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9届 二轮复习 专题11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2019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教学案)(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 二轮复习 专题11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2019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教学案)(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2019届 二轮复习 专题11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2019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教学案)(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2019届 二轮复习 专题11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2019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教学案)(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届 二轮复习 专题11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2019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教学案)(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热点题型一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例1、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1)~(2)题。

    图a 图b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答案】(1)C (2)B
    【提分秘籍】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补给
    多雨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地下水

    补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举一反三】 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河流的径流补给分配比例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可能为(  )
    A.非洲东南部的赞比西河
    B.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河
    C.南美洲东南部的巴拉那河
    D.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附近的比奥比奥河
    (2)补给类型a、b、c、d分别是(  )
    A.雨水 冰川融水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B.冰川融水 雨水 深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
    C.冰川融水 雨水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D.雨水 冰川融水 深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
    【答案】(1)D (2)A

    热点题型二 水循环的类型和特点
    例2、(2018年全国Ⅲ卷)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贝加尔湖形成于
    A. 地壳断陷集水 B. 火山口集水 C. 河流改道 D. 滑坡阻断河流
    7.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 湖区降水量加大 B. 入湖径流增多 C. 湖盆在加深 D. 入湖泥沙增多
    8. 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湖面蒸发弱 B. 湖泊面积大 C. 湖水盐度低 D. 湖水深度大
    【答案】6. A 7. C 8. D
    【解析】

    8. 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D。
    【变式探究】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解析】第(1)题,根据简图可看出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
    【答案】(1)D (2)B
    【提分秘籍】 “三看法”判断水循环的类型
    (1)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2)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3)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举一反三】
    下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坡面流、壤中流
    B.壤中流、下渗、坡面流
    C.坡面流、下渗、壤中流
    D.坡面流、壤中流、下渗
    (2)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因素对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
    A.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慢
    B.植被覆盖密,截留雨水多
    C.岩体破碎多,地下径流小
    D.降水强度大,坡面下渗多
    【答案】(1)C (2)B

    热点题型三 水资源的合理运用
    例3.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无论产品与服务在哪里被消费。“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自然降水由农田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消耗”是指某流域中现有的地下-地表水体因为蒸发、汇入其他流域或大海,或者用于产品生产而损失的水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负荷所需要的淡水水量。读“某年我国部分省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1)~(3)题。

    (1)“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水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省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北京  B.山西 
    C.江苏  D.海南
    (2)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3)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是(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大规模兴修水库,减少地表径流的入海量 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答案】(1)A (2)C (3)A
    【提分秘籍】水资源短缺的两种类型
    (1)资源性缺水:是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如京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
    (2)水质性缺水: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
    【举一反三】
    江苏省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有关江苏省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B.南、北地区水资源数量差别较大
    C.过境的水资源数量较少
    D.污染的水体较少,优质的水源多
    (2)造成江苏省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因素不包括(  )
    A.人口密度大,人均水资源数量少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需水量大
    C.不合理的生产造成水污染较严重
    D.南水北调工程导致水资源大量减少
    (3)缓解江苏省水资源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
    ①海水淡化 ②从珠江调水 ③修建水库 ④大力开采地下水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B (2)D (3)A

    热点题型四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判读
    例4、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下图一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图二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  )
    A.t1 B.t2之前
    C.t1之前 D.t2
    (2)水库建成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  )
    A.洪涝灾害频繁 B.流量趋向稳定
    C.诱发地震、滑坡 D.鱼类绝迹
    【答案】(1)D (2)B

    【提分秘籍】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纵横坐标组成的坐标图。具体判读步骤如下图:

    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下面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雨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温度。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注意过程曲线弯曲变化的时段、峰值的流量。如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乙河流量较小,温度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
    3.结合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补给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甲河流量与降雨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确定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甲河水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区;乙河水量较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6.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小
    B.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C.工业用水量增大
    D.为防洪腾出库容
    【答案】D


    (2018年全国Ⅲ卷)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贝加尔湖形成于
    A. 地壳断陷集水 B. 火山口集水 C. 河流改道 D. 滑坡阻断河流
    7.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 湖区降水量加大 B. 入湖径流增多 C. 湖盆在加深 D. 入湖泥沙增多
    8. 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湖面蒸发弱 B. 湖泊面积大 C. 湖水盐度低 D. 湖水深度大
    【答案】6. A 7. C 8. D
    【解析】

    8. 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D。
    【2017全国卷I】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图2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6.C  7.A   8.B
    【解析】
    6.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盐湖面积变化取决于该流域的蒸发和降水,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则水域面积增加。题目中提到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否则会引起盐湖面积的扩大或缩小。
    【考点】河流水位特征和河流堆积地貌。
    (2016•江苏卷)图9 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9 ~20 题。

    19. 图9 中洋流甲
    A. 自南向北流 B. 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 使沿岸增温增湿 D. 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20. 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9.BC  20.BD
    【解析】
    19.从图中的纬度越向南纬度越大,可以得出是南半球,再结合图中的地形与河流可知图是南美洲东部,结合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 ,可以判定洋流是从北向南流,此洋流为暖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对沿岸增温增湿。
    20.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向左,②④位于河流的左岸,河流冲刷作用强烈。①③位于河流的右岸,冲刷作用小。
    【考点】洋流,地转偏向力。
    (2016•新课标Ⅱ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9.D 10.B 11.A
    【解析】

    11.由上题分析可知,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枯水期潮流沿河口倒入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可以拦截枯水期的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防止泥沙的沉积,故该题选A项;河口位置的水闸,对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会起到减缓作用,B错;水闸拦截潮流,会减弱潮流沖淤作用,C错;在河口拦截河流的入海泥沙,只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不可能是该工程的主要作用,D错。
    【考点】该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外力与海洋外力的相互作用,具体考查河流的外力作用对河床的影响、水库建设的影响、河口水闸的作用。
    (2016•新课标Ⅲ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7.B 8.C 9.D
    【解析】

    8.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坡面径流减少。故选C。
    9.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D。
    【考点】河流、水循环
    (2016•浙江卷)37.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26分)
    材料一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 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10分)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分)
    【答案】
    (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解析】

    【考点】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分析,工业发展区位选择,区域产业协作。
    (2016•上海卷)(十七)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场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36.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4分)
    37.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4分)
    38.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6分)
    【答案】
    36、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
    37、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
    38、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
    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解析】

    【考点】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2)图示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北侧支流来沙是渭河主要的沙源。
    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支流较北侧少,南侧支流不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考点】考查流域特征。
    (3)原因:沿渭河城市多大量抽水截留,河流水量减少;沿河地区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水量减少;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
    对策:河流水资源利用上,都要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地处北方,气候较为干旱,要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
    【考点】考查流域水资源利用。
    (2015·四川文综)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回答第3题。

    3.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
    【答案】A
    【解析】南美洲以南至非洲以南航程正好处在西风带和西风漂流影响之下,帆船可以顺风顺水航行。
    (2015·全国文综Ⅱ)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5~6题。


    5.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
    6.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答案】5.C 6.B

    (2015·全国文综Ⅰ)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2~3题。

    2.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3.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答案】2.D 3.B

    15.(2015·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答案】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月至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至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 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16.(2015·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下图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印度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雨水 冰川融水
    【解析】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补给水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3.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答案】2.A 3.C

    (2014·四川文综)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答案】1.C 2.B
    【解析】本题组中气温、降水与径流深度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且最大值都出现在6、7、8月,最冷月均温低于0℃,最高月均温近30℃,年降水量较少,符合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第1题,该流域河流夏季径流量大,与气温呈正相关,所以补给来源除雨水外,还有冰雪融水,因为湖泊水、地下水、沼泽水的补给随季节的变化都较小。第2题,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所以“地表风沙少”不对;山麓绿洲上有“青青草”;“柑橘红”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亚热带地区;“牦牛跑”是我国青藏地区牧场的景观。
    (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答案】D

    (2014·安徽文综)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图中所示为北大西洋海区及其周边地区。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所经过的海区位于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首先借助的洋流主要为墨西哥湾暖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故B项正确。
    (2014·海南地理)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下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C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