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展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a-23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地球上,元素的分布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密切关系
B. 在金属元素区域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
C. 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元素
D. 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水沿器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B. 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所以可以敞口放置于空气中
C. 浓硫酸具有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D. 可以用铁罐或铝槽车来运输冷的浓硫酸
- 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沸点: 离子还原性:
酸性: 金属性: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半径:.
A. B.
C. D.
- 根据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
|
|
|
|
原子半径 |
|
|
|
|
|
|
|
|
最高价或最低价 |
|
|
| | |
| |
|
A.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B. 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V族
C.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
- 下列化学用语或命名正确的是
A. 次氯酸的结构式:
B. 第三周期简单阴离子结构示意图均可表示为
C. CO2分子的比例模型 :
D. 的电子式:
- 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品红溶液 酸性溶液 溴水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淀粉碘溶液
A. B.
C. D.
- 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 60 mL B. 45 mL C. 30 mL D. 15 mL
-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X的一种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生成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低于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其他氢化物
B. 由Y、Z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Z的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
C. W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水反应,不能与酸反应
D. T元素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T与Y元素可形成两种化合物TY和
-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Y为金属元素,W和Z同主族。Z的核外电子数是W的2倍,W和Z的质子数之和等于X和Y的质子数之和。下列说法不一定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
B. 工业冶炼Y的方法是电解熔融Y的氧化物
C. W和X组成的化合物为碱性氧化物
D. 向W、X、Y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先变浑浊后澄清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所以非金属性
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A. B.
C. D.
- 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 B.
C. D.
- 下列变化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是( )
A. 过氧化氢分解 B. 铝热反应
C. 碳酸钙分解 D. 酸碱中和
- 下列实验装置中,设计合理的是
A. 图用于除去中混有的HCl气体
B. 图用于制取并收集少量气体
C. 图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D. 图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 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 某元素原子R的质量数为A,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Wg 离子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A. mol B. mol
C. D.
- 在下列水溶液中进行的各反应中,在反应过程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生成的是
A. B.
C. D.
二、推断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 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仅含有一种金属元素,A单质是自然界中密度最小的气体,A和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C和E在周期表中相邻,且C、E同主族、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D的原子核外电子数,A和C可形成和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的名称是______,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
分子的电子式:______,的结构式:______.
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______.
用含A元素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与赤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一种单质、液态氧化物和一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在100mL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充分反应,铜片部分溶解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
- 已知A、B、C、D四种化合物均含有同种元素,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E为单质,其组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它们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的化学式为________,除去A溶液中混有的B,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D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与C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 已知可以和H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某学习小组对氯、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一:探究亚硫酸与次氯酸的酸性强弱。选用的装置和药品如下。
装置A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_______。
装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B、E、________、F,其中装置E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通过现象________即可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
实验二:探究氯气与硫化氢气体混合能发生反应。选用的装置和药品如下。
通过现象________即可证明氯气与硫化氢发生了反应。
该装置存在一个不妥之处,你的改进措施为________。
实验三:探究氯元素和硫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为探究氯元素和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下列实验方案或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一能说明硫元素非金属性强于氯元素
B.实验二能说明硫元素非金属性弱于氯元素
C.通过测定盐酸和氢硫酸的pH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
D.已知硫化氢的沸点为,氯化氢的沸点为,则硫元素非金属性强于氯元素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 将铜与14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请回答:
的体积为________保留一位有效数字,下同,的体积为________L。
参加反应的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 (1)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I−I键、1molH−I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J、299k J.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mol HI需要 ______ (填“放出”或“吸收”) ______ kJ的热量.
氢气、碘和碘化氢三种分子最稳定的是 ______ (填化学式)
(2)C、是常用的燃料,它们每1mol分别完全燃烧生成及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计算说明:有数值计算的题,数值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C和,哪种燃料放出热量较多?
【参考答案】
1. B 2. D 3. B 4. C 5. B
6. C 7.A 8. D 9. C 10. C
11. A 12. C 13. D 14. B 15. C 16. D
17.(1)氢;第三周期IA族;;
(2) ; ;
(3);
(4);
(5) ab
18. ;通入足量的
;
19. 方法一:塞紧橡胶塞,关闭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水不能顺利流下,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或方法二:塞紧橡胶塞,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导管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微热烧瓶,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冷却后,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 D; ; D中品红不褪色,F中出现白色沉淀;
装置D中有黄色固体生成;
在导管F处连接一盛有碱石灰的尾气吸收装置;
。
20. ; 5.4
;
。
21. (1) 放出; 5.5; H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