重各个农业,而应该先搞明白中国的几个主要区域的自然、社会要素。 | |
重点 关注 | (1)农业必考3个设问的核心公式(用来套所有农业)(2)各主要区域的农业类型 |
注意:核心公式是用来套所有农业类型的哦。主动用核心公式去套哦。
核心公式1: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
气候 | 光照 | 光照充足? |
热量 | 热量充足? | ||
降水 | 降水多or少? 夏天多,冬天少? Or 其他? | ||
温差 | 温差大or小 | ||
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 是XXX气候,气候特点是XXX(例,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
水源 |
| 近河流,水源充足? | |
地形 |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 地形平坦、开阔? | |
土壤 |
| 土壤肥沃? | |
植被 |
| 植被茂密? 缺少植被? | |
社会经济因素 | 市场 |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近XXX,市场广阔? (尤其是边疆地区的边境贸易?或者是两个地区之间的地带的跨区域贸易?) |
交通 | 对易腐烂、变质的产品影响较大(园艺业、乳畜业) | 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 | |
政策 |
| 政策支持? | |
地价 |
| 地价(或地租)便宜? | |
劳动力 |
| 劳动力素质高? 劳动力数量多(或廉价劳动力多?)? | |
科技 |
| 科技水平高? | |
地广人稀 | 选填!!! |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东北水稻种植业、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等 | |
历史基础 |
| 历史基础好? | |
资金 |
| 资金充沛?经济发达? | |
······ |
|
|
核心公式2: 农业类型特点与走向国际化的策略
一、农业类型特点
特点 | 回答套路 |
商品率 | 高or低? |
单位面积产量 | 高or低? |
机械化水平 | 高or低? |
水利工程量 | 大or小? |
科技水平 | 高or低? |
经营模式 | 小农经营?集体经营?国营? |
二、走向国际化的策略
①加强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提高市场竞争力 ②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价值 ③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
核心公式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两个种类(生态破坏类or 农业发展限制类);一个原则:“+ & -”。
具体步骤:
1.首先判断这个题目问的是“生态破坏类”,还是“农业发展受限类”。
2-1如果是“农业发展受限类”,则找到这个区位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例如“热量”、“水源”等
运用“+&-”原则去解决这个限制性因素。
例如:解决此农业的限制性因素“热量”,那我们就需要:
(1)“加”热:温室大棚种植;铺地膜给种子和植株保温
(2)“减少”用热:加强科技投入,培育耐寒种子;建立农业实时监测系统,监测实时温度等。
2-2如果是“生态破坏类”,例如“水土流失、森林破坏、土壤肥力下降等”,那么则回到必修三“生态破坏”的相关公式。
【以下资料来源自网络,请看看就好,注意用核心公式去套所有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 主要分布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
区位因素 | 区位优势 | |
自然因素 | 气候 | 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大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mm的地区,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
地形 | 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
社会经济因素 | 劳动力 | 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劳动力需求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力丰富 |
人均耕地 | 亚洲主要水稻种植业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 |
生产习惯 |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 |
食物偏好 |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
- 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 成因 | 发展措施 |
小农经营 |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 适度规模经营 |
单产高、商品率低 | 精耕细作,使单产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 | 控制人口数量 |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 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 | 加大科技投入、机械化水平 |
水利工程量大 | 水稻生产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 增加投入,兴修水利 |
- 亚洲区域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商品谷物农业: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作物 | 小麦和玉米 |
经营方式 | 多为家庭农场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
基本特征 |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
分布地区 |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我国东北、西北 |
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 | 主要影响 | |
自然 因素 |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黑土) |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 ||
社会 经济 因素 | 交通便利 | 便于商品集散,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
市场广阔 | 促进商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 |
地广人稀 | 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 |
机械化水平高 |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 |
3.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美国农业四次革命:机械化、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经营管理革命。
4.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发展 历史 | 19世纪后 | 横贯东西的大铁路修建,加速了农业向西扩展,并开始进行商品化生产 |
20世纪 | 世界人口增加,农产品市场扩大,粮价上涨,促进生产规模扩大,农业技术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 |
20世纪50年代 | 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中部平原成为世界谷物主要产地 | |
生产 特点 | 专业化 | 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 |
区域化 | ||
发展 措施 | 兴修水利,发展灌溉, 实行休耕和轮作 | 保证了土地肥力和作物的高产、稳产 |
建立全国农业科技 和研究系统 | 提高了商品谷物农业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 |
19世纪后 | 横贯东西的大铁路修建,加速了农业向西扩展,并开始进行商品化生产 | |
20世纪 | 世界人口增加,农产品市场扩大,粮价上涨,促进生产规模扩大,农业技术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 |
20世纪50年代 | 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中部平原成为世界谷物主要产地 | |
专业化 | 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 | |
区域化 |
| |
兴修水利,发展灌溉, 实行休耕和轮作 | 保证了土地肥力和作物的高产、稳产 | |
建立全国农业科技 和研究系统 | 提高了商品谷物农业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
-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几方面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高;交通运输便利;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
- 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 区位优势 | |
自然因素 | 地形 | 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
土壤 |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 |
水源 | 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 |
气候 |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温带大陆性气候) | |
社会经济因素 | 交通 | 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
人口 |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 |
工业 |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 | |
科技 |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 |
- 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
农业地域类型 | 季风水田农业 | 商品谷物农业 |
主要农作物 | 水稻 | 小麦和玉米 |
分布 | 亚洲季风区 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我国东北、西北 |
区位条件 | 1.水热条件优越2.地形以平原为主3.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4.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5.种植历史悠久 | 1.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2.交通运输便利3.市场广阔4.地广人稀5.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
主要特征 | 1.小农经营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4.水利工程量大 | 1.家庭农场经营2.生产规模大3.商品率高4.机械化和科技水品高 |
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 | ||
相同点 | 都是以种植业为主 |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大牧场放牧业
分布国家 | 美国、阿根廷等 | 以牧牛为主 | |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 以牧羊为主 | ||
自然条件 | 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 | 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是以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 |
特点 | 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 ||
1、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区位优势:
气候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 |
物种 | 牛种优良,产肉量大 |
草原 | 草类茂盛 |
土地 |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消费量少 |
交通 | 距海港近,冷冻技术、运输能力好 |
发展措施:
措施 | 作用 |
修建铁路 | 便于牛肉外运,扩大销售市场 |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 合理利用草场,使牧场不退化 |
种植牧草 | 弥补天然牧草不足,保证饲料供应 |
打井取水 | 草原上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牧场生长 |
培育良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研究 | 保证牛肉质量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
二、乳畜业
概念 | 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地域类型,生产对象:奶牛,产品:牛奶及其制品 |
发达地区 |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我国特大城市周边 |
区位要求 | 由于牛奶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故乳畜业分布地区紧邻消费市场;还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 |
区位特点 | 多分布在大城市的郊区 |
2.西欧乳畜业形成因素
区位因素 | 区位优势 |
饲料因素 | 西欧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 |
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多雨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 |
市场因素 | 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 |
3.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别
地域类型 | 气候 | 草场 | 分布 | 对象 | 产品 | 机械化程度 | 市场 |
乳畜业 | 温和湿润 | 人工为主 | 人口密集地区 | 奶牛 | 牛奶及奶制品 | 高 | 本地为主 |
大牧场放牧业 | 干旱半干旱 | 天然为主 | 地广人稀地区 | 牛、羊 | 肉、皮、毛 | 较高 | 外地为主 |
三、混合农业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及新西兰等地,最为典型是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我国农耕区的家禽畜饲养不属于混合农业,而基塘农业则是一种新型的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形成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 | 人口密度 | 地广人稀,农场租金低、本地消费量少 | ||
区位条件 | 区位优势 | 交通 | 交通发达便利 | ||
自然条件 | 气候 | 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 市场 | 面向国际市场 | |
地形 | 地势平坦开阔(中部平原) | 机械化 | 机械化水平高 | ||
土壤 | 土壤肥沃 | 科技 |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 ||
水源 | 灌溉条件较好 | 政策 | 政府鼓励扶持 |
小麦-牧羊农场的农事安排
小麦 | 犁地(忙碌) | 播种(忙碌) | 生长季节 | 收割(忙碌) |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季节 | 夏季 | 秋季 | 冬季 | 春节 | 夏季 | ||||||||
绵羊 | 在牧场上放牧 | 配种(忙碌) | 剪羊毛(忙碌) | 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 | |||||||||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特点
项目 | 特点 | 项目 | 特点 |
生产结构 | 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 | 经营方式 | 多为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 |
农业专业化 | 专业化程度高 | 科技应用 | 普遍应用现代科技(划区放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 |
地域化 | 坚持"土-草-畜-市场"的混合农业模式,东南部墨累-大令彭蒂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基地 |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限制因素:灌溉(水源),修建东水西调工程。
(2)优点:
①农场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忙闲错开,农民可有效的安排农事生产活动。
③经济收入稳定,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我国与国外农业的比较【实在是太多了···你就把我给的核心公式都比较一遍就行了】
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 | 内蒙牧区畜牧业&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比较 |
相似之处: | 区位比较: |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灌溉水源,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 我国内蒙有着和阿根廷相似的自然条件,如草类茂盛,有优良的天然牧场、地广人稀等 |
不同之处: | 现状比较: |
美国为家庭经营,美国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区位条件;我国为国营农场。 | 阿通过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开辟水源、种植饲料,畜产品加工现代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经济效益高。我国则靠天养畜、超载放牧,草场退化沙化、生态环境恶化,畜产品商品率低、经济效益差 |
可鉴之处: | 可鉴之处: |
美国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增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都是我国应学习的 | 我国应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改善牧区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条件;完善畜产品加工体系,积极推进牧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向商品畜牧业发展 |
我国大中城市周围的乳畜业&美国五大湖周围乳畜带 |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比较 |
区位比较: | 优势比较: |
美国:分布区气温较低,生长期短,不宜于种植业。但雨量较多,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我国:为满足城镇、工矿企业的需求而建立起来。自然条件较好,但零星分布,范围较小,生产机械化程度低。 | 1.澳混合农业是一种良性生态系统;2.农业可有效进行农事安排;3.还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牧羊,即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我国南方农业资源具有多样化,但市场结构具有单一性,潜力巨大 |
可鉴之处: | 可鉴之处: |
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商品市场竞争力;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生产结构,加速产品更新换代。 | 生态农业体系:我国南方山区应建设良性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多样化经营:南方应充分利用土地优势,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营。市场灵活性和适应性:应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变化,有侧重的发展山区特色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南疆。
我国油菜优势产区: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
五、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图和其他常见农业地域类型
说明:本部分将从“命题视角”剖析题目成型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点,熟悉套路。 | |
命题过程: 1.确立考点:农业地域类型与农业系统
2.找背景材料: 该题是西双版纳的农业 一般这种题目来源自专业的论文或者数据库。
3.删减材料: 找到大段材料,删减掉无用材料即可
4.画示意图,形成题目。
| 44.(2016•江苏学考·必修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最南端。这里地形复杂,海拔在475~2430m之间,地势起伏较大;河流众多,主要由西北向东南流动;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分旱季和雨季,年降水量在1100~2400mm之间;森林覆盖率为63.7%,其中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群落层次多样,具有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材料二 图19为“西双版纳1992年和2010年植被和橡胶种植区分布示意图”,图20为“人工经济林符合生态系统示意图”。 (1)西双版纳地势总体从 ▲ 向 ▲ 降低,自然植被分布有明显的 ▲ 分异现象;气候暖热,分旱雨两季,其中5~10月为 ▲ 季。(3分) (2)从1992年到2010年,橡胶种植面积 ▲ ,这种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有 ▲ 。(3分) (3)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人们模拟雨林和季雨林结构,在林下种植茶树、咖啡、草药、草果等,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复合生态系统,简要分析这种农业生态模式的好处。 ▲ (2分) 【答案】44.(1)西北 东南(1分) 垂直(1分) 雨(1分)。(2)增大(1分) 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2分,任答2点给2分)。(3)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农业生态;提高经济效益(2分,任答2点给2分)。 |
试题评价 | 很棒的试题。情境真实且可感。试题难度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