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展开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14 Na-23 Si-28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I-127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绿色交通工具是指在行驶中对环境不发生污染或只发生微量污染的载客工具。下列不属于绿色交通工具的是( )
A.无轨电车 B.氢气动力车 C.太阳能汽车 D.柴油汽车
2.对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3.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 ,反应原理为C(s)+2NO(g) N2+ CO2 (g)。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足量的活性炭可以实现NO 100%转化
B.升高体系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C.增大压强不能加快反应速率
D.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反应速率
4.下列关于充电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地反复放电、充电
B.充电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
C.充电时使放电时的氧化还原反应逆向进行
D.较长时间不使用电器时,最好从电器中取出电池,并妥善存放
5.下列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焦炭制水煤气 B.浓硫酸的稀释
C.碳酸钙高温分解 D.铝与氧化铁高温反应
6.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I-、K+、ClO-、Cl- B. Na+、K+、OH-、SiO32-
C.H+、Na+、NO、S2- D.K+、NH、CO32-、OH-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SO2气体: SO2 + Ca2+ + 2OH- = CaSO3↓ + H2O
B.锌粒与稀硝酸反应:Zn+2 H+= Zn2++H2↑
C.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H2O = 2H++2NO3-+NO
D.在Na2SiO3溶液中加入盐酸:Na2SiO3 + 2H+ = 2Na+ + H2SiO3↓
8.下列能量转化过程属于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化的是( )
9.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说法都正确的是( )
A.SO2具有漂白,可用于熏蒸粉丝
B.氨气液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C.二氧化氯(ClO2)和臭氧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
D.二氧化硅的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10.下列有关浓硝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浓HNO3能溶解金属铜,说明其具有强酸性
B.浓HNO3能与碳反应,说明其具有强氧化性
C.浓HNO3不稳定易分解,需要避光保存
D.常温下浓HNO3能使金属铝钝化,可以用铝槽车运输浓HNO3
11.美国NASA曾开发一种铁-空气二次电池。该电池放电时,其原理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2Fe+O2+2H2O2Fe(OH)2。有关该电池放电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极质量不变 B.b极为电池负极
C.电子由a极经负载流向b极 D.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12.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A | 往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氨气 | 溶液变蓝 |
B | 石蕊溶液中滴入氯水 |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 |
C | 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 | 溶液褪色 |
D |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 产生无色气体,随后迅速变为红棕色 |
13.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稀硫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右下图,则曲线a所对应的实验组别是( )
组别 | c(HCl)(mol·L-1) | 温度(℃) | 状态 |
A | 2.0 | 25 | 块状 |
B | 2.5 | 30 | 块状 |
C | 2.5 | 50 | 块状 |
D | 2.5 | 50 | 粉末状 |
1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实验室用图1装置制备Cl2
B.加热后图2中溶液颜色恢复红色
C.用图3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D.图4装置以NH4Cl为原料制备少量NH3
15.下列选项中,在给定条件下,所示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6.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COCl2(g) Cl2(g)+CO(g),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COCl2(g),反应过程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见下表:
t/s | 0 | 2 | 4 | 6 | 8 |
n(Cl2)/mol | 0 | 0.30 | 0.39 | 0.40 | 0.4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Cl2的平均反应速率,0~2s比2~4s快
B.0~2s COCl2的平均分解速率为0.15mol·L-1·s-1
C.6s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D.该条件下,COCl2的最大转化率为40%
17.室温下,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在通风橱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 现象 |
试管I中开始无明显现象,逐渐有微小气泡生成,越来越剧烈,液面上方出现浅红棕色气体,溶液呈蓝色。 | |
试管II中剧烈反应,迅速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呈绿色;之后向绿色溶液中持续通入N2,溶液变为蓝色。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I中浅红棕色气体为NO2,由硝酸还原生成
B.等质量的Cu完全溶解时,Ⅱ中消耗的HNO3更多
C.换成Fe之后重复实验,依然是试管II中反应更剧烈
D.试管II中反应后溶液颜色与试管I中的不同,是由于溶有NO2
1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将氯气通入盛有湿润有色布条的集气瓶 | 证明Cl2具有漂白作用 |
B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l2 | 模拟工业上制取漂白粉 |
C | 向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 证明溶液中含Cl- |
D |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 | 证明溶液中含有NH4+ |
19.为测定铁铜合金的组成,将15.2g铁铜合金加入200mL某浓度的稀硝酸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共生成NO 气体4.48L(标准状况下),并测得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若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金属共失去电子0.6mol
B.合金中,铜的质量为5.6 g
C.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 mol•L-1
D.要使反应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完全沉淀,需继续加入5 mol•L-1的NaOH溶液140mL
20.实验室用可MnO2和浓盐酸一定条件下反应制Cl2 。将用此法制得的C12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当温度不同时可能有NaCl、NaClO、NaClO3中的两种或三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确定NaOH 与Cl2相互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
B.若产物为NaCl、NaClO,则吸收后溶液中n(Cl-) > n(ClO-)
C.若产物为NaCl、NaClO3,则参加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1
D.若产物为NaCl、NaClO、NaClO3,则由吸收后溶液中n(Cl-)和 n(ClO-)可计算生成的n(NaClO3)
三、非选择题(50分)
21.(10分)为确定HCl、H2CO3、H2SiO3的酸性强弱,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不必选用其它酸性物质)。请据此回答:
(1)圆底烧瓶中装的可溶性正盐溶液可以是 ▲ ,分液漏斗中所盛试剂为 ▲ 。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2)装置B中所盛的试剂是 ▲ ,其作用是 ▲ 。
(3)装置C中所盛的试剂是 ▲ ,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22.(10分)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4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 | 100 | 240 | 464 | 576 | 620 |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 | 50 | 120 | 232 | 290 | 310 |
①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 ▲ min(填0~1、1~2、2~3、3~4、4~5),原因是 ▲ 。
②求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 ▲ (设溶液体积不变)。
(2)某温度下在4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X的浓度不再改变
B.生成1mol Y的同时消耗2mol Z
C.Y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③2min内Y的转化率为 ▲ 。
23.(10分)一种利用ClO2生产NaClO2并进行尾气处理的工艺如下:
(1)写出“反应I”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 ▲ 。
(2)“尾气吸收”是为吸收未反应的ClO2,除减少污染外,还能 ▲ 。
(3)实验室用右图所示装置模拟“尾气吸收”过程,发现温度较低时吸收效果好,但该反应放热。在不改变吸收液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欲使反应在0~5℃下进行,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 。
(4)上述流程中由NaClO2溶液制取干燥的NaClO2产品所进行的系列操作,包括: 和 。(已知温度对NaClO2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24.(8分)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A、C、D、H均含同种元素。A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B是碱性气体,D是海水中溶质的主要成分,E是常见的液体,F由两种元素组成(摩尔质量为32 g•mol-1),G是一种蓝色沉淀,I是氧化物,J是空气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可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黄绿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2)实验室由H制取B的反应方程式为 ▲ 。
(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5.(12分)KIO3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晶体,医药上可作防治地方甲状腺肿大的药剂,目前碘酸钾被广泛应用于食盐加碘。一种由含碘废水制取碘酸钾的工艺如下:
(1)检验“含碘废水”中含有的单质I2,常用的试剂名称是 ▲ 。
(2)进行“过滤1”时,需同时对所得的CuI沉淀进行洗涤。为检验其是否已洗涤干净,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 ▲ 溶液 。
(3)“滤渣2”的成分为 ▲ (填化学式)。
(4)“制FeI2溶液”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5)江苏食用加碘盐新标准是每千克食盐中碘元素含量为25 mg(允许波动范围为18~33 mg·kg-1)。测定食盐试样中碘元素含量的步骤如下:称取2.000 g市售食盐加入锥形瓶中,依次加入适量的水、稍过量KI及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4.00 mL 6.000×10-4 mol·L-1 Na2S2O3溶液,与生成的碘恰好完全反应。有关反应原理如下: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I2+2S2O32-2I-+S4O62-
①计算该食盐试样中碘元素的含量(单位:mg·kg-1,写出计算过程)。
②该食盐试样是否符合江苏食用加碘盐新标准,并说明判断依据: ▲ 。
【参考答案】
1.D 2.B 3.B 4.A 5.D 6.B 7.C 8.D 9.C 10.A
11.C 12.A 13.D 14.B 15.A
16.B 17. BD 18.D 19.AD 20.BC
21.(试剂每个1分,其余每空2分,共10分)
(1)Na2CO3 稀盐酸 CO32- + 2H+ = CO2↑+ H2O
(2)NaHCO3溶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
(3)Na2SiO3溶液,SiO32- + CO2 + H2O = H2SiO3↓+ CO32-
22.(第(1)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10分)
(1)①2~3 反应放热,使反应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②2.5×10-2mol•L-1•S-1
(2)①3X+Y2Z ②AC ③10%
23.(每空2分,共10分)
(1)2NaClO3 + SO2 + H2SO4 = 2ClO2 + 2NaHSO4
(2)生成NaClO2,提高NaClO2的产率(或提高ClO2的利用率)
(3)给装置加冰水浴、缓慢通入CO2(答到一种方法即可)
(4)蒸发结晶 干燥
24.(每空2分,共8分)
(1)ClO- + Cl- + 2H+= Cl2↑+ H2O
(2)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 2H2O
(3)Cu2+ + 2NH3 •H2O = Cu(OH)2 ↓+ 2NH4+
(4)N2H4 + 4 Cu(OH)2 = 2Cu2O + N2↑+ 6H2O
25.(第(1)、(2)每空1分,( 5)①4分,其余每空2分,共12分)
(1)淀粉溶液
(2)(盐酸酸化的) BaCl2
(3)Cu、Fe
(4) 2CuI + Fe = Fe2+ +2I- +2Cu
(5)①I ~ KIO3 ~ 3I2 ~ 6S2 O32-
127g 6mol
m(I) 4.00 ×10-3L ×6.000×10-4 mol·L-1
m(I) = 127×4.000×10-7 g
I的含量为: 127×4.000×10-7 g×103mg·g-1∕2.000 g×10-3kg ·g-1 =25.4 mg·kg-1
② ∵18 mg·kg-1 < 25.4 mg·kg-1< 33 mg·kg-1
∴该食盐试样符合江苏食用加碘盐新标准。